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一行人剛進晉陽,就看見李世民在門口迎接他們。李建成率先跳下馬車,李世民上前道:“大哥、四弟,你們可算來了。”
“不止我們,你還看還有誰?”李建成說罷,微微側身,讓李世民看到馬車內的情節。
李世民定眼一瞧,原來馬車內不止李元吉一人,柴紹也在。李世民奇道:“你們怎麼在一起?”
“正巧在路上碰到,便結伴而行。”
李世民又看了看車裡,疑惑道:“三姐怎麼沒來?”
柴紹解釋道:“我夫妻二人同行,恐怕會引起他人懷疑。於是分開行動,我來太原,她去了鄠縣。”
“去鄠縣幹什麼?”李世民擔憂道,“時局紛亂,到時候父親登高一呼,三姐怕會有生命危險。”
◆тTk Λn◆c o
柴紹嘆道:“我勸過她,可是她不聽,說鄠縣李家有莊田,她賣了後分發給災民,收買人心,或許可以徵召幾百兵馬。”
“我們已招募幾十萬兵馬,兵力綽綽有餘,三姐何必冒險呢?”
李建成聞言大驚,“父親竟然有如此兵力,王威和高雅君二人沒有懷疑嗎?”
“他們當然起疑了,不過……”李世民微微一頓,得意地笑道,“前幾天王、高二人已經被父親斬首示衆了。”
“用何理由?”李建成追問道。
“通敵叛國。”李世民說道。
李建成和柴紹對視一眼,兩人從對方的眼神中都看出了詫異之色。沒想到李淵居然有如此雷厲手段,看來李建成在路上的擔憂毫無必要,李淵和李世民早就將一切都準備妥當了。
李世民在前方帶路,對他們三人說道:“父親在正堂等候,隨我來吧。”
李建成、李元吉和柴紹見到李淵後,李淵和李世民問的話一樣,也是很擔心女兒的安危。李淵嘆道:“秀娘從小膽子就大,這麼多年了,還是沒有改。”
“父親放心,三妹膽大心細,不會出事的。”李建成說道。
“你們舟車勞頓,先下去歇息吧。”李淵說道,“明日早上,你們兄弟幾個再過來,商議要事。”
“兒子告退。”李建成帶着弟弟們和柴紹先下去了。途中李建成問李世民道:“父親明日想要和我等商量何事?”
“關於稱帝之事。”李世民言簡意賅的敘述了一下,“父親欲和突厥聯盟,然突厥的始畢可汗希望父親稱帝,可父親礙於情面,不願自立爲王。”
“父親不想當皇帝,那他爲何造反?”李元吉心直口快,直接發問道。
李世民笑道:“父親是不想失去民心,想找個正大光明的理由。”
李建成問道:“父親給突厥可汗的信,上面是如何寫的?”
“劉文靜說,父親信中寫道:‘遠迎主上還。’”李世民說道,“而始畢可汗則回覆說,‘隋主爲人,我所知悉,若迎來也,即忌唐公,於我舊怨,決相誅伐。唐公以此喚我,我不能去。唐公自作天子,我則從行。’”
李建成細細琢磨着突厥可汗回覆的話,始畢似乎只是不喜隋煬帝,覺得他錙銖必較,將來定會和突厥打仗。那麼……李建成心中似乎有些想法,他看了看李世民,剛想將自己的想法說出,張了張口,最終卻閉嘴了。
畢竟李世民在晉陽幫李淵處理了很多事,而李建成身爲長子,卻在起義一事中毫無建樹。李建成心道,明日議事,得好好表現才行。
等到第二日,李淵召集兒子女婿和心腹謀士,說出了突厥可汗提到的要求。李淵道:“爲父欲‘遵隋’,非‘反隋’。楊廣無德,然先帝對我有恩。爲父左右爲難,不願做出忘恩負義之事。”
“父親是爲了天下萬民,並非忘恩負義。”李世民勸道。
李淵搖頭道:“如今天下盜賊四起,都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號。可在世人眼中,這些人皆爲反賊。爲父若學他們,豈不是和反賊同流合污?”
李淵果然還是太重自己和李家的名聲,不想擔當惡名。而李世民則不太在乎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他更在意實際的東西。
而李建成向來保守,很明白父親的顧忌,他提議道:“請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故事,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以示突厥,師出有名,以輯夷夏。”
這一點是李世民沒有想到的,代王楊侑不過是個孩子,不會產生任何威脅。而李淵,則可以名正言順的舉兵了。
李建成的建議深得李淵心意,他心中早已認同,嘴上卻說:“如此所作,可謂掩耳盜鐘。事機相迫,不得不爾。雖失意於後主,幸未負於先帝。”
李世民立刻附和道:“大哥此計甚妙,兒子認同。”
李淵再環顧四周,裴寂、劉文靜、柴紹、李元吉都無異議。李淵終於說道:“衆議既同,孤何能易。所恨元首叢脞, 股肱墮哉。”
裴寂安慰道:“文皇傳嗣後主,假權楊素,亡國喪家, 其來漸矣。民怨神怒,降茲禍亂。致天之罰,理應其宜。”
李淵點頭道:“就按你們所言,傳信於始畢可汗吧。”
李淵在信中,謙遜的自稱“臣”,但他們立代王爲皇帝,李淵本爲大隋臣子,現在向突厥稱臣並無不妥,而他們擁立的皇帝楊侑,並沒有稱臣,他們還是和突厥是平起平坐的兩個國家。比起劉武周接受突厥冊封的定楊可汗,李淵的方法要巧妙的多。
突厥沒有中原人那樣的敏銳,果然被此障眼法所騙。沒過多久,始畢可汗遣其柱國康鞘利、級失、熱寒、特勤、達官等,送馬千匹來太原交市,並送來了一些士兵,聽命於李淵。兵馬雖不多,卻代表了突厥的態度。太原後方可安,前方定會無往不利。
大業十三年,六月初五,李淵在晉陽正式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