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

在大唐,婚禮按照《六禮》制定,繁文縟節特別多。

但這也是李瑄必須遵從的。

婚禮上以事奉宗廟先祖,對下傳承後世,延續香火。

然平民百姓和貴族官員的婚禮還是有較大差距的。

官吏的婚禮規定較爲細緻,所有官員婚禮規格按其品級劃分爲“三品以上婚”、“四品五品中婚”、“六品以下婚”三個等級,上婚、中婚、下婚的區別之處在於着裝、聘禮的使用以及親迎隊伍的不同。

李瑄需進行最高規格的上婚,想樸素一點都不行。

很快,整個宋國公府,都知道李瑄準備向宜壽令說媒。

李瑄的兄長等人一片歡喜,家中比過年還要喜慶。

李瑄是家中毫無疑問的頂樑柱,他能安定下來,是李適之和李霅的共同心願。

李玉瑩見過裴靈溪,是一個靈動而溫柔的女子,一定能和阿兄好。

她有一個關係非常好的朋友,叫姜月瑤。

自從華清宮回長安後,姜月瑤卻不見她了,這讓她很鬱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決定以後,李適之在長安請最好的媒人,到宜壽縣說媒。進行婚禮的第一步納彩。

只有女方同意以後,才能確定接下來的婚禮流程。

如果女方拒絕,男方就不得再胡攪蠻纏。

大唐從事媒人職業的主要是老人、老青衣、孤摳等,還有任小官職的司錄、錄事參軍或一些高官的家眷。

當然也有非常頂級的媒人,如虢國夫人楊玉瑤。

王孫們成親,一般都由虢國夫人牽線搭橋,從而獲得萬計的利益。

李適之所請的媒人爲陳九娘,以“言辯機巧”而得名,在她的口下,能將男方說得天花亂墜,讓人浮想爲人中龍鳳。

包括李林甫的兒女、李琅的婚禮,都由陳九娘完成。

當陳九娘得知是爲小相公說媒後,興高采烈地同意。

她當然知道李瑄權傾朝野,什麼變法之事,他纔不關心呢!

哪怕不給錢,她也要奔跑這次姻緣,因爲這能討好李瑄,完成此上婚,也會成她的里程碑。

在陳九娘看來,李家向裴家說媒,天水王擇郡王妃,沒有哪個女子會拒絕。

林九娘出發前往的宜壽後,李瑄搬遷到道政坊的天水王府。

歇山式的主體建築,周圍的建築也是瓊樓玉宇,古香古色。

天水王府是道政坊最大的府邸,和宋國公府的九進院落不同,光儀門就有數重。

共分爲主院、前院、後院、後花園,總的來說比宋國公府大最少五倍。

其中主院有正堂、內廳、畫廊、閣樓,等數十間主客房屋。

前院爲奴僕、親衛的住所,其他還有馬廄、各類庫房、普通的傳舍、練武場等。

後院爲婢女的住所,以及一些糧庫、其他倉庫。

住院與後院之間,是後花園。

整個花園佔據天水王府的將近一半,非常龐大。

其內有一畝大小的池塘。

池塘東面有一個亭子,亭子旁還有一株有些年份的老梨樹,周圍有諸多石凳石桌,較爲寬敞,適合聚會。

池塘的西面有一片竹林。

池塘南面是一座二層小樓,一處秀麗的假山。

池塘北面是一堆花樹。

而且後花園還有錯落有致的花圃,種植有牡丹、芍藥、紫薇、蘭花、菊花等數十種花卉。

池塘中還有荷花、水仙。

這些襯托得後花園雅緻清幽。

十分巧的是,在李瑄住進天水王府的第二天。

王難得派人護送長離和李瑄在湟水的奴婢、歌姬來到長安。

李隆基賞賜李瑄的衆多金銀珠寶、漆器、玉器也被帶來。

那些錢和絹,被李瑄賞賜給戰死的親衛家屬。

李瑄派人將他們接入天水王府。

依舊是讓沈籍成爲天水王府的管事,管理府庫、金錢,以及府中的用度。

原本王府人手不足,這些人充實王府,正好可以維持王府。

而羅興、薛錯、車光倩、渾瑊等親衛,他們已經不在軍職,相當於李瑄的私部。

當然,這也是皇帝認同的。

畢竟李瑄的敵人太多,天下豪強誰都想捅李瑄一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車光倩和渾瑊年紀還小,屬於懵懂的年紀,不着急上陣立功。

李瑄也正好教育他們,端正他們的思想。

雖然已身居高位,時常上朝。

但他總會抽時間,和親衛們一起練習武藝。

特別是休朝的時候,李瑄的武藝不會荒廢。

相反,李瑄覺得他隨着年齡增長,力氣變得越來越大。

這段時間,李瑄分不清自己,不過他期待自己能回到戰場上,金戈鐵馬。

“長離,一路辛苦了,以後你就住在你中院吧!”

