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安國

契丹不再爲患,讓整個中秋節,也顯得轟轟烈烈。

班師回朝並不急,只是步卒着實無多大用處,所以僅留下騎兵在守護遼東地區。

偌大的東亞,幾乎無一敵手,大唐又恢復到了天下無敵的場面。

洛陽城熱鬧非凡,秋日的月餅顯得格外的美味。

這時,從西北傳來消息,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逝世,其侄曹延恭上表,請求襲位。

這讓皇帝的心情,又好了一籌。

老狐狸曹元忠去世,曹延恭必然無法比擬,瓜沙二州的收復,指日可待。

先是東北,操作西南,如今又是西北,讓李嘉的心情暢快了不少:“西涼府不是有幾萬人嗎?讓潘美威逼利誘一番,爭取和平拿下,且不讓消磨了咱們自己人的元氣。”

“陛下聖明!”

衆人讚歎,隨之,王溥卻道:“洮州侯郭守文,鎮守隴右府數載,卻須遷徙纔是。”

“寧夏府延州伯趙贊,也同樣多年不曾挪移,長此以往,恐爲朝廷不利。”

隨之,大量府一級的文臣武將,也紛紛到了年限,需要進行一番挪移了。

皇帝自與不可,有退有進,倒是可以細細地安排一番。

不知不覺,神武十五年,竟然過去泰半。

思量一番,如今已然是公元974年,神武八年趙宋滅亡,佔據中原已經長達七年之久。

關鍵是他的年齡,也達到了三十六歲。

這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屬於黃金年齡,但對於皇帝來說,卻屬於體力精力的轉向期了。

宰相們討論着熱火朝天,而皇帝不知不覺,就跑了神。

商議許久,幾乎定下,皇帝這才表態,讓剛正嚴明的蕭儼,擔任洛陽府尹,代替李懷恩。

而李懷恩,則順理成章,擔任刑部尚書一職,進入中樞,雖然都是從三品,但意義卻不同。

河南知府黃德彰,則轉任河北知府,調理一下河北府的溝渠。

除此外,曾經的參知政事呂餘慶,則擔任河南知府,薛居正,擔任幽州知府。

一個是近畿,一個是北京,其提拔的意思很明顯了。

曾經的幽州留守王寧,則直接入政事堂,宣麻拜相,一躍成爲頂尖人物。

而至於像湖北知府韓熙載的致仕等問題,皇帝都不怎麼管了。

如今憑藉着他的威望,再怎麼放手,也失去不了權力。

宰相們神色各異。

已經做好致仕打算的孫釗,則頗有些可憐地看着鄧斌,這個老夥計,怕是很難擔任首相了。

而自元德昭退出後,政事堂再次擴張到了五人。

此次會議,幾乎商議了兩個多使臣,才堪堪結束,偌大的大唐,幾乎是都換了一茬,可謂是極大的改動。

但,偏偏皇帝御宇天下十五載,威望昭著,如今又大敗契丹,無人敢觸其苗頭,自然而然,所謂的異議,也盡被壓下。

神武十五年的下半年,幾乎就在這般多輪換之中度過,文武百官們忙做一團。

一個蘿蔔一個坑,前面的人走了,後面的人才能前進,官位的升遷,自然而然具有莫大的誘惑。

到了歲末,皇帝以九子督促運糧有功,各自加封了兩千戶食邑,達到了五千戶。

正旦後,又給各親王,添置了兩百名訓練有素的親衛,轉眼就是兩千精兵。

這一番操作,震驚了百官。

這些親王要是聯合起來,足以讓洛陽大亂。

不過,皇帝還是一意孤行。

只有見識深遠的,才意識到,這是皇帝爲皇子們分封就國鋪路啊!

神武十六年,二月初春。

洛陽街頭的白雪才堪堪融化,樹木枝頭冒出綠芽,除了市集外,其餘的街道倒是不怎麼擁擠,依舊很暢通。

在城東,齊王府。

一大早,李復歆就起來,梳洗打扮,穿戴着常服,坐上馬車,緩緩去向了碼頭。

而與之一般的,還有其他的諸王,他們也紛紛同行,一時間,讓整個城東,頗爲熱鬧。

大家有意識地讓出地界,讓齊王李復歆,與薛王李復沐並行在前,碼頭雖然寬闊,但此時卻趕走了不少。

“勞煩諸位相送,慚愧慚愧——”

碼頭上,一個鬢角斑白的男子,穿着蟒袍,苦笑連連。

衆王的目光中,飽含着憐憫。

此人叫做胡明,已經五十歲,乃是胡昌翼長子。

由於胡昌翼年歲太大,所以胡明被皇帝分封爲安郡王,依舊爲胡姓,間接的算是承認其身份了。

但,這個郡王,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當。

無他,實在是皇帝太過於心狠了。

他在大琉球以北的地界,一連串的小島組成的小琉球羣島,命之爲安國。

換句話來說,經過多年的籌備,安國的百姓,終於達到了萬人,胡明不得已離開洛陽,去往安國就藩。

胡昌翼年歲太大,經受不來顛簸,就留下洛陽,與小兒子一起生活。

荒島,萬人,安國。

這是什麼鬼地方?

諸王們一想到這裡,不由得打了個冷顫。

長久的待在洛陽,已經習慣了是繁華,其餘地界,根本就不算是人待的了,更何況還是海外的孤島。

“安王一路順風!”

齊王李復歆挺身而出,拍了拍手,說道:“某也無其他可送的,只有布帛兩百匹,糧五百石,還望不要嫌棄!”

“多謝齊王!”

胡明拱手道,頗爲歡喜道。

對於安國來說,這禮物,是最合適的。

只是可惜,齊王雖然賢明,但終究也免不了就藩之路,只是不知去往何處,日後怕是難見了。

隨即,諸王也一一獻上自己的禮物,大同小異,不是糧食就是布匹,亦或者一些農具什麼的。

大家都知曉,其篳路藍縷,比之衛國,中山國,也不差分毫。

最後,皇帝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在胡明準備登船之際,又賞賜民戶五百,以充其國。

隨之,又獎賞五百精兵,護衛安國。

也因此,胡明不捨得離開了洛陽,帶着他十幾艘船隻,頗有些悲傷的離去。

一時間,碼頭空寂無聲。

大家感同身受,對於自己的處境,也是頗爲難受。

輪到自己時,又將去哪?

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1184章第1151章野望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1275章木軌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五百五十六章勃然大怒第1165章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九百八十章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1185章王庭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1274章伴當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1285章中秋第一千零四章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1124章討論第1410章危機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1142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1141章手段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165章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1407章禪讓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1175章談判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八百九十四章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1404章安排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1168章安撫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1152章心思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1204章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