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bookmark

對於陶谷的手段,李嘉聞之,頗爲歡喜,一時間感慨萬千。

看看人家,雖然是剿匪,但只是調集了萬人,就讓太行山匪不戰而降,更是募集了數萬石糧草,充實了府庫。

最後,經過恐嚇,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一下子,就讓轉運使司打開了局面,豪強家底,泄露泰半,賦稅倍增。

可謂是一舉多得啊!

沒有一定的手腕,絕對是達不成這般效果的。

至於最後,爲何目的只是讓轉運使司衙門登錄土地,在李嘉看來,更是一筆妙招。

別的不提,那些在亂世中被吞沒的土地,早就沒有了地契證據,而且歷史久遠,人口混亂,根本就拿不回來。

均田什麼的,更不可取,也是陶谷做不到的,他的出身,就讓他難以做到,而且只會激起更大的混亂。

所以,舍大拿小,讓豪強們繳稅,既不傷筋動骨,又能讓豪強們肉疼。

其實,只要豪強們繳稅,朝廷賦稅充足,土地在誰手裡都無所謂,關鍵是這些有錢有勢的豪強,有大把的土地,卻不想着納稅,這纔是封建社會財政奔潰的主要原因。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如此,河北度田,也算是走了泰半了!”

李嘉讚歎道:“這般,度田檢戶,河北可以直接進行了,也能更容易一些。”

不過,陶谷的上書,讓李嘉看到了另一個重要的憂患——因爲戰亂,大量被拋棄的土地一再荒蕪。

也就是說,本來是良田變成了荒地,那些流民沒有成本進行開墾開荒,就只能依附豪強,成爲佃戶,農奴。

所以,必須進行開荒減免,五年爲期。

按照道理來說,這對於百姓是一項良政,畢竟是免稅,減輕負擔。

但就像之前所說的。

普通的老百姓是沒有資本,亦或者人力,物力,來進行開荒的,本來一年忙到頭,只是勉強果腹,怎麼能還有餘力來開荒擴充呢?

所以,李嘉多年來的執政生涯,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埋伏:

“陶谷這是在爲豪強們進行補償啊!”

作爲繳稅的代價,也是爲了安撫豪強,陶谷開出五年免稅的條件,讓豪強們進行開墾,讓他們擴充實力家產。

在李嘉眼裡,豪強勢力的擴張,就代表着朝廷勢力的壓縮,以及普通百姓生存的壓迫,這很不好。

不交稅,勢力擴張。

但在陶谷等人眼中,或者是說朝堂上的大部分人眼裡,豪強纔是朝廷的根基。

也就是數千年來強調的,百姓並不是平民,百姓只是豪強地主。

所以,豪強擴充土地,增強勢力,這是無可厚非的,其最可惡的一點,只有不交稅罷了。

正因爲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觀點。

但,五年的免稅已經發下去了,他還能朝令夕改不成?

想到這一點,李嘉頗有些懊惱。

而且,陶谷對於豪強們之前肆無忌憚地吞併土地既往不咎,李嘉也頗爲不爽,但這是他力所能及的最大程度了,怪罪不了他。

“對於荒地,不可以一甩了之。”

皇帝打定了主意,準備彌補一二,他絕對不會縱容豪強勢力合法地進行擴張。

於是,李嘉召集了宰相們,討論一下如何進行彌補,減少損失。

皇帝的想法一經說出,宰相們就沉默了,觀點雖然有些奇特,但仔細一想,還是有所道理的,免稅什麼的,絕對不能一刀切。

對此,王溥則精神抖擻,直接言語道:“啓稟陛下,早在十年前,周世宗在位時,就曾考慮過荒地之事,也有心限制豪強擴張,安撫民心之舉。”

“哦?仔細說來?”李嘉來了興致,借鑑這種事,在政策方面,是最好不過了,取長補短,杜絕隱患。

“顯德二年(955),曾施行過請射之法——”王溥擡起頭,輕聲說道。

因爲戰亂連年,導致大量土地荒廢,可以讓百姓種地。

在郭榮的主導下,朝廷規定,農民可以向政府申請耕種土地,稱爲“請射”,在審查合格後,把這些土地交給農民耕種。

而有些土地以前都是有主的,只是在戰亂中或死或逃,如果舊主回來要地、怎麼辦?

郭榮則規定,舊主在三年內回來,則交還一一半,餘者爲請射者所有;五年之內回來,交還三分之;如果五年內不回,則失去土地所有權,不過舊主的墳墓不在此例;而對於逃到境外的士地舊主,則把期限放寬至十五年內。

但這裡還有可能產生一個問題,誰敢保證申請耕地的人不是在冒充舊有逃

戶?

針對這個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郭榮特別規定,且有人冒充逃戶詐領耕地,舊主回來,則該人無條件喪失土地使用權,沒有年限限制。

“此法如何?”李嘉聽聞那麼多,有了興致,忙不迭地問道。

“由於當時朝廷之故,適用範圍只在汴梁附近,也是在河南府之內,京畿之地,則因此而糧草大增,賦稅增長甚多。”

王溥不無遺憾道:“但如今大唐復興,朝廷權威大盛,地方哪有不服?陛下可推行全國,丁口賦稅定然大增。”

雖然其言語甚好,但李嘉一眼就看出來其弊端:“請射之法雖好,但卻依賴於主官,若是有貪腐之輩行之,怕是有不少的冤假錯案啊!”

說白了,這項政策太過於依賴人治,也就是執行力的問題,再好的政策一到了底層,就會殘民害民。

王溥聞言,微微一愣,這才拱手道:“陛下明鑑!”

李嘉笑道:“不過,這法子也着實不錯,只是還得補充一些,比如,請射之田,可三年免稅;每戶人家,請射之數,須在百畝以內;請射之田,不得買賣……”

“若是沒有限制,豈不是又成了之前那般,縱容豪強?”

“除此外,北方各府,也得設置罷黜使,巡察地方,察糾不法。”

“請射之法的完善,就由王相公你來草擬吧,畢竟你較爲熟知!”

皇帝輕聲吩咐道:“記住,萬不能讓他們找到縫隙牟利的地方!”

“微臣明白!”王溥點點頭鄭重其事地說道。

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1357章人選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1323章胡昌翼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1145章建議第1351章折騰第八百八十七章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1305章談話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1144章後宮第1145章建議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1167章驚喜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1354章規矩第四百零九章風波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六百九十八章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1259章改任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七百一十九章第七百五十五章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1374章大喜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1121章沙州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1229章戰略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1141章手段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五百七十六章交戰(求票,求訂閱)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1382章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333章收買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1249章想法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