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盧龍節度(七)

ps:感謝憂鬱使者\複方醋酸\iip兄的月票!

下石村原本不大,本村居民僅有三十來戶人家,與上石村相同,居住的都是石姓村民。但這兩年隨着官道的翻修和拓寬,幽州經薊州再到平州的交通逐漸興旺,上、下石村這兩座位於薊州和平州交界處,且緊鄰官道的村落也漸漸有了一點繁華之色。除了本村石姓居民的房舍外,許多商鋪都在這裡設立了貨物中轉的倉庫,還有一些小商小販乾脆在村邊起了幾座木屋,向來往客商兜售吃食和酒水。

李小喜進入下石村的時候,這裡已經成了義兒軍的前出營地,許多義兒軍軍士正在村子裡忙碌不停。村裡的百姓一個不見,李小喜不用問也知道,這些村民必定是都被大軍驅趕出去了,老弱們會在附近的山林中等待,準備大軍離開後再重新回到自己的居所;青壯們則會被徵集入營,成爲大軍的民夫。

一場戰事過後,也許老弱婦孺會餓死、凍死,也許成爲民夫的青壯會被自己效力的大軍殺死,或者被徵募爲先登的健卒而屍骨無存,一個個家庭由此敗落,等到戰事結束後僥倖存活下來的人再重新組建家庭。

這種事情原本在河北大地上是極爲平常的,李小喜見得太多了。因爲一場戰事而家園損毀的百姓數不勝數,百姓們對此都幾近麻木。這還算是幸運的,當遇到某位殘忍的軍將領兵時,他們往往會爲了保住行軍的秘密而屠村,這纔是最大的不幸。

原來的李小喜對此還相當麻木,可這兩個月見識過平州和營州的安穩和繁華後,望着這座被大軍佔據的村子,他心裡忽然很不是滋味。

佔據下石村的軍隊是義兒軍右廂的一部,領兵軍官姓劉,是個營指揮。劉指揮本姓不是劉。自從前年加入義兒軍後便姓了劉。劉指揮原來是右廂一個都頭,手下五六十號弟兄,與李小喜也見過幾次,但並不熟悉。

大安山之夜,李小喜發動軍士譁變的時候,參與的大多是左廂士卒,尤其以山字營、水字營兩營爲主。右廂基本上屬於“被裹挾”的對象,所以事後封賞的時候,劉指揮並沒有得到什麼獎勵。劉指揮能夠從一個都頭升至一營指揮,主要還是這兩個月的事情。在明面上的升遷理由是擴軍太速,需要有經驗的基層軍官,但在私底下。大夥兒都暗自揣測,恐怕與大帥劉守光爲了更踏實的掌控軍隊這一目的有關。

這兩個月裡,大安山之夜譁變的主力——義兒軍左廂成爲了升遷的熱門。許多當時賣力效死的軍官紛紛得到了提拔,但這種提拔有着極爲濃重的明升暗降的影子,他們被任命爲各州、各城的兵馬使或軍城使、守捉使,均爲一方要員,他們麾下的弟兄則跟隨他們前往赴任。

但據傳回來的消息稱。這些被從義兒軍調走的都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表面上光鮮亮麗的官職和番號下,隱藏着一顆顆受傷的心,聽說不僅部隊沒有得到擴充,連維持軍隊最基本的錢糧都相當匱乏。

劉指揮聽說李小喜到來後,連忙趕到村口迎接。兩人稍作寒暄,便並肩入內。劉指揮對李小喜升遷爲平州兵馬使後的經歷相當感興趣,他想要印證過去聽說到的那些傳聞是否確實。

李小喜將自己的遭遇和盤托出。當然,很多東西是不能講的,該隱瞞的地方他都使用了春秋筆法。

得知了李小喜的尷尬處境後,劉指揮不禁有了兔死狐悲之感,他長吁短嘆,既爲李小喜不平,又爲自家將來的前程而擔憂。

望着李小喜手下仍舊寥寥無幾的軍隊。劉指揮不禁慶幸——還好自己沒有被升遷爲什麼勞什子的兵馬使。他憐憫之心大作,命令部下燒水熱飯,好生招待了一番自平州遠途迴歸的李小喜所部。

李小喜向劉指揮打聽了一番義兒軍的情形,劉指揮也毫無保留的將所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訴了他。

