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此人仍是唐末名將張議潮的侄兒張淮深之子張奉唐,張議潮乃是唐末沙洲歸義軍節度使,出生於沙洲敦煌的豪門望族,自唐玄宗安史之亂以後,吐蕃貴族乘大唐自顧不暇,收縮西域兵力之際,攻佔河西隴右地區。
土蕃侵佔唐朝西部領土以後,對當地尚未來得及逃走的大唐遺民進行了極爲殘暴的統治,苛捐雜稅和繁重的勞役自不必說,燒殺搶掠已經是很平常的行爲。土蕃人大到貴族,小到士兵隨時對當地民衆刀槍相向。
而且吐蕃是典型的奴隸制,搶掠人口爲奴隸對土蕃人來說是家常便飯,於是整家甚至整村的河西地區大唐遺民經常被突蕃軍隊抓去變爲奴隸,搶奪過程中反抗的青壯男子一律集體屠殺,女性年輕漂亮的多數被土蕃貴族霸佔姦污,剩下的也成爲軍妓或和大部分的兒童一起被賣到土蕃國內各地,甚至賣到中亞和印度。
那些沒有被搶掠的則有可能隨時淪爲農奴,雖然比奴隸的地位稍高也一樣飽受蹂躪。當地土蕃軍隊對唐人和其他民族沒有任何理由的屠殺。
因此,在土蕃殘暴統治之下,自西漢以來,本來十分發達的河西地區經濟文化遭受毀滅性摧殘,迅速從封建經濟論落到極其原始落後的奴隸制,當地百姓在土蕃統治者殘酷壓榨下民不聊生。但由於安史之亂的致命打擊,大唐王朝已經沒有能力驅逐入侵者,收復河西了。
張議潮雖然是當地的豪門望族,但顯赫的家族地位並沒有爲他帶來平安,土蕃人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維護聯合籠絡當地漢族豪強大戶,更沒有打算讓他們參與政治,因此當地大地主同樣要忍受土蕃貴族的欺詐和蹂躪。
張議潮自幼就對土蕃的殘酷統治耳濡目染,對大唐心馳神往,立誓驅逐侵略者回歸大唐,因此他自幼就刻苦學習兵法和武藝,並以自己的家產招募訓練死士,同時不斷收絡反抗土蕃起義被鎮壓的流浪者,積蓄力量,伺機而動。
公元842年,土蕃王朝上層統治發生大規模內亂,曾經令河西各族聞之色變的土蕃贊普郎達磨在皇宮裡被暗殺。趁着土蕃人一盤散沙的時候,張議萌發動了反擊。
公元848年,張議潮聯合當地其他豪強,共同反抗土蕃人的殘暴統治,由於土蕃人此時大部分兵力都被調回邏些內戰,讓張議潮成功已收復瓜州。收復瓜州以後,張議潮迅速派遣使節前往長安,以明確自己起義是爲了迴歸大唐。
公元850年,以敦煌高僧悟真爲首的河西使團,歷經磨難,終於到達長安,向大唐遞交義軍首領張議潮的表折以及河西百姓懇求母國出兵協助起義的意願,唐朝政府立即派遣軍隊進入河西地區協助起義。
公元851年,張議潮在大唐官兵的配合之下,對土蕃河西地區駐軍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擊,徹底摧毀了當地土蕃近百年的基礎。至此,已經淪落土蕃統治近百年的大唐河西‘甘,涼’十一州全部迴歸。因此張議潮被封爲歸義節度使,兼河西十一州觀察使,成爲整個河西地區最高軍事行政長官。
經過張議潮畢生的努力,西域諸地名義上都回到了大唐的統領之下。土蕃人也被徹底的趕出了西域十一州,但這也造成了整個張氏一門徹底的掌握了歸義軍,讓這支強悍的部隊成爲張家的私軍,也爲後面的同門相殘埋下了伏筆。
公元867年,爲了表明自己絕無私心,堅決維護大唐統一的態度,已經六十九歲的張議潮親自前往長安以爲人質。公元872年,張議潮在長安病逝。
張議潮雖然牛人一個,但他也沒辦法預測後來之事。在其兄長張藝譚在長安去世後,他把所有的軍政大權交給自己已經成年的侄子張淮深,然後前往長安充當人質。
張淮深雖然也很有能力,但和其叔相比,仍頗有不如。這樣就被張議潮的女婿,兩晉書畫家索清的後裔索勳鑽了空子。他聯合幾個有野心的將領發動兵變,殺死張淮深的妻子和幾個兒子。然後擁立張議潮之子張淮鼎爲歸義軍節度使。其實大權掌握在他的手上,張淮鼎不過傀儡而己。
此人乃是張淮深的次子張奉唐,他因爲當時在野外狩獵,被冒死前來相告的僕人救了一命。張奉唐雖然是公子哥兒一個,但他也知道這個事情憑自己孤身一人是無力迴天的。爲了報殺父之仇,他帶領僕人向長安逃去,希望大唐皇帝能爲他主持公道。
走到蘭州時,他看郡守乃是大唐任命的官員,於是就具實相告。沒想到此人早已經被李克用收服,爲了避免和歸義軍結怨,李克用命他綁了張奉唐送回瓜州,幸虧僕人捨命相救,才讓他逃出生天。
逃出來之後他已經身無分文,沒辦法就一路以乞討做工爲生,還要躲避沿途的沙匪強盜以及流民。歷經艱辛,花了幾年時間才終於來到了長安。
令他絕望的是其叔祖父張義潮早已去世,而當今皇上李儇雖已成功收回長安,但也是內外交困,已經對西域之事有心無力。
