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回盧龍軍動手這一壞消息的是駐守棣州北部陽信的潰兵。據這夥潰兵所稱,盧龍軍騎兵突襲了陽信,經過一番廝殺,他們很快就攻上了城頭,守軍只能選擇撤離。
劉重霸一看逃回來的潰兵人數,立刻就知道這些潰兵根本沒有與盧龍軍交戰,按照潰兵們所言,盧龍軍是騎兵突襲,如果真的發生了交戰,這些潰兵根本回不來。劉重霸本就沒有防守陽信的意圖,所以只在陽信放了一個都不到兩百人,所起到的也僅僅是警戒作用。所以他沒有處罰這些潰兵,只是詳細問了問敵軍的情形,便讓潰兵們下去休息了。
當晚,劉重霸再次重申了軍法,要求部下們嚴守城池,同時將所有船隻收攏到水關之中嚴密保護。
第二天午時,派出去打探的遊騎傳回警訊,厭次以西三十里出現了盧龍軍大隊,估計人數有五千人以上。盧龍軍打着“滄州軍”的旗號,主將姓“鍾”,大隊軍馬沿大河東進,直奔厭次而來。
這就是那支在滄州南邊擊敗魏博牙兵的盧龍主力麼?看來盧龍軍對自己是志在必得啊。
劉重霸立刻召開軍議,商討應對方略。
軍議上有兩種意見,一爲主戰,二爲主退。主戰的是步卒軍將,佔了大多數,主退的是水軍軍官,佔少數。
宣武軍這些年打了無數勝仗,軍將們都驕橫貫了,很是看不起其他藩鎮的軍隊,在他們眼中,真正的威脅只有河東軍,這纔是天下間唯一需要宣武軍慎重對待的敵人。尤其是前年在滄州戰場上攻打劉仁恭的時候,劉重霸所部也參與了大戰,大夥兒並不認爲盧龍軍有什麼了不得的地方。
水軍的軍官們則比較謹慎,他們認爲厭次現在是孤城,河北有盧龍,河南有緇青,不應該在這裡消耗兵力,應當發揮舟船的優勢,沿黃河向西,與葛從周部會和。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水軍的舟船雖然不少,卻以小舟爲主,大船沒有幾艘,畢竟這裡是北地,並不像南方一樣水戰頻繁。而且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厭次的水軍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水軍,和南方水軍相比,他們頂多算是操舟手,用途也僅僅是爲了轉運軍馬和物資渡河。
厭次水軍的轉運能力並不強,可以一次運載一千多名軍士,或者數千石糧食和其他物資,如果撤退的話,船隊逆流而上,至少需要三天時間才能抵達濟州,然後下船往南走,和圍攻兗州的葛從周部會合。這樣的旅途一次只能載運六百到八百名士兵撤離,效率很低。
關鍵的問題是,一旦第一支撤退的軍馬離開了厭次,那麼城中就會軍心離散,士卒們必然戰意不強,能不能守得住厭次,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算暫時守住了,等第二批撤離的軍士登船後,剩下的守軍會不會崩潰?劉重霸不敢賭。
商議良久之後,劉重霸下了決心,全軍守城,有言登船撤離着軍法論處!
劉重霸下決心防守厭次的時候,李誠中已經到了厭次以北五十里外的陽信。這個時代沒有電報電話,所以軍情的傳遞往往會滯後很久,如果李誠中還停留在幽州的話,這種滯後甚至可能長達十天、半個月,前方的戰事就無法把握。
實際上這也是這個時代主帥要麼親臨前敵,要麼授權統兵大將“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原因。就連堂堂的天下首鎮、威名赫赫的樑王朱全忠,也不得不每年從東跑到西、從南顛到北,其中的辛苦乏累又有誰能真正體會到?如果樑王一直呆在汴州發號施令,恐怕他手下的各路大將們早就割地自據了,宣武軍只怕也逃不了解體的命運。
在天覆二年冬天統一河北的戰爭中,因爲撒蘭納誕下了一位千金,李誠中留在了幽州,沒有親自到前敵督軍,嘗試着遙控指揮。結果戰事發展到後期完全脫離了軍事參謀總署的控制,甚至出現了部分軍隊自行其事的現象。
比如韓延徽轄制下的幽燕和遼東兩大保安總公司,李小喜搞了個屠城,讓節度府想盡了各種辦法給他擦屁股;趙在禮相當狂猛的打到了衛州,如果不是軍令處有所預防而提前派出了傳令兵,他會不會直接攻入河南,甚至兵鋒直抵汴州都是個未知數。
