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

“大人……”

“阿爺……”

聽到張韜光的宣旨後,李林甫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眼一翻,栽倒在地。

自開元二十三年拜爲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到開元二十四年拜中書令,成爲首席宰相。再到今日,整整整整十七年。

拜相的前十年,李林甫立仗馬,手握權柄,說一不二。

可李瑄橫空出世後,李林甫屢屢不得計,一次次被削弱威勢,丟失重職,親僚亡散。

今突然被罷相,李瑄親至。

很明顯,這是李瑄一手操作。李林甫甚至沒有向聖人解釋的機會。

李林甫與李瑄的爭奪,因此落幕,他一敗塗地。

在李林甫心中,認爲李瑄狂妄自大,新法一定失敗。

可李林甫無法在宰相的位置上,等李瑄失敗的那一天。

十幾年來,李林甫得罪了太多人。

李林甫的長子李岫是將作監,從三品的官職,可這有什麼用呢?

“李監,代你父親接旨吧!”

李瑄看到李林甫昏倒,不似假裝,於是對李岫說道。

李林甫罷相,代表着他們這一支的落寞。

經受這種打擊的李林甫不知還能活多久。

一命嗚呼也不一定!

“臣代父接旨!”

李岫忍住心中的悲痛,俯身接過詔書。

天寶四載的時候,李岫見父親權勢滔天,擔心盈滿爲患,憂慮不已。

一次,李岫隨父遊園,看到一個役夫拉着一輛重車走過,趁機跪倒在地,哭着對父親道:“大人久居相位,樹敵甚多,以致前途滿是荊棘。一旦禍事臨頭,想跟他一樣恐怕都不可能。”

李林甫揪然不樂,嘆道:“形勢已然如此,又有什麼辦法?”

當初的憂慮,變爲現實。

現在父親的罷相,也絕對不是他們家的結局。

怨恨李瑄嗎?

怎麼可能不怨恨呢。

但李岫還是理智的,知道其中的因果。而李屹、李岐、李崿、李嶼等,對李瑄怒目而視。

特別是李屹,臉上的鞭痕,成了他永遠的記號。這是李瑄賦予,他一輩子難以忘記。

他們想打李瑄一頓出氣,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等人與打李瑄是不自量力。更別說院子中聚滿禁軍。

李林甫的女兒們花容失色,她們也恨李瑄,因爲李林甫一向疼女兒,幾乎百依百順,甚至女兒可以不用聯姻,自由選如意郎君。

唯有李騰空在安撫李林甫的心情。

她信奉道教,對因果十分看重,知道在阿爺剷除異己能那一刻,因果的輪盤迴轉回來。

自古權臣,哪怕自己善終,家人必不可安寧。

或許這就是宿命!

她可以不久後,和家人一起流亡。又也許能償還阿爺所犯下的罪過。

李瑄看滿屋的驚慌,沒有多待,轉身離去。

右相府中的奴僕,只要年富力壯,皆被逮捕,連馬伕都沒放過。

只有一些良籍得以避難。

“將軍,只找到五套鐵甲,兩架擘張弩,一架角弓弩,數十柄槊、矛等長柄器。”

在院子中,金吾衛將軍向李瑄稟告道。

“這些兵器不足以證明李林甫謀反。算了,只將李林甫府中的奴僕押走。”

李瑄緩緩說道。

李林甫身爲宰相,家裡有一些鐵甲強弩,長兵器太正常了。

他也要培養自己的兒子,是否有將帥之才。

就像李瑄的天水王府一樣,也有一些管制兵器。

只要甲具不過十,無法斷定李林甫私藏兵器。

在刑法上,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的定義不一樣。

“遵命!”

