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

目前來說,整個大唐的軍隊分爲四個體系。

一個是禁軍,這是主要的戰鬥力,強幹弱枝,精選了全國最好的兵卒,再加上嚴刑峻法,以及頻繁的操練。

他們的待遇是最高的,每個月足有五百錢,吃喝管夠,而且的話,也備受重視。無論是保衛首都還是去平叛,亦或者國戰,主要就是以禁軍爲主。

第二個,就是巡檢營,這是李嘉嘗試組建的地方軍隊,主要作用就是平定地方叛亂,匪徒,保護城池安危,是穩定地方的重要一支力量。

目前主要在湖南,而嶺南,地方上則是團練兵,兩者而言,巡檢營的待遇更高一些,不僅免除徭役,而且吃食待遇僅次於禁軍。

就這麼說吧,李嘉就準備把他當做地方的武、警,精悍而人少,州城才三百,受到地方官員的節制,主要的俸祿也是地方的稅收。

第三類,就是廂軍,他們是之間戰敗的部隊組合而成,以老幼爲主,爲了怕他們身無着落,沒有生計,只能養着他們,當做工程兵,最常乾的事,就是爲國家修路,如今陸陸續續有數千名廂軍,修建的道路已經有數百里了。

第四類,就是蠻軍這種僱傭兵,他們的俸祿很少,依靠賞賜來過活,當然,主要是憑藉之前嶺南朝廷的威望,招募了近萬名蠻軍,由潘崇徹指揮,目前在抵擋南唐的進攻。

對於禁軍的訓練,早就形成了一套章法,並沒有更多的改變。

錢豐回到軍中,第二天就早起,先去跑了幾里路,然後空着肚子去吃早飯,這樣吃的更多,肚子也會更飽一些。

到了卯時四刻(六點),天已經大亮,校場上已經聚集了從湖南各地招募而來的農夫,他們以後就是禁軍,如果通過訓練的話。

開始時,就是學習站隊列隊,左轉右轉,齊步行進跑步,這就是新兵一開始就訓練的內容。

錢豐與其他人一般,對於這隊列的訓練,完全摸不着頭腦,難道不是訓練武器嗎?怎麼要左右轉動呢?

而這隊列一開始,就慘不忍睹,這羣人之前連飯都吃不飽的農民們,不僅不識字,連左右都分不清楚。

這時,從禁軍中抽調而來的軍官們,他們也是從這階段過來的,自然清楚明白什麼方法最管用——打罵。

只要你錯了一步,棍棒鞭子就直接揮動,朝肉多的地方打,又痛而又不傷身子。

“該死,錢豐,你又轉錯了,腦子昨天灌了娘們的尿嗎?”

啪——

隨着叫罵聲想起,錢豐的臉立馬垮了下來,屁股狠狠地被踹了一腳,摔了個狗吃屎,其他人都笑了起來。

“嘿嘿!”他連忙爬起來,憨實的笑了笑,不再言語,繼續訓練着,爲了吃飽肚子,這點苦算什麼?

一腳有鞋,一腳無鞋,這樣的又打又罵,一直維持着他們訓練,已經超過了一個多月,不過,除了這個,倒也沒有非常重的訓練,大口香噴噴的米飯吃,以及隔三差五的魚湯以及肥肉,已經讓他們都滿足了,忘卻了訓練的痛苦。

七月多太陽十分的熾熱難耐,許多人衣襟都溼透了,難受的很。

教官們瞧着大家腿都顫了,開始誘惑起來,大聲地說着。

“都給老子好好的練,一個多月了,都還是這鳥樣子,將來如何上陣殺敵?要知道一個敵軍的人頭,可是一畝地哩!”

“弄上幾個人頭,不僅能升官,而且還發土地,賞賜也頗厚,到時候回家娶個婆娘,不舒服嗎?”

“現在訓練的苦,就是爲了到將來牀上流更多的汗!”

“陛下,這樣的訓練已經超過了一個月,如今這羣泥腿子們已然脫胎換骨,再過些時日,就可以教他們軍旗,軍令,以及各種武器的使當了!”李威輕輕地說道。

李嘉從柵欄外望去,這羣新兵們雖然還帶有些許菜色,但精神卻是極好的,吃苦卻不怕苦,聽話,耐勞,兵源甚至還強於其他的禁軍。

“田地裡出身的人,果然聽話許多!”李嘉感嘆道。這要是市井中的兵卒,早就逃亡了。

果然,一個軍隊的強大,它的兵員,也是十分重要的。戚家軍能夠永鬥倭寇,而且還能北上抗敵,守衛長城,固然是因爲嚴刑而厚賞,但爲什麼之前同樣的規矩,對陣倭寇卻一敗再敗呢?哪怕戚繼光指揮才能過硬。

優秀的義烏兵源佔據了部分功勞。

義務屬於山嶺地帶,私礦極多,而且地畝貧瘠,家族械鬥更是家常便飯,所以養成了義烏人悍勇不怕死的脾氣,拼起命來,倭寇都怕,橫的怕不要命的。

而且,他也不是什麼義烏人都要,只招憨厚老實的農夫,又狠又聽話,纔是好兵。

李嘉爲什麼能突然的佔據番禹?南漢的禁軍爲什麼不堪一擊?

原因就在於,南漢的禁軍,基本上都是招募的流民、地痞流氓,刑犯等,由劉巖親自制定,他認爲這些人都是社會的人渣,破壞秩序,死不足惜,只有招募到軍中嚴加看守。

這樣的人,哪有戰鬥力?

“走,去另一個軍營看看!”李嘉點點頭,又轉向而去,這次去的,就是之前的楚國的近衛軍,也可以說是牙兵,楚國的精銳部隊。

在投降後,爲了更好的讓其融入禁軍,就重新對其進行訓練,與新兵差不多。

但過程卻完全不同。

“老子十八年後,還是一條好漢!”

聽到這,李嘉這才又認真地看了一眼,五代政權更迭無常,就是這些牙兵的手筆,節度使哄牙將,牙將哄牙兵,若是一個不舒服,就是扯旗造反。

所說唐末五代,最危險的職業,莫過於節度使了。

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1138章尊老第七百四十章第1249章想法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1285章中秋第1106章修法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1406章歲月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1190章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1155章改變第1351章折騰第一千零零章東進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1270章草原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七十九章活計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1345章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1142章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1356章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1184章第六百二十一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1126章刑統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1237章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1192章嚴家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一千零三章崩第1153章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1150章安北第1346章教子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