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豐安軍城

第27章 豐安軍城

從這幾名軍士的罵聲中,李瑄得到一些重要信息,也有一些猜測。

任憑他們如何指桑罵槐,李瑄都充耳不聞。

羅興在李瑄的示意下,只能遵從。

幾名軍士拳拳打在棉花上,也很難受。

最終,那個叫孟大的軍士,拍桌子說道:“草原上只有雄鷹和狼,膽小的鼴鼠和溫順的鹿,只會成爲獵物。螳螂伸出臂膀,試圖擋住車架,是自不量力的舉動,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說完之後,孟大等一衆軍士結賬離開。

他們不相信李瑄有領兵作戰的實力。

嘲諷和蔑視,淋漓盡致。

“郎君,您能忍下這口氣嗎?”

要不是李瑄攔住,羅興會和他們拼命死鬥。

“我覺得他說得沒錯。”

李瑄笑着回一句。

“博士!”

不等羅興再說,李瑄向管店博士招了招手。

“郎君有何吩咐?”

管店博士立刻跑來。

他從守門雜役那裡得知,這客人也是軍中之人。

回樂城是軍鎮,軍人的地位,遠超於官吏。

鎮將王忠嗣,兼數使職,周圍的郡縣長官,都要受其節制。

“你聽未聽說過陳回光將軍。”

李瑄向管店博士詢問。

“您怎麼會連陳將軍都沒聽過?”管店博士不解,李瑄不也是軍士嗎?

“我剛來朔方軍報到,我的上司是陳回光將軍,故而向你打聽。”

李瑄隨口說道,並請管店博士入座。

“唉!陳將軍可是朔方軍的傳奇人物。以前他在回樂城的時候,經常來我們這裡飲酒就食。看到剛纔那幾名軍士沒有?他們曾經都是陳將軍的下屬。只是去年陳將軍被調到黃河外的豐安軍去了。七日前,朝廷快馬加急,免去陳將軍的職位,調到長安。據說是有一個宰相的公子,來豐安軍當副使,爲了節制豐安軍,知豐安軍事,免了正使。哼哼!可惜沒得逞,王帥直接升另一名副使爲正使……”

管店博士入座後,向李瑄說道,言語中不無痛恨走後門者。

李瑄也徹底明白,自己被李林甫陰了。

老賊陰險,防不勝防。

正常思維下,李瑄和李適之在得知是李林甫推薦的豐安軍副使,下意識會認爲豐安軍正使是李林甫的人。

如果貿然過去,肯定會被害死。

當初王忠嗣的父親王海賓在與吐蕃作戰的時候,因同行將領嫉妒其軍功,在王海賓被吐蕃包圍的時候,作壁上觀,不予救助,導致王海賓力竭身死。

一個主將想害死一個沒有親信的副將,太容易了。

李瑄不想“壯志未酬”,沒考慮的太多,所以認同將陳回光調走。

因爲歷史上對陳回光的記載有限,李瑄只知道其作爲郭子儀的手下,平定安史之亂。

除此之外,李林甫動用驛站快馬加急,先一步到靈武,宣揚李瑄和李適之無緣無故調走陳回光,是爲了以豐安軍副使的身份“知豐安軍事”,等混過去資歷,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掌握豐安軍。

陳回光的老部下,常年與突厥、怒皆等遊牧部落戰鬥,刀口舔血。

“募兵制”而來的士兵,基本上都只服從自己的上司,主帥。

對權貴沒有太大的敬畏之心。所以敢肆無忌憚地辱罵李瑄。

“陳將軍有什麼傳奇?”

李瑄還想了解更多。

“我們塞上流傳的袍中詩,郎君可聽過?”管店博士反問李瑄。

“陳將軍還會作詩?”李瑄有些意外。

“非也……”

管店博士搖頭,爲李瑄講一個故事。 在講之前,爲李瑄唱袍中詩。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爲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結取後生緣。

開元中期,李隆基爲賞賜在苦寒之地戍邊的朔方士兵,下令宮女製作棉衣爲將士禦寒。

李隆基皇宮內的宮女數量,可謂是前無古人。她們懷揣夢想進宮,可能終生未見皇帝一面。“宮怨”也因此而產生。

宮女嬪妃們心懷幻想,不再留戀宮中的富貴,精神上追求一種“無拘無束”的浪漫和憧憬。

在製作棉衣的時候,一名宮女非常有文采,她寫一首無名詩,縫入棉衣中,大膽地向可能得到這件棉衣的士兵求愛,並認爲這名士兵是她的有緣人。

但詩的末尾也說了:今生她只能在宮中渡過,來世再與君結爲良緣。

而得到這件棉衣的人,正是當時還是小兵的陳回光。

陳回光很害怕,將此詩交給當時的節度使李暹。

李暹在回京的時候,又將此事稟告給李隆基。

李隆基讓宮中傳閱,寫詩的宮女主動承認,並請求賜死。

宮女一生關在籠中,未有皇帝允許,不得出宮。

唐中宗時期,李旦心血來潮,允許宮女在上元節出宮看花燈。

當再召回宮女時,發現已經少了三千人。

足矣證明宮女們深困高牆後,對自由的追逐。

但李隆基在開元年間並不是昏聵的皇帝,有包容之心。他憐憫這名宮女,並將她嫁給陳回光,得以今生結緣。

而這無名詩,也因此被稱爲《袍中詩》,在邊塞廣爲流傳。

“爲表聖人的恩德,陳將軍以死報效,每戰必先。短短十餘年,就累功爲將軍。”

最後,管店博士告訴李瑄陳回光在邊塞人盡皆知的原因。

這傳奇故事,足矣讓平民出身的小兵,視陳回光爲偶像。

李林甫以此,把李瑄的名聲,搞得聲名狼藉。

事已至此,李瑄只能另想他法他。

現在想把陳回光再調回來,是不可能了。

“多謝告知!”

李瑄向管店博士道謝一聲,結賬離開酒肆。

他現在最擔心的是李林甫還有後手。

他在王忠嗣的心中,已經留下不好的印象,做事的時候,需更加謹慎。

當天晚上,李瑄與羅興騎馬到來鳴沙縣的鳴沙渡口,這裡是一個軍事渡口。

李瑄出示敕牒後,人馬渡過黃河。

在渡口歇息一晚。

第二日,李瑄騎馬順黃河而上,黃昏時刻,終於到達豐安軍城。

豐安軍城,築於黃河外,在沙漠(騰格裡沙漠)的東南角。

整個軍城只是兩丈高的土城,它僅靠黃河,也有一個軍渡。

如果突厥大軍襲來,隨時可以渡過黃河,以黃河拒守。

當然,一個軍事重鎮,裡面儲存有大量的糧食、器械,不能輕易捨棄,否則會惹皇帝震怒。

平時豐安軍的任務,主要是巡視賀蘭山南麓以西,以及邊境大漠一帶。

在賀蘭山以西,沙漠以北,有幾個未臣服的突厥部落,隸屬於突厥左廂。

王忠嗣已經收服突厥右廂,只有左廂還在王庭的指使下,負隅頑抗。

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39章 王忠嗣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53章 備戰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26章 回樂城中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106章 積石軍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20章 皇帝問策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53章 備戰第67章 上架感言第78章 陌刀將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70章 陷陣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78章 陌刀將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12章 安撫楊玉環,欲長鎮河隴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47章 大戰將起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16章 皇帝召見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41章 豐安令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6章 王維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40章 羅興失蹤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