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七年正月七日,薛延陀遣使來朝。然後李世民命人制成《破陣樂舞圖》,改名爲《七德舞》,同時在長安大宴賓客,三品以上官員及在京州牧,還有很多蠻夷酋長於玄武門共同欣賞了《七德》和《九功》之舞。
經歷了六年的勵精圖治之後,無論李世民還是滿朝文武此時都信心滿滿,所以除了欣賞歌舞之外,李世民在23日賜酒給長安百姓,痛飲三日。
不過對於這些,李元嘉自然是漠不關心。
在潞州這一片小天地裡,立春後還沒幾天,二月底卻來了一次倒春寒,兩場大雪讓剛剛暖起來的氣溫驟然下降,不知道多少百姓只能是苦苦的挨着,盼望着這種糟糕的日子早點過去。
至於說高貴的俆王,自然是縮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逍遙自在。
無論李元嘉出現在哪間屋子,至少三個爐子就會被提前點着,然後由專人伺候着不讓熄滅。而除了可能是全大唐唯一的棉被之外,各種各樣由太上皇、皇帝和皇太妃賜下的動物毛皮等,更不會讓李元嘉感到一絲的寒意。
“所以說,投胎是個技術活兒啊!”
看着一邊照看着爐子,一邊歪着腦袋正在打瞌睡的小丫頭春煙,李元嘉用力扭了扭因爲久坐寫字而有些發酸的脖子,忍不住感嘆了一句。
要是重生在一個普通人的身上,在這貞觀七年的二月,該有多慘?
千萬不要太高估所謂的貞觀之治,就算再輝煌,那也是公元六百多年的中國古代,哪怕是民間的所謂“殷實之家”,他們的生活水平也絕對比不上後世的普通百姓,甚至還差得很遠——至少挨凍受餓這種事兒,未來可是相當少見了。
也就是那些權貴們日子好過一些,畢竟集中的資源實在是太多了。
“更關鍵的是,太他麼的無聊了啊!”
起來活動了片刻之後,李元嘉看了看自己剛剛“翻譯”了半本的《幾何基礎》,仰天一聲長嘆!
瞧瞧這日子把他逼得,都開始寫幾何的教材了!
要知道對一個高中畢業十多年,關於幾何的知識只能靠拼命回憶才能斷斷續續寫出來一些的人來說,這個過程實在是太痛苦了。所以接連寫了十幾天,李元嘉擠出來的也不過七十多頁紙而已。平均一天四頁,而且越到後面速度越慢,李元嘉覺得自己這輩子恐怕都別想寫完這本書……
“大……大王!”
或許是孫鵬的這聲長嘆驚醒了春煙,正在當值的小丫頭慌忙的站了起來。
伺候大王的時候差點兒睡着,這可是嚴重的錯誤!
所幸李元嘉根本就不在乎,點了點頭輕描淡寫的說道:“我肚子有些餓了,去玉娘那裡看看午飯準備好了沒有!”
“是,大王!”
心中暗暗的鬆了口氣,春煙連忙走出了李元嘉的書房。而她剛剛打開房門,就看到了匆匆忙忙而來的管家韓山,連忙側身站在一旁行禮。
“嗯?幹嘛去?”
“大王想要用膳,我去找玉娘。”
“唔,去吧。”
揮了揮手,打發了春煙離去之後,韓山這才撣了撣身上根本不存在的灰塵,走進了書房的大門。
正打算坐下來再寫一會兒的李元嘉看見韓山,立刻挺直了身子,開口問道:“莊子裡面的情況如何?可有人受凍捱餓?”
“回大王的話,沒有。”
施禮過後,韓山恭敬的回答道:“我讓人去了三個莊子仔仔細細檢查過了,因爲這幾日大雪,有兩家的房子有損,還有幾人受了風寒。不過受損的房屋我已經着人幫忙修補,得了風寒的也給了湯藥……”
他說的三個莊子,正是屬於俆王的。
除了職田和親王的永業田之外,當初皇太妃和宇文士及他們還給李元嘉購置了不少土地,林林總總加起來四五萬畝,幾乎有一大半都在潞州境內。而這些土地則是歸於三個莊子上的農戶們耕種,所以簡單來說,他們也是屬於李元嘉的“子民”。
連人帶地帶莊子,都算是李元嘉的私人財產。
所以韓山對於大王關心農戶們的情況,並且派人去查看並沒有覺得奇怪,反而覺得主子這是宅心仁厚,底下那些農戶們算是有福氣了。
“呼……”
聽了韓山的話之後,李元嘉這纔算是鬆了口氣。
他確實不是什麼聖母聖父,不過從一個現代人的角度來說,如果莊子上的人真的凍死凍傷什麼的,這心理上肯定是不好受。況且派人去查看一下而已,又不用李元嘉親自出馬,最多也就是出那麼一兩貫錢,何樂而不爲?
不過轉念一想,李元嘉又有些好奇的問道:“對了老韓,冬天的時候農戶們一般都做些什麼?地裡應該也沒什麼活兒好做吧?”
“立春之後,就該準備春耕了。”
想了一下之後,韓山搖頭道:“不過今年突然來了這麼兩場大雪,春耕肯定是要推遲……平時他們應該也沒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吧?這個……咳咳,我也不是特別清楚,要不我找人問一下?”
“嗯,找人問問,然後告訴我。”
點了點頭,李元嘉的雙眼微微眯了起來。
在他的印象中,或者說想象之中,農戶們冬天應該是比較閒的。或許家裡也有些必要的活兒來做,比如說修整房子、農具,再比如說積肥、整修土地什麼的,但是大部分時間應該是閒着的?
要不有個詞兒,叫做“貓冬”?
不過李元嘉對此終究只是猜測而已,所以纔會讓韓山去仔細問清楚了。
“是,大王。”
雖然對李元嘉的問題感覺有些怪,不過韓山自然是立刻就點頭答應了下來。
而等韓山離開之後,李元嘉開始在書房裡來來回回走着,認真考慮起了自己的想法。隨着這半年來府上的木匠、鐵匠們的努力,李元嘉現在手上也算是有了一些好東西,比如說桌椅套餐、煤爐和煤球什麼的,只不過想要用它們讓農戶們在冬閒的時候有事情做,明顯不太現實。
這個時代的木匠和鐵匠,都是技術活兒。
就算李元嘉能強令府上的木匠和鐵匠向農戶傳授技術,那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學會的。而像煤球這種玩意兒又太簡單,不是個長久之計。
所以如果想讓自家的農戶過得好一些,就只能想些別人不容易模仿,又能長遠的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