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

bookmark

會議沒有持續多久,就很快地結束了,政事堂的宰相們都挺忙的。

唯獨首相趙誠留下了下來。

難道是皇帝心生忌憚?準備辭相?

當然不是啦——

而是趙誠擔任主編撰的唐末亂史,也就是六代史,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史。

經過兩年的粗略編輯,由於是近代的史書,許多老臣,舊籍都在,採集史料那是相當的方便,甚至許多老臣等私底下還編撰私史。

比如,範質的《五代通錄》,就是很好的底本。

這般,再加上翰林學士們的齊心協力後,兩年時間編輯六十的歷史,可謂是相當的通暢。

歷史上以薛居正爲首的五代史,也叫做舊五代史,只用了一年半。

而李嘉讓翰林學士們進行編撰,可謂是人力物力充足,別的都不提,各國的起居注,那是清晰明白。

“啓稟陛下,史書暫命爲《樑唐晉漢周宋書》。自朱溫篡位,至大唐復立滅宋,之間六十載,所以史書共編撰一百八十卷,其中,紀六十八,志十四,傳九十八。按斷代爲書,分爲,梁書、唐書、晉書、漢書、周書、宋書,各十餘卷至五十卷不等。”

趙誠頗爲榮幸地說道,臉上止不住的得意。

編史,對於文人來說,的確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名留青史,如司馬遷,班固等,能夠擔任主編即使作爲宰相,趙誠依舊難以掩飾心中的興奮。

“多少字?”皇帝聽聞到那麼多的書,表,志,傳後,皺起眉頭,這是史記的標準,就是對於他來說,完全沒有直觀的認識。

“這……”趙誠被這個突兀的問題問道了,這個角度太刁鑽了,他一時間有些回答不上來。

思慮了片刻後,他才輕聲道:“由於史料充沛,約莫有五十多萬字!”

聞言,李嘉第一反應是感覺好少,這在起點,就是闌尾書,但一想起這是古代,就覺得很正常。

因爲其用的,都是文言文,講究言簡意賅,翻譯成白話,起碼得翻兩三倍,這樣一來,就顯得格外多了。

要知道,史記,可以是描繪三皇五帝到漢初,兩三千年的,也才五十二萬字,六十年用五十萬字,已經算多了。

“五十萬!”李嘉輕聲呢喃着,然後看了一眼趙誠,說道:“史書的名字不成,太長了,就喚作《唐末六朝傳》。”

趙誠聞言,點點頭,表示明白。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如此處理李存勖稱唐皇一事?”

李嘉輕聲問道。

李存勖的地位很尷尬,他是沙陀人,賜姓爲李,但卻僭越稱帝,而且國號爲唐,這就讓李嘉很尷尬了,豈不是說,他這個唐,承繼是李存勖的唐?

但要是不承認,人家的確是稱帝了,這是不可抹殺的,而且還很尊敬前唐宗室。

所以,這對於編撰歷史的人來說,是很大的困難,一個處理不好就是政治法統的問題。

這也是爲何史書國修的緣故,也是趙誠之所以親自彙報給皇帝的原因。

如果沒有皇帝的認可,這本書就根本無法印刷,弄不好,反而影響他的政治生命。

趙誠身軀微微下彎,面色嚴肅,拱手道:“陛下,李存勖受封晉王,可書其爲晉主,國號爲唐之事,則一筆帶過。”

“哦?”李嘉來了興致,他直起身,說道:“可是效仿《三國志》,以劉備爲蜀先主之事?”

衆所周知,西晉的法統來自曹魏,而曹魏又來自東漢,所以,曹魏在史書中,必須是正統,而像蜀漢這種宗室自立,就不能稱帝,劉備只能以先主稱之。

這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區區一個稱謂,就代表了一切。

李嘉對此倒是滿意,畢竟李存勖是晉王,以晉代稱也無妨,但石敬瑭呢?人家的國號可也是晉。

“石晉可稱之爲東晉,李近可稱之爲西晉。”

聽到這,李嘉糊塗了,東晉西晉這樣命名,那司馬家的晉呢?

面對皇帝的困惑,趙誠頗不以爲然,說道:“自古以來,朝代別稱,不過是史學家的俗稱罷了,以區別其名,李存勖建都與洛陽,可稱爲西晉,石敬瑭爲汴梁,可稱之東晉。”

“至於司馬家,可稱謂爲前晉、後晉,因俗而稱,陛下雖然不習慣,但過一些時日,就習慣了。”

聽到這番話,李嘉才恍然大悟。

他記憶中的那些所謂東漢西漢,東晉西晉,其實是史學家的別稱,根本就不是官方稱謂,東漢跟西漢,官方都是汗,東晉和西晉,也是晉。

而西漢又被稱作前漢,東漢爲後漢,於是就有了《漢書》《後漢書》。

而如今,東晉和西晉,在史學家的稱呼中,也是按照前後漢來稱呼,所以前晉和後晉。

這種別稱,在不同的史學家眼中,各不相同罷了,他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那麼,樑稱之爲後梁咯?”

李嘉這般問道。

“自當如此!”趙誠輕聲道:“樑者,南朝早有南樑,漢有前、後兩漢,周有西東二週,宋也有劉宋,所以在其之前加個後字,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然的話,就不好區分了。”

這就是後梁後周等五代王朝歷史稱謂的由來,自己竟然忘卻了這一遭。

不過,這也是情有可原,我畢竟不是史學家。

“六朝者,皆不得以帝稱之,皆謂之國主。”

李嘉鄭重其事地說道:“其皆不得爲正統。”

“諾!”趙誠鬆了口氣,史書中,早就這樣安排了,果然沒有錯,皇帝根本就不需要這幾個中原王朝的法統,所以自然對其不屑一顧。

“對了,江南國主又如何稱謂?”

李煜這一支,畢竟被收攏到了宗室,雖然只是爲了更好的統治,但納入宗室,不一定就代表着認可。

唐這個稱謂,不是什麼阿貓阿狗就可以稱謂的。

“臣等數次探討,皆以爲,江南變更楊吳,其一開始,國號爲齊,可稱之爲後齊。”

趙誠看了一眼皇帝的臉色,謹慎道。

“嗯?有意思!”李嘉頓時就笑了。

南唐變成了後齊,這可就真的有意思了。

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1375章傳響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1294章印刷第九章(重發)第1402章宗藩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八十九章工坊第1122章于闐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1128章中秋宴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1403章教子第七百一十六章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1321章皇事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1220章名單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1344章封王?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八百三十五章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1333章收買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1255章驚詫第1380章第九百四十六章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八百四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1327章內軋第1236章僧人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九百八十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1206章覬覦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一千零一十章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1265章死戰第1120章哭泣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1211章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八百四十四章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九百三十六章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1311章威逼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300章假道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1305章談話第八十章以糧爲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