李瑄再次看到長離後,向她說道。

現在整個中院,只有李瑄和霜兒居住。

在習性方面,霜兒不如長離了解。

“多謝……相公!”

長離向李瑄盈盈一禮,改變以往的稱呼。

她們因爲積雪耽擱,一月下旬才啓程到長安。

一路諸多不方便,使長離略顯疲憊。

玉顏嬌弱的模樣,我見猶憐。再次回到長安,她心中五味陳雜,這裡是她傷心地。

她更喜歡邊塞的寧靜。

然而李瑄所在的地方,又一切如春暖花開一般。

趁她顏色還在,想要侍奉李瑄。

不過李瑄給霜兒和長離分工明確,霜兒負責李瑄筆墨之事,爲李瑄整理書籍,霜兒識字,那些書信、案文都由她管理。

還有一些事情和交往人情,幫助李瑄記錄下來,在李瑄忘記的時候,提醒李瑄。

長離則負責爲李瑄整理髮冠、衣食住行,她還負責教導李瑄樂和曲,另外李瑄的詩詞,都有長離保管。

這些只要能處理好,可以節省李瑄不少時間。

長離和霜兒,經過李瑄的介紹,也算互相認識。

霜兒羨慕長離這麼漂亮有魅力,怪不得相公不要她呢。

而長離則羨慕霜兒從小就能跟在相公身邊,見證相公的一切。

她們小時候都爲官宦人家,因父親犯罪而爲奴婢,同病相憐下,還算合得來。

當日,一些支持他變法的大臣,和李瑄原來的老部下,來到天水王府。

李瑄邀他們到王府後花園的亭子前的石桌空地坐下,李瑄位於正中。

“清臣,常平新兵招募的如何?”

李瑄令婢女上茶後,向顏真卿詢問道。

顏真卿現在是吏部考功司郎中,兼任常平新法大使判官,他自年前到長安後,近四個月的時間,都在京兆一帶招募良家子爲常平新軍。

由廖崢嶸輔助。

李瑄以軍功爲由,舉薦廖崢嶸爲京兆的果毅都尉,授散爵昭武校尉。

正六品上的品秩。

廖崢嶸曾單人獨劍,取吐蕃金字告身將領,又隨李瑄南征北戰,屢立軍功,得以封官。

這些常平新兵招募以後,統一由廖崢嶸培訓。

培訓內容按照李瑄發的冊子,忠於朝廷,恪盡職守,關護百姓,以及一些深層次思想。

其中還有一批遊俠,等培訓完成,就會派遣往天下郡縣。

從天下郡縣的郡兵、縣卒中,補一批進來,再從地方招募一批。

李瑄會先任命廖崢嶸爲常青新兵河南道萬總。

等廖崢嶸履歷上來後,再任命他爲常平新兵指揮使。

現許多思想不適合傳達給常平新兵,還得等時機成熟以後。

李瑄讓廖崢嶸趁此先機,多拉攏一些親信。

李瑄還上書從隴右、河西,調遣一千名願意來的精兵、隊頭、副隊頭、押官、衙將等,加入常平新軍。

這些都跟着李瑄征戰沙場,他們到地方以後,最少會升職爲百總。

李瑄早已制定好常平新軍的官階。

最高爲常平新軍指揮使,加五品職事官、散官。

道的統領爲萬總,加七品以上職事官、散官。

郡的統領爲千總,加九品以上職事官、散官。

縣的統領爲百總,流外官。但通過考覈可以晉級爲朝廷命官。

這種品級,看似是一個不起眼的“府衙”。

畢竟指揮使也才五品。在長安東市馬車內隨便揪出一個,可能就是五品官。

但仔細看,常平新兵的架構龐大,明確。

且獨立於地方衙門之外。

品秩如此低,人們會以爲它就是幫朝廷收債的執法部門。

但思想一換,搖身一變,它可能就會變得讓人聞風喪膽。

李瑄先將這些框架佈置,以鐵血老兵和遊俠爲根基。

等待時機!

