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

bookmark

神武十三年的夏日,整個洛陽就迎來了西北大捷的消息,一時間,民間沸騰,議論之聲,難以計數。

當然,讓人津津樂道的,無外乎此戰爵封三人,潘美以趙宋降將,一舉封伯,名爲肅州伯,食邑三千戶。

狄劍,年僅二十八,就爵封子爵,忠玉子,食邑千戶。

而,二十來歲的李繼隆,也因此封爲男爵,福彩男,食邑三百戶。

至於校尉等終身爵,則有數十人。

如此,一來更加凸顯了爵位的珍重。

當然,最讓百姓們看好戲的,無外乎回鶻可汗景瓊罷了。

像這樣的異族首領,也是洛陽百姓們第一次見,尤其是名聲極大的回鶻人。

人們爭先而觀,彷彿是什麼新奇玩意。

不過,對於朝廷來說,溝通到了歸義軍,那麼就意味着,西北的戰略目標,已經初步達成。

歷時三年。

而支出,隴右府,涼州,甘、肅二州,總兵馬超過了五萬,光是軍隊的錢糧器械,以及一些運費等,花費超過了兩百萬貫。

但,值嗎?

很值。

價值最低的吐蕃,被皇帝分封給養子和親弟弟了,也算是爲國戍邊,讓吐蕃這樣一個強大的部族就此沒落,很是值得。

而涼州城,以及甘、肅二州,則不僅爲朝廷帶來大量的河西良馬,而且,還真正意義上打通了西域。

從於闐,到瓜、沙,再到甘、肅,上千裡的距離,已經完全貫通,這條陸地上的絲綢之路,終究是重啓了。

意義非凡。

這不僅意味着大唐的觸手,開始重返中亞,更是爲關中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沒錯,陸地上的絲綢之路,結點就是長安,大量的中原物產輸入長安,與西域來的胡商進行買賣,從而如同細雨一般,滋潤已經枯竭的關中商業。

雖然說目前的關中農業不咋地,但商業卻如同血管,讓枯萎的大地,重新點燃生機。

或者說,這是關中沒落後,最關鍵的一步了。

歷史上,北宋的西北是西夏,商貿堵塞,而數百年後,到了元朝,關中才復興了一些。

而元朝的關中復興,就得益於絲綢之路,所以明初,朱元璋纔會派遣朱標考察西安,想將之設爲都城。

但,明朝後,西域再次堵塞,關中再無復興的希望。

八百里秦川,如果能夠復甦,這對於大唐來說,是個極大的幫助。

以其爲基地,就能統御西北,維持住西域的統治。

“潘美言語,歸義軍若即若離,似乎並不甘於歸降朝廷。”

李嘉心情不錯,既定目標的完成,讓他頗有些興奮:“當然,這也沒有出乎咱們的預料。”

“離開中原一百多年,張家人都已經下落不明,更何況是曹氏?”

“陛下,歸義軍,不過是遲早得事。”

趙普心有所得,笑道:“且不說潘將軍數萬兵馬逼迫,就言語朝廷的威信,一道聖旨,即可瓦解曹氏根基。”

“一個叛逆來統治歸義軍,我想沒有人願意屈從。”

“曹元忠是個聰明人,他能夠想明白的。”

“你說的很對!”

李嘉點頭道:“西北之地,暫且罷了,剩下的就是步步蠶食,水磨工夫,而咱們今日的御前會議,討論的是東北境況。”

“東北?”

孫釗心頭一動,忙道:“陛下有意用兵契丹?”

“沒錯!”

李嘉點頭道:“你們難道不覺得契丹很礙眼嗎?”

“東北之地,雖然苦寒,但比西北的威脅,可大多了,若是長久的姑息養奸,日後必定大患。”

“何如?”皇帝自問自答道:“不外乎,契丹人會製造鎧甲,器械,甚至騎兵甲天下,這樣的大敵當前,怎麼能不抓緊時間呢?”

“這一次,是滅國之戰!”

皇帝聲音沉重,語氣逼人。

“陛下,怕是太早了吧!”

王溥說道:“契丹人不可小覷啊!”

“正是因爲不可小覷,所以,就得讓他迴歸小覷的行列,偌大的草原,不能再有霸主,有一個,我打一個!”

李嘉高聲道,極有氣勢。

“另外,東北地方遼闊,打下來,能分封不少的蕃國,正巧,我好幾個兒子快要成年了,可不能再等咯!”

衆人皆笑,皇帝的玩笑,哪個敢不笑?

不過,軍機處的李淮,則直言道:“陛下,據微臣的估算,若是滅契丹,則需要十萬騎兵,三十萬步兵,以及數十萬民夫運糧週轉,其中的損耗,難以計量。”

“不,民夫,你算多了!”

李嘉搖頭道:“且不說幽州的存糧,就言語江南數府的糧船,從海面北上,可節省了不少的人力。”

“而且,雖然高麗國,渤海國兵力孱弱,但總能吸引一些契丹人的兵力,這就足夠了。”

面對衆人的憂慮,或者說擔心,李嘉笑道:“咱們這次,並非是一勞永逸,將契丹人一網打盡的,而就只有一個目標,奪回遼東,出擊上京。”

此話一出,衆人憂慮減了幾分,但依舊難以釋懷。

畢竟,契丹的壓力,實在是太大。

之前的重騎兵取了巧,如今這份殺手鐗失去了突然性,效果怕是大大消減。

看到衆人依舊無有多少信心,李嘉搖頭,隨即問道:“太僕寺如今有多少戰馬?”

此次御前會議,政事堂,軍機處,五軍都督府,轉運使司,九卿,六部,呼啦啦幾十號人,都參與。

可謂是一場大會議了。

畢竟不同以往,這是是舉全國之力,需要中樞上下齊心,這是大戰役。

太僕寺卿出列,拱拱手,這才說道:“近幾年,太僕寺在關中陝北一代,設置大小九個馬場,隴右朔方一代有五個,而新進的北庭河套,也有三個,幽州兩個。”

“十數個馬場,如今河西駿馬約一萬餘人,其餘的馬匹,則有十來萬,若是裝備騎兵,可以列裝兩萬騎。”

馬匹並不等於戰馬,還需要專業的馴馬師進行訓練,幾年時間,能夠列裝兩萬人,已經不錯了。

“御營中,騎兵約有五萬人!”

李嘉沉聲說道:“山西府,河北府,幽州府,寧夏府,還能召集兩三萬騎兵,湊個十萬,是很容易的。”

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1369章騎兵第1242章手段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1378章和談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1112章老君山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1307章愛憐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七百一十章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1249章想法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九百八十二章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八百三十二章恩賞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1284章誘惑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兩百三十四章爾等配嗎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1267章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1263章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