金吾衛將軍領命後,平日裡跟隨他們的主子廝混,囂張的惡奴皆被抓起。

由於李林甫重病在身,李林甫的兒子皆不敢再出去玩樂,所以幾乎所有的奴僕都在家中。

這些李林甫的奴僕,會先押送到城外的禁軍軍營中。

然後由京兆尹的兵卒,將其送至隴右,成爲邊地的勞役。

右相府出現這麼大的變故,自然無法瞞過長安的權貴。

本來李林甫因病不上朝,已經讓人多想。

而現在李瑄率金吾衛在李林甫府邸抓那麼多奴僕,擺明了李林甫徹底失勢。

果然,沒過多久,李林甫被免去右相的消息,就在長安傳開。

李林甫在宰相之位太久,對長安來說是驚天消息。

雖然李林甫已經沒有權勢,但許多人依舊認爲李林甫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直到這一刻,人們才覺得李林甫可以蓋棺定論了。

保守派沒有爲李林甫的罷相感到悲傷,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議將來如何去做。

他們不散夥,是因爲李瑄能容忍,不像李林甫一樣剷除異己。

哪怕在李瑄面前跳得再歡,哪怕質疑辱罵李瑄,只要沒有證據證明其犯法,他也可以容忍。

殊不知,朝堂即將大變,不是誰都會和李瑄一樣,可容忍反對的聲音。

只有李林甫的親信有些悲慼,李林甫一倒,他們失去了依靠。

由於跟隨過李林甫,他們註定會被權貴們唾棄。

楊國忠得知李林甫罷相,且被李瑄帶兵將奴僕全部逮捕後,心下一驚。

他一陣手舞足蹈後,沉靜下來,因李瑄的手段而懼怕。

昨日李林甫已經逃過一劫,他看出來聖人不想再過問李林甫之事。

沒想到僅僅一天,李林甫就遭到災難。

比他之前計劃的還要嚴重!

又聯想到李瑄曾經的部下哥舒翰向他獻策,他覺得自己又當一次李瑄的棋子。

他不禁感覺到脊背發涼。

假如他當了宰相,也暫時不能與李瑄硬剛,不然他一定會吃大虧。

……

李林甫府邸。

黃昏的時候,躺在榻上的李林甫才悠悠轉醒。

“阿爺醒了……”

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周圍的兒女面色一喜。

李林甫沉定一會兒後,慢慢開口,斷斷續續地說道:“把詔書…拿來,我再…看一遍。”

“是,大人……”

李岫猶豫片刻後,將罷相詔書拿到李林甫面前,並緩緩展開。

此時李林甫的腦子很清醒。

從罷相詔書上看,聖人認爲他有罪啊!

否則罷相詔書不會這麼寫。

“李七郎,我終究還是沒鬥過你啊!”李林甫長嘆一聲。

“還發生了什麼?”

在兒女們低頭抽泣的時候,李林甫又說道。

“家中四百多名壯齡的奴僕,皆被李七郎抓走。現在家中除了年邁,只剩女眷。”

李岫沒有隱瞞這件事情,父親遲早會知道。

“原來是這樣,聖人是懷疑我謀反吶!”

李林甫很聰明,從逮捕他奴僕上,一下就聯想到這點。

雖然他從未掌握軍權,但他有勾結邊將的嫌疑。

府邸之中,又有如此多的奴僕,聖人若是聽信了什麼,可不會管這麼多。

當初,聖人就因爲懷疑太子李瑛謀反,直接一日殺三子。

李瑛可沒有兵權啊!

沒有直接處死他,而是罷他的宰相之位,讓他反省,算是“網開一面”了。

“大人怎麼會行大逆不道的事情呢?孩兒明日跪在興慶宮,爲父親辯解!”

李岫向李林甫說道,他自知父親絕無謀反之心,定要討個公道。

“沒用的!你去勸說聖人,只會讓我們家更難過。”

李林甫太瞭解李隆基了,有的時候,堪稱鐵石心腸,絕不會因爲李岫的求情,而去徹查具體事情。

李隆基已經放棄李林甫,哪怕是爲了自己的臉面,也不會撿起來。

不知錯,不認錯,不改錯。

這就是此時的大唐聖人!

