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哥舒翰在靈寶大敗後,逃出生天的部將就將消息傳入長安。

在這之前,李隆基和文武大臣已經陷入惶恐之中。

因爲西面戰況陷入模糊。

李瑄若沒有渡過金城黃河的時候,李隆基還能稍稍覺得安穩。

這也是李隆基有史以來最“勤於政務”的時候。

平日裡使者在絲綢之路上,絡繹不絕,項背而望。

李隆基要在早、中、晚聽到關於金城黃河的消息。

得知防線穩固,他才能勉強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

而李瑄遲遲不渡黃河,給他一種金城黃河是“天險”的錯覺。

李璬的回覆,也一度讓李隆基認爲十三郎完成對隴右軍和隴右諸胡的掌控。

他的十三郎也是天才!

和麪對安祿山不同,李隆基知道李賊驍勇善戰,沒有催促李璬主動出擊。

靜等東面勝利,再大軍支援,攻擊西面。

他會向李瑄證明,能開疆萬里,不是因爲李瑄勇敢,而是因爲他更強悍。

可偏偏事與願違。

西面失去消息,就如黑暗中的火把,突然熄滅。

李隆基一等再等,他嚮往的晨曦,終未再出現。

使者的消息只有一點:隴右軍奉穎王之命,封鎖沿途驛站、道路,緝拿隴右內亂。

一連多日,都是模棱兩可的消息。

長安的王公貴族都道穎王出事了,李賊將要兵臨長安。

否則穎王一定會上奏說名,朝廷派的使者必可以通過。

惟一的安慰,就是武威距離長安兩千裡遠,不像潼關,近在咫尺。

他們認爲再探幾日,或許就會有西面的消息。

但四月六日傳來靈寶大敗的消息卻如一隻大手一樣,扼住唐王朝的喉嚨。

李隆基雙眼一黑,一度昏厥。

他就指望潼關的十幾萬彍騎、飛騎大軍能扭轉不利的戰局。

現靈寶大敗,還有多少兵馬守衛潼關呢?

潼關的副將不斷地請求支援。

可朝廷哪還有兵馬可用?

“哥舒翰誤我!朕早知道他是庸才,他要沒死,朕一定處死他。”

李隆基甦醒過後,召文武大臣於興慶殿,莊嚴肅穆的朝會,他卻佈滿悲傷與失落。

皇冠和龍袍能被宮人整理整齊,但頹廢的神情,再也難以掩飾。

本該頤養天年的古稀老人,卻接連被最信任的兩個人背叛。

一手締造的強大帝國,面臨崩塌的風險。

這大廈將傾,誰能挽救?

人們無法達到李隆基的高度,不明白李隆基從天上衰落是何等感受。

無病無災的李隆基,在此時如風燭殘年一般。

殿下的文武大臣連大氣都不敢多喘一聲。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憂慮。

他們最難接受李瑄東進京兆,帶來噩夢一樣的統治!

“朕親自掛帥,御駕親征!”

李隆基突然從榻上起身,他瞪大眼睛,咬牙下詔:“朕會讓太子監國!”

文臣武將皆不可思議地望着李隆基。

要是有十萬大軍還可。

但長安已經沒有兵馬了,想在京兆繼續召兵,還需要一定時間。

“陛下萬萬不可,您是天子,怎能以萬聖之尊,親臨前線呢!國不可一日無君吶!”

楊國忠一聽就急了,他噗通一下跪地,勸李隆基收回成命。

太子監國,他還會有活路嗎?

怕是李隆基剛離開,李亨就會在大臣們都慫恿將他殺死。

李亨也一定會幹這種獲取名望的事情。

此時的興慶殿的最前方,站着一個本不該在此的人物。

太子李亨!