義兒軍還在路上。最新的消息是距此還有兩、三日路程,大帥劉守光也還在軍中與大軍一起行進。劉指揮作爲先遣部隊於三日前趕到了下石村,在此建立了前進營地,另一名劉指揮帶領另一個營頭進駐了西北方三裡外的上石村,上下石村互爲依託,對石城方向實施警戒和遮蔽。

上下石村正西方的石溪邊地形比較平坦,那裡纔是大軍選擇的主營地,還有一個劉指揮帶領數百兵卒和幾千名附近蒐羅來的民夫,正在石溪邊構築中軍大營。

在義兒軍中,大部分營、都級的軍官都姓劉,因爲他們在理論上都是劉守光的義子。在眼前這位劉指揮的口中,李小喜仍然被稱呼姓劉,只不過不是“劉指揮”,而是“劉兵馬”。

劉指揮剛來的時候,派出了一些遊兵在石城與上下石村之間的地帶作爲哨探,但沒有多久,遊兵們便被營州軍的斥候驅逐了,如今只能緊守上下石村兩處,防止被營州軍所趁。義兒軍和營州軍倒是沒有開戰,但劉指揮手下統共只有十餘匹戰馬,在營州軍壓倒性的騎兵優勢面前,只能乖乖低頭。

李小喜沒有在下石村過多停留,和劉指揮套完交情,享用過免費的午餐後便離開了這裡,按照劉指揮指點的方向,來到石溪邊的那片平地。數不清的民夫在兵卒的彈壓下正忙碌的勞作者,有許多工匠在其中指揮着工程的展開。大營的營柵已經快要完工,圍出了好大一片空地,還有許多民夫從遠處的一片樹林中往營地裡運送一車車的木頭——那片樹林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消失。

在此監工的另一位劉指揮過來見了見李小喜,公式化的打了聲招呼,然後隨手指了一處地方,讓李小喜暫時將帳篷搭建在那裡。等中軍抵達後,還會重新按照職守調整和分配各營駐地,但在這位劉指揮眼中,只有一百來人的“劉兵馬”或許根本不會引起中軍的過多關注,所以他指了一個離正在修築的大營較遠的地方,只希望“劉兵馬”不要湊過來搗亂。

李小喜對這位劉指揮的冷淡並不以爲意,在武人的眼中,往往並不以官職輪尊卑,手頭硬才能得到別人尊重,就自己現在的實力,確實不放在人家眼裡,這樣的待遇太正常不過了,反而是之前下石村劉指揮的熱情接待,反而令李小喜感到驚訝。

李小喜帶來的幾駕大車上裝滿了糧食、肉乾和兵刃、帳篷,他命令部下自己動手,在指定地點搭起了小小的臨時營地。一個下午過去,十來頂帳篷便沿着石溪邊立了起來,弟兄們開始鑿冰燒水,烹製晚餐。

正月十二這天,義兒軍大隊終於抵達了營地,因爲營柵規模不大,容不下那麼多士卒,所以真正能夠進入大營的,只有左廂五千人及中軍橫班的幾個都,他們開入營寨內,按照指定的位置搭建帳篷;右廂大隊則繼續向東,分作兩部分,進入上、下石村駐紮。

這幾天裡,還有各州刺史、兵馬使、軍城使、守捉使抵達,和李小喜一樣,隨意沿着石溪邊上自駐營壘。見義兒軍中軍入住營地後,這些軍將們都前往營地求見大帥,但大帥劉守光路上很“辛苦”,需要“靜養”兩日,所以衆人都沒見到大帥,只有節度判官劉知溫一一接見了他們,好言安撫一番之後,便派人帶領各位軍將到指定地點扎營。

李小喜也得到了劉知溫的接見,與大安山當夜相比,劉知溫的態度在彬彬有禮中更顯示出一種淡淡的上下尊卑之意,劉知溫爲尊,李小喜爲卑,與當夜兩人的親密無間有着本質區別。兩人的談話是劉知溫接見的所有人中最久的,因爲劉知溫向李小喜問了很多平州乃至營州的問題。李小喜得到的特殊待遇雖然令其他人豔羨,但他本人卻相當惱怒,因爲劉知溫的問話充滿着不可拒絕的強迫。