“如果孩兒脫去紫衣,家人能保住現在。孩兒也願意。沒有了父親,一切都像是空中樓閣,該怎麼辦啊!”

李岫跪在李林甫榻前,將頭埋在李林甫身上。

“不久前,我向李七郎說過我不後悔。現在爲父十分悔恨。爲父現在才知道,給你們帶來多大的災難。”

李林甫充滿了懊悔,對自己的輝煌一生產生質疑。

他努力大半輩子,如果只是爲了一時的權勢,而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遭罪,那就是愚不可及。

當初他多享受權力,現在就多難受。

“大人別這麼說,我們因您而榮華富貴,我們都有奢靡享樂,將來即便死無葬身之地,也不會後悔。”

李岫握住李林甫若枯柴的手,向他安慰道。

他說的話,卻讓在場的一干兒女低頭,誰能接受這樣的結局呢?

“爲父現在倒是希望李七郎一直是宰相。這幾年,李七郎雖然雷厲風行,強勢無比,但他可沒有亂殺過人,亂貶過人。爲父當初怎麼沒和李七郎一樣啊!”

李林甫當初掌握權勢的時候,對反對者非殺即貶,動輒牽連全家,流放數千裡,死傷無計。

李瑄是武將出身,本應是“殺伐果斷”,“戾氣極重”,李瑄確實言殺戮,但卻不會因喜好濫殺無辜。

因此李瑄在朝野好評如潮。

兩代宰相相比之下,高低立判。

所以李林甫認爲,如果李瑄是宰相,那他兒孫可以暫時安寧。

如果李瑄罷相,就不好說了。

“大人有自己的執政方法,您也偉大!”

李岫不能說一點不好的話,怕父親傷身。

“我休息一下也好,接下來爾等好好支持李七郎的新法。”

李林甫只是這麼說了一句。

看似難堪的話,實則是想讓自己的後代能好好活着。

因爲他們沒有資本再與李瑄對抗。

此時,屋內的氣氛更加悲傷。

……

“報……”

“啓稟李相,雲南王閣羅鳳送來詔書……”

