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回 李淵到來

一邊的盧照辭聞言點了點頭,心中直讚歎着房玄齡果真是不同反響,生就一雙慧眼,不愧是房謀杜斷式的人物,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忌諱來。按照盧照辭手下的兵力,和李靖的軍事才能,憑藉十數萬人馬,攻下大興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但是偏偏沒有進攻,不是他不想這開衙建府的權力,而是他不能擁有這樣的權力。自己纔多大,就擁有開衙建府的權力,如同今日得李淵一樣,設置官吏。如今只是佔領關中,關中之外尚有許多的軍閥割據勢力,這個時候就位極人臣,日後再立下功勞又如何封賞呢?盧照辭不是李閥內部人物,他緊緊只是一個外軍將領,這外軍將軍,做到上柱國大將軍,位封國公之位,或者是郡王之位已經算是頂着天了,再封的話,除非也如同李淵一樣,舉兵造反了。更是與房玄齡所說的那樣,大興是隋朝的都城,非人主不能攻之。非人主不能取之。

“玄齡兄,你足智多謀,我軍中尚有關中道記室參軍一職尚是空缺,不知道玄齡兄可否屈就。”中軍大帳內,盧照辭望着房玄齡問道:“待大都督入關中後,我再向大都督推薦玄齡兄。不知道可否?”

房玄齡神色一動,想了想,方說道:“既然如此,就多謝大將軍了。”面色淡淡,無悲無喜,不見有任何的異樣。

盧照辭看的分明,心中微微一嘆息,這房玄齡與自己不同,他是一個純粹的文人,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些人學的是屠龍之術,在亂世之中,渴望的是投效一方諸侯,以獲得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他盧照辭雖然是關中道行軍總管,主掌關中之事,但是前面還有李閥二字。就算他此刻的官位在李閥之中,僅次於李淵,與李建成、李世民相同,但是仍然是對方的屬下,並沒有機會讓房玄齡施展自己的才華。這個關中道記室參軍對於他來說不過是李閥宦途的開始而已。

也罷!能用久,就用多久了。日後再做道理,當下趕緊讓房玄齡輔佐李靖,處理軍中之事。這位貞觀宰相就是不凡,處理事情來是井井有條,每次軍中有奏表,交給房玄齡,都是駐馬立成,文約理贍,初無稿草。讓衆人讚歎不已。而盧照辭在閒暇之時,也經常與房玄齡討論當今局勢,雙方或是爭論,或是相互探討,不過五六日,兩人卻是彷彿是認識了許久一樣,相互爲知己。盧照辭從房玄齡那裡得到純正的儒家理論,而房玄齡也不時的爲盧照辭先進的理念所折服。卻是各有所得。

這日,兩人正在大帳中對弈,忽然大帳外馬蹄飛揚,盧照辭皺了皺眉頭,此刻在中軍大帳之外,何人居然敢在此縱馬。當下正待喝止。忽然大帳掀開,就聽見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了過來。

“兄長!”

“智雲!”盧照辭面色一愣,轉首望了過去,果見大帳處站着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來,面色稚嫩,陽光照耀下,隱隱可見嘴角的一絲絨毛。只是面色有一絲黝黑,有風塵之色,顯然是經過長途跋涉而來。

“智雲見過兄長。”李智雲雙目微紅,上前拱手道。若非盧照辭,他早就命喪黃泉了,若非盧照辭獻了霍邑,他也許只是李閥一個普普通通的庶子而已,不被自己父親重視,爲自己的兄弟所瞧不起。

“不錯,壯實了不少。”盧照辭站起身來,拍了拍李智雲的肩膀,滿面欣喜的說道。

“嘿嘿!”李智雲一聽盧照辭的表揚,臉上略顯一絲得意之色。

“來,我爲你介紹一位高賢,你當以先生代之。”盧照辭忽然指着房玄齡,道:“這位就是房玄齡,其才遠在爲兄之上,你可日夜聽其教誨。玄齡兄,這位就是大都督五子。”

“臨淄房喬見過五公子。”房玄齡面色一變,趕緊站起身來拜道。

“先生不必如此,既然兄長讓智雲以師禮相待,那先生就是智雲的老師了,先生就以五郎呼之就是了。”李智雲趕緊回道。

“這?”房玄齡臉色一變。不經意中朝盧照辭望了一眼。卻見盧照辭早已和李智雲說在一起了。

“故意?還是其他?”房玄齡面色凝重。

“哦,兄長,父親大人已經渡過黃河渡口,大概還有兩個時辰就會隨大軍而來。”李智雲忽然是想到了什麼似的。

“既然如此,我等就去迎接就是了。”盧照辭朝房玄齡望了一眼,道:“玄齡兄,就有勞你了。”房玄齡見狀,知道盧照辭必然是有話與李智雲分說,更何況這種事情確實是他的分內之事,當下拱了拱手,轉身出了大帳。

