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南霽雲

第102章 南霽雲

沿海百姓對李瑄的崇敬如同神明,特別是那些受益的百姓。

李瑄滅掉劫掠他們海賊,滅掉欺凌他們的豪強,分出田地,留下錢財。

這是百姓們夢中都想象不到的美好。

如今卻被李瑄實現!

不少窮苦百姓,像祭拜佛像一樣祭拜李瑄。

以後兩浙一帶,李瑄的聲望會越積越深。

這種現象對只酷吏來說,將來不會有什麼用處。

但對李瑄來說,天下裂變的時候,再來臨海,絕對可以一呼百應。

四月十日,李瑄得到一個消息,令他非常傷心。

大詩人賀知章去世。

他的家人,以道士禮簡葬。

李瑄送去悼文,一來一回需數日時間,李瑄走不開,只能緬懷。

他很懷念在曲江柳岸與賀知章相遇,那種精神矍鑠的面貌。

他多次去賀知章家中拜訪,對這個大詩人,大學者,萬分尊敬。

賀知章留下的詩集,李瑄將來會好好拜讀。

在一個月前,李隆基終於忍受不住李白的性格,對其“賜金放還”。

四月,年僅三十三歲杜甫與大詩人李白,在洛陽相遇。

杜甫也開始他第三次漫遊。

這種增長閱歷,瞭解天下的方式,使杜甫將來能胸懷天下。

……

“我準備回京向聖人覆命。你們都是有罪之人,但念在你們繳納貪污金銀,又在這段時間勤勤懇懇,爲百姓分田地,維持兩郡局勢,我就不再追究你們的過失,希望伱們能如同《後漢書》的清廉官吏,名垂青史。莫要再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情。”

四月十五日,李瑄決定回長安述職。

不處理這些官吏,李瑄有自己的考慮。

見識到這次殺戮,他們再犯法的概率就會變低許多。

當然,新任的太守,肯定不會再從他們中選擇。

李瑄不操心這樣的事情,還是讓朝廷決定委派誰過來。

“多謝將軍開恩!”

一衆官吏拜道。

他們現在看到李瑄就發抖,哪能不勤勤懇懇?

聽到李瑄不再追究之前之事,他們很激動,有的更是流出眼淚。

終於保住一命。

當天下午,李瑄就決定離開。

他沒有和大部隊一起,大部隊押送着許多豪強的家人,一車車錢財、一車車絹錦、金銀珠寶。

他們回到長安需要三四個月時間。

李瑄不想浪費這些時間。

他將剿滅吳令光以來獲得的金銀珠寶、錢絹記錄成冊。屆時轉交給李隆基就可以了。

只有李瑄的親衛和張興,跟着李瑄一起回長安。

他們每人騎四匹馬,白天狂奔,夜晚只在驛站休息四個時辰,十天內就能回到長安。

通過審問,李瑄得知豪強向李林甫賄賂黃金,將一份奏書呈給聖人。

他要回去看看,有沒有機會再整一次李林甫。

當臨海郡的百姓得知李瑄要離開,紛紛前來爲李瑄送行。

他們不斷地向李瑄拜禮,並將家中的食物拿出來,有的老者還捧着錢幣,要送給李瑄。

臨海城雖然不在海邊,但是李瑄除去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的豪強。處死了一批官吏,使整個臨海城爲一清。

他們再也不用擔心豪強的欺凌。

而且李瑄平易近人,在官吏面前李瑄是殺人魔頭,但在城中,經常與百姓接近,瞭解他們的生活。

李瑄不讓百姓叫他將軍,而是稱他爲七郎。

臨海郡的百姓有諺語相傳:“七郎爲郡守,草民願折壽。”

寓意李瑄能讓他們安穩生活,折壽在所不惜。

如此種種,讓李瑄更堅信自己的道路。

李瑄沒有收下百姓的禮物,他下馬向臨海百姓謝禮後,與親衛一起策馬離開。

許多百姓以袖掩淚,不得自己。

“漢代的酷吏離開後,有沒有這樣?”

有年輕士人聊天時不禁問。

“李七郎不一樣,他一面是能臣酷吏郅都,一面清廉官吏趙廣漢;他們二者合一,亦不能相比。官吏們畏他如虎,百姓們愛他如愛自家。”

一名年老的士人回道。

“他這樣會得罪很多人,朝中官吏們畏懼他,也不敢與他太過親近。與豪強有關係的大臣也找機會陷害他。”

年輕士人還是覺得李瑄太過魯莽。

“他做這樣的事,就一定考慮到這點。這是他的選擇。”

年老士人回答。

“敢問您覺得他將來能當宰相嗎?”

年輕士人好奇。

“他一定能當宰相!”

年老士人如是說道。

“非也!引用《左傳》的一句話: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又一名士人加入聊天。他並不看好李瑄。

年輕士人看向年老士人時,年老士人卻笑着搖頭,他沒有去爭辯。

……

李瑄一行,四馬輪換。

由於未帶大軍跟隨,幾乎每到一個郡縣,就要被攔下查驗身份。

當得知李瑄來到本郡縣後,官吏和豪強惡霸無不戰慄,他們關閉門戶,竟然數月不敢打開。 數日後,李瑄率親衛到達陳留城。

陳留城屬於陳留郡。但陳留城並非郡治,西面的開封纔是郡治。

太陽快要落山,連日高強度趕路,李瑄準備今日提前休息一番,養精蓄銳,明日再趕路。

陳留離洛陽已經不遠。但李瑄來的時候未經過陳留,而是出洛陽從登封而下,走另一條道。

到陳留城,李瑄拿出魚符向官差證明身份,官差大驚失色,立刻到縣衙稟告。

李瑄沒有在城外等,而是進入城內。

路人看到李瑄等一人駕四馬,且馬上攜有盔甲,刀槍,這明顯是官家人,皆避讓。

陳留城是官道上的重要城鎮,來往商人許多,帶來繁華。

李瑄在想,李白和杜甫攜手漫遊的時候,應該會經過陳留城。

但這倆人到處跑,不一定會按照正常路線。

“好雄壯的馬,這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嗎?”

