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

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

隱士,不代表不問朝政。

終南山遍地都是求尋“終南捷徑”的人,長安的事情,很快就會傳到終南山。

李瑄的問題可謂是令人細思極恐。

特別是李亨被打擊得迫不得已休妻以後。

那時候李亨會想,如果李瑄不救李隆基一命,自己哪會受到這樣的屈辱?

“將軍問此問題的時候,心中知曉如何。”

李泌不能明說,李瑄是聰明人,知道其中的關鍵。

當然,如果李亨是一個寬容大度的君主,那李瑄將來則不會受影響。

“我忠於社稷,忠於百姓。如果那一天將要來到,我也不會後悔!”

李瑄則說出這麼一句話。

李泌以爲李瑄是忠於大唐,等待宿命。

實際上,李瑄從不是忠於大唐,哪怕這一世他姓李。

如果有一日,朝廷欲借回紇之兵抵抗叛亂,以劫掠洛陽婦女、錢財、糧食爲代價,還不如直接滅亡了。

就像杜甫《留花門》描述的一樣,回紇維護了大唐皇室的統治,卻將災禍轉嫁給平民百姓,那踩倒了麥苗,還要把桑枝折斷,留下無窮禍患。

“將軍高潔。”

李泌只能如此回答。

李瑄雖年輕,但行事讓人捉摸不透。就像是他的詩一樣,風格不同,變化多端。

李泌也無法猜透李瑄的具體想法。

隨後,兩人聊一些其他問題。

比如《道德經》《易經》上的名句,李瑄請李泌來點評。

李泌都有自己的見解。

又各自介紹家室,瞭解彼此。

“恨見君晚!”

“我與先生有緣,當無話不談。今日我們暢所欲言。敢問先生怎麼看待當前右相李林甫。”

李瑄向李泌問道,換作先生相稱,表達對李泌的敬重。

因爲李瑄知道李泌一直對奸臣不滿,歷史上寫文諷刺過楊國忠、安祿山那樣的大臣。

那時候已經李泌已經三十歲了,能看出他並非無爲明靜,也有熱血難涼。

“右相有實幹之能、雷厲之風,如果不玩弄權術,不利慾薰心,應該是個好尚書。”

李泌沒有畏葸不說話,他也知道李瑄和李林甫的矛盾,不可能因爲他冒犯右相而罪責他。

而且李瑄與他年紀不差幾歲,就稱呼他先生,讓李泌對李瑄更高看一眼。

畢竟他只是一介白衣。

禮賢下士說着容易,但人一旦地位高就會驕縱,沒幾個人能對平輩屈身。

當年他孩童之時,提出張九齡的錯誤,張九齡能立刻道歉,以“小友”相稱,註定張九齡風度,名留青史。

“是啊!宰相位高權重,如果長時間被一個人把持,就會被權力矇蔽眼睛,哪怕是賢良之人,也會變心。更何況李林甫本就是心存慾望之人。奈何聖人信任他,我無法將其推倒。”

李瑄雖然遺憾,但並沒有吐露非常。

李泌說得對,李林甫做一個尚書更合適,有宰相壓着,老老實實去做事,絕對是一個能吏。

沒有人否認過李林甫的能力,但他剷除異己,專權獨斷的方式,讓世人畏而不服。

“先生有無計策,使聖人失信於他。”

李瑄向李泌徵求意見。

“除非他犯下大罪,否則只能一點點剝離他的權勢,使聖人漸漸失去信任。”

李泌向李瑄答道。

要找到李林甫謀反,或者對聖人大不敬的證據。

其他的錯誤就算髮生,也會被聖人輕拿輕放。

在這種過程中,還要保證不做出格,過猶不及。

李隆基是見不得爭鬥的人,如果爭鬥下來,有大罪,李隆基會憤怒去整治。

如果搞得滿城風雨,最終只是芝麻大的小事,定會被李隆基厭惡。

開元有幾個宰相因雞毛蒜皮的事情搞爭鬥,被李隆基一起罷相。

“先生是否聽說過一個叫安祿山的雜胡將領。”李瑄又問李泌。

“聽說過。他任討擊使的時候,領兵全軍覆沒,竟然沒被處死,短短時間扶搖直上,爲兩鎮節度,我覺得很奇怪。”

