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

“多謝兩位相公支持常平新法的推行。我會盡快梳理出常平新法和常平新軍章程,將其交給中書省。”

李隆基離開以後,李瑄向李林甫和裴寬說道。

“現在李相是我輩中人,門下省只能全力支持李相推行新法。扼制土地兼併,百姓衣食無憂,這是身爲宰相的心願!”

裴寬向李瑄回答道。

他和李林甫有本質的區別,他不贊成新法,是考慮國家。

李林甫不贊成新法,是爲權力。

事已至此,裴寬也只能盡力去支持李瑄。

他不是迂腐到“祖宗之法不可變”的人。

“李相才華驚世,我期待李相大顯身手。”

李林甫皮笑肉不笑地說道。

李瑄如果玩弄權術,他沒有絲毫的信心去對抗。

可李瑄偏偏變法。

這給了他機會!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李瑄笑了笑,看着中書門下正堂上掛的兩句詩。

一首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充滿積極向上,令人鼓舞的力量。

一首是李瑄抄襲王安石變法時寫的《元日》,代表着革舊迎新。

當年在元正宴會上,因爲改元爲載,李瑄獻上這首詩,被李隆基下令掛在中書門下堂。

不論是長安和華清宮都有。

不久後,人們會認爲早在幾年前,李瑄軍功未重的時候,就有變法圖強的心思。

“李相有何感想呢?”

李林甫有時候能看懂李瑄,有時候又覺得看不懂。

“深感責任重大!進入這個地方,一定要始終如一,不能成爲千古罪人。”

李瑄看着李林甫說道。

“是極……”

李林甫被看得發毛,只訕訕一笑。

“李相,我帶你前往諸房參覽……”

裴寬見氣氛尷尬,主動提出帶李瑄觀看中書門下堂的其他地方。

中書門下堂,設吏、樞機、兵、戶、刑禮五房,架空六部尚書的權力。

但此時六部尚書,皆主事中書門下。

比如李瑄,成爲吏部尚書後,主事吏房,使李瑄掌管着吏部大權。

包括吏部侍郎李彭年就兼任吏房的差遣。

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覈。

這使李瑄的權力表面上不如李林甫和裴寬。

但皇帝信任,託付更多的使職和政務,在中書門下堂,也會詢問李瑄的意見。

如果一直採納李瑄意見,而不聽李林甫的言語。

久而久之,李林甫首席宰相的身份就會名存實亡。

而李瑄恰恰有這種趨勢。

領常平新法大使以後,意味着這麼重要的國策,由李瑄主持。

這對首席宰相來說,本就是巨大失敗。

李瑄雖只主事吏房,但他是宰相,有權過問其他諸房事務。

使職差遣正朝着不對的方向發展。

使職由皇帝以敕令任命﹐專管某一具體職事﹐屬於差遣性質。讓皇帝的權力變得更大。

這對皇權來說是好事。

兵部無戎帳﹐戶部無版圖﹐虞﹑水不管山川﹐金﹑倉不司錢穀。

官曹虛設﹐俸祿枉請﹐一飯而歸﹐竟日無事。

如果使職進一步發展,到達這種地步,那吏治就會變得更加笨重,對國家的危害巨大。

李瑄現在還無法改變這一局面。

“左相,我昨日聽說此次制科,野無遺賢。錄取的十二人皆是在職的朝廷命官。唉!野無遺賢怎麼能這樣用呢?”

裴寬剛李瑄介紹完諸房後,李瑄突然向裴寬說起這件事情。

“恐朝野文人士子,因此失望。國家會失去很多人才。”

裴寬向李瑄答覆道。

他也非常不滿“野無遺賢”的事情,李林甫爲討李隆基歡心,把無數文人士子的努力當成兒戲。

他身爲左相,都覺得臉面無光。

“開科舉士,本就是爲平民百姓機會。天寶二年的‘曳白’事件還未過去幾年,就又發生‘野無遺賢’。有才華的人怕是隱居在山上,也不會再參加科舉。身爲宰相,我們要杜絕這類事情發生,讓文人士子重新對科舉有信心,相信科舉是公平的。”

李瑄神色凝重地向裴寬說道。

“李相有何高見?”

