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

窮則思變,自古皆然。

在李峴的認知中,攤丁入畝或有缺陷,但必定要去改革。代替已經逐漸腐朽的租庸調製度。

租,調,庸,此賦稅制度的設立,參考歷代之利害,其取法也遠,其立意也深,其斂財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規也簡,其備慮也周。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

缺點就是,一旦國家財政收入出現變化,如戰爭頻繁,官吏人數不斷膨脹、皇帝昏庸無能等,租庸調製就難以整理混亂的稅制,解決國家財政危機,就會導致貧富差距的增。

當均田制在土地兼併下逐漸走向崩潰,良家百姓大量逃亡成爲豪強大族的依附農,以及國家財富分配日益不均,就是滅亡的時候。

國家百廢待興,每日消耗的財政越來越大。

而百姓負擔愈重。

這種情況下,不應該是加重賦稅。

而是通過制度,把本應該屬於朝廷的賦稅歸攏在自己手中。

按照諸代稅法和大唐當今的國情,攤丁入畝是具有可行性的。

“諸卿還有其他意見嗎?”

李瑄對李峴的話十分滿意。

他一直堅信沒有最完美的策令,只有通過不斷改革,才能使國家進步。

如裴遵慶、張鎬所提出的意見,可以另去杜絕。

“啓奏陛下,取銷丁稅,可能會使郡縣動亂,須早做防備。”

刑部尚書路嗣恭向李瑄說道。

丁稅,也就是人頭稅。在國家統治中,人頭稅效率高,但也最不公平。豪強大族與平民百姓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土地兼併盛行,也和人頭稅脫不了干係。

可以想象,不再以人爲對象徵收稅,而是把固定下來的丁稅平均攤入田稅中,豪強大族是血虧的。

他和張鎬的想法大同小異,但張鎬認爲豪強會巧取豪奪,繼續壓制百姓。

但路嗣恭認爲,當前的政治環境,豪強大族動亂的概率極大。

“一旦實施稅制改革,全國府兵、縣卒,都會進入戒備森嚴狀態。只要百姓不被豪強大族矇蔽,豪強大族難成氣候。”

李瑄就是要逼迫豪強大族反抗,這樣纔是除賤爲良的開始。

在華夏的歷史中,只要底層百姓生活好,人口數量就會暴增。

歷史上的人口暴增,在攤丁入畝上起到制度上的關鍵作用。

大唐要增加拓荒速度,同時向邊境移民充實,需要大量人口。

當然,農作物的出現,也是影響人口增加的關鍵。

如果他只是準備讓華夏繼續在歷史中作爲一個農耕國度,繼續在歷史長河中循環,那他不需要解除市籍制,不需要攤丁入畝,不需要用暴力手段除賤爲良,只要頒佈兩稅法,整飭吏治就行了。

他相信這樣做,“乾元盛世”也會是歷史上輝煌的一筆。

但李瑄認爲以華夏民族的複雜性,在沒有睜眼看世界前,他如果不引導國家跳出這個循環,哪怕他清除周邊胡部的威脅,華夏也或許會再循環一千多年。

百年盛世!

他實施的攤丁入畝、考成法等等,不一定要百年。

先解決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等以後暴露的時候,再行解決。

“稅法改制,爲天下大計。諸卿之言,深得朕心。然朕覺得攤丁入畝沒必要行一地試驗,當直接施布天下。”

又經過一番談論後,李瑄準備按照心中的計劃實行。

攤丁入畝,永不加賦。其宗旨是減輕百姓負擔,增加國家財政,使天下進入良性循環中。

後世攤丁入畝,繳納的是丁銀。現在用絹錢是一樣性質。

按照以往的租、庸、調、義倉、戶稅,這些正兒八經的稅收繳納。

李瑄沒有時間去拿一地試驗。

即便試驗過,將來佈告天下的時候,也會使有差池發生。

索性激化除賤爲良運動,使攤丁入畝在這種矛盾下進入郡縣。

“臣等聽從陛下旨意。”

文武百官沒有明確拒絕,相較於一條鞭法,攤丁入畝使大臣們明顯感覺到向下的寬鬆。

在場大臣不少是士族出身,但他們清楚,連皇帝自己都不把自己當士族。

經過造紙術、印刷術、氏族志的衝擊,又連續被李世民、李治、武則天等皇帝打壓。

讓一個士族去反抗李瑄,拿什麼反抗?