對安祿山他了解的不多,只聽說這是一個阿諛奉承的人。

最近拜楊貴妃爲乾孃的事情,讓終南山的隱士都大跌眼鏡。

在世人看來,安祿山的戰功遠遠比不上李瑄和王忠嗣,卻能同樣身兼兩鎮節度。

所以人們並稱“王李”的時候,把安祿山排除在外。

甚至皇甫惟明、夫蒙靈察這樣的當世名將,聲譽都超過安祿山。

“張司徒說過此胡兒狼子野心,可是他在聖人面前,就像是跳樑小醜一樣,討得聖人歡心,我也無可奈何啊。”

李瑄說這些就是引動李泌對天下的興趣,請求他出山。

“天下有李將軍,就算他有那份野心。也沒有那種能力。”

在李泌看來,安祿山就算如張九齡所說,但天下一西一北,有李瑄和王忠嗣坐鎮,安祿山必不可能成功。

“先生在這山中,得到了什麼啊!”

李瑄不再討論這些,看着周圍的儉樸,故而問道。

這山谷中,只有容一人的茅屋,開墾有兩塊菜地。

清貧至極。

平時李泌只需隔一段時間離開山谷,買一些粟米、鹽即可。

這裡附近有山泉,不必去尋找水源。

“感覺到與大道越近,只是朦朦朧朧。”

李泌回答道。

這是他追求道家不死之術的感覺,明明要觸摸到,卻又接觸不到。

李泌一直苦惱於此。

他歸咎於自己修煉時間還短,如葛洪、許旌陽一樣,都是年老方得大道。

李泌眼中的長生不死,可不是指真的在世間成爲不死人,而是“羽化昇仙”。

他堅信前輩們,都是羽化登仙。

至於真正的長生不死,是李隆基渴求的東西。

“先生往來與終南山、華山、嵩山之間,這三座仙山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呢?”

李瑄同問李泌道。

“嵩山有朝露,華山太崎嶇,終南有天路。”

李泌如是回道。

很明顯,他覺得隱居嵩山的人,才更像是隱士,因爲遠離長安,名士更多。

華山沾染了李隆基王氣所在,已經變得不可褻瀆。

而終南山的人,又有幾個是真正的隱士。

看看山腳下的一排排別墅莊園就清楚。

還有那些隱士扎堆成羣,日日飲酒,那還是隱士嗎?

所以李泌纔會深入終南山,遠離塵間。

“先生更喜歡哪座仙山呢?”

李泌既然會一直往來終南山,關心政局天下,心中絕對有一些想法。

這一句話,確實把李泌問住。

他想脫口而出,說喜歡嵩山,但他現在卻置身於終南山中。

“先生你覺得秦始皇、漢高祖、隋文帝,太宗皇帝,這樣的英雄結束亂世,是爲了家天下,還是爲了黎民蒼生不受戰亂?”

李瑄見李泌不做聲,李瑄只是微微一笑。

他知道歷史上李泌更多待在嵩山。

他又問李泌關於局勢的問題。

“家天下……”

很簡單的問題,李泌沉吟一下,還是回答了。

“沒有人無私。如果統一天下,能讓百姓不受勞役之苦,安居樂業,纔是真正的仁君。所以秦二世而亡;隋文帝雖大治天下,但卻擇子不慎,依然二世而終;漢高祖時,雖有動亂,總體休養生息,又有文景之治、昭宣中興才使得漢祚長存;我朝雖有武周間隔,聖人勵精圖治,迎來曠古的盛世。但天寶年間,奸臣當道,天下不均,苦難的苗頭已現,需要革除弊病的時候了,佐天行化,助國救民,這也是道家的理念吶,不要讓蒼生百姓,像秦末、隋末那樣失望……”

李瑄用委婉的語氣,向李泌說道。

不同於剛纔對李泌的暗示,這是直接請求李泌出山。

在他看來,在家天下的專職制度中,古代君王優先爲自己家族考慮。

當然,這也是歷史的侷限性,使他們沒有那麼高的覺悟。

既然李瑄是後世而來,怎麼能無底線的去維持一個所謂的國號。

他向李泌舉例幾個朝代,表示憂慮。

盛世之下,土地兼併嚴重,王公貴族帶頭,確實有波濤洶涌的跡象。

“治國還需儒術,我一個道教山野之人,什麼都沒有,將軍也太高看我了。”

