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

長沙府人口的充實,新遷而來的蜀人和江西人,更是進行了大規模的編戶齊民。

長沙府人口總數才四十來萬,一次性遷徙了三十萬,尤其是長沙城所在的潭州十縣,更是補充了二十萬,這不亞於重塑了個潭州。

退役兵卒擔任甲長、里長,既能保證這些兵卒的生存,還能安撫軍心,更是讓李嘉加強了對長沙府的控制力。

衆所周知,李嘉之所以坐上皇位,並不是靠文人的依靠,也不是大義的倡導,而是依靠着軍隊支持,直接偷襲廣州,以點帶面,從而坐上了皇位。

所以,雖然他不斷地削弱軍權,擴大朝廷的權力,但對於底層的兵卒,待遇還是非常不錯的。

普通的禁軍,月俸五百錢,包吃住,鎧甲兵器也不須自備,衣物也是分發,這已經超過了前唐,以及宋國了。

再加上,人死後還有撫卹,逢年過節還有東西發放,可以說,仁至義盡了。

所以,兵卒們對於皇帝也是非常擁戴的,尤其是,隨軍學堂不斷地幫他們識文學字,灌輸忠誠,大談關公,郭子儀的故事,從而建立起了榮辱觀。

在足夠的肉食,衣物的保證下,以及經年累月的教導下,禁軍們完全認可了忠君的理念。

基層的退伍兵,就像是一隻只觸手,讓官府可以直通鄉村。

“陛下,半個月來,在禁軍的幫助下,這三十萬人已經安置完畢,已然建立了兩百多個甲,新設兩縣,糧草的保障下,移民們已經完全安居樂業了!”

秋收已經按照既定規矩在進行了,趙誠這個首相自然急皇帝所急,立馬親自安排,督促地方,一定要將這三十萬人妥善安置。

如今未過一個月就妥當了,對於他這個首相而言,可不就是大功一件?

“那就好!”李嘉點點頭,瞟了一眼越發恭敬的首相,心中頗爲得意,查缺補漏,執行給力,在政事堂也無一言堂,這纔是一個好的工具人。

“這是強幹弱枝之策,可不能馬虎!”

“對了,相公對於保甲制,怎麼看?”李嘉有意無意地問道。

唐朝時期,開始實行鄉里制。

四家爲鄰,五鄰爲保,每百戶爲一里,設里正,五里設一鄉(後廢除),設耆老。

後來漸漸成了村、裡二級。

村長自然是百姓自選,但裡卻是官府進行任命,規定需由“勳官六品以下、白丁清平強幹者充。”

相當於衙門和農村的中介,位地而權重。

如今皇帝又在裡上設甲,這是加上朝廷的控制,他自然認同,但將那些丘八們任命爲里正、甲長,他心中頗爲不願。

在前唐,這得是身世清白,官宦之後才當的,只會打仗的丘八算個甚?

“自然是應當的,好極了!”趙誠立馬應下,面露敬佩,一本正經地誇讚道:

“自前唐安史之後,地方廢馳,豪族奸人盤踞地方,魚肉鄉里,如今陛下上承先人之法,設保甲之制,自是極爲妥當的,朝廷上下皆以爲可!”

“法制廢馳,以至於讓人有機可乘,朝廷賦稅,就這樣被偷走了,所以,保甲制,完全可以替代前唐時的鄰保制了!”

得到認可,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李嘉還是有些欣喜。

“可是,陛下,用兵卒充任保甲,怕是會禍害地方。”

趙誠謹慎地說道。

“保甲之上,不是有縣衙嗎?可以進行任免嘛!”

李嘉略有深意地說道:

“況且,保甲也不一定是治民,還能練兵,充斥禁軍!”

“這些從禁軍中退下的兵卒,對於軍隊操練自然熟悉,可讓其在農閒時,進行練兵,待戰事一起,就可得精兵數十萬了!”

“若是有心懷不軌之徒如何?”趙誠實在還是有些懷疑這樣的方略。

“平日裡把控甲冑、弩箭就是,再說,地方不還是有巡檢和縣衙嗎?再不濟還有衛兵,怕個甚!”

細細思之,的確有道理,趙誠也沒崔泉的膽子,所以只能默認。

“保甲制的優劣,你也是清楚的,半個長沙府已經快弄好了,其餘的州縣也不能馬虎,作爲天下首善之地,須得好好操作一番!”

既然被認可,李嘉就直接吩咐道:“自今日起,到春耕之前,長沙府,必須將保甲之貫徹下去,由你們政事堂親自盯着,我會讓禁軍密切配合的,這可是國策,不能馬虎!!”

“微臣謹喏!”

趙誠點頭應下,這對於朝廷而言,是極爲有利的,自然不無不可。

待其離去後,李嘉搖了搖頭,想道:保甲從王安石到民國,一千來年,一直是中國農村的根本治法,優越性自然無疑,但最後難免會被地方豪族鄉紳給把持。

他又不是神仙,又沒有當員,怎麼可能超越,學習?

所以,用兵卒,作爲觸角,任免與地方,這是目前來說,兩全其美的法子。

“對於軍隊的教導,須得更加認真了!”李嘉呢喃道,他們就是檔員的替代品,希望不會讓人失望。

這次又是閩南,又是江南,死傷數萬人,人手是不缺的。

所以,長沙府後,就是湘西,嶺東,嶺西,以及荊南和閩南。

至於西川和巴東兩府,以及江寧和江西,由於新得之地,不急,慢慢來,最起碼,也得將那些官吏換一批再說。

“希望王先生不會令我失望!”

…………

卻說蕭儼、韓熙載二人,在江州分別後,韓熙載只能繼續前行,與王寧同行而不同船,直趨金陵。

金陵城日趨繁榮,絲毫沒有因國破而減損分毫,只是前一陣子轉運使司衙門的設立,讓商賈們頗有些不習慣,尤其是那些豪商巨賈,背靠官僚衙門,什麼時候納稅過?

只是亡國之人,不得不低頭,而生意也照做,吳越國的通商,更是給予他們意外之喜。

“果然勝於長沙、廣州!”王寧入了碼頭,看着船行如織的場面,也是極爲驚訝的,瞧這陣勢,金陵城怕不是有數十萬人,快抵得上長沙府了。

“相公,請——”李信擠出一絲笑,迎接道。

“還是稱呼我爲巡查使吧!”王寧笑了笑,說道。

李信身後的官吏,瞬間脖子一涼。

第1336章鼓動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1148章御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1293章自己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六百九十八章第1231章開藥第1343章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1350章第1121章沙州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1286章分封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1287章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七百五十章第一章我有嘉賓第1169章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八百六十四章第1185章王庭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1356章第1246章主考第1292章事件第1309章就藩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1109章謀求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1376章無名第1118章親臨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1294章印刷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1177章走了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1349章小子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1360章談話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1213章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1356章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1260章離譜第118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