這是李亨太子以來,李隆基首次批准他參與朝政。

說明李隆基御駕親征的想法,可能不再是說說而已。

李亨心中竊喜,二十年了,他終於站在這裡。

但他的目標可不僅僅是站在這下面。

“陛下不可……國家危難,天子應該坐鎮中央。”

“陛下萬萬不可……”

楊國忠的黨羽也站出來跪在地上勸諫。

直到現在,還有大臣認爲潼關能守住。

畢竟大家都去過洛陽,“飛鳥不可渡”的天下第一雄關,深入人心。

但不管是哥舒翰,還是郭子儀、李光弼,都提出據險而守,持久疲敵,伺機而出的戰略,可楊國忠只爲自己,根本不聽。

現在楊國忠就是抱着能活一天是一天,能富貴一天是一天的心思。

只要他還有權力,哪管兩京古道的餓殍遍地?

“安賊一胡兒,竟然踐踏我大唐之宮殿,淫亂宮女嬪妃。有唐一百四十年來,從未有過如此奇恥大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雖老,但也想有光復洛陽的志向。將士們見我御駕親征,定會人人拼死,將安賊打敗,將祖宗的基業奪回來!”

李隆基沒有被楊國忠的勸諫所動。

“太子,請您勸說一下陛下啊!”

楊國忠看自己的勸諫沒用,眼睛一轉,反其道而行之向李亨說道。

李亨太想監國了,聽李隆基這麼一說,他耐不住性子,以爲機會來了,向楊國忠發難:“啓奏陛下,安祿山深受朝廷恩寵,造反毫無道理可言,右相與安祿山不和,以至於積怨越來越深,總想置安祿山於死地。如此相逼,以逆賊得以口實,以清君側之名,在范陽起兵。另李賊與右相仇怨,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他也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如今洛陽失守,靈寶大敗,金城無消息,宰相楊國忠焉能無過?”

李亨直接將安祿山叛亂和李瑄叛亂的過錯全部算在楊國忠的頭上。

他認爲只要殺死楊國忠,最起碼李瑄沒有叛亂的理由。

如果李瑄繼續進軍長安,會被天下人詬病。

但李隆基只是看着李亨侃侃而談,沉默不語。

他總感覺有人在點他。

見此,楊國忠沒有絲毫心虛畏懼,他理直氣壯地向李隆基拱手:“陛下,臣早料安祿山必反,上奏陛下多年。時至今日,安祿山起兵謀反,非宰相之過。”

“安賊和李賊清君側,爲什麼直指右相?這不是宰相的缺失是什麼?”

大理寺卿張均是出了名的刺頭,本來一直被楊國忠打壓,鬱郁不得志。現在指着楊國忠的鼻子罵。

“此言差矣!漢代的時候,吳國和楚國以殺死晁錯的名義清君側叛亂。最終漢景帝腰斬晁錯,難道吳國和楚國最終收回兵馬了嗎?你這是像袁盎一樣進讒言。”

楊國忠振振有詞地回覆張均,頗有忠臣氣節。

“內地空虛,安賊長驅而入,不費吹灰之力渡過黃河。宰相沒有提前佈防,這是宰相缺少大局。”

憲部(刑部)侍郎房琯也出列奏道。

“房侍郎書生之見,迂腐不堪,你認爲多少兵馬布防才能抵住二十萬鐵騎?”

楊國忠直接人身攻擊房琯。

他早就看房琯不爽了,天寶十三載關中暴雨的時候,這傢伙竟敢偷偷密奏聖人。

與李亨有關係的大臣,哪能忍受楊國忠的專橫跋扈,此時紛紛出列,開始攻擊楊國忠。

但楊國忠不慌不忙的狡辯,大有舌戰羣儒之勢。

整體來看,楊國忠落入下風,好像太子一方佔據優勢一樣。

殊不知,此時李隆基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嘭!”

“夠了!現在國家陷入危難之中,不是追究誰功誰過的時候。國家將亡,虧你們還是太子和大臣,竟然在窩裡鬥。如此還能打敗李賊和安賊嗎?”

本就怒火中燒的李隆基見到這種爭吵,更加生氣。

“退朝!右相與朕殿後議事!”