李泌微微搖了搖頭。

自李唐建立以來,李淵下令“興化崇儒”,李世民又以“儒學爲本”“以文治國”。

道家更像是一種風氣,就像是其他朝代信奉佛家一樣。並非以道家治國。

所以,李泌認爲他信奉道教,在朝堂上也不可能有什麼聲名。

畢竟士族們一個個都以“儒學淵源”自居。

那些信奉道家的臣子,也多有“迎合聖人”之意。 而且李瑄佈下的視野太大,他自己都沒想過。

“儒是治國之術,但張良那樣的人,也能名垂青史。”

李瑄不會在意信奉什麼,別說是道教,哪怕是一個和尚有才能,他會有三顧茅廬的誠意。

歷史對李泌的定位是謀士,軍事戰略家。

他覺得李泌跟着他,絕對比跟着李亨效力好。

李亨雖然對李泌不錯,尊重李泌信仰。

但他有時候也剛愎自用,不聽李泌的意見,比如攻擊河北的時候,李亨急功近利,不聽勸說,致使河北沒有肅清。

再比如收復兩京的時候,不聽李泌的建議,急於收復長安洛陽。所以就有郭子儀向回紇借兵的一幕發生。

李亨的兒子李豫就更不地道了,李泌作爲一個仰慕長生的人,自然不食葷腥,不近女色。多年皆是如此!

可李豫非得強迫李泌吃肉,又強硬讓他娶妻。

從安史之亂後的表現能看出,李泌棄功名利祿如敝履,有拯救天下的志向。

“當今局勢,雖有傾斜,卻也沒有那麼困難。”

李泌還是搖頭。

盛世還在延續,許多看似的弊病,連貞觀時都有。

“既然傾斜了,就會慢慢倒塌。智者和預測出局勢的賢良人,應該將他扶正。”

李瑄依舊在勸說李泌放下追尋道教的理念,歸入仕途之中。

“如果山人拯救天下,百姓就會呼喚神仙啊!”

見李泌低頭沉思,李瑄再次語重心長地說道。

作爲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當初確實有百姓稱呼他爲神仙。

“既然有李將軍邀請,那我就暫時停止修行。不過李將軍就不要爲我舉薦官職了,我會以賓客的身份,跟在李將軍身邊,見見世面。”

李泌嘆一口氣,不忍再拒絕,同意李瑄出山。

但他並非要功名利祿,除了想澄清天下外,還希望多領略一下李瑄的風采,深刻了解一下李瑄的軍事思想。

他熟讀兵書,對李瑄的作戰方式十分好奇。

李泌對李瑄本人更好奇,一個未及冠的年輕人,能得到如今的成就,絕不僅僅是家族原因。

“如此……”

李瑄猶豫,如果一直跟在他身邊,沒有功名標榜身份,也不是很好啊。

“如果給我功名,我還不如在山間修行。”

李泌直言道。

“就依先生的!”

李瑄不再強求,歷史上李泌跟在李亨身邊,就是以白衣身份,拒絕接受官職,只爲賓客隨從出謀劃策。

所以纔會流傳那句經典:著黃者聖人,著白者山人。

但這一世,一旦李泌跟隨李瑄出山,就很難再成爲李亨的老師。

也和李亨沒有關係了。

雖至夜晚,李泌依舊收拾書籍,與李瑄出山。

李泌總不能讓李瑄和親衛們露宿于山野!

李泌長期吃素食,夜間不擅腳力,山路又難行。

“羅興,將先生行禮拿着,我來背先生離開終南。”

李瑄讓羅興幫李泌拿着書籍,他準備親自背李泌出山。

“您是大將軍,怎麼能背一介白身呢,讓我來背!”

羅興吃驚。

李泌這個一臉菜色的道士,怎麼能讓主人屈尊?

雖然主人看起來與李泌相談甚歡,但也不能這樣啊!

“大將軍不必如此,這山路,我還是走過的。”

李泌也不想那樣。

“不得違令,前面帶路吧!”

