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非淑女吃相
儘量表現的可有可無,心裡各自盤算着,這小郎君趕緊吃完,就能輪到自己了。
又看到桌椅兩邊各放了一個太師椅,
這太師椅是郎君給起的名堂,
兩女也頗爲認同,均感覺這種坐姿,確實有三公之一的太師的味道,
兩女當然知道兩把太師椅是給自己準備的,
只是唐朝人,從來都是分桌而坐,分桌吃食,雖然看見桌子兩邊各擺放一副筷子,明知道這肯定是給自己兩人所準備,
可還是不好放肆,規矩的站在了李鈺身邊。
王可馨試探的問道;“這便是郎君用鐵鍋所做的,新鮮吃食?其味香濃,奴家老遠就聞到了的。”
司徒雲砂也湊了過來;“正是如此,且這顏色和衆物的搭配,也頗爲新穎。便是不吃,看着也心裡舒坦。”
李鈺聞言哈哈大笑了起來,看着兩女想吃的表情,又強自忍耐着,對美食的慾望,還口不由心的打聽,
自己心裡想,你們這些土包子,哪裡知道後世的美食文化,可比我做這些,牛的太多了。
兩女見郎君發笑,知道自己想吃的表情,已經被這小郎君看了個透徹,羞答答的低下了頭。
王可馨不由自主的,絞着手中的絲巾,司徒雲砂,也假裝看向屋內的雕樑畫棟…
瞅着兩個美女害羞的樣子,李鈺也就不再逗弄下去,直接說道:“兩位娘子還不就坐,更待何時。”
看到郎君讓坐下,兩女便不再矯情,行過了謝禮,一邊一個坐了下去,
如今兩女有了太師椅,雖然方纔兩天,卻也已經不習慣跪坐了,
兩女坐下後,不禁看向對方,均在猜測,難道這郎君,竟真要我等同桌而食?
這首先不合規矩啊,縱觀整個大唐,從來未聽說過,哪裡有幾個人這樣吃飯的。
俱都是分餐制。兩人也是疑慮重重,摸不着頭腦。
也不言語。靜靜的看着那小郎君。
李鈺大方的一揮手,讓丫鬟把兩女的酒盞加滿。
對着兩人解釋;“某家新做的這些吃食,與衆不同,皆因爲冷了就不好吃了,
所以咱們不能和以前一樣,某吃了以後,汝等再食。
這種新鮮吃食,還是要同時進行的好。”
說罷也不等兩女,自己先夾起來一大塊兒紅燒肉,咬的滿嘴流油,一邊吃一邊不停的,嗯嗯…
旁邊人也聽不清楚他說的什麼。不以爲意。
等李鈺吃了一通,兩女互相看着對方,點了點頭,纔拿起筷子,都夾起來一塊紅燒肉,填入口中,細細品嚐。
肉剛入口,兩人的表情,瞬間精彩了起來。匆忙嚥下去之後,也顧不得矜持,開始埋頭苦幹。連稱讚的話,也來不及說一句。
待兩女吃了一通之後,纔想起來自己的吃相,恐怕是沒有一點淑女風範,這才放慢了速度,
李鈺終於解決了飲食問題,忍不住心中激動,就端起酒盞:“來,來,來,我等滿飲此杯!”
兩女聞言也不好拂了郎君美意,便一起端起酒盞,陪着李鈺喝完了一大杯。
李鈺當然是一飲而盡,兩女卻是是分好幾口才喝完,
等放下酒杯,兩人的侍女,各自上前,趕緊給自己家娘子擦拭嘴角的酒漬。
想到自己剛纔的吃相,肯定是吃花了臉的,再加上喝下的美酒,兩女滿臉通紅。
實在是太好吃了,從來沒有吃過這等新鮮美味的吃食,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擋不住美食的誘惑,兩人又開始了與美食的新一輪戰鬥,
李鈺這一頓飯直吃的昏天暗地,待酒足飯飽之後,看桌子上基本只剩下一些殘羹了,
李鈺哈哈大笑,問二女道:“本郎君製做的吃食,如何?”
兩女各自撫摸着自己滾圓的肚皮,同時回曰:“大善”
李鈺看着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也是欣慰無比,
對於廚師來說,沒有什麼誇獎方式,比吃光所有飯菜,更直接了。
開心的又吃下一杯濁酒,吩咐道;“容娘,按照本郎君所授,使劉虎製作同樣的一份,汝與夏竹,秋菊,桃紅,凝翠食之。”
幾個丫頭早就聞着美食的味道,不知道嚥下去多少唾沫了,聞聽自己今日居然有份兒,哪能不喜,紛紛行禮道謝。
容娘更是滿面春風而去,一路急行,估計也是迫不及待了。
李世民坐在安幾前,看着李代送來的奏本,久久不語,這人傑出世,必定不同凡響,是以自古以來,室外高人,都是脾氣古怪,行爲舉止不同於尋常之人,皆叫人捉摸不透,倒也算正常。
可這李代的秘奏裡,所說之事,自己竟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不禁苦苦思索,正思考間,長孫無垢的仗義就到了門外,李世民直接叫道;“觀音婢,快些進來,爲某家解惑。”
長孫無垢人還沒有進殿,就聽到了夫君的呼喚聲,以爲又出了什麼大事,急切間也顧不上威儀,匆匆進入大殿,行禮之後,在李世民旁邊跪坐;“不知陛下呼喚臣妾,有何見教?”
李世民將秘奏遞了過去,“觀音婢先看了再說不遲”
長孫無垢不知是何等要事,柔聲回道:“自古以來,後宮干預政治事,必禍患無窮也,臣妾自不會逾越雷池一步,陛下…”
這千古一後話未說完,便被李二打住:“皇后,無需如此,這也不是什麼政事要務,只是李代送來,那出世的人傑,相關之事,皇后可放心觀看,此事並未逾制。”
長孫皇后聽說不是政事,軍務,便接過了秘本,拿起觀看,
果然是啥事兒沒有,只寫了那出世的人傑,一些雞毛蒜皮得小事兒。不過對裡頭一些奇怪的描述,卻也不知何意,默默看完,等着皇帝發話。
只聽李世民道:“李代倒也盡忠職守,行事頗有章法,使一,百騎司,混進鐵匠伍裡,隨着幾個莊子的匠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害怕暴露了身份,每日下值,於半路逃遁,再與李代相聚。倒也有趣。”
長孫皇后跟着道;“那李代,對陛下的忠心,自然不必多言,此人爲人謹慎,又對陛下誓死效忠,行事之間,也進退有據,頗有章法可尋,確實難能可貴。陛下向有識人之明,又人盡其用,當真聖明,臣妾欽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