就這樣,在這次楊無病派使者前往長安討封的時候,被李儇打發到西川來。田令孜不知因何據心,送別時悄悄告訴他說如想報此大仇,還非蜀王不可。
張奉唐己被別人騙怕,這也讓他對楊無病不得不防。深怕他因爲自己沒有了利用價值,爲了交好歸義軍,就象蘭州刺史一樣把他捆送回瓜州,所以根本不敢報出自己姓命。
而這幾天所看到了一切,以及蜀王對西域的的態度,讓他看到了希望。他除了爲父報仇之外,再也沒有別的野心,因爲他知道以自己的能力,就是坐上那個位置也就像自己的父親一樣被別人幹掉。所以在幾天之後見了蜀王,他就把這一切一股腦講了出來。
聽了張奉唐所說的這一切,楊無病感到有點顛覆自己的認知,在他所瞭解的歷史中,張議潮一個民族英雄,讓新疆和蒙古四百多萬平方的土地最終留在了中國,卻沒有想到他的後代居然會有這樣狗血的劇情,看來自古以來那些形象高大的英雄也有見不得光的事情啊。
按他原本的想法是,一旦有機會就和歸義軍結成同盟,共同打通西域的道路,但是如今一看已經沒有這種必要了。對於這種六親不認眼中只有權力的地方軍閥,如果真誠的和他們合作,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想到這裡他就對他張奉唐說道:"張公子,令叔祖在本王眼裡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憑一己之力抵抗土蕃人數十年,還成功地爲朝廷收復了西河十一州。但如今自家人內槓,我出面干預有點不合適啊。"
張奉唐低下頭了,沉思半響才決絕地說道:"蜀王殿下,索勳那廝自從殺害家父以後,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就勾結葛邏祿等其他異族共同鎮壓要軍中不服他領導的將領,致使葛邏祿部在天山以北勢力大爲擴張,如此一來,必將成爲下一個土蕃。想我祖父和叔祖父,一生心血就是爲了在西域一帶恢復我大唐的地位,如今卻被這狗賊白白斷送,讓他們數十年的努力化爲烏有。若王爺願在西域重整我大唐雄風,小人願爲前驅。"
見楊無病半響沒有回答。張奉唐又咬了咬牙說道:‘’索勳還沒有造反的時候,我聽一個回紇的朋友說過,他們曾經抓獲一支前往巴格達的商隊,並搜出一封書信,據說是葛邏綠首領寫給大食呼羅珊地區總督艾布的書信,說如果大食軍隊再一次東征的話,他們願意爲前驅嚮導。"
楊無病聽了很是震驚,因爲據他所知的歷史,自唐軍在恆羅斯這個地方與阿拉伯軍隊決一死戰之後,雖然幾乎全軍覆滅,但以四萬之衆對抗十五萬阿拉伯聯軍,即使有葛邏祿人的背叛,還是讓對方損失慘重,雖然大唐此戰慘敗,失去了對河西的控制,但也遏止了阿拉伯人東征的野心。
但此人如此說,難道歷史真的發生了改變嗎?想到這裡,他就笑着對張奉唐說道:"張公子這幾年爲父報仇也聽了很多苦頭,對此本王也深感佩服。但勞師遠征乃兵家大忌,待本王考慮好之後,再給你一個交代,怎麼樣?"
張奉唐見王爺態度有所動搖,就連忙回答道:"王爺若能西征,我會說動回紇人前來助戰,畢竟他們對葛邏祿也很是不滿。當年祖父和叔祖父,抗擊土蕃人的時候,他們也是同盟之一。"
送走張奉唐之後,楊無病招來孟昭圖,王友信,郭琪,王健等人共商此事。孟昭圖聽完楊無病的敘述長嘆一聲說道:"張大人以一已之力,沒用朝廷一兵一卒,就收復河西十一州,讓自恆邏斯之戰之後,失聯幾十年的西域諸部重新歸化大唐,也是異數呀,沒想到子孫如此不堪。"
郭琪接口道:"末將當年也是讀了高仙芝,封長清將軍縱橫天山南北的英雄事蹟才慨然從軍,此二人最後卻被區區一宦官邊令誠誣殺,也是令人扼手腕痛恨朝廷聽信小人讒言,自毀長城。沒想到這一幕悲劇卻還是重演。"
衆人發表完感嘆,王建就問道:"殿下對此事如何處置呢?"楊無病想了想說道:"如果僅僅是張家內槓,我倒不很着急,晚幾年收拾他們也沒什麼。但據張奉唐透露的消息,葛邏祿人真的打算聯合大食軍隊再次東征的話,這就不得不讓人重視了。"
王友信說道:"殿下,如果此話是張家這小子想哄騙殿下西征替其父報仇而編的瞎話呢?"楊無病嚴肅地回答道:"這件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孟大人,你馬上傳書給崔世安和蘇青,讓他們派人前去偵探是否有此事,如果真的有大食人在此攪和的話,西域的局勢將會不堪想象。"
王健說道:"殿下,如今中原各大小藩鎮,譬如朱溫,劉守光,等人都在招兵買馬,擴大勢力。如果我等放任不管,一旦他們決出勝負。我擔心今後入主中原,麻煩就大了。西域固然重要,但人口稀少,沙漠戈壁衆多,我們若在此上花費過多精力,臣擔心得不嘗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