李隆基不想再聽亂糟糟的言語,將召楊國忠一個人談論。

這讓李亨猛然醒悟,他中楊國忠的詭計了。

李隆基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最不想看到內部不團結。

本就煩悶,現煩上加煩,哪能不生氣呢?

在文武大臣面面相覷下,楊國忠隨李隆基一起退到交泰殿。

“右相,什麼時候能再召十萬大軍,朕決定御駕親征。”

李隆基忘不了御駕親征。

“臣不敢說啊!”

楊國忠再次跪在地上。

“朕恕你無罪!”

李隆基焦急地讓楊國忠說。

“太子突然變得這麼強勢,那麼多文武大臣附和他的話,怕是陛下一前往潼關,就會被尊爲太上皇了。”

楊國忠緩緩說道。

他知道李隆基現在最擔心什麼。

御駕親征,是爲保住權力。

恰恰說明李隆基怕失去權力!

李隆基聽後嘴脣在顫抖,再也不提御駕親征的事情。

“聖人,渭水之畔的皇家馬廄還有三千牧監兵,灞上也有三千新兵,可令李福德率領三千牧監兵和三千新兵去潼關支援,憑藉險關還可以堅守。”

楊國忠又趁機向李隆基建議道。

“也只有這樣了,速速命令他們吧!”

李隆基點頭同意。

只是十幾萬大軍慘敗,如何能憑藉六千新兵的弱師固守?

“西面是重中之重,陛下當速速命令郭子儀、李光弼率領大軍返回支援。”

楊國忠又建議道。

“郭李二將,已在河北連勝啊!”

李隆基皺眉,他一直憧憬李光弼和郭子儀直搗黃龍,使安祿山被迫退出洛陽。

“長安是天下核心。如果李賊趁勢而來,圍攻長安。即便收復河北又有什麼用呢?”

楊國忠貌似有理有據地說道。

“傳我密詔,讓郭子儀、李光弼,整合河東軍、朔方軍從井陘返回,支援長安。”

李隆基凝目,點頭吩咐楊國忠。

“遵旨!”

楊國忠拱手。

“要儘快查清金城郡的軍事,各地郡守,儘可自募義兵,保家衛國!也不要吝嗇官位去封賞他們。”

楊國忠臨走前,李隆基不忘向他吩咐。

一日不明金城的戰況,他就難以閤眼。

“臣會多派探子,尋找山間小路,打探消息。”

楊國忠回覆後退去。

李隆基獨坐在空曠安靜的交泰殿上,遲遲未回自己的寢宮,直到太陽落山,李隆基起駕到花萼相輝樓。

這是最近每天都會做的工作。

他登上花萼相輝樓的最高樓,一眼望長安全貌。

可惜,在長安水災的時候,他沒有勇氣掀開窗簾。

水災只是百姓受苦,叛亂則是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

自安祿山起兵以來,潼關烽火,再次被點燃。

按照大唐的制度,從潼關到驪山,每隔三十里設一烽火臺。

最後一座烽火臺設計在驪山主峰的山頂。

和一般的“烽火告急”不同,驪山上的烽火叫“平安火”。

如果潼關安全,則清晨和傍晚各點燃一次,向長安報平安。

這樣形勢的烽火,更能讓李隆基心裡慰藉。

李隆基登花萼相輝樓正是爲觀看這平安火。

這一天,崔幹佑晝夜不息,猛攻潼關。

血流黃河,血灑高山,慘絕人寰!

但潼關還在唐軍手中,到了傍晚時分,李隆基看到驪山烽火臺上的沖天煙柱,暗暗鬆一口氣。

叛軍未攻破潼關,證明一切都好!

當李隆基望向西面的時候,只能看到廣闊的咸陽原。

初夏到來,那裡一片青意盎然。

使李隆基忽然想起李瑄的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李七郎,等抓到你,朕會當面質問你爲何背叛我?”

恍惚間,李隆基看到咸陽原上騎馬而來,穿着金甲的李瑄。

他指着那個不存在的身影怒罵。

身後躬着身子的高力士揉了揉眼睛,怔怔凝望。

確定什麼都沒有後,嘆一口氣。

一直到天黑!