強權即真理!

李瑄一度擴建軍隊,擴大錦衣衛的人數,也是爲隨時應對這些人。

士族能興起,成爲門閥。最主要是壟斷知識。

李瑄不認爲士族是殺完的。

如果沒有造紙術、印刷術,殺光一批權貴,一定還會誕生新一批權貴。

造紙術的應用,使小姓子弟、寒素子弟的崛起,纔是士族沒落的徵兆。

歷史上大唐的牛李黨爭,何嘗不是士族與寒門的較量?

從此就能看出,士族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

李瑄提前十幾年,利用高力士佈局雕版印刷術。又結合喜愛“盛世”的李隆基設立鄉學。

再加上他對科舉的改革。

寒門出貴子,蔚然成風的格局,已即將形成。

蝴蝶效應下,一個不經意的政策,就能影響千千萬人。

“攤丁入畝之事,由政事堂宰相總覽。卿等組織監察御史,以組爲效應,監察地方,督促常平新法事宜。”

李瑄將此事安排給五位宰相。

現在御史臺改制,監察御史從十五名增加至三十名。

即三十個巡視組。

且監察御史從八品小官,提升到正六品上,屬吏增加十人。

以證明李瑄對監察的重視。

同時,監察御史的升任,大部分從縣令中提拔。

優秀的縣令,提拔爲監察御史,藉助縣令對基層地方的瞭解,更容易得知其中的門門道道。

如果在監察御史上優異,直接提拔爲太守。

這種升遷機制,會促使監察御史兢兢業業。

“臣遵旨!”

五位宰相出列領旨。

雖然李瑄以天策府、秘書監、錦衣衛實施自己對國家的絕對掌控。

但李瑄一直以內政交給文武大臣打理。

在處理政務上,他並沒有獨斷,一些奏摺,他認爲簡單,且沒有爭執的,會直接簽字。

如果有爭執,他就會畫上圈,送往政事堂。

“當今天下,朽木爲官者,比比皆是;禽獸魚肉地方,枉食俸祿。這些官吏自開元以來,就已滋生,他們如附骨之蛆一樣,吸取國家的養份,對百姓敲骨吸髓。以至於有些地方民不聊生。”

“天寶三載時,朕前往江南東道剿滅海賊吳令光。區區一賊寇,既無謀略,又無武功,數百人而已,無片甲遮身,竟橫行十年。那觸目驚心的案例,諸卿應該清楚。百姓如置身於人間煉獄之中,朕殺豪強,竟還有言朕之過錯。那時候,他們對朕的攻擊,何嘗不是怕自己臨禍?”

“官官相護,他們不是爲國家百姓而勞,而是自己家族而祿。此類衣冠禽獸,當儘早除之,以免繼續爲禍。以後朕不想聽到類似於功過相抵,祖上有德之類的奏書,官吏犯罪,罪加一等。”

“朕言之已多,如何將此蠹蟲從一些賢臣幹吏中糾出來呢?”

“立法考成,一目瞭然!”