“若是當日知道你會如此待某,某早就將你亂刀砍死了,你個賊廝鳥!”李小喜一邊恭敬的回答着劉知溫的問話,一邊心裡暗自發狠。

但發狠歸發狠,李小喜此刻卻拿劉知溫沒有辦法,劉知溫已經是幽州公認的第二人,如今在大軍之中更是說一不二,真要砍李小喜的腦袋,別人絕對不敢有二話。

懷着滿肚子怨氣的李小喜出了中軍大營,仰天長吐了一口氣,似要將心中的憋屈盡數吐出來。等心裡重新好受了一些,他便趕回石溪邊,指揮部下移營。

新的營地位於離大營稍遠一些的幾座丘陵間,丘陵上已經不知何時搭建起了幾座高大的箭樓,既可禦敵,又可警戒,每座丘陵上還設置了一個小型的軍營,護衛着這些箭樓。丘陵間沒有營柵,卻以幾道壕溝連在一起,壕溝邊釘滿了鹿砦和欄馬索。

以李小喜的眼光,這樣的防禦比起中軍大營那座單純的營柵要強出許多來,那座圍繞保護中軍營地的營柵着實過於脆弱了些,不僅釘樁不深,而且構築營柵的木頭也相當單薄,與路上所見石城下的營州軍那圈厚實的營柵相比,有云泥之別——單論厚度,營州軍搭建的營柵可是由三排原木構築的!

起伏的丘陵環伺間,是一堆堆碼放整齊的糧袋,糧袋正中圍了數十個帳篷,最中間那座高大的帳篷外,立着一杆“周”字大旗。另一邊還有一處大帳,同樣立着一杆大旗,只不過旗子上寫着“張”字。

李小喜盯着那杆“周”字大旗,又看了看那座大帳,心道“這就是正主了”。

第45章 雙極(十七)第14章 蔣袁合流(四)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第61章 燕郡問題(六)第55章 己未之冬(六)第70章 釘子(三)第76章 懷遠新思維(八)第77章 大王莊——將軍廟(一)第38章 雙極(十)第36章 雙極(八)第70章 轉折(二)第64章 非常規戰爭(一)第79章 轉折(十一)第6章 幽州留後(六)第80章 懷遠新思維(十二)第12章 北迴歸線(二)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3章 西京變(三)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25章 諸侯之定(四)第18章 遼西雙城(十八)第81章 大王莊——將軍廟(五)第60章 兩河輪戰(六)第57章 己未之冬(八)第10章 幽州留後(十)第39章 白狼山水間(六)第20章 大河之東(五)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98章 決戰上黨(十三)第24章 榆關風雲(三)第12章 蔣袁合流(二)第12節 幽州留後(十二)第15章 北迴歸線(五)第61章 饒樂山巔(十五)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37章 盧龍節度(六)第55章 盧龍節度(二十四)第120章 南北戰策(十四)第78章 釘子(十一)第20章 整軍(三)第40章 薊州(二)第85章 東都會盟(五)第33章 盧龍節度(二)第80章 釘子(十三)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62章 燕郡問題(七)第47章 范陽之春(一)第121章 南北戰策(十五)第108章 南北戰策(二)第12章 北迴歸線(二)第11章 遼西雙城(十一)第78章 轉折(十)第6章 西京變(六)第81章 東都會盟(一)第69章 懷遠新思維(一)第67章 非常規戰爭(四)第56章 饒樂山巔(十)第23章 大河之東(八)第8章 西京變(八)第103章 決戰上黨(十八)第106章 決戰上黨(二十一)第18章 幽州留後(十八)第66章 饒樂山巔(二十)第21章 整軍(四)第68章 釘子(一)第57章 兩河輪戰(三)第84章 釘子(十七)第11章 蔣袁合流(一)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72章 釘子(五)第12章 遼西雙城(十二)第23章 幽州留後(二十三)第46章 春夏(十二)第14節 幽州留後(十四)第8章 魏州(三)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27章 榆關風雲(六)第102章 決戰上黨(十七)第40章 白狼山水間(七)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30章 榆關風雲(九)第63章 兩河輪戰(九)第116章 南北戰策(十)第13章 西京變(十三)第37章 雙極(九)第20章 幽州留後(二十)第54章 盧龍節度(二十三)第50章 盧龍節度(十九)第49章 盧龍節度(十八)第44章 盧龍節度(十三)第79章 懷遠新思維(十一)第63章 河北新軍閥(六)第27章 插曲(四)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122章 南北戰策(十六)第128章 河南(六)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1章 遼西雙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