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

大殿內很安靜,比外面還暖和幾分。

張大安道:“京兆府遷移三千六百餘人,如今皆已安置,大水淹沒田地五百餘頃,沖毀村落十餘處,三個縣遭災。”

李承乾道:“人都沒事嗎?”

“回殿下,人都安好。”

能夠做到這個結果,京兆府已盡力了。

在這個治理能力有限的當下,能夠做到這一點確實已盡力了,有些事是人力無法改變的。

誰也不能阻擋關西的秋雨到來。

洛水河道的承受能力在這個時代只能用這種捉襟見肘的辦法來處理。

“即便是關中上游的淤地壩,也不能在這短短几年間發揮出奇蹟一般的作用。”李承幹站在大殿內無奈感慨道。

殿內羣臣皆是低着頭,聽着太子殿下的嘆息聲。

李承幹又道:“我們無法改變天時地利,但人嘛,總是能夠一次次地治水,治水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哪怕人力有限,也不能放棄,持之以恆。”

張大安行禮道:“喏。”

“好了,你回去換一身衣裳,暖一暖身體,好好休息,之後洛陽各縣的事,還要你去辦。”

“臣領命。”

李承幹又看向一旁的岑文本道:“接着說吧。”

“喏。”

岑文本道:“河北擁有人口兩百六十餘萬,其中壯勞力七十餘萬,若來年能夠耕種,各戶耕種之後收繳田賦,朝中就能收穫百萬石的糧賦。”

長孫無忌道:“臣等以爲,河北各地需要好好耕種,不能大興作坊。”

朝堂上開始了商討如何振興河北,讓河北重新恢復生機。

並且如今父皇出征在外,現在還不見撤軍的消息,猜測父皇今年是打算在遼東過冬了。

現在還沒有軍報送來,是不是父皇打算暫時休戰,還是另有打算也不得而知。

洛陽距離遼東太遠,消息一來一回兩月就過去了。

很多事,也只能任由父皇安排。

李承幹聽着朝堂中羣臣的議論,河北地處幽州的後方,是最接近遼東的後方。

若是河北安定,就能給父皇的東征帶來極大的助力。

其實馳援東征若能調度有方,僅僅河北一地的糧草與人力也就夠了,可以節省龐大的人力成本。

衆人從今年的冬季規劃,一直聊到了來年的春耕。

河北不是關中,也沒有關中發展作坊業那般的好環境,李承幹任由羣臣訴說着對河北的安排。

河北各地收繳來的糧食可以重新用之於民,收繳出來的錢財可以給國事所用,各地的人口可以重新規劃。

抓了這麼多人,大亂之後,勢必要大治,即便是人口重新規整了,增加了數十萬人口,河北各地的人口加起來直逼三百萬。

但就算是如此,在掃清博陵崔氏有勾連的地方惡人與官吏之後。

隨之而來就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若換作後來的語言來看,那就是河北大蕭條。

早朝結束之後,河北的事就交給舅舅去安排。

李承幹離開乾元殿的時候,大雨還在下着,也不知道這場大雨要下到什麼時候。

有內侍的太監將鍋放好之後,開始煮茶葉蛋。

李承幹看着手中的書卷,又道:“記得打掃乾淨。”

“喏。”三個內侍點頭稱是。

安靜地坐了片刻,李承幹看着谷那律老先生送來的書卷,書卷上說着的都是儒學上諸多想法。

看多了,便覺得儒學的龐雜。

“太子殿下,於侍郎來了。”

聽到話語聲,李承幹微微頷首。

于志寧走入殿內,行禮道:“殿下。”

“這纔剛下朝,就讓你來一趟,孤還擔心耽誤你的事。”

“殿下萬萬不要這麼說。”于志寧行禮道:“臣是東宮詹事,自然奉殿下所命辦事。”

李承幹放下手中的書卷,道:“你覺得谷那律老先生如何?”

思量了片刻,于志寧回道:“傳聞中這位老先生通曉周禮,儀禮,對公羊,左傳,穀梁傳皆是通曉,學識淵源,當世居首位。”

李承幹剝着一顆茶葉蛋的蛋殼,又道:“若讓這位老先生編寫一卷書,用來支教如何?”

于志寧問道:“殿下是要創立新的經學,來教化世人嗎?”

