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

“恭賀陛下,賀喜陛下——”

以趙誠爲首的宰相公卿,大唐頂尖的數十人,坐落在兩邊,共同慶賀皇帝一統天下的壯舉,面目喜氣洋洋,一個個的神采飛揚,顯然是極爲歡喜。

“陛下以南統北,再復大唐,乃千古未有之事,爲陛下賀,爲大唐賀——”

趙誠舉起酒杯,恭敬地拜下,然後對着衆人高喊道,滿臉的褶皺,似乎都平淡了些許,當了這些年的宰相,終於得償所願,這一生無憾了。

其他的幾個宰相也是老淚縱橫,感慨萬千。

李嘉雖然早就過了驚喜的時刻,但面對陪伴自己數年的大臣們,也不由得歡喜。

不過,瞅着這羣大臣,李嘉突然有些傷感。

他們雖然年歲不太高,但太多人鬢髮斑白,以首相趙誠來說,他只是當了今四年的宰相,年歲五十出頭,但已經老態畢現。

孫光憲更是六十多歲,老得不能再老,算的上是油盡燈枯了。

孫釗四十來,鄧斌四十來歲,算是年輕力壯了,但長期處理政事,已經讓他們比同齡人更老。

繼承自南漢,南楚的大唐,六部九卿大多數是老人,一路上遷徙的折騰,讓他們苦不堪言,如今只能算是強行打起精神吧。

“朕還沒老,這羣人就老了。”

李嘉感慨道。

與文官的老態相比,武官都比較年輕。

潘崇徹四十多歲,李威,李信,張維卿等,楊師璠,陳兵等,都是三十出頭,起碼還能維持住二十來年的勢頭。

一場宴席酒足飯飽,平和而又順利,並沒有如前幾天那般出了幺蛾子。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他的後宮依然在長沙待着,最起碼到了明年才能遷徙而來,與大部分衙門,勳貴一起,規模更加龐大。

所以,這段日子,符三姐,符八妹,算是獨佔龍頭,寵冠後宮了,那些宮女們只能嚐點甜頭,羨慕嫉妒恨。

即使如此,依舊有兩個宮女懷了身子,開始爲皇家添丁。

李嘉感慨萬千:“朕的能力還是非常強的,即使帶兵打仗,也不耽誤,身子更不會虛,只是,少婦的確厲害,不知疲倦,一個抵得上三四個少女。”

尤其是符三姐,那叫一個熱情似火,嬌柔的身子,如同海綿一般,不知疲倦的汲取營養,往往在她那裡待一夜,李嘉得休息一兩天。

那麼深,難怪懷不上孩子,趙光義還是太弱,只有朕的龍身才適合,又長又持久,一般人還真耐合不來。

第二天,李嘉從符三姐身上爬起,喝了杯參茶,用過午膳後,就召開了御前會議。

政事堂,四大宰相,轉運總使胡賓王,軍機處李淮,以及九卿六部主官,合約二十來人,一起商討國事。

爲了拉攏北方文人官吏,李嘉特意加魏仁浦,趙普,王溥三人入席,顯得格外的勢單力薄。

但這三人都是沉浸在權勢中數十年的老狐狸,哪裡有什麼尷尬或者膽怯,反而安穩坐下,躍躍欲試。

所有人都沉下心,面色嚴肅。

李嘉就坐在龍椅上,背靠着一個軟枕,臉色有些發白,但精神振奮。

這些人,纔是他治理天下的觸手。

歇息了一夜,衆人精神振奮,唯獨皇帝有些萎靡不振,趙誠詫異,但想起皇帝的愛好,他又欲言又止,間接的進諫道:

“陛下萬幾重擔於一身,國事雖重,但仍須珍重龍體纔是。”

“臣等附議——”孫釗立馬拱手說道,其他人也只能跟從。

“朕知道了!”李嘉無所謂地擺擺手,說道:“爲了大唐,朕犧牲再多也是值得的,以後會注意的。”

看着皇帝揣着明白裝糊塗,趙誠無可奈何,只能罷休。

這樣的招數,對於他們這樣的正人君子來說,屬於無敵的。

有了個納諫的開頭後,氣氛就自然了許多,衆人也放鬆了一些。

作爲首相,也是文官第一人,一向以寬和著稱的趙誠,第一個發言,這是他的權力:

“陛下,如今再多的詞彙,也歌頌不了您的功勳,大唐的威嚴已經遍佈整個天下,是時候爲大亂中來尋求大治了。”

“國必有都,大唐再復,恕微臣直言,汴梁不足守,長沙太偏居,是時候爲大唐尋求一個真正的都城了。”

“微臣提議洛陽——”孫釗作爲次相,配合地很有默契。

“臣等附議——”衆人拱手說道。

李嘉看了其一眼,對着孫光憲問道:“孫卿有何見地?”

“洛陽爲都,正合情理。”孫光憲肯定道:

“只是,長沙勾連南北,乃是天下腹心,爲行在多年,微臣請以爲南都。”

“微臣以爲,長安乃千年古都,應當爲西京。”趙誠也適時說道。

其他人也議論起來,都認爲只有一個都城太危險了,狡兔三窟,多設幾個都城比較安全。

李嘉也頗爲認可,多幾個都城,正好在朝廷鞭長莫及的地方增加影響力。

“朕囑意——”空蕩的宮殿中,迴響起皇帝的聲音,衆臣瞬間安靜下來,仔細聆聽皇帝的言語。

“以洛陽爲中都,長安爲西京,汴梁爲東京,長沙爲南京,幽州爲北京,合五京之地。”

衆人陷入思考,對於西京南京倒是沒啥意見,唯獨北京在幽州,契丹人佔着,東京汴梁,不如金陵適合。

換句話來說,如今的江南乃是錢糧財賦之所在,政治地位太低,恐怕不太好。

而且,汴梁距離洛陽非常近,政治容易相爭,定都洛陽很方便的控制汴梁,但卻很難控制江南。

運河從江南到洛陽,得從源頭開始控制。

李嘉納諫如流,很快就更改了東京,將其改在金陵。

至於北京幽州,李嘉直言,就是爲了奪回幽雲特意設置的,以免朝廷久安忘危。

況且洛陽以北就是河東,不把北漢和幽雲拿回來,根本就待不住。

如此,大唐的五京制,正式形成。

西京爲長安,以管控關中地區;東京爲金陵,管控錢糧重地江南;北京爲幽州,以圖遼東,鎮河北。

南京長沙,算是給洛陽留的一條後路吧,實在打不過,就去南方,湖南湖北,以及嶺南地圖的錢賦也挺多的。

第七百四十六章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1239章佛難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千零八十章第1190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五百三十五章雨花臺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九百八十二章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1407章禪讓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1286章分封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1128章中秋宴第1379章謀劃高麗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1233章第七十九章活計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橫切與豎切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1235章第1167章驚喜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1351章折騰第五章意外之人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1278章拉薩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七百零九章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1149章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九百二十九章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1237章第1315章水師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六百五十三章第1229章戰略第1220章名單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