裴寬立刻問道。

他知道李瑄雖年紀輕輕,但腦袋裡裝的東西絕對是貨真價實。

雖常平新法有待商榷,但立意非常明確。

“考生拿到試卷,簽上名字後,立刻將名字糊住。考官改卷的時候,不得撕開名字,違者嚴懲。每一次科舉,必須由所有宰相一同揭開名字,公佈成績。”

李瑄向裴寬說道。

他認爲科舉糊名制,現在正是時機。

李瑄會爲李隆基營造一種“野無遺賢”後果的嚴重性。

李隆基肯定不會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

而科舉糊名制,給李隆基一個臺階下。

糊名本觸犯士族和權貴的利益,但在此情況下,士族權貴如果反對糊名,立刻會被口誅筆伐。

糊名制明顯是根據李林甫“野無遺賢”而設,會對李林甫造成一定打擊。

“此實施起來,恐有困難。”

裴寬眉頭一皺,他是聞喜裴氏,當然知道他們這個姓氏就是加分項。

糊名制度下,糊住五姓七望,糊住裴楊韋杜,糊住關中貴族。

哪怕有野無遺賢事件,這些大族也會十分不願。

“時機已至。現在當趁着一些士族子弟對野無遺賢之事怨恨,儘早糊名,否則機會就難找了。”

“以前左相在任潤州司馬的時候,爲人清廉剛正,當時有官吏送你鹿肉,知道你不收,悄悄放下肉就走。你無處退禮,於是就將鹿肉埋在後院中。漢代名臣羊續庭前懸魚,都不過如此!”

“世人一向稱讚左相,所以我才與左相一同商議爲國的大事件。你仔細考慮一下,我希望與左相聯手處理此事,流芳百世。”

李瑄沒有讓裴寬立刻答覆,給裴寬一定時間考慮考慮。

在羣相的制度下,有兩個宰相共同推行一件事情,就能對另一位宰相進行壓制。

他要拉攏裴寬,在某些事情上,完成統一戰線。

“不用考慮了!有章程以後,不論是中書門下堂,還是朝堂。我都會支持李相的決策。”

裴寬十分果決地同意科舉糊名。

正如李瑄對他的誇讚一樣,他這一生從不貪污受賄,所以能到這個位置。

真正有才華的人,不需要姓氏爲其加分。

“有左相的支持,大唐的前途更爲光明。”

李瑄心中已經在想如何去實施。

向裴寬拜別以後,李瑄來到華清宮一帶吏部的衙門。

尚書省六部之首,掌全國文職官員任免、銓選、勳封、考課、升降、調動等。

在開元二十四年以前,吏部還主持科舉,但以後將科舉的主試權交給禮部。

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考功司,各自職屬不同。

其各司長官爲郎中,副長官爲員外郎。如吏部司郎中,屬於吏部除了尚書和侍郎以外權力最大的人。

吏部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四人,甲庫令史十一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司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勳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三人,書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主事三人,令史十五人,書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從這些能看出吏部的龐大。這些都是朝廷命官,另外還有一些刀筆吏、流外官,加上郎中等各種職位,連中書省、門下省的人數,都不及吏部。

“拜見李相!”

李瑄冒雪來到吏部衙門以後,吏部侍郎李彭年率領吏部百官出衙門迎接李瑄。

吏部侍郎設兩人,但現在只有李彭年一個吏部侍郎。

李彭年善於剖析,只治吏的才幹。

“辦公時間,諸位不必多禮。回衙門處事吧!”

