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

夏日炎炎,位於城東,任囂城附近的太學,乃是整個嶺南的最高學府,來往的都是讀書人,可謂是才子薈萃之地。

不過,這種盛況,隨着大唐復立之後,日趨的落寞,大量的勳貴子弟被迫離開,讓太學少了幾分熱鬧。

徒留下寒門子弟,在認真的讀書,以備科舉。

太學,在唐後,更名爲國子監,但,國子監內,又設了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但太學算是最大,如同進士科在科舉的地位一般。

因爲亂世,其他的學院反而漸漸廢棄,只有太學依舊保留下來。

所以,國子監是太學,但太學不一定是國子監。

皇帝也沒有恢復國子監的想法,太過於雜亂反而不好。

少了勳貴子弟,但太學卻更嚴了,規矩極其刻板,不容有錯,連吃飯時間,都定了時,不允許超過。

如此一來,吃喝玩樂的勳貴們更不願意來這裡了,本來是來鍍金的,誰知是吃苦的。

由於管教的比較嚴,再也沒有發生過太學生鬧事的場面,安靜的讀書,成爲所有人必須服從的命令。

留下的寒門子弟,倒是樂意,因爲太學管飯,管住,還發一些紙筆,有名師,比在家中學習好上太多。

不過,隨着兩次科舉的進行,再加上秀才、舉人試的舉報,太學生已經寥寥無幾了。

都回去考秀才、舉人了,上太學有何用,哪裡有功名實在?

課堂中,講《論語》的直講看了寥寥數人,不由得嘆了口氣,將書本默默地收起,說道:“大家自學吧!”

“諾——”幾個太學生起身鞠躬。

“真是,連個說話的都沒幾個!”作爲太學中少有的官宦子弟,顧百儉嘆了口氣,環顧一週,心中格外的寂寞。

“哎!國情如此!”

相隔數個位置的同學,也嘆了口氣,不無遺憾地說道:“要不是我錢財殆盡,早就回老家了,一個秀才是免不了的!”

“待在這太學學習有何用?又不能參與科舉,聽聞只有舉人才能參與科舉考試!”

“趙兄,若不是你父爲你說了門親事,讓你回去完婚,恐怕你早就回去了吧!”

一個吊兒郎當的少年說道,臉上滿是揶揄之色。

“聒噪!”講臺上,直講實在看不下去了。

瞬間,幾人安靜下來,認真地開始讀書。

一個時辰後,三人齊聚在樹蔭下,暢聊起來。

“聽說了嗎?咱們太學要遷移到長沙去!”顧百儉拿着本書,淡淡地說道。

“看來,你我等人分開之日,不遠矣!”

“如此?我這不是要歸家了不成?”趙子述一臉吃驚之色,這要是真的,他又該如何是好?

“顧兄,你可不能欺人啊!”

“我還欺瞞你們不成,有甚的意思?”顧百儉沒好氣地說道,靠在樹上,整個身體傾斜着,站沒站像。

“顧兄之父乃是禮部侍郎,應當是真的。”楊欽十七八歲,雖然吊兒郎當的模樣,但說話卻有份量:

“這太學,恐怕必需北遷了!而且,聽說,太學北遷後,只允許秀才來求學了,官宦子弟也是可以。”

“哎,我以爲能躲掉,只是我家老頭子太過於頑固,每個七品以上的官員,都可舉薦一人去往太學,不過,需要交學費。”

“那些來求學的秀才,則需要考取,如同科舉一般,有名額限制!”

顧百儉無可奈何地說道:“趙兄歸家之日,不遠了!”

“拿,求學於太學,有甚的好處?”趙子述問道。

“嘿嘿,好處可多了!”顧百儉說道:“聽我父親說,皇帝允許,太學可以舉薦兩百人,直接參與科舉,而無須舉人功名,當然,這兩百人是需要考試的!”

“這可是省卻了不少時間!”趙子舒嫉妒地說道,這完全是這些達官貴人的特權,他這個寒門子弟,可是羨慕地很。

不過,他不知曉,在前唐時,太學可是五品以上的官宦子弟才能入學,如今又降到七品。

現在太學有平民子弟,不過是特例罷了,亂世,一切都很正常。

“還是需要些才學的,只是省卻了時間罷了!”顧百儉擺擺手,毫不在意地說道。

“這太學,聽聞將隸屬禮部管轄,祭酒也定了品,爲正四品,掛禮部侍郎銜!其他司業,及丞(掌判監事)、主簿(掌印)、錄事,諸學的博士、助教、典學、直講等學官,都有品級,俸祿,真乃盛事!”

“看來,我真的要回去了,娶妻就娶妻吧,總要考取了個舉人,還要與諸位再爲同學!”趙子述苦笑道。

就與所有的京城一般,皇帝的聖旨,宰相的決定,總會四面透風,不到兩日,關於太學遷移到消息就傳開,而且,太學改革的消息,在官場,也被傳的沸沸揚揚。

別的不說,太學的門檻從五品,低到七品,對於地方官員而言,真可謂是一道福音,而且,最重要的事,可以有機會參與科舉,不知道跳躍了多少門檻。

秀才,縣試、州試、府試,三關,兩年一次,舉人,同樣也是兩年,而且是全府的秀才競爭,壓力太大。

稍微出點差錯,就錯過一科,時間就浪費了。

對於子嗣,沒有一個人不在意的。

太學改制的消息傳來,地方抵制遷都的議論聲瞬間消失,一下就減少了許多阻力。

只因爲,皇帝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化爲烏有。

皇帝的權勢,恐怖如斯。

不過,李嘉沒有想到的事,老族長又找來了,李氏宗族在廣州的族長,位於紅冊之上的李氏子弟的族長,李修賢,找來了。

前面說過,自從李知柔在嶺南節度使任上猝死後,臨死之前推薦了劉隱任節度使,讓劉氏名正言順的掌管嶺南,所以,嶺南的李氏躲過了唐亡後,各地藩鎮對於李氏的屠戮劫難,繁衍來。

而李嘉的祖父,李尉,來到邕州開枝散葉,所以有了邕州李氏一支,爲小宗,其餘子弟,則留在廣州,稱作番禹李氏,乃是大宗。

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1328章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1337章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七百四十八章番外3——震雷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403章教子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1276章實踐第五百章無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1142章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1286章分封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六百八十七章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1336章鼓動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五百七十八章大破其兵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1408章孝順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七百六十三章第1319章就國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八百八十章第1354章規矩第七百五十三章江華灣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五百章無言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1366章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1384章呂端第1109章謀求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1381章紕漏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1204章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1401章入祀第1162章戰之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一章我有嘉賓第1157章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