又比如營州軍,輕鬆攻略易州、定州和恆州的“和平之旅”讓他們感到相當不爽,在佔據井陘口後,營州軍一個營的兵力跨過井陘口進入了太原府,兵鋒直抵河東控制下的承天軍,直接引來了河東監軍張承業的交涉。後來李誠中以“追擊義武敗軍”爲藉口才把這件事糊弄過去。
從天覆元年東征渤海回來之後,李誠中便打起了信鴿的主意,但這是個高技術含量的活,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調查統計局倒是找了幾個擅長調鳥的幽州紈絝,但都沒聽說過信鴿,而且河北大地上少見鴿子的種羣。直到去年的時候,才從隴右弄了一批鴿子回來,但是水土不服,又死了大半。
調查統計局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剩下的幾十只鴿子,以幽州那幾個擅長調鳥的紈絝爲主,加了兩個契丹王庭進貢的訓鷹師,已經訓練這些鴿子大半年,最遠只能勉強從百里外的雍奴返回幽州。所以李誠中的信鴿計劃還遠遠實現不了,他也只能繼續到前敵掌軍。
拿下陽信之後,軍事參謀總署在陽信城內建立了棣州行營,張興重親任行營總管,姜苗出任行營監軍,鍾韶兼領行營司馬。虞侯司軍令處都虞候楊可世牽頭負責作戰計劃,教化司軍法處都虞候樑德安掌軍紀、新任的後勤司調撥處都虞候崔和統管後勤。
作訓司周坎已經完全沉到了自己分管的事務當中,而且越來越對練兵的工作興致盎然,每當一批新兵或者新軍官訓練出來補充進各軍之後,周坎多能感受到由衷的喜悅,這種喜悅會化作動力,催動他投入下一批新兵的徵募中去。
李誠中本來考慮到周坎曾經屢屢抱怨沒有領軍作戰的機會,因此這回想讓他出任行軍司馬一職,可沒想到卻被周坎拒絕了。此刻正是白狼山軍校新五期軍官開課之時,同時也是四大新兵訓練基地新兵入駐之際,李誠中專門到作訓司向周坎告知將要調他出戰這一“喜訊”,可週坎卻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表示自己很忙,沒空去棣州,便又重新把頭埋進了如山一般的公文中,令李誠中尷尬不已。
棣州行營匯聚了滄州軍、懷約聯軍和新立的魏州軍三支軍隊,同時抽調後勤司五個後勤營隨軍作戰,總戰兵超過25000人,是李誠中發家以後集結起來的最大規模軍力。其中,騎兵將近8000人,滄州軍老營中還包含了一支200人的陌刀都,可謂陣容豪華。
此外,按照李誠中的要求,軍事參謀總署一改過去徵丁押糧的方式,向民間商行支付運費,由商賈承擔運送的任務。商家們先組織運力到乾寧軍糧臺購買糧食和其他作戰物資,等到這些糧食和物資運抵陽信行營後,崔和再給他們開具一張幽燕聯合錢莊出具的“欠款協議”,支付的價格高於商家們在乾寧軍的出價約兩成,商賈們可以拿着這些“欠款協議”到幽燕聯合錢莊抵兌銀錢,也可以直接去蘆臺鹽場換鹽。
商賈們是相當會算賬的,他們不約而同採用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先在幽州和滄州招募還未返鄉的滄州籍難民,然後購買風行幽燕的奚車,組織滄州籍難民南下,到乾寧軍運糧,送到陽信行營後,這些難民便就地解散。商賈們把奚車以原價賣給行營或是滄州官府,然後支付難民一筆資費,難民以這筆資費爲本,各自返鄉,然後到官府處領取分給他們的五畝田契。
這麼一個循環下來,軍事參謀總署節約了糧食和物資的轉運費,商賈們賺到了轉運差價,各州的壯丁和百姓免去了官府服役的辛苦,滄州籍難民們順利返回了家園,滄州官府也可以有人力恢復生產和重建了。
因爲誤了春耕,滄州難民中的很多青壯都留在了陽信行營,人數超過五千,被崔和編組成隊,用來輔助後勤營工匠們打造攻城戰具。
這是李誠中建軍以後的首次正規攻城戰,敵軍是威震中原的宣武軍,所以行營上下都非常謹慎、非常小心。
李誠中部署的戰略總方針是“圍死慢打”,即將厭次堵死,不讓劉重霸所部逃竄,然後慢慢攻城,演練攻城戰術,增加盧龍軍的攻城經驗。爲此,行營參謀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攻城方案,準備逐一試驗。
到了四月底的時候,雲梯、錐車、投石機、引火車等等大型戰具都打造完畢,盧龍軍便從三個方向向厭次合攏,滄州軍在西、懷約聯軍在北、魏州軍在東,將劉重霸緊緊圍在了厭次城中。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