“智雲,你年紀尚幼,不宜過早的涉足朝政,還是以學習爲主。這個房玄齡乃是高人,等會大都督前來的時候,你可趁機拜此人爲師,你若是得此人,日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能保你終身富貴。”盧照辭掃了大帳一眼,盯着李智雲說道:“剛纔我讓你以師禮見之,就是這個道理。”

“兄長如此厲害,我拜兄長爲師就是了,爲什麼還要拜他爲師呢?”李智雲皺着眉頭問道。

“爲兄這次功勞太大,日後若是與你接觸過多,恐怕對你不利。”盧照辭拍了拍李智雲的小腦袋說道:“這些東西,等你長大了,你的老師會告訴你這其中的道理。記住,這個老師你一定不要錯過了。”

“嗯,知道,待見過父親大人時,我就央求耶耶,拜他爲師。”李智雲雖然不明白這個房玄齡的重要性,但是也知道盧照辭這是爲他好,趕緊應了下來。

“盧照辭,你又有什麼陰謀?莫要教壞了我家五郎。”帳外忽然傳來一陣嬌喝聲。大帳內兩人面色一變。

“姐姐!”李智雲雙眼一亮,就朝帳外奔了過去。大帳掀起,只見外面正站着一個玉人,不是李秀寧又是何人。

第185回 韋挺闖宮第382回 虎狼之師第45回 慧空和袁天罡(二)第182回 關東世家第361回 頡利上當了第465回 聰慧武媚娘第644回 資敵第30回 李靖(二)第701回 父子相仇第552回 李靖病重第650回 殺伐決斷第152回 李淵最後的請求第106回 暴風雨即將來臨第28回 暗殺(三)第130回 李靖還朝第647回 一葉而知千秋第23回 收羣雄(二)第684回 三軍縞素第255回 要挾第654回 岑文本的預感第134回 君子欺之以方第453回 可惡第140回 背後黑手第161回 盧承祖第200回 是戰是和第167回 帝王無情第288回 誰更聰明第19回 排擠(一)第45回 慧空與袁天罡(三)第33回 李靖用兵(四)第102回 鳳威第107回 小人物大作用第712回 不是自己太愚笨,而是敵人太狡猾第305回 一個巴掌第28回 暗殺(三)第688回 戰畢第406回 新羅的孔子和魚鱗陣第652回 狼狽而逃第326回 請君入甕第361回 頡利上當了第489回 天子要還朝第62回 李密之死(二)第483回 太子當家第553回 盧照辭的帝王之術第240回 詭計第360回 老奸巨猾的頡利第665回 君心第401回 倒太子進行時第343回 宣德殿羣槍舌箭第257回 羣情激憤第16回 父子兄弟(三)第29回 山洞春色(一)第103回 詐死取慶州第241回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80回 悲劇的王世充第483回 太子當家第252回 叔侄之邦第76回 天策上將和臨汾郡王第459回 無邊滾木蕭蕭下第424回 納爲己有?扶持代理?第四百四十三 高麗棒子和城管第93回 詭異第342回 兵臨城下第84回 福將程咬金第250回 長孫無忌的引誘和脅迫第424回 納爲己有?扶持代理?第553回 盧照辭的帝王之術第392回 捷報第333回 如意算盤第389回 大決戰(七)第7回 金鷹堂(一)第50回 楊廣之死(一)第666回 兄弟交心第184回 人太多了第604回 天子在哪裡第23回 收羣雄(五)第372回 崔氏得逞第345回 暗議第425回 李衛公問答第62回 李密之死(二)第562回 欺行霸市第20回 柴紹之死(一)第384回 大決戰(二)第45回 慧空和袁天罡(二)第55回 潰敗(二)第323回 打草驚蛇第315回 暗議第240回 詭計第238回 陌刀威風第383回 大決戰(一)第357回 攻城第27回 離間(一)第217回 甘衝之死(一)第546回 拓土第625回 殺人就要誅心第96回 秦王失望了第523回 武夷山下第652回 狼狽而逃第92回 長林軍(二)第50回 楊廣之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