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木軌

bookmark

十值五月。

淅瀝瀝的小雨,已經從南南北,從東到西,馬不停蹄地下了起來,梅雨季節的到來,正式宣告着夏季的來臨。

到了這個時候,皇帝就動員整個皇宮,開始南下避暑。

避暑的地方,自然是老君山所在,那裡已經修好了避暑山莊。

一大早,李復慕,就從學堂歸來,一路上蹦跳着,顯得格外的歡喜。

剛伴讀沒幾日,白多羊奇怪道:“上學堂那麼舒服,七皇子怎麼不喜歡呢?”

“學堂有什麼舒服的?”李復慕轉過頭,說道:“放學了才舒服,從洛陽到老君山,起碼的走兩三天,到時候就有兩三天的假了。”

“主人,上學堂,飯管飽,而且,就只坐着,不用幹活,舒服着呢!”白多羊忍不住說道。

“哈哈哈!”李復慕笑了笑,格外的歡騰:“這就算舒服啊,那也的確舒服。”

“不過,離開了洛陽,到底是好的,沒那麼熱了,山林裡還有涼泉,泡澡舒服着呢!”

聽到皇子這樣說,身後的數位伴當,一個個地開心起來。

五月的洛陽,就像是個蒸籠,那是相當的熱,所有的人都懶洋洋的,街頭巷尾的狗,也吐着舌頭,在陰涼下趴着。

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則赤着上半身,不時地歡鬧着,三五成羣,碰到街頭賣冰沙的,就忍不住湊過去,眼巴巴地看着。

小販也不趕着,直言語:“三個銅子就一碗,舒服酸甜着呢!”

往往那麼孩子們,就忍不住誘惑,跑回家吵鬧起來,大部分的人鼻青臉腫,捂着屁股大哭,只有那些受寵的,才樂乎乎地拿起銅子,買了一碗。

就在這個時候,也是硝石取冰最賺錢的時候,這種普通又便捷的方式,受到廣大勳貴之家的歡迎。

也是在這個時候,皇帝迎着太陽,與自己的一衆後宮,伴隨大量的高官,整體搬遷去往南方的老君山避暑。

隨從人員,達到了一千餘人。

崎嶇不平的小路,讓諸人極不舒服,來到老君山後,才喘了口氣。

見此,皇帝不由的說道:“道路這般的曲折,朝廷正巧可以擴建一番,好行軍運糧纔是。”

“陛下所言甚是!”孫釗也不由得苟同,他低着頭,額頭上帶着汗水,輕聲道:“南陽地區,自古就是重要的產糧要地,兩者通暢,正好可以了讓南方只糧,直往洛陽。”

即使是爲了皇帝與貴族們的方便,孫釗也不敢光明正大地提出來,而是找了個理由,順理成章地辦起來。

而豈不知,李嘉就是借用這個藉口,想要辦起這條要道的梳理,減輕壓力。

皇帝聞言,點點頭,神色中帶着一些興奮,他望着眼前的道路,不由道:“朕早就有所打算!”

說着,他還比劃了起來:“唐、鄧二州,位於漢水以北,可有漢水而通長江,襄陽,江陵,長沙府等地的糧食正好可以轉運。”

“如果從鄧州,修一條木軌馬車,就能直接通往洛陽,兩個晝夜,就能達到。”

“木軌馬車?兩個晝夜?”

孫釗感覺皇帝怕不是中暑了,說的這是什麼胡話,他根本就完全沒聽說過,也沒印象。

“朕也是突發奇想的。”

皇帝尷尬地笑了笑,說道:“馬車行進,速度就是受限於道路不平,如果在地面上,平行地弄兩條長木軌,讓馬車從上面奔馳,沒有阻礙,沒有干擾,馬匹也省力。”

“如果換馬不換車,甚至,一個晝夜,就可達到洛陽城外。”

孫釗對於什麼器械,是完全不懂的,也聽着迷糊,但是他就明白,這樣的耗費肯定會很大。

他保守地說道:“若是果真有這般的厲害,老臣以爲也應當慎重,其比之運河,也更爲狹隘!”

“哦?怎麼說?”皇帝疑惑道。

“從鄧州到洛陽,數百里,伏牛山等,山路頗多,暫且不論其難度,就言語,這木軌不比運河,屬實容易被破壞。”

孫釗頗有些懷疑道:“無論是人爲,或者山石,稍微些許,就能破壞其軌道,一經修復,得不償失啊!”

他這樣一說,李嘉反而有些動搖了,確實,耗費很大。

不過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孫釗他是瞭解的,摳門的很,這是從當財相時養成的毛病,治不好了。

緊接着,就在下午,皇帝就召見了河南知府黃德彰。

黃德彰在一衆知府中,比較特殊,他是很少見的器械人才,他一開始就是從軍械司起來的。

相較於治理百姓,他更喜歡去鑽研器械。

不過,天才都是一通百通的。

有了管理軍械司的經驗,他治理起河南府,也是手到擒來。

尤其是治理黃河,在他精妙器械的幫助下,黃河這兩年安穩的很,大量的淤泥被挖出,黃河水患,得到的極大的治理。

光是憑藉着這一點,他的政績就足以傲然。

聽到皇帝召見,黃德彰立馬就進了避暑山莊。

這個山莊,還是他親自督建的,清爽涼快,又賞心悅目。

“陛下——”黃德彰拱手道。

三十餘人的黃德彰,滿臉的穩重,一副值得信任的模樣。

皇帝很有感觸,他就是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

“德彰,你覺得木軌可行嗎?”

皇帝將自己的想法述說了一遍,一臉期望道。

“陛下,微臣思索再三,也覺得可行!”

黃德彰肯定地點頭道:“只是,這東西,解說百遍不如親自制作一番,咱們先做個小段的,瞧瞧效果如何!”

“所言有理!”皇帝心裡也拿不住,這東西也只是子彈飛一會兒的電影裡看到過,其餘的也不過是網絡討論罷了,還真的要實驗一番。

“陛下,不僅是木軌,就連車輪,馬車,都得配合重做,最關鍵是車輪之間的距離,必須與木軌之間的距離相當,稍有差池,必然車毀人亡。”

這說到點子了。

古代並沒有現代以來的精確量度,而且,古人也從沒意識到,如日常使用的若干,少許,略微,這在器械上是致命的。

不過,軍械司不一樣,早就進行了規模化管理,長度單位已經統一。

ps:一點左右,有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324章氣惱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七百二十五章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七百七十七章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1220章名單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1220章名單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181章天可汗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346章教子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八百八十章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1300章假道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1398章喜憂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1210章夏王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七百二十三章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1328章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1104章幽州營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1323章胡昌翼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九章(重發)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七百零七章第七百零九章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1391章藩王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七百八十三章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1118章親臨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番外3世系變更第1355章山民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九百八十章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1172章準備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1144章後宮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