在李瑄的號召下,一些河隴兵卒願意回到自己家鄉充當百總。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算是一種榮歸故里。

同時,河隴軍中離開大量隊頭、押官,還有十幾個被李瑄物色爲萬總的衙將。

使更多跟隨過李瑄的老兵能晉升。

雖然李瑄已經不掌握兵權,但士兵一直懷念李瑄,這種影響力無處不在。

不要說王難得是李瑄親手提拔,就算重新換一個節度使,也不敢隨意罷免將領,消除李瑄的影響。

因爲李瑄還在相位上,有辦法去整邊地的元帥。

“回相公,常平新軍已募有一萬五千餘卒。”

顏真卿向李瑄回答道。

跟隨李瑄,使顏真卿踏入朝堂。曾經李瑄對顏真卿說過“君子豹變”,說過“要像商鞅一樣車裂而死,像李悝一樣自殺而亡”,可見當時就有變法之心。

深受李瑄影響的顏真卿,感覺熱血沸騰,像是回到少年的時候。

他們不當李悝和商鞅,一定可以變法成功,流芳百世。

“快了,再招募五千,就可以分至諸郡縣。”

李瑄點頭。

這幾個月來,由於地方官吏畏懼李瑄的命令,對豪強大族進行壓制。

豪強大族只是損失一點錢糧,一些土地,不敢拼命。

李瑄已經讓諸郡、縣官吏,將他們所管轄的糧食、錢財統計上報。

然後制定命令,郡縣的多少糧食,錢財,可用以常平新法。

“如今陳留、濟北等六郡雪災雖解,但依然有許多百姓,無家可歸。作爲天下遷民大使,遷河南、河北百姓,以解內地土地之矛盾,充實邊境。現已經湊夠車輛過萬,隴右牧監臨時抽調的馬匹,也到達長安。”

“劉郎中,岑大夫,你們要先一步遷徙雪災之地,那裡一定有許多百姓願意到青海和九曲。你們謹記我的吩咐,就,在遷徙百姓的時候,要慎而又慎。我會令洛陽出兵三千跟隨你們。你們要明察暗訪,任何阻礙、破壞移民的豪強,格殺勿論!”

李瑄又轉向岑參和劉單,他們都是天下遷民大使的判官。

岑參的職事官爲諫議大夫,兼侍御史。

劉單的職事官爲工部郎中,兼殿中侍御史。

讓他們兼任御史,就是爲加重權威,震懾所去之地的百姓。

因爲李瑄能猜測出,一定會有豪強大族,阻礙鄉里的百姓,去報名移民。

他們會抱着僥倖心理,認爲御史不可能到達所有鄉里。

這時候就要暗中派遣探子下鄉里調查。

wWW¸ Tтka n¸ c o

處死一部分豪強,殺雞儆猴。

之所以讓劉單和岑參做這件事情,是因爲他們跟隨李瑄多次上戰場,多見殺戮。

關鍵時刻,能下得了狠手。

如果王昌齡、杜甫這種出馬,不一定能震住豪強。

“遵命!”

岑參和劉單齊聲說道。

“李大夫,從明日起,你率人監察地方,看諸郡縣慈幼堂使的進程。到天寶八載之前,如果哪一郡還未落成慈幼堂,你立刻向我上稟。我們計劃在五年內,天下每一縣,都有官辦慈幼堂,使被遺棄的嬰兒,先天殘疾的孩子能在慈幼堂中生活。地方必須爲慈幼堂分配一定數量的永業田。”

李瑄向善贊大夫兼監察御史李希言吩咐道。

“遵命!”

