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唐軍陣形

第56章 唐軍陣形

大唐邊軍雖有八萬騎兵,還有數萬附屬胡騎,以及號令一些僕從軍。

但這些力量分散,整合不到一起。

另外,大唐不是缺馬匹。

大唐把馬政列爲“經國要政”之一,設立了專門統管全國馬政的太僕寺,下設乘黃、典廄、典牧、車府四署,還要求西域諸國,回紇、葛邏祿、契丹等部,每年必須供馬。

在大唐建立之初,整個國家從隋朝得來的戰馬,只有五千匹。

所以在唐初,李世民面對頡利可汗數十萬騎兵,只能忍辱負重,立下渭水之盟。

經過數十年的培養後,到高宗麟德年間,邊境諸牧監的馬匹數量達七十萬匹。

但在高宗後期和武則天時代,大唐的對外戰爭頻頻失利,外交上也一塌糊塗,使大唐的馬匹在短時間損失大半。

到李隆基繼位的時候,大唐諸牧監馬匹只剩下二十四萬匹。

當開元盛世拉開序幕,戰馬在十餘年後,就繁衍到四十三萬匹。

至天寶年間,馬匹數量超過麟德年間,達到八十萬匹。

然大唐對馬匹的消耗,卻越來越多。

以至於超過八十萬匹馬,除了老幼,只能定八萬匹戰馬給邊軍。

其他,有數萬匹最好的戰馬,和長安城的禁軍們一起提前退休養老。

還有皇帝各種車馬、娛樂之馬,都需要極品馬充實。

大唐諸郡諸道,數不盡驛站。

王公貴族們,按制度要分得一些馬匹。

這還是民間養馬,供應不少地方權貴、官吏,否則軍馬還可能少一批。

李光弼很贊成李瑄的穩紮穩打。

有的時候,不得不調動騎兵,與胡人戰鬥。

但現在突厥汗國四面楚歌,這場戰鬥,關乎突厥汗國的存亡。突厥騎兵若不投降,必然要孤注一擲,與唐軍決戰。

“李虞候,突厥與大唐百年爭鬥,必知我大唐軍陣的厲害,我軍陣形嚴謹,他們雖有萬騎,不一定敢衝陣。我建議示敵以弱,故意在距離豐安軍渡近的地方,露出破綻。待敵人衝鋒,我軍立刻彌補破綻,以消耗敵騎實力。”

在敵騎接近的時候,李瑄突然想到一個注意,向李光弼說道。

等敵騎消耗一部分,大唐的偏師的騎兵,加上皋蘭州等地騎兵,數量已經不下於突厥騎兵。

唐軍甲冑齊全,數量對等,突厥騎兵幾乎不可能戰勝。

“李將軍智計甚妙,不過如果在豐安軍渡近的地方露破綻,太過明顯。我建議在離豐安軍渡最遠的地方設下破綻。”

李光弼眼前一亮,沉吟後,給李瑄建議。

“還是李虞候想得周到。”

李瑄認同。

“我立刻通知左廂兵馬使崔將軍。”

唐軍出塞的主要目的是剿滅突厥生力軍,收服突厥左廂。

每一次殲滅,對接下來的行進都有巨大的優勢。

本部經略軍的統領,爲左右廂兵馬使。

左廂兵馬使崔湛認爲此計可行。

如果能重擊突厥騎兵,少不了他的軍功。

隨即,李瑄將最南面軍陣的戰車、鹿角藏在更遠的地方,從城中取黑布遮蓋。

並且在這一段,不留穿重甲的士兵。

突厥騎兵看到後,會以爲唐軍防守力量不足。

“轟隆隆……”

等待不到一個時辰,萬馬奔騰的聲音打破黑夜的寂靜,大地都在震顫。

突厥一萬騎星夜趕來,他們的探馬可以逼近豐安軍城。

“稟統領,豐安軍渡正有唐軍在連夜過河!”