在長安風波不斷,李瑄穩坐釣魚臺。

幾日後,中書門下堂,快馬加急送來奏書。

李瑄先是打開閣羅鳳送來的奏書。

毫無意外,是閣羅鳳狀告雲南太守張虔陀。

張虔陀自去年任雲南太守以後,閣羅鳳按照禮儀,經常帶着妻子白氏拜見。

但張虔陀仗着大唐的強大和降伏吐蕃的聲威,對閣羅鳳多有徵求、索要,作爲南詔君主的閣羅鳳,自然不會總是答應一個太守的要求。

於是張虔陀辱罵閣羅鳳,但閣羅鳳畏懼大唐,只能忍氣吞聲。

這段時間,張虔陀多次上奏朝廷,數南詔王閣羅鳳有異心,疑似不臣。

他還說南詔在閣羅鳳的帶領下,向周圍的國家擴張,且越來越強大,遲早成爲另一個吐蕃。

同時,張虔陀想讓流亡在大唐的誠節代替閣羅鳳爲南詔王。

誠節是前任南詔王皮邏閣的另外一個兒子。

這是給閣羅鳳上眼藥,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容忍。

所以閣羅鳳和張虔陀掐得越來越厲害。

李瑄與裴寬商議後,決定將張虔陀調回長安,同時,再將一個品德好的別駕,升任爲雲南太守。

知道歷史的李瑄,站在南詔的一方。

儘可能避免與南詔的戰爭。

他知道李隆基在過問南詔擴張。

但南詔再擴,也是向南,向東。不可能向大唐擴。

李瑄倒是希望南詔擴張到印度洋。

然而他知道南詔受制於地理因素,想變成吐蕃那樣的巨無霸是不可能的。

等以後局勢安穩,再想辦法融合南詔。

歷史上的閣羅鳳面對張虔陀的侮辱,面對大唐想要立他弟弟爲王,直接起兵攻擊大唐,並投靠吐蕃,成爲贊普的弟弟。

使大唐兩次南征,都大敗而歸,造成了《兵車行》上的苦難。

而這一世,閣羅鳳哪怕受再大的委屈,也不敢攻擊大唐。

因爲吐蕃已經臣服大唐。

而且李瑄是宰相,閣羅鳳接觸過李瑄,他害怕。

也渴望李瑄能主持公道。

在朝堂上,李瑄奏離張虔陀,李隆基同意。

大臣們也沒有拒絕。

唯有楊國忠眼神閃爍,若有所思。

他似乎發現了不一樣的東西,宰相能站穩腳跟,是不是需要一點軍功呢?

憑大唐的強大,從南詔身上刷點軍功,唾手可得!

楊國忠雖然從過軍,但他並不會打仗,全憑臆想。

不久後,南詔王得知張虔陀被調離以後,鬆一口氣。

大唐朝廷有李相這樣人主政,還是能分清事理的。

閣羅鳳有雄才,他派人向大唐上貢以後,開始進攻東爨、西爨,準備讓南詔變得更強大。

……

六月初,霜兒終於臨盆,李瑄得到消息後,休假等候。

隨着一陣啼哭,李瑄的長女誕生。

母女平安,讓李瑄心裡的石頭落地。

對待霜兒,李瑄一般好,悉心呵護,沒有被外界因素所影響。

這段時間,李隆基不止一次向李瑄暗示,只要能把楊銛放了,他就拜李瑄爲右相。

但李瑄置若罔聞,有時候用罪責過大不能容而搪塞。

這讓李隆基有些惱火,也是右相之位一直懸而未決的原因。

文武百官也猜測到,可能是楊銳案讓聖人不順心,李相遲遲未成爲右相。

李隆基認可那些懲奸除惡的大臣,但輪到自己人的時候,卻又不行。

親近李瑄的大臣,都知道李瑄在堅守底線。

哪怕面對唾手可得的右相之位。

沒有人不欽佩李瑄的行徑。

但李峴、裴遵慶等,也因此而憂慮。

因爲地方上因一條鞭法和考成法,有些不利的消息傳至長安。

楊銳案,又雪上加霜。

考成法和一條鞭法,正在擬訂,還未實施。

可見此兩法,在盤根錯節的地方上,不容易推行。

李峴、裴遵慶、路嗣恭等多次私下來天水王府拜見李瑄,勸說李瑄暫停一條鞭法和考成法。

但李瑄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只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可不是說說的!

許多大臣都認爲李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幹成大事。完成“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的政治理念。

睿智的大臣,明白李亨一定不會用李瑄。

這樣一想,他們也能體會李瑄的難處和執着了。

十年,一百年,除了李瑄,誰又能頒佈考成法和一條鞭法呢?

在這種矛盾的摩擦下,過天長節,過中秋節……

這些宴會上,大家興趣沒有以往高,彷彿山雨欲來一樣。

中秋宴會,吳道子喝醉求詩,還揚言爲李瑄作畫,打破“非有詔不得畫”。

李瑄就揮筆寫下一首。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很明顯,這首詩暗指吳道子因年輕衝動,爲名利與富貴,成爲宮廷畫師。

就像嫦娥偷吃西王母的不死藥一樣,以爲長生美好。

誰知身體輕飄,飛昇到月亮之上。

而月宮清冷,漫長的歲月,滿是孤獨與寂寞。

想回到過去,卻又回不去,只能擡頭望天,低頭看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正應了吳道子的“非有詔不得畫”。