潼關還在吶喊。

長安城中虢國夫人、韓國夫人、楊琦、楊銛等沒有李隆基的憂愁,她們依舊在燈火通明的豪宅中狂歡。

又是一天,早上的烽火如舊。

而傍晚李隆基在花萼相輝樓的時候,發現時辰已到,但驪山的平安火併未升起。

“平安火呢?要是因過失未點火,一定處死烽火臺的官吏。”

李隆基靜靜地佇立凝望,又等待半個時辰。

只有月亮升起!

距離長安三百多裡的潼關,堆屍如山,城頭上的軍旗已經摺斷。

叛軍在慶賀自己拿下潼關,憧憬着所獲得賞賜。

“召右相!”

李隆基拍着欄杆吼道。

他死心了,這不是官吏們的過失。

平安火未報平安!

誰知楊國忠剛好前求見李隆基。

“陛下,隴西太守傳來消息,聲稱一隊輕騎正馬不停蹄地向長安而來,好像是李賊的麾下。這些輕騎大概數千,一人三馬,日行百里,像是要突襲長安……”

李隆基還未將“平安火”的事情告訴楊國忠,而楊國忠卻先出說一個讓李隆基呆若木雞的消息。

他捂住胸口,呼吸都停止,全身冰涼,雙眼也一片昏,眼角溼潤。

他想說什麼,張口結舌,一時竟說不出。

擡起手的時候,手也顫顫巍巍。

“陛下……”

高力士趕緊上前扶正李隆基,十分擔憂接連被打擊到的李隆基。

楊國忠也擔心李隆基的身體,他湊上前,自己的身家性命,寄在李隆基身上。

如果李隆基有閃失,那些人會將他吞得連骨頭都不勝。

他也怕李瑄,那數千輕騎,或許已經進入京兆地區。

楊國忠甚至覺得來自李瑄的威脅會更大。

隴右已經被李瑄掌控,李光弼和郭子儀的援軍,一定無法回援。

新兵更來不及招募訓練。

李隆基被高力士和楊國忠扶着到榻上片刻後,終於能再次開口:“驪山烽火臺未有煙火升起,潼關可能已經失去。西有李賊,東有安賊,天亡我也!”

御宇近五十年,到頭來會被這種突襲打斷。

шωш ▲ttκΛ n ▲C 〇

縱然大唐江淮、山南、嶺南、劍南難還有衆多郡縣,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他一世英名,窮途末路了嗎?

先不說李瑄在哪裡,潼關被攻破,三百多裡,叛軍騎兵兩天內就有可能到達。

“聖人,大唐還未到絕路,挫折只是一時的,等天下義兵勤王,就是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時候。”

“正所謂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李賊和安賊不得人心,他們不會有好下場。”

楊國忠相比李隆基,言語稍顯平靜。

他求見李隆基之前,就有自己的計劃。

“國忠有什麼想說的。”

李隆基急問。

“聖人可以離開長安入蜀,在蜀地主持大局。”

楊國忠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已經忘記前兩天他纔在朝堂上言“天子不能御駕親征”。

或許逃跑只是爲保存實力,和之前的話並不矛盾。

劍南是楊國忠的地盤,他覺得在劍南,更容易掌握權勢。

“那不是棄長安和百姓而逃嗎?自古有拋棄都城的皇帝嗎?”

李隆基驚望楊國忠,言語充滿質疑。

“聖人非拋棄都城百姓,而是權宜之計。您要不離開,正中李賊和安賊下懷。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只要有幾百個壯士扼守道路,即便是千軍萬馬也不得過。您在蜀地指揮天下,待收復長安,再班師回朝。”

楊國忠說着說着,兩行熱淚流出:“現形勢迫在眉睫,臣知聖人不懼死亡,但聖人要爲蒼生考慮。如果您與長安共存亡,誰能拯救天下嗎?”

