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

bookmark

召集天下藩鎮入京的詔令沒兩日,來自於澶州,鎮寧軍的羅彥環,迫不及待地前往汴梁,可以說是馬不停蹄。

何來?實在是大兵壓境,不得不快。

爲了威逼河北,李威的部分兵馬,直接進入了澶州,這讓羅彥環膽顫心驚。

澶州,南邊就是黃河,位於汴梁北方,大名府旁邊,過了黃河就是一馬平川,後來宋真宗親臨,並且簽訂澶淵之盟,實在是逼到了眼前,跟滿清打到大沽口一樣。

駐守在此,如此重要的位置,可見趙匡胤對其的信任。

而羅彥環其人,有別與符彥卿這種武將世家,其實在是純粹的武夫,或者說,他是亂世中,武夫的代表。

他本來是在石晉時,本來押送馬匹北送契丹,結果半路轉投了劉知遠,混成了開國將領。

後周時,羅彥環遷敢員都虞侯,後來因爲王浚囂張跋扈被連累貶職,到了郭榮時淘汰禁軍,他因爲勇敢而選出。

到了北宋,他乃是陳橋兵變的參與者,入了汴梁,王溥等見趙匡胤不拜,範質甚至指責趙匡胤忘恩負義,趙匡胤受制於相威,一時不知所措。

而這時羅彥環直接拔刀,即“挺劍而前曰: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

就此讓趙匡胤獲得君臣之義。

由此,平定李筠,抵抗北漢,一舉升任爲鎮寧軍節度使,鎮守澶州。

李嘉一見其資料,就直感覺一個字:跳。

無論是在哪一朝,他都混的風生水起,依靠着橫跳與勇武,見風使舵,一直在升官,總能戰到勝利者的一方。

這樣的人,讓人欣喜,因爲他是識時務的。

“讓他進來吧!”

很快,一個孔武有力,面容多須,仿若李逵般的人物走了進來,甕聲道:“末將恭請聖安。”

“朕躬安。”李嘉點點頭,果然與履歷一般無二,是個勇猛的大漢,他笑道:“將軍來的是真快,衆將中的第一人罷了。”

“末將眼見着符王前來,本想朝見,但無有君令,末將實在不敢。”

羅彥環恭敬地說道,與他的勇武極不匹配。

“澶州乃是汴梁要道,有將軍在,朕實在放心。”

皇帝口不對心地說道。

羅彥環立馬就讀懂了,連忙恭敬地說道:“末將本想繼續爲陛下效力,但征戰乏年,已經年老體衰,難以當此重任,還望陛下准許老臣解甲歸田,回家快活。”

“唉!”李嘉笑了,果然是傳統武夫,見風使舵的本事一流,他不由得爲難道:“這怎使得,將軍是來敘職,怎能解職呢?”

羅彥環暗罵,到了這份上,還得要面子,太難爲人了。

但他又不得不配合:“末將年老體衰,早就力不從心,本就想頤養天年,還望陛下成全。”

“將軍一片赤誠之心,朕本想再用之,誰料天不假年,竟然箭傷復發,以致於疼痛難當,朕實心有不忍,着令太醫前去,並帶上名貴藥材。”

李嘉一副感動異常地說道:“即賜予羅將軍正四品忠武將軍,並賞錢百萬(一千貫),布帛兩千,金銀各五百,以慰其勞——”

羅彥環愣了愣,突然就有了箭傷,還是皇帝會玩。

“末將,叩謝皇恩。”

“唉!”李嘉故作感嘆道:“本來想過些時日再釐清功勳,賞賜爵位的,但將軍舊傷復發,某隻能許諾,別的不提,一個男爵之位,將軍是必有的。”

羅彥環不瞭解唐國的爵位制度,但他從來沒有爵位,如今有了意外收穫,頗爲欣喜地應下。

“等等——”見羅彥環準備離去,李嘉突然就想到了什麼,不由得繼續說道:“至於卿家身上的鎮寧軍節度之位,依舊保留,軍隊事務,就交由兵馬使,民政,就由州縣代行,待日後痊癒,再行復任也不遲啊!”

“末將,末將叩謝皇恩——”羅彥環咬着牙,低頭叩首。

好狠的心啊!

人家趙匡胤還是得等人死才消鎮,自己人還沒死,就被迫病退,保留個節度使的頭銜,權力卻被完全分割,真是太可怕了。

腳步有些踉蹌,羅彥環匆匆而去。

一個爵位,將軍號,些許錢財,就把他的權力贖買了,虧大發了。

回到家中,羅彥環長吁短嘆,真是太莽撞的。

他回過神來。

自己以爲第一個進京,能夠向皇帝表明忠心,結果孤家寡人,他本來想交出鎮寧軍,換個軍鎮快活,結果皇帝順水推舟,保留他的節度使銜,光榮的病退了。

說什麼痊癒就復任,完全是糊弄鬼的,權力都分沒了,回去不就等於成傀儡嗎?

“老子下注轉舵多年,不曾想,反倒是着了道了。”

“老爺,宮裡派太醫來,說是給您看箭傷——”這時,管家連忙說道。

“看個屁——”羅彥環破口大罵,還真是一環又一環,不給喘息的機會。

然後又無奈地解衣,看着迷糊的管家,不由道:“看什麼?還不幫我解衣,你重傷了不躺牀榻?”

“老子是箭傷復發,你說是大腿,還是胸前?”

“老爺,爲何不是背後呢?”管家疑惑道。

“那老子不就是逃兵了?”羅彥環不喜道:“我勇猛一世,幾時怯懦過?”

而這邊,李嘉在羅彥環離去後,哈哈大笑,後腳就派太醫前去,就把他的病退給定實了。

在邊境,窮苦之地,李嘉還能對藩鎮忍耐一番,但是腹心之地,怎麼可能再容納藩鎮存在,一不小心就威脅京畿。

羅彥環,實屬於瞌睡送枕頭,鎮寧軍比鄰大名府,黃河,怎麼可能再存在。

等過幾年,兵馬使改名指揮使,就成了地方守軍了。

“不過,這種事情,還得慢慢來,南方的忠武軍,保安軍等,有的忙咯!”

李嘉頗有自知之明,一下裁撤太多,容易讓節度使們串通一氣,一齊抵制,還得分化拉攏,閒賦的閒賦,移鎮的移鎮,分門別類。

至於容納入御營,那絕對不行,他寧願貶斥他們去地方,那種舊軍閥的思維,餘風,絕對不能帶入。

“京兆府長安,乃是重中之重,還須符彥卿才能鎮住,至於大名府,就廢黜罷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1353章民艱第1123章胡姬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關中藩鎮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1292章事件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1285章中秋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1118章親臨第1155章改變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1409章崩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1336章鼓動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九百六十四章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八百三十二章恩賞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氣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1128章中秋宴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1120章哭泣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一千零四十章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1164章無條件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1204章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1218章涼州詞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181章天可汗第1110章信念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1106章修法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1143章柔情第1149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1105章安頓第1166章安排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1361章東去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七百八十八章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1331章威逼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