這首詩雖然是調侃吳道子,但讓李隆基非常不高興。

彷彿是說他將吳道子困在“月宮”一樣。

事實的確如此,吳道子多次請辭,皆被拒絕,李隆基也不好說什麼。

然楊玉環芳心一顫。

她不斷在心裡默唸這首詩,她覺得這首詩是爲她寫的。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她爲了富貴,投入李隆基懷抱,以爲天下榮華都在此。

現在她很後悔,只能夜深而流淚……

……

中秋節過後,一支車隊從上洛郡駛入長安城。

這支車隊有前上洛太守和龍沙河金礦管理貪污的黃金。

足足一千五百兩黃金,還有一些珠寶、絹錢。

前上洛太守也招供了,如楊銳所說,前上洛太守賄賂楊銛三百金。

不論哪個朝代,這都屬於重罪。

“啓稟聖人,楊銳案已經查明,請聖人過目。”

這一日,李瑄趁李隆基上朝的時候,出班將奏摺舉起。

高力士接過奏摺,將其轉呈給李隆基。

李隆基看到奏摺後,微微皺眉。先不說楊銛阻攔官道,想劫楊銳的罪過。

楊銛先後收受楊銳、前上洛太守、龍沙河金礦官吏的賄賂,價值超過五百金,還有包庇他們的罪名。

還有就是他的金礦,竟然被貪墨這麼多,豈有此理!

“堂堂朝廷命官,竟然淪爲大盜,盜取國家的黃金,前前後後,怕是超過兩千金,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將龍沙河金礦貪污的官吏、前上洛太守、楊銳、安業丞、安業尉等全部處死,以儆效尤!”

李隆基怒不可遏,下達旨意。

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涉案的,都被處死。

唯有受賄、犯罪的楊銛,他隻字不提。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聖人明擺着袒護楊銛,該怎麼辦呢?

“聖人英明……”

這四個字,只有極少一部分的官吏迴應。

大部分未吱聲,使大殿內陷入僵局。

所有人將目光放在李瑄身上。

“啓奏聖人,臣認爲涉案的楊銛在大庭廣衆下毆打御史,不尊律法欲劫走楊銳,此性質惡劣,比貪污受賄更嚴重,請聖人懲處!”

就在李瑄欲發聲的時候,吏部侍郎趙奉章搶先一步出班,向李隆基奏道。

“你只是四品官,還想問三品官的罪過嗎?”

李隆基面露不悅,他以爲是李瑄,誰知連趙奉章都敢來頂撞他。

“八品的拾遺,都能問一品官吏的罪過。更何況臣是吏部侍郎?”

趙奉章非常剛硬的頂撞一句。

這句話直接頂在李隆基的嗓子眼,讓他很沒面子,厲聲說道:“那沒有品級呢?”

這是在威脅要罷免趙奉章的官職。

“從前蘇安恆只是一冀州小民,卻能冒死三諫天后,臣覺得即使沒有品級,也可以糾正陛下的過失。”

趙奉章直言不諱地說道。

所有大臣都爲趙奉章捏了一把汗冷汗。

許多大臣面對李隆基,優先會保全自己,再做大事。

哪有像趙奉章一樣,一剛到底。

過剛易折,還有人不明白嗎?

果然,李隆基面容扭曲在一起,就要暴怒時,李瑄立刻向李隆基拱手道:“啓奏陛下,楊銛受賄衆多,如果不處置,會有損朝廷的威望。會讓地方官吏爭先效仿,臣建議對楊銛定罪。”

這一下,李瑄成功將李隆基的不滿引在自己身上。

這是宰相的言語,不同於趙奉章。

李隆基還不能用譏諷趙奉章的言語,來譏諷李瑄。

都知道李瑄說得正確,但李隆基不願意問罪楊銛。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罪證確鑿,都不去治罪,以後楊氏不得把尾巴翹到天上?

“臣等請陛下爲楊銛定罪!”

李峴、裴遵慶等文武大臣,同時起身,齊聲說道。

這其在威逼李隆基,定罪楊銛!

