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謀劃高麗

對於契丹人的處置,李信並沒有這權力。

但是對於遼東地區,他還是有處置權的。

“以糧濟工!”

坐鎮遼陽城,面對混亂缺糧的局面,李信大刀闊斧道:“幽州,濟州島,還有大量的糧食,除了提供軍糧外,其餘的都用做救濟糧。”

“修渠鋪路,讓他們一個個都得有事做。”

一聲令下,遼東瞬間震動。

十萬唐兵,沿着官道順延,不斷地鎮壓路邊的鄉鎮,村莊,城池。

數十萬渤海人迫於無奈,糧食與軍隊的雙重壓力,只能接受這種賑災模式。

亦或者說,在契丹人與唐人之間,渤海人寧願接受唐人的領導。

說白了,還是契丹人對遼東的剝削太厲害,賦稅七成有餘,幾十年來的造反不計其數。

在遼聖宗還沒有大規模的漢化之前,這些地方絕對是不穩定的。

除此之外,文化上的認同,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被契丹人統治,那是以野蠻統御禮儀之邦,渤海人雖然被打服了,但心理上的優勢,卻怎麼也去除不了。

比如,遼東地區,與幽州一樣,都是南面官制度,施行州縣制,直接默然渤海人等同漢人。

也不怪契丹人如此。

渤海人農耕爲主,說漢話,穿唐衣,讀四書五經,又融合了安史之亂後的遼東漢人,自然相似度極高。

所以,李信一邊恢復地方州縣的統治,將原來的官吏復位,又尊崇三老,仿若中原一般,恢復了地方秩序。

再之後,就是以工代賑。

似乎以工代賑,成爲了穿越者的法寶,古人腦子都是漿糊。

但實際上,古人早就曉得以工代賑的好處,但受制於種種,難以施行。

最大的困難,就是糧食的消耗。

一斗糧食熬成粥,可以讓一家三口糊弄一個月。

但讓人出工出力,一個人每月就得半石糧食,其中的損耗十幾倍。

另外,災難就意味着秩序的混亂,一旦讓災民們吃飽,幹事也就罷了,趁亂起事,也是不少。

不過,如今李信掌握二十萬人,以工代賑的種種缺陷,完全在掌握中,各地也在有條不紊地恢復秩序。

“部署!”

這時,張維卿突然回來,他忙着各地調配人手,這時候歸來,讓李信有些詫異。

“你不是在督促糧草分發嗎?怎地回到了遼陽?”

“高麗那裡傳來了消息!”

張維卿飲了一口酒水,說道:“他們似乎知道了咱們大勝了,我得了消息,高麗人一來,準備要回剩餘的七萬高麗兵馬。”

“二來,希望咱們兌現承諾,將鴨綠江以南的地界,交與他們。”

“事實上,他們已經偷偷摸摸派遣人手佔地了,只是沒有咱們的允許,沒有光明正大罷了。”

“鴨綠江女真人告訴我的。”

“高麗人想的美!”

李信冷笑道:“咱們累死累活打下的土地,憑什麼交給他?”

“我也是這般想的!”

張維卿附和道:“所以,我讓鴨綠江女真,去襲擊高麗人,不讓其得逞!”

“只是這般也不是個辦法,畢竟幾萬高麗兵,也並非咱們統屬的。”

“高麗兵經受了幾場戰事,已經今非昔比了!”

李信也不願意放人歸去,他站起身,神色冷峻道:“若是放回,不亞於縱虎歸山,遼東之地,日後怕是難穩了。”

“你的意思?”

張維卿也不由得起身,若有所思。

“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讓高麗亡國!”

李信直視前方,冷聲道:“高麗兵作亂,大唐平定亂兵,高麗王擔驚受怕,無奈獻土歸降。”

“雖然我讀書不多,但卻知曉,高麗乃是滅了百濟、新羅、後高句麗,才得以建立的。”

“既然可以合一,爲何不能再分爲三?”

“滅掉屬國?”張維卿驚詫不已,走近幾步,忙問道:“這是聖人的意思?”

“沒錯!”

李信直接一口應下,他目光深沉道:“皇子衆多,依分封之策,多餘邊疆,高麗就非常適合。”

說着,李信直接攤開地圖,指着高麗說道:“其地一分爲三,可分封三位藩王,建立封國。”

“而鴨綠江以南,直到其西京平壤,可再建一國,如此一來,就有了四位皇子,這可就能緩解聖人不少的壓力。”

說到這,李信也不由地鬆了口氣。

作爲家奴出身,他對於皇帝的處境感同身受,壓力也是很大的。

幾十個兒子,這天底下哪裡能尋得到如此疆土啊!

還不得他來幫忙。

張維卿沉默了。

還真是,這般規劃,四個藩國就呈現在眼前,只需要些許的手段,就足以。

畢竟,這般貧瘠且難以治理的地方,設立都護府都困難,還不如名列藩國呢!

“就這般做吧!”

張維卿點點頭,說道:“四個藩國,這七萬兵馬頗有些不足,還得湊足八萬,這樣就足以鎮壓不服了。”

“哈哈哈,你說的沒錯!”

李信難得大笑起來,他拍了拍張維卿的肩膀,繼續說道:“遼東府之地,都是渤海人與漢人,在其外,還有大量的女真王府,足以招募一隻軍隊了。”

“另外,遼北之地,也是甚是苦寒,到時候也能分封藩王……”

“你呀,這是魔障了,怎麼想的都是分封——”

張維卿啞然失笑。

呼延贊與楊萬勝二人,一臉迷糊的來到帥府,這深更半夜的,部署叫他們來作甚?

兩人不得其解,只能聽命而來。

而,李信一開口,就讓他們大吃一驚:

“你們帶領高麗兵,回到開京送還給高麗王!”

“部署,不可!”

呼延贊忙道:“高麗兵今非昔比,較之以往,可勝了不止一籌,咱們豈不是幫其練兵,反而讓日後遼東府遭受威脅嗎?”

“沒錯!”楊萬勝也補充道:“其數戰遺留的老兵,是其精銳,可不能交還給高麗。”

李信點點頭,沉聲道:“你們說的都不錯,還算有點見識。”

“自然,這兵馬我們算是幫高麗練出來了,自然不能白白交還,所以,這就需要你們二人,做一些小事了。”

聽到這話,兩人感覺其中陰謀不少,互相看了看,眼神堅定。

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1140章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1169章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1410章危機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1151章野望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經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1177章走了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番外3世系變更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八百一十九章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七百一十章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1142章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1206章覬覦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354章規矩第1225章隱情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七百五十章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1365章野女真第1306章驚——第1239章佛難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1211章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九百章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1295章門檻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1376章無名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零零章東進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感言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1221章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1128章中秋宴第1200章唐奴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九章(重發)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1124章討論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