李瑄向羅興等人重言一聲,使羅興等不敢不聽。

而後李瑄又向李泌說道:“我一身力氣,揹着先生不會勞累。”

說罷,不待李泌同意,李瑄抓起李泌,放在背上。

李泌還未反應,他就覺得身體輕起來,穩穩地在李瑄背上,被李瑄一手拖住屁股。

哪怕他雙手鬆開,也不會落地。

這是李瑄力量的體現。

揹着李泌,彷彿託着一隻兔子一樣。

一行人在山中夜色,原路返回。

耀眼的星辰,皎皎的明月,他們這條路,像是順着銀河。

李瑄揹着李泌,在山中如履平地,不顛不簸。

李泌感覺比騎馬還舒服。

同時,李泌心中也感覺到複雜。

他的身下的人,也絕非尋常人。

主動揹他出山的舉動,更是讓李泌驗證這一觀點。

……

用了將兩個多時辰,他們纔回到宗聖觀。

李瑄這才放下李泌:“先生沒累到吧?”

“將軍走得很穩。我只是驚歎將軍氣力,如傳說中一般。”

李泌輕笑一聲。

如果李瑄一直走得這麼穩,誰能猜透他的想法呢?

縱李林甫也不能啊。

“我只是身負勇力,缺乏如先生這樣才智的人爲我出謀劃策。有先生出山,我們一定可以剷除奸佞,豪強。使百姓安居樂業。”

李瑄鄭重地向李泌說道。

“盡我所能,助綿薄之力。”

李泌初出茅廬,他也不知道李瑄爲何這麼倚重他。

人是感性的,被李瑄這麼倚重,背了兩個多時辰,他心中感動莫名。

李瑄敲響宗聖觀的大門,道童睡眼惺忪地開門。

見是李瑄後,立刻請入。

小道童還想去通知觀主,但被李瑄制止。

他只要回去休息即可,沒必要打擾其他人。

進入宗聖觀深處,李瑄請李泌入內,早些休息。

翌日,在範雲的相送下,李瑄與李泌一起向長安而去。

這次沒有去宜壽城,當晚就回到長安。

李適之得知李瑄將李泌請入身邊爲賓客後,親自迎入。

他很欣賞這名從小就被譽爲神童的年輕人。

就是不理解李泌爲何不願入仕,七郎的幕府之中,定不缺少官職。

李適之問李泌原因的時候,李泌只是笑道他想跟李瑄長長見識,不適合爲官。

見李泌堅持,李適之不便說什麼。

他遺憾李泌不飲酒,否則一定會一醉方休。

接下來幾日,李瑄下早朝後,會與李泌討論,還介紹王維給李泌認識。

當然,有的時候李隆基召見李瑄入興慶宮,李瑄必然會前去。

李隆基召見,無非就是玩樂。

投壺、樗蒲、馬球、射箭等。

有一次李隆基還親自下場,帶着李瑄打馬球。

李瑄騎術精湛,加上另一隊讓着他們,最終贏了比賽。

逐漸地,已經過了李隆基所說的半個月。

出來日久,李瑄必須要回軍營之中監察操訓,爲大戰做準備!

李隆基這一次沒有拒絕李瑄的請求,雖然玩得很開心,但爲他開疆擴土更重要一些。

李隆基勉勵李瑄,希望今年李瑄就能幫他完成開疆擴土。

不論是青海,還是九曲,只要取得一樣,他就重重有賞。

臨走前最後一天,李隆基在宮中宴樂李瑄。

當然,少不了楊貴妃的姐姐們陪伴。

李隆基看來很喜歡楊玉環的幾個姐姐一起來興慶宮熱鬧。

在三天前,李隆基更是封楊玉瑤爲虢國夫人。

大姐封爲韓國夫人,八姐封爲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胭脂水粉十萬錢。

楊玉環的兩個堂兄楊銛爲衛尉卿,楊錡爲侍御史。

楊玉環的叔父楊玄珪爲被拜爲光祿卿。

她已故父親母親也被追贈。

其他楊氏族人,因此升官、入仕有十幾人。

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第133章 龍駒島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55章 李林甫的人生第二春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37章 攻克薩末鞬城,總督的末路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38章 李林甫的人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56章 唐軍陣形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72章 心在動第106章 積石軍第50章 獲得寶馬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2章 靈翠樓第36章 皋蘭州都督府騎兵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102章 南霽雲第133章 龍駒島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73章 威震草原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64章 大舉進攻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76章 李瑄亦是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27章 豐安軍城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48章 見王忠嗣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5章 興慶宮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9章 柳岸遇李白 賀知章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50章 獲得寶馬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3章 李適之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158章 裴靈溪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