李瑄讓李彭年和裴遵慶等吏部官吏免禮。

他初來乍到,許多事情還需要了解。

一般兼任尚書的宰相,都會把本部尚書事,託付給侍郎。

李瑄雖然不任中書、門下,但他需要推行新法,一定比左相右相還忙碌。

而且李瑄不相信李彭年。

因爲李彭年與李林甫關係非常好,是靠攏李林甫的一員。

畢竟李林甫曾任吏部尚書,是李彭年的頂頭上司。

原來的吏部侍郎宋遙和苗晉卿因“曳白”事件被貶出長安後,李林甫就把吏部的事情交給李彭年。

李瑄又不能無緣無故免去李彭年的職務,所以要暫時坐鎮吏部。

實在不行就再推薦一名吏部侍郎,逐步架空李彭年。

在衆官吏的擁護下,李瑄進入吏部衙門。

李瑄仔細聽李彭年爲他介紹的吏部事宜。

雖李彭年與李林甫關係甚好,又在心裡反對李瑄的新法,但表面上他畢恭畢敬,說話客客氣氣。

李瑄連李林甫都敢當朝去懟,更何況是一個侍郎。

“新法即將推行,以後吏部的考覈,新法也要算入。”

李瑄聽完彙報以後,向李彭年說道。

“遵相公之命!”

李彭年非常識時務地點頭。

只要李瑄在吏部,不論吩咐什麼,他就會幹什麼。

但在朝堂上,他會跟隨李林甫。

這樣雖然會很難受,但只要不被李瑄揪住把柄,李瑄就拿他沒辦法。

李瑄也心知肚明。

他要看以後李彭年在朝堂上的表現,如果再吃裡扒外,李瑄必然會找機會整他。

“裴員外,上次你覺得我的策令不達,這次的常平新法何如?”

吏部官吏回到自己的官署後,李瑄叫來吏部司員外郎裴遵慶,並向他詢問道。

“下官無法評價!”

裴遵慶低頭沒有作答。

實際上他的言語,也已經給李瑄答案。

“治國先治吏,所以吏部責任重大。但全國地方官吏的吏治和風氣,有散漫腐朽,這不是一個好現象。裴員外這段時間想一個整頓地方官吏的方法。”

李瑄沒有再深究,而是對裴遵慶吩咐任務。

“下官盡力而爲。”

裴遵慶只得點頭說道,他覺得李瑄是在爲難他。

但他不得不應,這是尚書的吩咐。

整飭吏治的法令,哪有那麼容易頒佈啊!

不過裴遵慶看出一點,李瑄已經在用常平新法,打擊豪強。

現在還想整飭吏治,似乎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我期待裴員外的策略!”

李瑄安撫裴遵慶一聲,準備離開。

“請恕我直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李相想澄清天下,但要一步一步來,您如此年輕,卻如此激進,這是爲什麼呢?”

在李瑄走的時候裴遵慶忍不住叫住他。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世事無常,風雲變幻,我又怎麼能不抓緊時間呢?常平新法是宰相主持的事情,制定吏治是吏部的事情,這有什麼衝突呢?好好做吧!”

誰也猜不透李瑄的想法,李瑄不會告訴任何人。

裴遵慶無法再說,他覺得李瑄如迷霧中的人一樣。

無法揣測李瑄的行事風格。

在正堂之中,李瑄開始書寫常平新法和常平新軍的草稿。

接下來,李瑄還要考慮用人事宜。

他要將他的一些幕僚調回長安,任以雄職。

同時,提拔一些覺得靠譜的官吏。

如王昌齡、杜甫這類人。

高適、劉晏、楊綰,還有一些長史,別駕等,都是剛任職的官吏,不可調遣。

青海、積石、柏海三郡,需要他們治理穩定,傳播李瑄的影響力。

其他如岑參、劉單、呂諲、李希言等僚屬,可以調回長安任職。

至於新的判官、行軍司馬,就讓王難得和哥舒翰提拔吧!