李希言拱手道,他也是宗室。曾在李瑄麾下任推官、掌書記。

慈幼堂,是李瑄頒佈策令中,最沒有爭議的事情。

哪怕是有些權貴、官吏覺得大費周章,也不敢說三道四。

這是在貫徹仁與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種澤被蒼生的境界,使無數文人認爲李瑄心懷仁德。

甚至還有文人與李瑄交談後,想自薦入慈幼堂。

李瑄決定,若能把慈幼堂管理好,讓嬰兒茁壯成長,懂得道理,也是可以成爲地方官吏的。

有這樣耐心的文人,再不濟也可以治理一縣。

等全面落實慈幼堂後,李瑄會考慮這樣的制度。

“呂御史,糾婚之事,不宜強改,要徐徐引導。只懲處那些十五歲以下就結婚的女子的家人。十五歲到十八歲結婚的百姓,分別罰其家資百分之五、百分之三、百分之一。”

李瑄向內給事兼監察御史呂諲吩咐道。

糾婚是最難的一條,窮山惡水的地方,一時間很難改正。

只能通過處罰,讓其他家庭重視。

這種處罰因人而異,必須論資產的百分比。

否則就是給權貴們開綠燈,他們不過繳納九牛一毛的錢,就可以納一些少女爲妾。

李瑄不想處罰百姓,但又不能不罰,否則策令就是一紙空談。

其他關於加強孕婦素質的事宜,李瑄指派一名親信負責。

需要先在郡縣培養一大批穩婆。

李瑄已經吩咐工匠,試着製造產鉗。

孕婦難產是經常發生的,且往往一屍兩命,產鉗可以在關鍵時刻,救孕婦和嬰兒性命。

這個時代沒有不鏽鋼,產鉗出現以後的養護是非常大的問題。

在有備無患的情況下,一定要經過高溫殺菌。

這些都需要系統性地去培訓,將來是每個穩婆的基礎操作。

“相公,您的新法大公無私,善於天下蒼生,下官敬佩,也一定會全力支持。可是下官不明白,您作爲天下的表率,爲何會縱容聖人呢?”

李瑄與諸臣交談一些開啓新法的事宜後,新任吏部侍郎趙奉章起身向李瑄說道。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看向趙奉章。

“我何時縱容聖人?”

李瑄向趙奉章反問。他知道趙奉章是狠角色,想方設法地彈劾李林甫,上書諫聖人。

歷史上的趙奉章被李林甫逮住,隨便找一個理由活活打死。

在李林甫權傾朝野的情況下,在李林甫派羅希奭從青州一路殺到嶺南的背景下,只是太守的趙奉章卻頻繁彈劾李林甫,可見趙奉章性情剛烈,不委曲求全。

在某些事情上,他可以將生死置之度外。

“聖人如今有荒廢朝政的跡象,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次次有相公。而相公又多與聖人馬球、鬥雞、打獵,這還不是縱容嗎。相公您是宗室宰相,應該如箕子、微子一樣,全力勸諫聖人,否則就是殷鑑不遠。”

趙奉章趁此在李瑄的王府,將此事說出。而且用的典故也十分誇張。

如果當着李隆基的面,李隆基必定勃然大怒。

“連我們這些官吏乞骸骨後都能頤養天年。聖人創造盛世,今享受天倫之樂不是應該的嗎?臣子要做的事情,是解百姓之倒懸,使百姓脫離水火,豐衣足食,人人安居。”

李瑄避開趙奉章的話,沉聲回答。

這裡楊釗也在場,這二五仔搞不好將趙奉章的話,告訴聖人。

所以李瑄在“糾正”趙奉章。

“相公,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啊……”

趙奉章還想說什麼,卻被李瑄打斷:“不要在爭論這些了,難道像堯舜那樣惡衣菲食,纔算是聖君嗎?只要國家強盛,聖人所耗,不值一提。昔日管仲、晏子披露國君的過失,追求死後留名後世,我覺得能臣不該幹這種事。”

“治理天下,以人爲本,欲令天下安樂,唯有郡守、縣令。趙侍郎是吏部侍郎,如果做好選拔官吏、考覈的官吏的事情,比這些更有意義。”

李瑄的話語非常含蓄,語氣中包含着對趙奉章的訓斥。

勸諫李隆基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讓李隆基厭惡。

監察吏治,纔是吏部該乾的事情。

一個縣的縣令清廉、有能力,地方百姓纔會變得更好。

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426章 征伐東北諸胡,渤海國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84章 長離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46章 再遇薛錯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419章 漢尼拔之刃,蘋果種子,夾擊大食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50章 獲得寶馬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47章 大戰將起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50章 獲得寶馬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114章 幕府班底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