李隆基見此,非常吃驚。彷彿又回到韓休、張九齡時代,朝廷大臣逼迫他做不喜歡的事情。

“哼!楊銛有罪,但朕是天子,今下令赦免楊銛的罪過,貶其爲光祿少卿,這還不行嗎?”

李隆基吹鬍子瞪眼後,冷哼一聲。

看來李瑄真變成張九齡的模樣了,爲了這點小事來逼迫他。

雖然李隆基也認爲楊銛有些混賬,但楊銛不能死,否則玉環娘子一定傷心。

“臣恐陛下有失威望,特赦楊銛不值得!”李瑄向李隆基說道。

“這還不是你們逼的……”

李隆基惱怒道。

“楊銛犯罪,如果我們不提倡治罪,就是不忠。自古皇親國戚犯法,最容易牽動民心,臣等盡忠直言,沒有一點私心。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請聖人明鑑……”

李瑄向李隆基一拜,還在勸說道。

“朕累了,退朝……”

李隆基不想聽,下令退朝。

“退朝……”

高力士臉上也寫滿憂慮,上前大喊一聲。

“恭送陛下……”

文武百官行禮。

李隆基被氣得退朝,他們又能怎麼辦呢?

通過這件事情,大臣不得不承認,聖人的英明不再,和歷史上的昏君沒什麼兩樣。

再明顯不過的案子,爲了包庇而特赦。

臣子苦口婆心勸諫,竟然直接退朝。

他們不明白聖人到底怎麼想的。

“李相….”

大臣們靠上前來,卻被李瑄打斷:“不要再說了,各做各的事情吧!”

大臣們只能嘆息離開,回到自己所在的衙門。

眼看李瑄屢屢頂撞聖人,那一幕似乎又要重現了,讓保守派有一種躺贏的感覺。

就這樣,楊銳等被判了死刑。

而楊銛重見天日。

他只是降級爲光祿少卿,他還是五楊之一,無傷大雅。

朝野都在爲這件事情嘆息。

目前李瑄也因此登不上右相的位置。

李隆基甚至一度想將楊國忠拜爲右相,卻被楊玉環勸阻。

她總是有意無意地爲李瑄說好話。

孟冬十月。

兵部尚書皇甫惟明沒有熬過這個冬天,含恨離世。

他是暗藏的太子黨,曾經是李亨的好友,雖有時候也挺李瑄,但他一直希望太子登基,使他有拜相的機會。

但他終究沒有熬過李隆基。

同樣的歲數,李隆基現在還能打獵擊毬。

這個月,在常平新法和一條鞭法章程即將擬訂好的時候,來自地方的反彈到來。

以劍南道綿水縣爲中心,數十個縣齊齊向朝廷稟告,各地常平糧倉已空,已經沒有糧食可借。

如果將來有災害發生,將因此出現更大的災難。

同時,以郡爲單位,一百多個郡一起聯名上奏,請聖人收回成命,常平新法和一條鞭法誤國。

從十月開始,李隆基每天都要收到地方十封以上的奏摺。

雖然李隆基不怎麼上朝,但三天兩頭把李瑄叫到興慶宮訓斥。

李瑄義正言辭,向李隆基分析一條鞭法和考成法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羣起反抗,是必然的趨勢。

只要堅定意志,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李瑄第一次建議,趁邊地無戰事,調離二十萬邊軍,進入中原。

隨時準備鎮壓,避免亂象。

李隆基認爲李瑄偏激,不予採納。

這也是李瑄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這個時代,變法想要成功,就必須有軍隊鎮壓。

李隆基不同意,就是錯失機會。

在十一月初的朝會上,李瑄再次提出調離軍隊入中原、江南,準備實施新法。

得到一定朝臣的支持!