他知道李隆基死鴨子嘴死硬,故意給李隆基一個臺階下。

李隆基一聽生啊,死啊的,心驚膽戰。

他敢御駕親征,但不敢面對死亡。

如果是平民百姓,老病的時候,或許能坦然面對死亡。

但越有權勢的人,越害怕死亡,不存在活夠了,享樂夠了。

權力的滋味,深入骨髓。

李隆基就是不願放下權力,不想死的人。

“爲蒼生,我只能暫避蜀地。”

李隆基嘆口氣。

“聖人只能帶少部分人離開,否則整個長安會亂,聖人就會有危險。”

楊國忠又向李隆基提醒道,將一些準備事宜告訴李隆基。

李隆基點了點頭。

岌岌可危,他沒有時間準備。

做出這個決定十分困難!

當天,李隆基下令封鎖潼關失守的消息,並令人點燃驪山烽火,給長安王公大臣一種錯覺。

翌日一早,李隆基到勤政務本樓召見羣臣。

他再次表達自己要御駕親征。

楊國忠沒有阻攔,君臣唱雙簧。

李隆基怕文武大臣不信,他任命京兆尹魏方進爲御史大夫兼置頓使。

京兆少尹崔光遠爲京兆尹,兼西京留守,讓宦官馮神威掌管宮殿的鑰匙。

種種佈置,使朝野以爲聖人開赴潼關,與叛軍決一死戰。

百姓們盼望聖人御駕親征,大殺四方。

隨後,李隆基騙文武百官說儀王李璲要到劍南任劍南節度使,令劍南道開始各種物資的籌備工作。

做完這一切,李隆基沒有再回興慶宮,而是悄悄從夾城移居至大明宮。

他的親信宦官,暗地裡通知一些王公大臣、太子、皇子皇孫到大明宮居住。

不能打草驚蛇。

虢國夫人、韓國夫人等赫然在其中,她們連夜收拾金銀細軟。

要不是豪宅長在地上,她們會把豪宅也抗走。

她們的大張旗鼓,使一些有識之士產生憂慮。

至於宮外的妃子公主,李隆基不管不顧。

同時,李隆基讓高力士傳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讓他召集長安的龍武禁軍,還在一小部分飛龍禁軍,共三千人,又將馬廄剩下的上千匹戰馬全部調出,護送天子行駕入蜀地。

“果然吶!果然!”

大明宮中,李亨得知潼關陷落、李賊逼近後,陡然明白李隆基爲何會如此佈置。

這是要逃命啊!

“聖人棄百姓於不顧,丟棄都城,盡喪軍民之心,殿下的機會已至。”

宦官李靜忠在李亨一旁說道。

李靜忠現在還未改名爲“李輔國”,他雖然長得初具人形,但是李亨最信任的宦官。

李亨不止一次誇讚李靜忠能隨機應變,有絕世才幹。

“我哪有機會,劍南是楊國忠的地盤。到那裡我要死無葬身之地。”

李亨害怕,不想去劍南。

他沒有一點兵權在手,在李隆基身邊如芒刺在背。

“機會在陳玄禮那裡,請讓老奴去拜見陳玄禮。”

李靜忠向李亨說道。

“不行,陳玄禮侍奉父皇五十年,他忠心耿耿。”

李亨知道想靠陳玄禮政變幾乎不可能。

“老奴不是這個意思。國家成今天這個樣子,全是楊國忠和楊氏作祟。讓陳玄禮幫殿下奪權肯定不行,但要是趁機除掉楊國忠,還是很有可能的。”

李靜忠向李亨回答道。

“有道理,本宮當爲天下除患,交給靜忠去做了。”

李亨點了點頭。

他心中還在更深的謀劃。

李瑄的威壓巨大,他想到西面就憂心忡忡,但他不甘心一直活在李隆基陰影之下。

不過他認定李瑄想到長安需要一段時間,畢竟是從金城郡而來,相距兩千裡。

李亨相信只有自己才能爲死氣沉沉的國家帶來生機,重拾山河。

當晚,李靜忠在大明宮中如願見到陳玄禮,向陳玄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並大膽假設如果不除掉楊國忠,聖人到劍南會被楊國忠要挾。