想到此,李瑄向哥舒翰、王難得等寫信,讓他們放這些僚屬回長安。

同時,吩咐李瑄在湟水城的管家沈籍,帶着奴婢,護送長離回長安。

如果王難得有心,會派遣兵馬護送。

信件寫完以後,已經到下班的時刻。

外面的積雪已經有一指之厚,在李彭年的護送下,李瑄離開吏部衙門。

天色微微暗,李瑄的馬車到達宋國公府。

雪是白色的,顯得路途清晰。

“相公,阿郎已經在前廊等待您一下午了……”

在門前,管事趙宗迎接李瑄下馬車,並向李瑄說道。

作爲李家的老奴,趙宗心中感慨不已。

四年前,他要叫李瑄爲“七郎”,叫李適之爲“相公”。

現在則是稱李瑄爲“相公”,李適之爲“阿郎”。

一切都如夢幻一般,當年好勇鬥狠的七郎,變成如今的天下英雄。

“好,我立刻過去。”

李瑄回覆一句。

他成爲吏部尚書以後,當然要留在中書門下堂和吏部衙門。

另外集賢殿和修國史的部門李瑄還沒去呢!

還有領的諸使,都要新組僚屬,設衙門,這些都是他要考慮的。

他能體會李適之的心情。

只是感慨下着大雪,李適之還在前廊等他。

硃紅的大門緩緩敞開,李瑄入大門,進入儀門以後,就到達前廊。

李瑄還穿着紫色朝服,腰間掛着飛鳥銜花的玉佩。

他雖然連鬍子都沒開始蓄,但相位加身後,自有一股威嚴。每一步就如腳踏實地一樣。

四年時間,軍功入相,終登高位。

儀門內的前廊,幾株樹木都被雪覆蓋。

李適之自得知李瑄拜相後,一直在此等待,他本來想要出門的。

但是被李霅和李季卿拉了回來。

被人看見不太好。

李瑄雖然拜相。

但李適之是父親,更何況曾也爲相。

傳出去,會有人非議李瑄。所以李適之只能在儀門內的前廊,在李霅和李季卿的陪同下,看一下午的飛雪飄落。

李瑄進入儀門後,李適之身體一下直了,他看着英武的李瑄,目光中滿是欣慰與自豪。

父子二人的目光交匯,這一剎那,時間彷彿凝固。

李瑄看到李適之臉色通紅,快步向前,在李適之面前恭敬地在雪地中跪下,叩頭道:“父親,孩兒不孝,讓您久等了。”

李適之眼中淚光閃爍,雙手顫抖着扶起李瑄,聲音略帶哽咽:“吾兒今日之成就,古代名將名相皆不足道,爲父甚是欣慰。相信先祖在泉下有知,也會瞑目。”

“今新爲相,孩兒一定加倍努力,讓父親更光耀。”

李瑄起身後,向李適之承諾道。

他知道祖父李象可能會在陰間瞑目,但曾祖父李承幹一定無法安息。

“好七郎!爲父相信七郎遲早能成爲首席宰相!”

李適之以爲李瑄奮鬥李林甫的位置,之前李瑄還未從軍的時候,說過這一世的願望是執政事筆。

“大兄,四兄!”

李瑄又拱手向李霅和李季卿一禮。

他們應該在這裡陪李適之一下午。

“我們是真的慚愧,幾年時間父親和弟弟都是相公。”

李霅搖頭一笑。

他們也沒有多糾結,七郎這樣的人,千年纔出一位。

他們慶幸自己有這樣的弟弟。

“父親,我們回屋。”

李瑄感受到李適之手的冰涼,拉着李適之回屋再談。

酒已在溫,等李瑄回來後,可以直接飲用暖身。

李瑄回到宋國公府纔不到一刻鐘,華清宮中就有中官出現,攜帶者御膳珍饈,送到府邸中。

在這種天氣下,還送來御膳,代表李隆基對李瑄厚愛。

李瑄拜相的消息,在下朝不久,就傳遍華清宮周圍的宅子。

當天下午,快馬將李瑄拜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集賢殿大學士的消息傳至長安……

第54章 暗度陳倉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37章 被監察御史彈劾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55章 頗黎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48章 見王忠嗣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77章 聖人和貴妃參加婚禮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133章 龍駒島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46章 再遇薛錯第22章 寧遠將軍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124章 決戰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89章 王昌齡第141章 吐蕃向大唐上貢 求和第58章 頭破血流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29章 軍中訓練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32章 突厥寇邊第80章 滿城沸騰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15章 大勝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376章 不同的朱雀街遊行,與李隆基論開元宰相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