李承幹搖頭道:“說笑了,只是一些支教相關的書籍,但孤很奇怪,爲何這位老先生對弘文館的學識從來不評說。”

于志寧沉默了片刻,沒有言語。

要做一個賢君嘛,賢君的手中除了要有能夠治世的臣子,還需要學識淵博的人,有一定權威的人來編寫書籍。

于志寧道:“殿下,臣去見一趟谷那老先生。”

“好。”

李承幹以及剝着茶葉蛋的蛋殼點頭。

等人離開之後,李承幹獨自一人坐在殿內,吃着茶葉蛋,看着書卷。

蘇婉帶着食盒而來,坐在一旁,將飯菜端在桌上,道:“殿下該用飯了。”

李承幹放下手中的書卷。

蘇婉道:“妾身聽聞谷那律老先生見了殿下之後,很是高興。”

“嗯,他老人家自然是高興的,想要人們重新奉行禮法,崇文館與老先生的志向殊途同歸。”

蘇婉坐在一邊點頭,又給殿下佈菜。

李承乾道:“舅爺向孤說起了這位老先生,若只是與他老人家談這麼一場,之後什麼都不做,算是辜負了舅爺的好意了吧,現在想來……孤要好好利用這位當世大儒。”

蘇婉默不作聲地坐在一旁,倒上一碗茶水。

以往的崇文館看起來就像是個臨時的官邸,崇文館建立有七年,這七年就一直是這個樣子。

雖說人手很多,但一直沒有一個正式的工作。

很多時候都是一邊主持支教,一邊協助京兆府,長久這麼下去,很浪費崇文館的資源。

河北對崇文館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崇文館就可以成爲大唐的書籍印發地,並且還有權威大儒主持,藉此培養出一批人,能夠專心經營崇文館特有的學識。

至少這對帝國來說,需要這麼一個人。

朝中不缺紙張了,缺少對未來有用的書籍。

洛陽的大雨又持續了三天才停歇,當大水退去之後,洛陽京兆府開始了與鄉民共同整理房屋,以及清理路面,做好防疫與水災之後的治理。

主持之後河北諸事的舅舅安排了兩百個官吏,前往河北進行治理。

洛陽晴朗了幾天,大水也終於平穩了,李承幹走在洛陽城外,看着褚遂良送來的書卷。

“殿下,這是谷那律老先生整理出來的第一卷書。”

李承乾道:“支教的事可都安排下去了?”

“回殿下,河北各州府都安排了崇文館的支教夫子。”

李承幹感慨道:“又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褚遂良不置可否地嘆息。

以往不覺得支教的支出是一筆巨大的負擔,但是因爲當時的支教規模並不大。

但現在崇文館的支教範圍擴展到了河北各地,負擔頓時大了許多。

關中地處華西,河北地處華北,東臨渤海,南接山東與河南,十一個州府,以前的河北又叫冀州,放在以後就是京,津,冀要地。

河北,既是父皇東征的後方,也是穩定中原形勢的要地。

這個時代還是缺少人才的,現在李承幹有點理解了,父皇的那句天下英才,盡入吾彀。

想做一個英明的皇帝,需要有太多的人爲社稷獻上心血。

就如李麗質近日來查看的河北各地的卷宗,如果將戰爭的動員能力當作生產力。

那麼如今蕭條的河北就能在短時間能有起色。

大水過後,還有不少官吏走在洛陽周邊,他們在組織鄉民,在維持秩序,讓大雨過後的洛陽能夠更快地恢復生產狀態。

護衛在前方的柴哲威快步走來,他遞上兩隻梨,道:“殿下,這是鄉民進獻的梨。”

李承幹拿過這兩隻,擡眼看去就見到幾個鄉民正在朝這裡行禮。

柴哲威道:“這些鄉民感念太子殿下治理洛陽,獻上此梨,說是這梨一定比關中的更好。”

李承幹咬下一口梨在口中咀嚼着,笑道:“確實比關中的梨更好。”

言罷,那幾個鄉民就離開了。

李承幹走到一片果樹林,見到郭駱駝正在這裡。

“郭寺卿,是何時來的洛陽?”

