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山民

豈止是李復沐察覺到了,對於李復歆來說,這是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着。

李復沐去了偃師縣,而他,卻來了嵩縣。

其得名與嵩山。

相當於偃師縣,嵩縣格外的不一般。

這裡了平原少而山嶺多,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稱。

如此地方,百姓的窮困可見一斑。

偌大個縣城,也不過千戶罷了,普通的市集都不如。

全縣的丁口,加在一起,不過兩三萬人,泰半的民戶以打獵爲生,草藥,獸皮,木材,以及核桃木耳等山貨,倒是頗爲有名。

但,這有何用?

沒有幾處農田,嵩縣就不可能長久的安穩的發展下去。

由於是皇長子,相對於其他的弟弟而言,他是最懂的皇帝心意。

這次任務,中規中矩也不是錯,但若不出彩,對他而言就不值得了。

“殿下,此次春耕,對於別的縣來說,萬分重要,但本縣耕地不過數萬畝,泰半百姓爲獵戶,春日萬物生長,不捕不獵,所以丁口還很富裕。”

嵩縣縣令一臉苦笑道:“若是徭役,只要捨得錢財,那些山民們自然願意,兩三千人還是可以的。”

“兩三千人?”

李復歆問道:“按照規矩,嵩縣所貢多少徭役?”

“本縣徭役,農閒時,可募千人,而一旦出縣,就須錢糧供給,朝廷體諒,只須三百即可。”

嵩縣令不由道:“即使這三百人,每月所需稿費兩三百貫,若無朝廷,本縣着實爲難。”

聽到規定只有三百人,李復歆微微皺眉,頗有些喜意。

自己要是招募兩千徭役,豈不是數倍與任務?

不過,隨即又甩去了。

這麼簡單,朝廷恐怕早就已經想到了。

哪裡輪得到自己?

不過,這件事,很有可能是皇帝的考校,做還是要做的。

只是,春耕一途,着實沒有什麼突破口。

“本縣可有什麼荒地嗎?”

李復歆依舊不死心。

“殿下,本縣着實貧瘠,山上的那些坡地,反而得不償失,只有那些小山谷,有幾畝可種之地?但路途狹窄,只有山民可種了。”

嵩縣令無奈道。

嵩縣屬於山區,耕地少,人口少,財政卻頗爲富裕。

蓋因爲山民們的山貨,皮草,以及木材,草藥等,皆屬於受衆較廣的東西,山底下漸漸形成了市集。

兩三個月,偶爾還擡出一隻老虎,虎皮、虎骨,虎鞭,價值數百貫。

轉運使司收到不少的賦稅,再加上嵩縣人少,自然寬裕。

“帶點人,咱們去山區瞧瞧!”

“啊?”嵩縣令呆了。

無奈,皇子做出了決定,他只能聽從。

帶着百八十個巡檢兵,浩浩蕩蕩去往了山區。

也是知曉這位齊王的心思,所以嵩縣令帶着他,只是去了邊緣山區的幾個小山寨。

說是山寨,其實不過是在狹窄處,搭建了木牆罷了,百八十人生活其中的山谷。

相較於農夫,山民們身上賦稅輕,沒有貪官污吏的剝削,較爲輕鬆自由。

孩子們三三兩兩的打鬥着,渴了直接喝山泉,熱了就去河裡游泳,農婦們則縫補着獸皮,砍柴,以及侍弄那些蔬菜。

自給自足,看上去極爲快活,自由。

但是生活狀況,卻遠遠不及農夫。

普通的孩童,披着破舊的皮毛,瘦骨嶙峋,身上滿是蟲蟻啃食過的痕跡。

猛獸,蟲蟻,甚至是一場小山洪,就能將這處山寨給消滅個乾淨。

而且,生活器械極爲缺乏。

家裡沒有幾個鐵器,鋤頭都沒一把,最多的就是自制的弓箭。

甚至,整個村寨,幾乎不見幾個老人,要麼是早早病死,要麼與野獸搏鬥而死。

所以幾十年來,人口始終不曾增添。

而,在李復歆看來,最缺乏的,就是食鹽。

“能不能讓他們下山?”

李復歆嘆道:“知曉他們在山中,所以商人們食鹽昂貴,不得不買之,受盡了剝削。”

“殿下,山下並沒有多餘的土地!”嵩山令對這番言語頗爲無奈。

“不過殿下您要是多招一些徭役,怕是能改善他們,必定與猛獸搏鬥相比,徭役得錢不少,更爲安全。”

“只能解決一時,而無法變一世!”

李復歆多年的學,還是沒有白上的,他明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沒有耕田,等若無根之萍,不會長久的。

“山貨不常有,獸皮須搏命,藥材長生險峻之地,而且這些都是需要奔襲的,無法定居下來,成爲治下以及民。”

隨時遷徙的山民,無法提供徭役,賦稅,自然而然被朝廷鄙視,忽略。

所以,需要與之一個長久的活計,讓他們安定下來,戶籍穩定。

……

洛陽。

隨着春耕的結束,皇帝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反饋。

九個兒子,分安排到了鞏義、登封、澠池、偃師、伊川、新安、宜陽、洛寧、嵩縣,這九個縣。

可以說,不僅有王溥貼身指導,還有射聲司皇城司,仔細地觀察。

目前來說,基本上屬於李復歆與李復沐,最爲出彩。

其他的皇子終究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能夠定下心來,已經算不錯的了。

而對於這些資料,摘句,李嘉認真地看了起來。

總結來說,李復沐的出彩,還是在於其擁有一顆仁心,體恤百姓,哀民生之多艱,雖然舉措中規中矩,但這個心思,就非常值得讚歎。

李復歆呢,則比想象中的還要出彩。

他根據嵩縣的錢糧充沛之故,要求其購買了大量的牛羊,然後借貸給歸順,知根知底的山民,讓其蓄養。

嵩縣耕地少而丘陵多,不適合耕地,卻適合蓄養牛羊,畢竟草料多,爬坡什麼的很容易。

這舉措一出,雖然嵩縣的府庫一空,卻獲得近五百戶山民,平白增添兩三千百姓。

而且,有了牛羊之後,就可以納稅,從而真正的把山民,化爲了良民。

這着實把李嘉給驚到了。

因地制宜啊!

雖然說,借貸很可能造就衙門剝削山民,或者山民帶着牛羊逃竄。

但是瑕不掩瑜。

能夠獲得那麼多的戶口,對於朝廷來說,都是值得的。

第1382章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1317章島嶼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1231章開藥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1118章親臨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四百七十九章薨去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1220章名單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九百一十六章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1145章建議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399章大動作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九百六十四章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1110章信念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211章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1121章沙州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1295章門檻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1410章危機第1265章死戰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1354章規矩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1143章柔情第1289章心情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1129章續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1157章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1236章僧人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1232章喜事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1206章覬覦第1336章鼓動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