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都付笑談中
胡野風帶着羽林軍精英一行十人,快馬加鞭向洛陽追去,一路上胡野風緊盯着路上的馬蹄痕印,知道對方就在不遠處,有着多年辦案經驗的他,只需輕輕的,瞄上一眼,就知道這個馬蹄印留下了多久了。
終於,傍晚時分,胡野風隱約看見前面一匹白馬,也在馬不停蹄往前趕。
“快,就在前面,等下我趕到前面攔住他,你們在身後,別讓他跑了,追。”胡野風吩咐一聲,雙腿一夾,胯下馬頓時風馳電掣一般,很快便超越了前面快馬。
“站住。”胡野風剛超越的時候,便大喝了一聲。
王武一怔,道:“胡兄,你這是幹什麼?”
“王武?”胡野風也是一怔,要說王武把崔家人揍了一頓,他打死也不會相信。
胡野風和王武相識,原來都在程處亮軍中,王武在一次戰鬥中受傷被人廢了丹田,離開軍營後,胡野風派人尋找過多次,一直沒有消息,沒想到今天在這裡以一種這樣的方式,見面了。
“你們這風塵僕僕的,準備去哪裡呀?”
“我們在追一個人,這個人騎的是這匹馬,你能說說這是怎麼回事嗎?”
王武也是個明白人,他以前和胡野風一樣的黃級武者,在軍中也十分精明,一聽胡野風這麼一說,立馬知道了怎麼回事。
便向胡野風仔細講了事情經過。
胡野風聽說讓王武快馬加鞭去洛陽買兩盆牡丹,不禁啞然失笑,看來還真是個有趣的對手呀!
“王兄,你還是跟我一起回去吧,我們大夥都想你呢。”
“胡兄,你別說了,我如今流落街頭,過慣了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受不了那種仰人鼻息的日子了,再說,我現在手無縛雞之力,去軍營能幹什麼?”
“什麼都不用幹,只要有我們一碗飯,就絕不會讓你喝粥。”
“讓你們養着我這個殘廢?”
“王兄,我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呀,怎麼能這麼說話呢?”
“不要說了,我還有事。”
“什麼破事?你難道還要去買白牡丹?”
“當然,大丈夫一言九鼎,秦公子和你們的事我不管,我收了人家的銀子,就得給人家辦事呀?”
“他這是讓你頂鍋,你怎麼就這麼固執呀?今天如果不是我們認識你,早就抓你回去交差了,你明白嗎?”
“抓我回去,也是這麼回事呀?”王武瞪了一眼胡野風道:“程將軍和秦元帥纔是國之棟樑,這江山都是他們打下來的,秦元帥家的事,我是絕對要辦好的,倒是你呀,堂堂的御林軍教頭,怎麼倒當起了崔家的差了,他崔家算是哪根蔥呀。要真是秦公子打了他崔家的人,那也活該。”
一句話點醒了胡野風,既然知道是秦元帥的小公子,任務就已經完成了,如實回稟程處亮就可以了,就算追上秦公子又能怎樣?難道還能把他帶回去,交給崔仁師?
秦元帥家公子較多,大公子秦懷玉隨李靖出師吐谷渾去了,是個先鋒官,肯定不是他,照錢二盒王武描述,倒是有點像他的二公子秦懷道,據說只有十一二歲,力大無窮,脾氣暴躁,倒是符合他的性格。
王武還是要去洛陽買白牡丹,胡野風知道他的性格,勸也沒用,便讓他走了。
人是追不到了,現在都不知道他在哪裡了,只能班師回去了。
崔仁師聽說人沒追到,初步估計,可能是秦叔寶的二兒子秦懷道所爲,再聽胡野風等人調查的真相而言,完全是崔明浩飛揚跋扈所致,一進店便讓秦公子讓座,最後還唆使下人動手在先,純粹是咎由自取呀!
還好不是其他四大家族針對崔家故意設計的,崔仁師心裡便踏實了不少。
最後,崔仁師推薦了一名下屬去了荊州,雖然不是崔家嫡系,但也是崔仁師一手提拔上去的,雖然此人對下放到邊遠的南蠻之地有些不悅,可畢竟升了幾級,又成了崔仁師的心腹,便高興的在崔仁師面前表了忠心,立即走馬上任了。
******
李世民在御書房裡,用他獨特的飛白體正在書寫一首大氣磅礴的詞,這首詞是褚遂良獻上來的,據說古往今來無出其右者。看到最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李世民不禁笑了,這小子,越來越有意思了,仔細一想,還真是這樣,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到現在不都成了老百姓茶餘飯後閒扯的話題了嗎?
只是這張小霖到底是什麼妖孽呀?爲什麼小小年紀,感悟會有這麼深呢?
聽人說褚遂良是在上書學課時,無意中發現張小霖心不在焉,寫寫畫畫,隨手寫出的作品,更加覺得不可思議了。
正好國子監楊曦在旁邊,便問了一下情況,楊曦說了一句:“只有隨意揮灑才能寫出此等絕世之作,倘若刻意去想,左斟右酌,絕無可能。”
李世民覺得果然如此,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刻意追求的作品,便多了意思匠氣,有了雕琢之氣,便少了這股渾然天成的氣勢。
和楊曦聊了一些關於張小霖的事,李世民忽然覺得,讓他離開長安,是一個錯誤的選擇。留在身邊,至少可以聊聊詩詞也是好的呀。自己這些皇子,有一個像張小霖這樣驚才絕豔就好了。
楊曦聽說張小霖得到皇上恩准,已經離京了,心中不由惋惜不已,諸遂良和上官儀也聽到了消息,都是感到驚訝。
張小霖這等天才,不在國子監好好讀書,將來爭個功名,到外面去瞎跑什麼呀?真不知道張太醫怎麼想的。
每當褚遂良看到書房裡自己寫的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詞,便要駐足半天,感慨一番,這要何等的氣勢和胸懷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呀!
從此以後,大凡有找褚遂良題字的,他一律寫這首《滾滾長江東逝水》,落款就是:敬錄大唐才子張小霖詩一首,諸遂良書。
不久,這首滾滾長江東逝水便傳遍了長安,各學府和生員們都爭相抄閱,張小霖的名字在長安轟動一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