在所有人對李瑄避之不及的時候,一名三十歲出頭的縣兵上前問道。

此縣兵身高六尺,容貌俊正。看起來像是一個練武之人。

他的出現,讓李瑄的親衛警惕。

“並非汗血寶馬,這是草原馬。”

李瑄回答道。

“我見過突厥馬,不是長這樣啊!”

縣兵更驚奇。

“百人之中必有足下這種身高六尺者,萬馬之中得一良種,就不再稀奇了。”

李瑄一邊走,一邊耐着性子回答。

“有道理!英雄配寶馬!”

縣兵覺得李瑄一定是能人。

他只是一個維持街道治安的縣兵,微不足道。李瑄願意和他交談,可見李瑄的氣度。

李瑄微微一笑。

就在這時,陳留令慌慌張張地帶着屬下跑過來。

街上的行人驚詫,陳留令一向車馬而行,今天怎麼不顧體面地在街上慢跑?

“陳留令……鄭硯,拜見李將軍。”

陳留令在李瑄面前停下,氣喘吁吁,帶着佐吏躬身一拜。

雖然李瑄屠戮豪強沒過多久,但這種大事情,很快就傳遍天下。讓天下豪強敲響警鐘。

李瑄滅豪強是因爲吳令光海賊案。

只要此案的一切,公諸於衆。一定有士人對李瑄的行爲拍案叫好。

“我路過陳留,休息一晚就走。我們的食住從簡,還勞鄭縣令費心。”

李瑄向鄭硯回禮道。

如果不是攜帶數十匹馬,他肯定不會麻煩縣衙幫助。

“一點都不費心,您能駕臨,是陳留的榮幸。”

鄭硯不敢有一絲怠慢。

“南八,你在這幹什麼,還不快給將軍牽馬?”

鄭硯纔看到離李瑄很近的縣兵,對他呵斥一聲。

“是……”

愣了一下的南八反應過來,他上前想要接過李瑄的繮繩。

他沒想到李瑄的身份這麼大,還是將軍,連縣令都要唯唯諾諾。

看起來很年輕啊!

“足下叫什麼名字?”

聽到鄭硯叫南八,李瑄突然想起一個人,故而看着南八問道。

“在下南霽雲……”

南霽雲費解,李瑄這樣的大人物,怎麼會問他一個縣兵的的名字?

他家境貧寒,幸得名師看重學習箭術、武藝。

本來想從軍,但母親身體不好,只能在家鄉一邊操舟爲營生,一邊侍奉母親。

不久前母親去世,他已經三十多歲,便失去從軍邊塞的想法,離開家鄉,試圖在地方上尋求上進。

但沒有絲毫背景的他,只能靠着朋友推薦,當一個維護街道治安的小縣兵。

“好壯士!”

李瑄心中一激動,拍了拍南霽雲的肩膀。

他記得南霽雲是頓丘人,離陳留不遠。

南霽雲的勇猛與忠義,在歷史上留下動人的一筆。

前世李瑄看史書雎陽之戰的時候,不忍卒讀,就是看到南霽雲搬救兵無果,自斷手指,以表決心赴死。

李瑄很敬佩。

南霽雲更爲不解,不明白李瑄爲何突然誇讚他?

他這一輩子就在黃河兩岸,確定從未見過李瑄。

“將軍認識南八嗎?”

鄭硯小心詢問李瑄。

“並不認識!他看起來很果毅,我覺得他一定是勇猛之人。”李瑄搖頭,讚許南霽雲。

“南八,李將軍是雪滿弓刀的少年英雄,能被李將軍稱讚,你有福氣了!”

鄭硯心中佩服李瑄的識人之明。

這南八是陳留一百名縣兵中武力最高,還精通騎射,例無虛發。

有他在街上,沒有人敢橫行,所以鄭硯才記住南霽雲的名字。

“原您是大名鼎鼎的李將軍,南霽雲失禮了。”

南霽雲聽到李瑄的名號,再次一拜。

怪不得縣令會這樣來迎接。

李瑄生擒雙可汗的事蹟傳到陳留,南霽雲還夢見自己追隨李將軍,一起馳騁草原呢!

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463章 紡織,數學,天文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61章 前鋒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9章 賣馬人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465章 再臨洛陽,智慧宮中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2章 靈翠樓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76章 李瑄亦是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12章 大案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393章 安祿山出逃洛陽,叛軍譁變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485章 昏君,不知人間,黑衣者死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45章 節制一軍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17章 楊玉環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11章 押官薛錯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5章 興慶宮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406章 吐蕃中計,大潰敗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30章 建立威勢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289章 權勢滔天 滿庫金銀珠寶第433章 佛祖 道祖的奴隸,迎接百國盛會第26章 回樂城中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52章 期望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