突厥的探馬弄清楚情況後,向頗黎稟告。

“唐軍已在城前背水列陣,靠近觀察唐軍的陣形情況。”

頗黎眉頭一皺,向探馬吩咐道。

他明白自己一方上當了,唐軍不是從鳴沙渡過河,而是轉到豐安渡。

等豐安渡聚集成軍,唐軍會立刻北上,掩護鳴沙渡的兵馬過河。

到時候對突厥騎兵來說,將是一場硬仗。

夜間很難觀察具體。 如果唐軍陣形未整,他可以下令突襲。

頗黎將大軍停靠在數裡外,派遣上百名敢死勇士,靠近觀察。

李瑄這邊的一千騎兵,全在軍陣之中。

五百跳蕩騎兵,和三百弩騎兵,此時下馬參與軍陣的防守。

軍陣在軍城靠北一點,佔地方圓數裡,包圍着渡口。

以五十人一隊,十到二十個隊爲一營,以衙將統領一營。

以戰車、鹿角驅前,最前方分四營,都是經略軍的重甲兵,持大槍,扶以大盾,站在戰車之後。

左翼爲豐安軍鐵甲大槍營,右翼爲跳蕩軍營。其他營持長槍、盾牌,加強軍陣。

豐安軍包括騎弩,共五百弩兵。居前。

經略軍也有一千弩兵上岸,五百居左。五百居右。

弓箭手居其後。

一千精騎居中。一千人的奇兵(預備隊)居中。

這樣的方陣一旦組成,騎兵對射肯定射不過。

衝也很難衝破。

缺點就是太被動。

好在唐軍騎兵數量和隸屬胡騎數量可觀,戰力強悍。

並且,這只是防禦的方陣。

還有進攻方陣,那時騎兵會在兩翼,其他陣形也會調整。

“中軍營開一道口子。”

李瑄見突厥騎兵靠近探查,不想讓他們輕易回去。

“咚咚!”

夜間無法用旗幟,只能以鼓角傳達軍令。

中軍營收到命令後,推開戰車,挪開一道口子,李瑄率領親衛和百騎出軍陣。

那些派來探查信息的突厥騎兵悍不畏死,他們手持獸皮盾牌,分散從各個方向,靠近探查唐軍的陣形具體情況。

沒有命令,唐軍不能放箭。

夜間對他們一輪齊射,屬於得不償失。

李瑄率大部分騎兵在北面。南面的薄弱處,只派遣二十騎阻擋,故意展示給突厥騎兵。

既然是勇士,十餘名突厥騎兵見繞不開李瑄,一手持皮盾,一手揚起彎刀,殺向李瑄和親衛。

李瑄騎着火雲馬,手握一柄一丈五尺(唐一尺30.7釐米)的馬槊,鋒利如劍一樣的槊尖,寒光逼人。

“咔嚓!”

“噗嗤!”

在與李瑄相遇時,一名突厥騎兵剛舉盾,就被李瑄一槊擊碎盾牌。

寶馬爲李瑄帶來巨大沖擊力,槊尖直接貫穿突厥騎兵的軀體。

李瑄雙手持槊,迅速收力。

兩馬錯開的時候,突厥騎兵的屍體跌落下馬。

其他的突厥騎兵,被李瑄親衛輕鬆解決。

活着的突厥騎兵在觀察完唐軍的陣形後,飛馬撤回。

留下六七十具屍體,倒在陣前。

李瑄引着敵人的馬,返回軍陣之中。

“啓稟統領,唐軍的南部軍營,無鹿角、戰車,而且守衛者具非鐵甲,應該是人手不夠。”

幾名探查唐軍陣形南部的突厥騎兵,回來向頗黎稟告。

“統領,當趁唐軍未穩,迅速衝擊。唐軍在源源不斷渡河,戰機很快就會失去。”

悉頡斤立刻向頗黎請命:“末將願先登,突破唐軍陣形。”

“集精銳被甲之騎,衝擊唐軍薄弱之地。其餘騎分正、北佯攻,分散唐軍注意力,如果唐軍被衝開,必然大亂。分隊殺向豐安渡。”

突厥是弱勢一方,必須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

哪怕心有疑慮,也要嘗試一番。

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41章 豐安令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51章 火雲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49章 賣馬人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158章 裴靈溪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6章 回樂城中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50章 獲得寶馬第50章 獲得寶馬第39章 王忠嗣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49章 賣馬人第70章 陷陣第25章 渭水離別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5章 渭水離別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6章 王維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158章 裴靈溪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54章 暗度陳倉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24章 廣運潭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