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很快,來自汴梁的信使,將消息傳遞到了淮南,也就是合肥。

王審琦與李處耘面對這番情況,滿臉的不可置信。

“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王審琦焦急地說道:“汴梁至少還有十萬大軍,守城的話,沒有二十萬絕對攻不下,怎麼可能就一戰而敗了?”

“事已至此,還能怎辦?”

李處耘也萬分不信,但聖旨上不僅有皇帝寶璽,還有政事堂趙普親自署名,其餘的中書舍人的署名。一個也沒有落下,都是熟悉的人和印章。

如此一來肯定就不會有錯。

“官家,官家前番還來信,勉勵我等,言語一定會獲勝,怎落的這番境地?”

王審琦失神落魄地說道,張着嘴,不住地說着。

“咱們還是想想該如何處置吧!”

李處耘比較冷靜,他沉聲說道:“如今咱們的家小,都在汴梁,所屬麾下禁軍,家小也是如此,若是得知開封被攻佔的消息,定然會軍心大亂,不戰而潰。”

“瞞着,一定要瞞着。”

王審琦醒悟過來,他雙目圓睜,迫不及待地說道:“軍中有不少的刺頭,若是他們知曉了這個消息,竟然會有別樣的心思,甚至會作出以下克上,所以絕對不能讓他們知道。”

李處耘點點頭,認真問道:“那接下來呢?”

“接下來,咱們倆就率領大軍,歸降唐人。”

王審琦臉色不變地說道:“這樣一來,對於咱們來說,這數萬大軍就是籌碼,也是咱們的功勳,在新朝的日子,也不算太難過。”

“甚至,還有再用之日,畢竟咱們再次阻攔李信多日,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相信唐國皇帝不會看不到的。”

李處耘這才恍然。

原來屏蔽軍中消息,就是不讓那些人渾水摸魚,從而冒領他們的功勞,亦或者,亂遭起來,使得功勞打折扣。

宋國沒了,爲自己做打算,這很現實。

所以,獲知朝廷書信差了半個時辰後,李信就收到了王審琦與李處耘的投降信,某時某日全軍歸降,步驟時間一目瞭然。

“呵!中原禁軍!”李信冷笑一聲,隨即又大喜,雖然不戰而勝,但功勞還是自己身上的,這是扯不掉的。

“此番吳青這小子,都許諾了伯爵之位,咱統帥兵馬攻略淮南,從侯爵跨越到國公,應該不難吧!”

他渾身舒適,甚至頗有些喜極而泣。

如此,大唐終於真正站穩了腳跟,他這個開國功臣也能屹立不倒了,從一介家奴,到國公,何等的傳奇?

“淮南糜爛,信使又多言朝廷缺糧,看來是要我收集糧草輸入汴梁纔是,得趕緊去做了。”

……

洛陽一戰,關注者甚多,參與到雙方,無論是誰勝了,就可以一統天下,結束亂世,再造王朝。

汴梁還未拿下時,洛陽之戰結束的消息,就傳到了太原。

要說對此戰最爲關注的還得是北漢。

契丹人距離遠,而且睡王當道,內憂極多,一時拿不出空閒時間來關注外事,只有事關生死的北漢,才極爲關切。

又在這個破舊的宮殿,還是那羣人,不過,有些漏風的宮殿,在夏日則屬於優點,至少沒有那麼悶熱,大臣們涼快了些許。

劉均大爲震動,看着衆臣,言語道:“如今唐國大勝,料想趙匡胤必敗,我大漢如之奈何?”

宰相郭無爲連忙說道:“如今唐強宋弱,正是助弱除強之時,南方諸州皆是宋將,咱們南下幫忙,其必然會放行,到時候功成,自可索要數州,以爲答謝。”

劉鈞訝然。

一旁的宰相張昭敏實在按耐不住,直言道:“郭相公這般熱心,怕不是宋人吧,咱們大漢本就兵疲馬弱,哪能爲宋人亂來?”

“我這哪是爲了宋國,我這是爲了朝廷啊!”

郭無爲一身道袍,一臉委屈地說道:“如今唐國不僅擁有強兵,還有南方的富庶,可以說等若與兩個宋國,前番宋國屢次敗退,還不是其錢糧乏困所致。”

“如果真讓唐國統一了中原,那太原,大漢的社稷,危在旦夕。”

郭無爲一臉誠懇地說道:“事到如今,也只有聯合宋人,一起抵擋唐人,到時候三國鼎立,如東漢末年舊事。”

劉鈞聞言,頗有些蠢蠢欲動。

一旁的蔚進,郝貴超,劉繼業三位大將,神色大動,但卻拘於郭無爲的權勢不敢妄動。

張昭敏實在忍無可忍,直言道:“聽聞郭相曾經與趙匡胤乃是結拜兄弟,這番言語鼓動,怕是爲了救你那結拜兄弟吧,拿咱們的大漢基業來填。”

“荒唐——”郭無爲彷彿被人踩到了尾巴,厲聲大叫:“豈不說這是離間君臣之義的謠言,就言其話,我乃大漢的宰相,去往南邊,他趙匡胤能給我個宰相不成?”

“我可是一心一意爲了大漢基業啊!”

劉鈞聞言,無奈道:“我自然相信郭相,以後這番言語,休要再提。”

看着蔚進,郝貴超,劉繼業三位大將,他目光看向了劉繼業,這位僅僅比自己小六歲的乾兒子:

“繼業可有言語?援宋可行?”

劉繼業看了一眼郭無爲,又看了看周邊的將校,心想唐人之前的言語,不由得咬着牙,說道:“陛下,援宋斷然不可行。”

“宋軍大敗與洛陽,汴梁開封無險可守,其間距不過三四百里,一片坦途,恐怕咱們的兵馬剛出太原城,汴梁就已經攻破了。”

“到時候不僅一無所獲,反而讓唐人得了口實,兵禍連綿啊!”

劉鈞望了一眼郭無爲,感覺這番話極有道理,點點頭,沉聲道:“如今,咱們與大唐還是盟友關係,繼業所言極是,一招不慎,反而惡了唐人,到時候對大漢反而不利。”

“還是維持原樣吧!”

劉鈞想了想,繼續說道:“晉州,潞州等,皆是宋將駐守,咱們可以與之言語宋亡之事,接收其城,反倒是能擴充疆土。”

劉繼業聞言,不由得苦笑,這般與剛纔之事,根本就沒兩樣啊。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1158章仇恨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1274章伴當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1311章威逼第1227章家宴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1248章暫住證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1214章遺民第1278章拉薩第1218章涼州詞第1161章勝之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一千零二章條件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1174章消磨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1209章白眼狼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1269章漠北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1213章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1304章成婚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七百一十四章第1318章澎湖縣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1236章僧人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1302章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1374章大喜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