整個劍南都是楊國忠一手提拔到官吏,劍南的將領雖然是庸將,但他們受楊國忠的恩惠,對楊國忠馬首是瞻。

陳玄禮見證山河破碎,早就不滿楊國忠,於是和太子一拍即合。

他讓李靜忠回去代他問候太子殿下,並保證會在路途上尋找時機。

……

楊玉環已隨李隆基到達大明宮。

事發突然,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她從蜀地出,生長在洛陽,生活在長安。

明日又要回到蜀地。

聽說那個男子的兵馬已經到達京兆。

想到他,楊玉環每一個念頭都充滿苦澀。

悲傷像是一柄沉重的枷鎖,束縛住她的靈魂。

她根本分不清自己的想法。

月光西傾,清輝灑落人間,透過窗口,照在楊玉環身上。

光影聖潔靈動。

“啪!”

一向喜愛月亮的她,猛然將窗戶關住。

巨大的矛盾,讓她陷入迷茫之中。

李隆基來到楊玉環身邊,握住楊玉環的手,告訴她一切都會好起來。

“咔嚓……”

李隆基知道楊玉環喜歡月亮,又將窗戶打開。

他看着天空的上弦月,發誓要韜光養晦,再回長安君臨天下。

子時已過,今日爲四月初十。

這一夜,無數人徹夜難眠。

看蠟炬如晝,聽更漏聲殘。

……

凌晨,天還未亮,高力士向頂着黑眼圈的李隆基小聲道:“聖人,時間到了。”

“好!”

李隆基點頭,稍加整理,他與戴着帷帽的楊玉環一起走出大明宮。

這個時候,天突然下起霧濛濛的小雨。

但逃命之路,沒有人去撐傘。

那些跟在李隆基身邊的儀仗顫抖,兩旁的華蓋也已經傾斜。

太子、皇子、妃子、公主,楊國忠、陳希烈、魏方進、陳玄禮等,還在一些李隆基的心腹宦官、宮人擁護着李隆基出延秋門。

宮殿內寬闊的大道上,浩浩蕩蕩,各色華衣。

而李隆基此時手腳像麻木一樣,好在冰涼的小雨拍打在臉上,讓他稍微清醒,在宮人攙扶着才能走出大明宮的大門。

隊伍中,若非傾城絕色的楊玉環相伴,誰也看不出這個雙目無神的老人爲皇帝。

那倉皇落魄寫在臉上,真像一條喪家之犬。

誰能想到,這是天下的至尊?

王公貴族和皇子皇孫們知道潼關被攻破,他們眼睛佈滿血絲,想要快步,擔心晚了會被叛軍追上。

但李隆基的餘威還在,沒有人敢超過他。

等天亮的時候,李隆基纔出延秋門。

好在大明宮不在長安,暫時未驚動長安百姓和王公大臣。

別看跟隨李隆基後面的人不少。

實際上只佔長安王公的十分之一不到。

興慶宮、太極宮的數以千計宮人,都要留給叛軍。

八千宮女、教坊美女,那些梨園佳人,一旦被叛軍闖入長安,結局可想而知。

出延秋門後,李隆基和楊玉環被扶上龍輦。

其餘王公貴族紛紛上車,開始南逃之路……

龍武軍和飛龍禁軍步騎掩護着他們撤離。

這些隊伍中,唯有“四楊”攜帶着一車車金銀珠寶。

她們還捨不得,放不下。

大明宮漸行漸遠,李隆基惆悵地在龍首原回望一眼。

濛濛細雨,籠罩着隊伍前行……

第124章 決戰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6章 王維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73章 威震草原第158章 裴靈溪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34章 神勇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57章 甲騎衝陣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54章 暗度陳倉第78章 陌刀將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60章 峽口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62章 五萬騎兵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133章 龍駒島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54章 暗度陳倉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24章 廣運潭第55章 頗黎第84章 長離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29章 軍中訓練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133章 龍駒島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5章 大勝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