但李隆基繼續否定。

楊國忠私下還向李隆基說李瑄圖謀不軌。

但李隆基沒有相信。

因爲李瑄希望調遣的兵馬,不止有河隴軍,還有大量的河東軍朔方軍,以及范陽軍平盧軍。

李瑄現在沒有兵權,別說范陽平盧了,就是河隴也控制不了。

到了十一月,向朝廷告急的地方越來越多,全是常平糧倉被借空。

雖然支持李瑄的郡縣不少,但這些足矣引起天下的恐慌。

還有許多豪強已經放棄耕種自己的土地,上書罵李瑄是奸相。

更有甚者,請求斬李瑄!

每日的奏摺,讓李隆基不勝其煩。

他想去華清宮,卻因爲這些事情,無法動身。

楊國忠最近一直在李隆基面前,說一條鞭法和考成法不可取,所以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趁着一條鞭法和考成法還未實施,應該儘快廢除。

雖然李瑄說得很漂亮,一條鞭法和考成法確實利國利民。但李隆基覺得楊國忠說的不錯,當前的大唐,可能不適合一條鞭法和考場法。

李瑄描繪的藍圖,太過理想化。

十一月中旬,河北安祿山呈上“萬民書”,向李隆基傳達民心,說一條鞭法和考成法會使官吏折騰百姓,使百姓民怨沸騰。

因爲常平倉缺糧,官府無法常平糧食,商人藉機起價。

山南,江南,嶺南,河北等道,鬥米百文。

飆升十倍。

許多地方百姓買不起糧食,竟爲盜賊。

而市場一被打亂,即便有一些尊從朝廷的郡縣,也無法控制。

楊國忠趁機又向李隆基說,李瑄只適合打仗,治理天下時,太年輕,又沒有底蘊。

天寶九載,十二月五日,焦頭爛額的李隆基準備朝會,問李瑄的失職……

因此一條鞭法和考場法,使李隆基今年無法前往華清宮,甚至連陪玉環娘子的時間都變少了,他的忍耐到了極點……

……

與此同時,一支龐大的隊伍,已經通過河西走廊,過隴右……

而率領這支隊伍的人,正是一代名將高仙芝。

他此入長安,是爲向李隆基邀功獻俘。

去年的時候,高仙芝奉命討朅師國,俘虜其王勃特沒。另立勃特沒的哥哥素伽爲新的朅師王。

隨後,戰上癮的高仙芝七百里加急向朝廷稟告石國無番邦禮節,結交大食。

李隆基也同意進攻石國。

詔書到達後,他派人與石國約和,然後暗度陳倉,帶着兵馬翻山越嶺,到達石國邊境。

石國不備的時候,高仙芝出兵偷襲。石國的軍隊在安西勁卒面前不堪一擊,頃刻間大敗。

高仙芝俘虜了石國國王車鼻施及其部衆。

並屠石國都城柘枝城,盡殺其老弱。

高仙芝本想立石國王子爲新王。

但石國王子仇恨大唐,逃入大食。

此戰,高仙芝盡得柘枝城的財富,光是黃金,就得好幾個駱駝馱運。

這些都被高仙芝私吞。

雖然貪財是大唐將領的普遍現象,但如高仙芝這種行徑,還是沒有過的。

在高仙芝大勝後的返程途中,又以突騎施背叛爲由,擊破突騎施,俘虜了其可汗移撥。

這一下把大唐在西域的名氣搞臭。

此時,大食結束內亂,黑衣大食建立。

蔥嶺西的國家,紛紛投靠黑衣大食。

然高仙芝無懼,他準備將朅師王、石國王、突騎施可汗獻給朝廷後,再與大食一較長短。

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80章 滿城沸騰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16章 皇帝召見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71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11章 押官薛錯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9章 賣馬人第30章 建立威勢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第80章 滿城沸騰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1章 軍功入相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22章 寧遠將軍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80章 滿城沸騰第41章 豐安令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56章 唐軍陣形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39章 王忠嗣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58章 裴靈溪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5章 興慶宮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45章 節制一軍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