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

bookmark

孫光憲逝去,對於政事堂的影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多年來的政治默契,讓政事堂各行其是,只不過如今政事堂的宰相名額,由從前的七位,降至六位。e

分別是首相趙誠,五十七歲;次相孫釗,四十九歲;鄧斌,四十五歲。

王溥,四十七歲;魏仁浦,五十七歲;趙普,四十七歲。

名次代表着政事堂中的地位。

他們基本上都屬於精力旺盛時期,也就是所謂的政治黃金年齡。

政治分工,自然無須贅述,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

宰相越多,就代表着相權的分散,也代表着政出多門,不過趙誠擔任近七年的宰相,已經擁有自己威望,調控把總。

而六部中,曾經南人佔據九成的局面,也得到了緩解。

吏部尚書,高孔昭,嶺南人。

兵部尚書,馬延年,南人。

工部尚書,呂餘慶,北人,曾任參知政事。

戶部尚書,元德昭,前吳越國宰相。

禮部尚書,黃天佑,南人。

刑部尚書,薛居正,北人。

如此,朝堂上南北大臣濟濟一堂,聊着洛語,倒也是不曾有礙。

三人病逝,李嘉一連輟朝九日,以悼哀傷。

當然這指的是初一十五的常朝,有沒有都無所謂。

而就在這時,射聲司傳來消息,北漢國主劉鈞病重,恐怕時日許多。

“這傢伙,要死都得趕趟,非要湊在一起,真是令人無語。”

李嘉搖搖頭,他想到了北漢,看着地圖上表裡河山的河東地區,尤其是太原,更是重中之重。

北漢雖然有十幾州,但最重要的,就是太原,只要攻佔了太原,其他州縣自然不戰而降。

而太原的位置還在其次,關鍵在於契丹人。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得在契丹人反應不及時,一舉攻佔,亦或者阻攔其支援。

“朕囑意,六月歸都洛陽——”

在小朝會上,面對六部九卿,諸位宰相,李嘉宣佈一項拖延多年的工作——歸都洛陽。

這在朝廷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原宋國的百官們,他們住在汴梁幾十年,已經與這個繁華的城市融合在一起了,若是遷都,對於他們的損失是極爲慘重的。

雖然知道這個結果是不可避免的,但衆人還是想拖延。

不過,皇帝一言九鼎,宰相們持支持的態度後,這項措施很順利地就實行了。

具體的流程是這般。

皇帝,並十五萬御營,先趕到洛陽,政事堂、六部九卿緊隨其後,隨即纔是其他的小官吏們。

先期五萬人馬,護衛着皇帝,以及高官們,向着洛陽而去,浩浩蕩蕩,灰塵驟起,瀰漫了整個大地。

北漢在中原,也是有探子的,對於中原如此大規模的兵馬調動,大吃一驚,隨即仔細調查,才發覺是遷都洛陽。

劉鈞此時已經躺在了牀榻上,一衆大臣圍坐一圈,聽候這位皇帝越來越少的聖諭。

而在他的病榻前,則站立着兩三個男子,年齡約莫三十來歲,一個叫劉繼恩,一個叫劉繼元,都是劉鈞的外甥兼養子,從小就養在跟前。

另一個,魁梧的大漢,則是劉鈞的侄子,劉繼欽,是劉鈞的大哥任大內都點檢,掌控着禁軍。

顯然,在這爲數不多的日子裡,劉鈞迫切地想要給自己的養子填補知識,從而獲得政治威望。

而令人驚奇的是,劉鈞並沒有立自己侄子爲繼承人,反而囑意養子劉繼恩,也就是他的外甥,本姓薛。

其唯一被劉鈞看中的是,乃是年歲最長,已經三十有四,國賴長君,不外如是。

至於他的弟弟們,雖然衆多,但都比較稚嫩,所以他直接摒棄了兄終弟及,讓自己年長的養子繼位。

而,值得注意的是,劉繼業(楊業)其實也是他的養子,被劉崇隔代收養,寄養在劉鈞身下,其實看中還是楊業的潛力罷了。

所以,在劉鈞的想法中,劉繼業只是手底下的工具,不可能坐上皇位,養子兼外甥,親情與感情具有,才上位。

這些也足以證明,劉鈞在亂世中,還算是個合格的君主,他清楚的明白,保護江山社稷,比所謂的宗廟血脈重要太多。

當然,也不排除是郭榮太過於典型,以致於讓他下定了決心,希望自己的養子能夠青出於藍。

“唐國歸都洛陽,諸卿怎麼看?”

劉鈞蜷縮在牀榻上,有聲無氣地問道。

“陛下,唐人將洛陽設爲國都,大肆修建已經兩年,如今歸都,分屬正常。”

郭無爲穿着道袍,厭惡地看了一眼劉繼恩,他微微彎着腰,說道:“但,河東,形勝之地,汴梁還不曾明顯,如今洛陽,正好居高臨下,威脅正盛,如今接下來唐國就得化友爲敵了。”

“若咱們大漢不下,洛陽一日難安,唐主並非庸人,自然清楚此況。”

“所以朝廷還得早些做準備纔是,以防不測!”

另一宰相趙文度,也微微頷首,表示認可,這句話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劉鈞又將目光對準了劉繼業,馮進坷等武將,見其一個個沉默不語,顯然也表示默認了。

“咳咳,那就按照相公的意思去辦吧!”

劉鈞有氣無力地說道。

如今纔不過四十三,他已經病入膏肓,艱難地局勢,讓他時刻憂慮,有時候徹夜難眠。

更過分的是,契丹人越發驕縱無禮,屢屢呵斥與他,讓他鬱結叢生,病上加病,怎能好?

隨即一陣囉嗦後,衆臣離去。

“繼恩,你怎麼看?”劉鈞這時,看向了自己的長子。

“父皇,郭無爲所說的,還是有幾分在理,只是,未免太過於驚恐了。”

劉繼恩恭敬地說道:“衆所周知,遷都之事,乃是極爲耗費國力的大事,短則數月,長則數載,如今這般大動刀戈,未免有些過分了。”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過分?並不過分——”

劉鈞失望地搖了搖頭,提點道:“雖然這兩年來,唐國一直安然無事,不曾動兵,也不曾越境擄掠,但,其心思,與宋國,周國一般無二,都是爲了江山社稷。”

“早做一些準備,總是要好些的。”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六百七十四章吳哥王朝第1283章談心第1210章夏王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九百二十五章第1214章遺民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1273章條法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1206章覬覦第1319章就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1108上京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兩百三十四章爾等配嗎第七百一十六章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九百章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1194章第1159章番外3——震雷第1358章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1305章談話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1141章手段第1172章準備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1246章主考第1306章驚——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1278章拉薩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六百三十二章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1155章改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1318章澎湖縣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