郭駱駝回身行禮道:“這些天下雨,臣便想來洛陽看看,房相說也不知道今年的梨如何,便讓臣來一趟。”

這片果樹林種着的都是梨樹。

郭駱駝解釋道:“以前這裡是一片淤地,黃河從上游而來,這片地在長久地衝刷下,就成了一片果林,土壤很深,而且肥沃。”

他又嘆道:“今年的這場雨太大了,臣便讓人摘走了這裡的梨。”

李承乾道:“好在這場大雨結束了。”

郭駱駝起身道:“但願今年風調雨順。”

貞觀十八年,冬。

皇帝依舊沒有回來,在遼東郡駐紮了下來,打算來年再去攻打高句麗腹地。

有了糧草與棉衣,父皇就能夠在遼東駐紮,並且與高句麗大軍在天寒地凍中對峙,甚至能讓唐軍比高句麗人過得還要更好一些。

遼東的軍報送到了洛陽,跟着一起回來的還有張亮大將軍。

或許是父皇真看不上這位大將軍領軍才能,這才讓他回來了。

看完了軍報,李承幹蹙眉看着對方道:“大將軍,因何這般狼狽。”

張亮的嘴角還有些淤青,他道:“末將回來的時候被侯君集給揍了。”

李承幹帶着後知後覺的神情,“爲何?”

張亮痛得嘴角一抽,道:“侯君集聽說末將渡海攻打卑沙城不力,那廝取笑末將,還說本來東征一戰就應該是他去。”

李承幹感慨道:“大將軍既然回來了,就好好休養一段時日。”

“喏。”

“慢着。”李承幹揣着手坐在暖爐邊,又道:“聽說大將軍與術士來往?”

“末將家中確實有幾個術士。”

李承幹頷首道:“人應該自強,就算如李道長那般的道門中人也極爲排斥術士。”

“末將……”

李承乾笑道:“勞師遠征,如今這纔回來大將軍且先去休息吧。”

“末將告退。”

李承幹收起了笑容,繼續看着手中的軍報,有了糧草與棉衣禦寒,唐軍就有了能夠在遼東紮根的本錢。

李麗質帶着一紙書信而來,道:“皇兄,父皇的家書送來了。”

“嗯,父皇都說了什麼?”

李麗質無奈道:“也沒什麼大事,就是問問父皇的身體,還有朝中的事,竟然還有人向父皇稟報,說起了河北的事。”

自然是有人奔赴遼東,去告知父皇,希望可以讓太子收手。

可那又如何?人都抓了,該殺的也都殺了。

當他們去了遼東見到父皇,可又能如何?他們什麼都改變不了。

在洛陽從春季一直到冬季,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孩子也年長了一歲。

小於菟與小靈鵲就坐在殿外的凳子上,這兩個孩子期待着小福拉好麪條,期待着今天的美食。

“下雪了!”小靈鵲指着天空道。

李麗質走到殿外,她擡頭看去,見到了漫天的雪花。

東陽帶着斗笠從雪中走來,她慵懶地道:“孫神醫也不知去了何處,一年了,不見他老人家回來。”

李麗質道:“他老人家一生都在行醫,多半也在別的地方治病救人吧。”

“這一次他老人家真的不會回來了。”

李麗質拍了拍東陽的後背,瞧着這個失落的妹妹,安慰道:“若一直將孫神醫留在長安,他老人家也不會安心的,他是個想要走遍天下的神醫,不能一直留着他,也留不住的。”

“不如就讓他離開,讓他老人家可以盡心地去做,他願意做的事。”

小靈鵲問道:“姑姑,孫神醫是誰?”

看到孩子,東陽忽然一笑,解釋道:“那是一個很厲害的老人家。”

兩碗麪條放在了孩子的面前,小於菟雙手捧着碗,看着漫天的大雪,一口接着一口地喝着湯。

小靈鵲忽然問道:“姑姑,爺爺什麼時候回來?”

東陽坐在他們身邊,道:“可能是明年。”

小於菟也有點想爺爺了,吃麪的動作也跟着慢了許多。

朝中還在消化着今年秋季以來,掃清河北的成果,當初從河北世家押送的一車車的銀錢到了洛陽。

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243.第243章 雪後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47章 伏允的下場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323章 新爺孫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74章 太子拜師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153章 崇文館第321章 臂膀第168章 一夜第87章 通達?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79章 效益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1章 圖表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15章 各縣彈劾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88章 活得明白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243.第243章 雪後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130章 請你道歉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55章 認真的一箭270.第270章 新家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74章 太子拜師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92章 兄弟三人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47章 伏允的下場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101章 東宮爭吵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5章 你猜我猜?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21章 負重鍛鍊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314章 臘月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367.第367章 看洛陽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325章 佳節368.第368章 新設339.第339章 議東征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