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就藩

bookmark

神武十八年的夏,比以往更有些炎熱。

即使在遼東府,也是顯得極爲燥熱。

呂端慌忙地從海州衙門出列,坐着馬車,匆忙地趕往遼陽而去。

“快,再快些!”

“使君,你想必又是耽誤時間了,早就提醒你了!”

馬伕一臉無奈道:“從海州到遼陽百來裡,再怎麼,也得兩個時辰,遼東的官道並不好走!”

呂端苦惱地揉了揉腦袋,說道:“還是得儘快吧,一不小心查看陳年舊料,忘了時間了。”

索性一路上並無多少行人,兩個時辰後,馬車將將來到遼陽。

遼陽府衙上下,知府、巡檢、通判、轉運使、總兵,已經到位,即使是剛佔據契丹上京不久的張維卿,也來此接迎。

遼陽城頭還帶有新補的痕跡,護城河也是新泥,似乎還在訴說着戰爭的殘酷。

“你怎麼纔來?”一旁的辰州刺史忙將其拉住,一臉責備道:“再過一會兒,王架就到了遼陽,你要是誤了有你好果子吃!”

呂端苦笑連連,擺手道:“知了,知了,下次必然不會如此了。”

“哎!”同僚嘆了口氣,對於呂端這種糊塗的性格,也是着實難受。

不一會兒,就有騎兵彙報,儀仗距離不過十里。

呂端聞言,心中頗有些僥倖。

很快,就有大隊傘蓋旗儀仗浩浩蕩蕩而來,護衛的馬兵盔甲閃亮,一個個的高頭大馬,鎧甲犀利,雙目有神,火紅的肩巾隨風而飄,十分醒目。

一望之,就知曉是精銳。

如此排場陣仗,一看就是大人物出行。

城中的百姓,也聚攏在街道去附近,踮着腳,仰頭觀望着,市井間的百姓也喜愛熱鬧。

馬隊後,就是數百精銳步兵,身披利甲,不亞於騎兵分毫,昂首挺胸,極有氣勢。

數輛四駕馬車,黃綢披蓋,寬敞奢華,每輛車都有六匹馬拉拽,極有氣勢,宮人和武將環繞在其四周,不斷地警惕着。

而此時,遇到了出城相迎的隊伍,馬車也緩緩停下。

“一,二,三!”張維卿默默地數着,心中一沉。

看來,三位親王,決定一起來了,這儀仗果真不小。

他微微彎腰,拱手道:“微臣恭迎大王儀駕!”

隨即,三輛馬車掀開了車簾,中間一個挺立的身影下了馬車,笑道:“不用多禮,張叔叔如今身體康健啊!”

“多謝齊王殿下關心,老臣身體還算妥當!”

張維卿笑了笑,四十八歲的他,老當益壯。

一旁的韓王李復睢,以及吳王李復湸,則微微一笑,拱手還禮,態度也是頗爲可以。

隨即,一行人入了遼陽城,一路談笑風生,顯得聊的很不錯。

呂端不由道:“聽聞不是五個藩國嗎?怎麼纔來了齊王、韓王和吳王?”

“可能分兩批吧!”

同僚笑道:“你瞅瞅,隨行的隊伍有多大?”

“幾百個護衛,奴婢,官宦,乃至於大量的錢糧物資等等,將官道擠的滿滿當當。”

“畢竟是親兒子,陛下是格外的大方。”

呂端聞言,笑了:“也只有親兒子才能來到咱們東北啊!”

此話一出,兩人皆笑之。

東北苦寒,此誠不假。

呂端來此後,才覺察,遼東之地,每年的冬日,竟然有三四個月,而且,還有一兩個月的春寒。

何謂春秋?怕不是隻有冬春二日罷了。

遼東都如此了,更遑論黑水都護府?以及相似的高麗?

“對了!”

呂端不由得奇道:“渤海國也類似與高麗,怎麼不分之?反而要罷黜黑水都護府?”

“這誰知道?”同僚隨口道:“可能是朝廷不想吃相那麼難看吧。”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的。”

呂端笑着搖頭道:“總是有人要去的,分了渤海,反而是難了,宜早不宜遲啊。”

三位親王進入了遼陽城,就連知府都只能敬陪末座,其他的刺史更是圍觀都難,只能等着消息。

張維卿親自陪同,與三位年歲漸長的皇子們,聊的還算熱切。

作爲目前遼陽府的最高官,無論是資歷還是功勳,皇子們都不敢輕慢。

“幾位殿下來遼陽,可謂是蓬蓽生輝!”

“哪裡的話,張叔叔,我們幾個來此,也是有所求之的!”

李復歆看了一眼兩個弟弟,這才輕聲苦笑道。

“只要在我權限中,自然能答應。”

張維卿微微一笑,說道:“錢糧什麼的,遼東暫且還有一些,可以與你們,最起碼,能度過今年冬日。”

掌管對陣契丹的大軍,各府錢糧可謂是儘量支應,遼東府更是其手掌中,輕易地拿捏。

“多謝張叔叔!”幾人忙謝道。

只是,齊王的臉色,還是有些不好意思,他思量再三,這才咬着牙說道:“實話也不瞞你,張叔叔,我就任的齊國,在高麗的開城,復睢的韓國都公州,復湸在金州。”

“高麗的情況您也是瞭解的,無論什麼都很缺乏,尤其是工匠,更是少有。”

聽到這,張維卿猶豫了,他才道:“也不是我不想給你們,實在是官奴幾近沒有,都是民戶,我總不能強擄民戶吧?”

“我們要的也不多!”李復歆忙道:“一人百來戶的各式工匠就成。”

“您一聲令下,各州縣何敢不盡力?”

韓王忙道:“張叔叔,我們也不強要,我們花錢招募,必然有應允的,到時候請您放行就成。”

幾人求到這,張維卿咬着牙,說道:“一百戶太多,每人只有有二十戶,再多也拿不出了,而且,鐵匠每人只能要兩戶——”

“好!”李復歆看了看弟弟,這才跺着腳,艱難地應下:“多謝張叔叔大恩!”

張維卿擺擺手道:“這是我應該做的。”

“錢糧上,我與你們每人五千石糧食,牛羊各千頭,應該能讓你們救救急了。”

“您這是雪中送炭啊!”

李復歆感懷道:“時至今日,我們才覺察,當年姜太公千里赴任齊國的艱辛,若無您,怕是幾年才能立足。”

“對了,幾位殿下,不知是哪位殿下有這榮幸,去了黑水?”

第一百一十六章暗流不止(上)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1245章無題第1383章安國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1255章驚詫第六百三十二章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六百三十二章第1358章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1274章伴當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1350章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1146章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九百八十九章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1314章凜然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1381章紕漏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1226章取暖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六百九十章第1175章談判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1355章山民第1311章威逼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七百八十六章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1273章條法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1410章危機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1112章老君山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1181章天可汗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七百零七章第九百五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