“從乾元二載正月開始,考成法實施,朝廷爲諸級官吏擬定任務,以考覈爲準。以能力決定官吏的升遷,而非論資排輩,更非祖上門蔭。”

“依舊由政事堂宰相主持考成事宜。”

在文武大臣有心理準備後,李瑄正式頒佈考成法。

之前李瑄拜相之時,考成法被文武大臣反對的原因之一,就是打擊了門蔭入仕的權貴子弟。

沒有經歷科舉,直接當官的官吏,在大唐佔據非常大一部分,他們的水平無法經得起考驗。

一個飯桶庸才,本一無是處,卻因門蔭入仕,而成爲縣令。

其沒有政治理想,很容易沉迷於享樂之中,與地方豪強勾結在一起。

那其所在地的百姓,一定會要倒黴。

自古以來,一個縣的縣令就像是土皇帝一樣。

國家有監察御史,但天下一千多個縣,監察御史跑斷腿也跑不了幾個地方。

再加上郡太守不作爲,一個縣令會成爲地方最大的豪強,沒有人能遏制。

在這種情況下,李瑄開創錦衣衛,深入鄉里。

直接在縣令的頭上架起一柄刀。

錦衣衛還可以在暗中監察,制約縣令在縣中無法無天的權力。

當然,這種情況下,不少官吏會消極擺爛。

有一部分人當官是爲政治理想,人生抱負。還有一部分人有自知之明,他們爲官只爲享樂富貴。

考成法在鞭策官吏的同時,還要將這些不作爲的官吏揪出來。

這就是李瑄所說的“立法考成,一目瞭然”。

是騾子是馬,出來溜溜。

李瑄以五宰相制度,相互制衡。也是防止一些官吏私下報復與自己政見不合的官吏,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下達郡縣。

“臣等遵旨!”

李峴、裴遵慶、劉晏、盧奐、楊綰五名宰相領命。

百官只能應和。

考成的概念已經出現八年,當時文武百官是極爲抗拒的。

李瑄也因此直接罷相。

隨着時間流逝,李瑄一步步登上巔峰。

又任命諸多能吏充斥朝堂,他們對考成有自信。

其餘官吏,也不得不去接受這種事實。

以前李瑄的策令,總會有老臣和他辯經,現在大臣們只是提出疑惑,分析利弊,然後執行。

攤丁入畝和考成法敲定後,朝會暫時落幕。

李瑄又召宰相到政事堂,研究此兩條策令的細節。

在策令開始的時候,除了宰相,一定要任命其他一些能幹之吏,在地方上檢驗成效。

“昨天,朕又看到一道奏摺,是上上戶,被隱瞞爲下下戶的奏摺。類似的事情,已屢見不鮮。”

李瑄談論完攤丁入畝和考成法後,又談論起此事。

凡天下戶籍,量其資產,分爲九等。

上上等爲最高等級的戶口,其錢財累計億萬都有可能。

這些往往指的不是商人,而是地主大族。

下下等,則是最低級的戶籍,大多爲租種地主的佃農,用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來形容毫不爲過。

“地方大族豪強以此偷稅漏稅,爲最常見的手段。有此情況,說明此一等戶與地方官吏有勾結。可直接派人審查其地方官吏。”

劉晏向李瑄回答道。

假報戶口,是官吏與豪強勾結的最直接證據。

只要朝廷查實,閉着眼睛可以抓人。

“陛下,從一些郡縣的人口,以及稅收情況,大概可以判斷一個地方是否需要徹查。另外就是一旦隱瞞戶籍等級的事情出現,絕對不會是個例。就如江南西道,江南東道等道一樣,明明非常富庶,按照律法制度,又無法收上稅,天寶末年,楊國忠多次派官吏去江南收稅,又多是糊塗賬。”

盧奐向李瑄分析稅收的情勢。

江南、嶺南等地賦稅收不上來。

這當然不是豪強大族明着跟朝廷對着幹,拒不交稅。

以李隆基的性格,誰敢這麼搞,直接派兵剿滅。

豪強大族再強,也強不過國家。因爲他們不是一個整體。

只是這些豪強大族用陰柔手段,欺上瞞下。

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決心,不論怎麼察,都是一筆糊塗賬。

江南官吏的手段,又是送黃金,又是送美女。

朝廷的御史到達後,沒有幾個能兩袖清風走出。

即便有御史“留名青史”,在某郡某縣,查到一兩家豪強大族的罪行又怎樣?

