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

bookmark

如此一來,偌大的北方,就被劃分爲河北府,山東府,山西府,京兆府,陝西府,隴右府,河南府,淮海府,淮揚府,共九府,如果包括還沒收復的幽州府,那就是十府。

在南方,則是巴東府,興元府,西川府,湖北府,長沙府,湘西府,江西府,江寧府,浙江府,閩南府,嶺東府,廣州府,嶺西府,十三府之地。

共約二十三府。

如果加上黑水都護府,占城都護府,交州都護府,如此就形成了二十六個一級行政區。

換句話來說就是需要二十六套班子。

以府來算,最頂級的五人,以知府爲核心,掌管民政,軍都司指揮使掌管駐軍,轉運使掌管錢糧轉運,通判掌管督察訴訟審案,以及巡檢司掌管巡檢兵卒維護治安。

知府爲正四品,其餘的四人爲從四品,平日裡各管一攤,緊急情況下,知府統管一切。

但,軍都司的受到五軍都督的管轄,轉運使受到中央的總轉運的監督管理,巡檢司上頭沒人,屬於知府直接管控的武力。

話說,一府之長,有個巡檢來維護權威,也算是樹立威名的必要了。

通判,則也是民政之次,在知府無法署理事務時,他可以暫署,又因爲作爲副手,他享有監督之責。

除此之外,罷黜使巡查地方,一年一換,維護中央權威,防止地方沆瀣一氣。

在中央,以政事堂統管民政,但轉運使司衙門獨立其外,直接向皇帝負責,如果政事堂不識相,皇帝甚至自己都不用出手,直接讓轉運史司不再送糧,政事堂不得不屈服。

另外,軍機處負責統籌軍機要務,中高級將領的名單由他們負責草擬推薦,但卻沒有領兵權。

而兵部歸屬於政事堂,掌控錢糧,後勤,統管輜重營,擁有調兵權,但卻無法統兵,沒有政事堂和皇帝的批准,兵部甚至調不動一兵一卒。

監督軍都司的五軍都督府,雖然各管一攤,但卻只有監督,彈劾,軍籍,更戌,招兵,練兵等權,而中高級將領的人事任命,還得由軍機處進行推薦。

御營方面,則是另一套機構——御營使司,沒有皇帝的命令,以及全體宰相的副署,以及軍機處的副署,一兵一卒都不可調動。

因爲御營保護國都,乃是最爲至關重要的兵馬,不能出現一丁點的閃失,所以要層層加碼。

如此多的機構,層層疊疊,就造就瞭如今的大唐朝廷。

這樣的官僚系統,仿若是他的觸手一般,讓皇帝的權威到達地方。

如果官員貪污腐敗,那麼觸手就等於壞死,詳細參考明末,清末,一個收不上稅,一個成爲空殼,地方坐大。

北方十府的府套班子,肯定要落實。

而又比較好玩的是,南方十三府的知府,按照五年的慣例,也得進行輪換,要麼貶斥,要麼平調,要麼升官。

不過由於前幾年罷黜使的存在,這些府級官吏下去的很少,就算是最差的,也是平調。

而目前來說,中央沒有位置,恰好剛平定北方,需要儘快地穩定,還有什麼比治理過一府的官吏最能信任?

所以,經過一下午的推薦,舉薦,討論,最後,終於獲得皇帝的認可。

在這些人中,以嗣宣王李郜最引人注目,他將從長沙府的位置挪開,坐鎮金陵,擔任東京留守。

如此,東京與江寧府治就重疊了,京府同城。

不過,誰也沒在意,金陵位置太重要,京府同城反而更好,可以互相掣肘,限制權力。

而如江寧府知府韓熙載,則北上,擔任山東知府,這個年邁的北方詩人,終於回到了北方,雖然不是南陽,但好歹也算是滿足了夢想。

其他人或升,或調。

更比較欣喜的是,滅了南方諸國,好幾套中央人馬,好好的養着,如今,地方有了那麼多的空缺,終於可以外放了。

基本上遵循的規則是,聽話的,有能力的,熱心朝政的,這些人已經屬於自己人了,在吃閒飯和爲朝廷效力中,他們果斷地選擇了爲朝廷效力。

再不努力,真的就沒有好位置了。

不過,到了最後,河南知府的人選,還是難產了。

這個京畿重地,京府之首,必須由皇帝親自裁決。

“河南府這個地方,可以說是看家護院的,不一定要多少才華,但一定要聽話。”

李嘉思量着,隨即,他又想,河南這個地方,黃河乃是生死命脈,運河又勾連南北,輸送糧食,所以這個人必須要懂得如何治河,最好是工匠一類的。

想到這裡,李嘉突然就想起來軍械司使黃德彰。

他與胡賓王一同爲官,只是喜好器械,所以去往了軍械司,火炮,弩箭,以及鎧甲,投石車方面,助力頗多。

他也算是最早投靠自己的人了,資歷有了,能力也有,而且,這人比較純粹,治理河南府,就需要純粹又聽話的人。

李嘉隨即說道:“既然如此,朕囑意軍械司使黃德彰,擔任河南知府一職,順便兼任黃河治沙使,汴水通運使。”

幾位宰相想了想,實在是不知道此人,但從軍械司這個位置上來看,可能是工匠。

這般一想,衆人詫異,心中涌現出反對,但面對皇帝眼神,話到了嘴邊,就又吞了回去,只能高呼皇帝聖明。

而胡賓王爲之一震,他感覺自己聽錯了,但擔任軍械司使的黃德彰,的確是他多年來的好友,這讓他格外的歡喜。

一躍而至京府之首,可謂是位高權重啊。

有了這樣的助力,他未來的路,又好走了許多。

“爲顯重視,河南知府提爲從三品。”

京畿重臣,從三品很適合,剛好與六部同階。

忙活到了現在,太陽已經西斜,大家飢腸轆轆,李嘉也忍不住了,直接讓人擡進食物,大快朵頤。

只要這些人,能夠搭起骨架,那麼用不了兩三年,就會建立合格的統治。

在這期間,則利用舊官僚,以及進士出身的讀書人進行填充,他的統治根基,就會極其穩妥。

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1124章討論第1284章誘惑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1292章事件第1142章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六百九十八章第五百六十章劃分弟1119章瓜州第1164章無條件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1220章名單第1266章宣揚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1139北行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1206章覬覦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1123章胡姬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一千一百章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1410章危機第1186章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1230章出宮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1409章崩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1337章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1236章僧人第1315章水師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1118章親臨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1327章內軋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