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

bookmark

夏收之後,又需要進行播種,等待秋收,百姓們是一刻也閒適不下來。

但朝廷卻不得閒,播種後,朝廷上下又開始大規模的進行興修水利運動,而首當其衝的,就是靈渠。

而靈渠,也被稱作桂湘運河,中國古代重要的運河之一,入嶺南的高速路,在桂州境內。

桂州下轄九縣。

在嶺西,也算是比較大的一個州了,因爲靈渠的作用,溝通兩地,外加土地肥沃,所以桂州一直繁華熱鬧。

靈渠全長34公里,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一千多年,它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爲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天下爲三十六郡”,爲平定南方,一統天下,於是派遣50萬秦軍兵分五路,向嶺南進發,攻打百越。

因此“以卒鑿渠,而通糧道”,派史祿主持靈渠工程。史祿率十萬之劈山通道,經幾載寒暑,終於在公元前214年鑿渠成功。

由於靈渠連接湘、漓(灕江,珠江支流)二江,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兩大水系,成爲北接湖廣、南連兩粵的水運交通樞紐。

從洞庭出發南下,進入湘江,過長沙,經靈渠入灕江,接桂江入西江,在廣東三水匯珠江。同時靈渠也起到了灌溉農田的作用,促進了嶺南與中原經濟文化的交流。

第二次修葺靈渠,則是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交趾女子徵側、徵貳反叛朝廷,光武帝派伏波將軍馬援南征,繼續疏浚靈渠。

第三次,則是唐寶曆元年(825年),渠道崩壞,舟不能通。桂管觀察使李渤下令壘石建成犁鏵形的攔河壩,即大、小天平,使河水分流進入南、北渠道。

第四次,唐鹹通九年(868年)陡防盡壞,渠道淤淺。魚孟威刺史將沿河40裡用石塊砌堤岸,用大堅木做成木樁植立爲陡門,陡門增至18重,方通巨舟。用工5.3萬,用錢530餘萬緡。

可以說,歷朝歷代,治嶺南,第一個需要治理的,就是靈渠,它是溝通嶺南的運兵要道。

如今,距離上一次大規模維修靈渠,差不多有百年了,需要大規模的進行修葺,尤其是兩岸的堤壩,以及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具有船閘作用的陡門,也需要增建。

設於堤內的水涵,塊石砌築,用於放水灌溉,也需要增添,從而灌溉土地,增田富產。

而且,渠內礙舟礁石也有許多,不利於通行,所以也要進行清除。

工部這兩年,在朝廷上的影響日趨淡化。

他們不像是吏部,被稱作天官,掌管人事,存在感天然強大;戶部掌管錢糧,大案小案連發,又分設轉運使司,表現欲很強;禮部這兩年,封王,禪讓,登記,立後,太上皇葬禮,隔三差五就有事,忙的連環轉。

隨着戰爭的興起,兵部也忙的很,連軸轉;刑部也折騰,那麼多貪官污吏,連審帶罰,存在感極強。

“只有咱們工部,這些年只修了路,而且,還是廂軍修的,咱們只是提供些工匠,常年待在京城,無有政績怎能升官?”

工部尚書左伯山遠眺靈渠,不由得感嘆道:

“如今,這武事也停了,官也撂下不少,可笑的是,咱們工部這次一個也沒撂下,我也不知是歡喜,還是難受。

朝廷上下終於開始重視咱們,勤修水利,方能利於農事,而嶺南之河渠,首在靈渠,帆船艄公,往來便利,開閘放水,灌溉農田,真乃國之重也。”

“多虧了大司空(工部尚書古稱大司空、冬官)的力爭,纔有我等的用武之地,不然,長久的待在京城,日日修繕宮殿,甚是無聊!”

工部左侍郎白石林嘆了口氣,臉上帶着一絲欣慰之色。

進入工部的,基本上都是工匠出身,在六部中一向是地位最低,還未到明清那樣,只顧着撈油水,士農工商,自然被士大夫們鄙視了,於是,只能沉浸在自己圈子裡,以宅男居多。

“這也是我應該做的。”左伯山淡淡地說道。

身爲一部尚書,位在宰相之下,工部並無地方官吏的孝敬,也無油水,只有開工,不僅能撈政績,而且按照慣例還能吃上一筆,所以,他不僅是爲了自己,也是爲了整個工部。

當然,若是治渠有道,名聲也是大漲,白麻宣下,也並非不可能的。

“修葺靈渠,戶部只撥下一萬五千貫,作爲首批,其後若是不利,也就只能有那麼多了,虎頭蛇尾,萬萬是不行的!”

“所以,咱們這次,首陣必要得勝,石林,不知你可有頭緒?”左尚書扭過頭,問道。

他只是統管工部,也是翰林出身,哪裡懂這些,所以必須要問專業人士才行。

“前唐修葺靈渠哪一回不是上百萬貫?如今這一萬五千貫,哪怕徵召民夫,也不過萬人,持續不到一個月,石板,一塊盡要百錢,樁木一根超過五百錢,區區萬貫,若樁木不過兩三萬根,還有民夫呢?這些錢,不及前唐百一,哪能奏效?”

白侍郎的話,令尚書瞬間臉色漲紅,如此一算,果真是隔靴搔癢,沒能有多大效用。

“大錢有大錢的用法,小錢有小錢的用法,慢慢來!”左尚書連忙說道。

“如此,司空您看,靈渠雖然不斷地擴建,但渠中的暗礁不計其數,甚至還有些許明礁,致使不少船毀人亡之事,咱們可以請些許人毀去礁石,商賈自然得力,朝堂上也能知曉咱們的用處!”

“需要多少錢?”

“礁石粗略一算,約有六七十塊,若用燎石法,須用工兩千人,費兩月有餘,而且還得到枯水季,但如今,軍械司有火藥可用,只需民夫百人,錢百貫,即可!”

所謂的燎石法,就是把大量的木柴堆積在礁石上,引火焚燒,使礁石在高溫中猛烈膨脹,再澆上醋和冷水,讓燒熱的礁石突然遇冷,驟然收縮而發生炸裂,再使用人工鑿挖,藉以除去巨礁。

“真是天助我也!”左尚書看着絡繹不絕的船隻,大笑道:

“剩餘的錢,咱們可以疏通增加水涵,若開十口,至少增添十萬畝水田,朝廷必然欣喜!”

“之後的錢財,自然也會撥下!”

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番外4——再興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二章不速之客第1121章沙州第1369章騎兵第1177章走了第一千零八章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1187章哼,女人第1157章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1289章心情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1223章第1192章嚴家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四百九十章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1354章規矩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1158章仇恨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1180章豐州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1384章呂端第七百二十九章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溫末歸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1330章支援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1195章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1304章成婚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1161章勝之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1209章白眼狼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1323章胡昌翼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一千零八十章第1110章信念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1354章規矩第八章家長裡短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1206章覬覦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1216章忌憚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五百五十六章勃然大怒第七百三十章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