一個御史的精力也僅此而已。

等御史走後,他們又打開門戶,作威作福。

盧奐在地方多年,對此經驗十足。

“朕對盧卿所言,深表憂慮。先不提有多少豪強大族玩弄手段,諸卿可清楚豪強大族控制有多少農奴?”

李瑄點了點頭,又對諸宰相問。

農奴沒有戶籍,在皇權不下鄉的時代,輕鬆隱於豪強門下。

只要打點好上面,就可高枕無憂。

攤丁入畝的福利,是與農奴無緣的。

那些還有戶籍的佃農,也不可能獲利。

除賤爲良勢在必行。

“數量不可估計,特別是安祿山叛軍佔領洛陽後,使一些豪強大族看到機會。”

“現戶部雖還未徹查天下戶口,但從賦稅報告上,得知天下戶口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都遠遠落後於天寶後期。”

“何止百萬戶!”

“臣估計農奴人數,超過千萬。”

李瑄任命的宰相都很實幹,他們結合實際情況,給出明確的判斷。

連李林甫、楊國忠這種自私自利的宰相,都會想方設法去搞一些豪強大族,增加賦稅。更別說他們了。

誰都想成爲創造盛世的名相,在史書上流芳百世。

這個時代,文武大臣對盛世的評定是文治。

所以秦始皇、漢武帝這些,名聲一塌糊塗。

沒有大臣誇讚皇帝的時候,用秦皇漢武去誇讚。即便用,也只會用秦皇漢武的武功,去渲染一個皇帝有煌煌文治的時候,又有赫赫武功。

連李隆基也是等到開元后期,建立文治以後,纔開始“邁步漢武”。

“朕與諸卿頒佈攤丁入畝,如此定然要陷入惡性循環。而且也使豪強大族繼續剝削百姓,是以,朕準備除賤爲良,放千萬農奴,歸擁土地。”

李瑄正式向宰相們提出除賤爲良。

自古沒有盛世會擁有數以千萬計的農奴。

宰相們隱約明白李瑄的意思。

現在均田制破壞,郡縣無地可均。

這些農奴被釋放的前提,國家必須擁有足夠的土地。

“陛下要沒收豪強大族的籍外之田嗎?”

裴遵慶試着詢問李瑄一聲。

李隆基執政初期展開擴籍檢田運動的時候,就是以沒收籍外之田爲主。

“籍外之田”是指在均田制下,未被登記入戶籍冊的額外佔有的土。

在大唐的均田制度,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國家會將每戶應受田、已受田數額,以及所佔土地地段、畝數、方位等詳細登記在戶籍冊上,

是以,“籍外之田”多爲貴族、官僚、豪強等憑藉權勢巧取豪奪非法佔有,這些人大量兼併土地,卻不將其納入戶籍登記,導致國家可徵收賦稅的土地減少,影響國家賦稅。

年輕時的李隆基一眼就看透本質。

在貞觀之治後,大唐的政局糜爛,土地兼併一度到達高峰,必然是衰落的趨勢。

開元盛世的誕生,與檢田擴戶有直接關聯。

問題是豪強大族已有防備,再沒收一次籍外之田,或許能使財政增加一點,但終歸是治標不治本。

“豪強大族尾大不掉,籍外之田,也只是他們佔有田地的一小部分。他們動用私刑,恃強凌弱,草菅人命,又如何去看待呢?除賤爲良一旦展開,豪強大族必須公佈土地,公佈農奴、奴婢數量。由朝廷進入審理,如果有巧取豪奪,草菅人命的事情,沒收其全部家資,依法治罪。”

李瑄沉着冷靜地說道。

如果真有大族只是努力經營,得來田產,也算他厲害。

如果只是土地兼併,沒有草菅人命,動用私刑。可以只沒收土地,從輕處置。

如果魚肉鄉里,被打上豪強的標槍。爲禍者處死,家人流放西域。

“只是沒收籍外之田,豪強大族不敢有怨言。陛下要直接審理其家資,他們必然動亂抗拒。”

劉晏向李瑄提醒道。

在這個時代,地方上許多大族豪強都不乾淨。

李隆基檢戶擴田,只是讓大族豪強肉痛。

李瑄則是要他們命,沒有人會束手就縛。

在江南、嶺南等地,當牽連到地方太守縣令的時候,他們害怕事情敗露,也會與豪強聯手。

“朕在南方設力十個都督府,還有近十萬錦衣衛,就是爲了鎮壓內亂。”

李瑄讓宰相們不必有太多憂慮。

豪強大族再厲害,也不可能有安祿山叛軍厲害。

沒有盔甲,沒有強弩,沒有戰馬,註定他們在正規軍面前不堪一擊。

在數百年前,王莽竊國以後,只知道頒佈策令,而無視平民百姓的苦難。

不過那時候豪強勢力,和蓄奴的強盛,可比現在厲害多了。

所以,在關心民心上,李瑄在十年前就開始做準備。

王莽對軍權的掌控力,跟他一比不值一提。

李瑄的赫赫武功,連叛軍都望而生畏。

雖然都說李瑄“王莽謙恭未篡時”,但李瑄的威望是王莽不可比較的。

“我朝自貞觀以來,積弊已久。自古王朝終躲不過盛極而衰,前漢、後漢、魏、兩晉、北魏、北周、隋,在滅亡之時,崩潰之際,都有豪強大族作祟。或如陛下所言,當除賤爲良,摒除國家所產生的禍端。”

李峴向李瑄回答道。

時至今日,智者對王朝更迭的概念愈發瞭解。

李峴是國家的捍衛者,他不相信一個國家能千秋萬代。

他也是宗室,維護李唐的統治。

國家一旦敗落,這些豪強大族興風作浪的概率極大。

安祿山叛軍的時候,就有不少豪強獻上家產,投資其中。

“陛下只問罪過,如果被處置,也是他們咎由自取。”

楊綰也開始支持李瑄。

楊、盧、裴、劉、李。

五個宰相,都是士族大姓。

但士族之間矛盾重重,只是同姓,而非同意志。

如楊綰這種,李瑄招募他的時候,他爲窮得連路費都沒有。

還是他的親戚合力給他湊足到隴右的盤纏。

宰相深受李瑄的信任,他們若不能去斷大事,他會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換掉。

“臣贊同陛下的決議,沒收籍外之田,治標不治本。勒令豪強除賤爲良,才能震懾天下五十年。”

盧奐也同意,出仕多郡的他感同身受。

他沒有李瑄的剛強,但對地方殘害百姓的痛恨是一定。

盧奐話落後,劉晏和裴遵慶又紛紛表態。

犯罪者理應懲罰。

他們是變革派,以“大人虎變”和“君子豹變”自居。

因顧忌影響,而輕拿輕放,姑息地方豪強大族,使千萬百姓受苦受難,他們就不配爲宰相了。

而且他們瞭解李瑄。

想說服李瑄,第一是要道德上佔理。

第二是要在律法上佔理。

在大局上,李瑄已謀劃十個都督府在南方,現每個都督府平均兩萬士卒,且五千精銳騎兵,一千以上強弩手。

豪強大族的行徑,沒有一處佔理。

他們也終於明白,爲何李瑄會在這個時候頒佈攤丁入畝。

除賤爲良後,攤丁入畝的諸多隱患將被遏制。

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106章 積石軍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79章 回到長安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106章 積石軍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50章 獲得寶馬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55章 頗黎第18章 一石強弓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46章 再遇薛錯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133章 龍駒島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55章 頗黎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2章 靈翠樓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4章 神勇第80章 滿城沸騰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