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

“兒臣大婚的這些天,耽誤了不少事,昨天便將這些事都落實了。”

李世民頷首從一個太監手中拿過一張布絹,道:“今年天竺使者來了,說起了玄奘的事,玄奘還給大唐太子寫了書信。”

接過父皇遞來的布絹,天竺的布絹很粗糙,打開看着上面的字跡。

李世民又道:“朕想着這兩年,玄奘就該回來了。”

“天竺王會捨得讓玄奘回大唐嗎?”

“你以爲呢?”

聽着父皇的反問,李承幹仔細看着書信,一個在天竺的和尚成了大唐太子書信往來的好友。

這種奇聞在朝野與坊間早已傳遍了。

身爲太子,早已習慣了他們的揣測,東宮太子在坊間沒有點傳說,那還是大唐的東宮太子嗎?

信上說的是,玄奘他如今在天竺周遊各地,他要看看天竺的每一個地方,等看遍了天竺的風景,他在天竺學經功成,便會回到大唐。

李承干將布絹放在一旁,大唐終歸是強大了,就連天竺使者都來朝賀大唐。

“父皇,天竺使者來朝,就沒有送一頭大象來嗎?”

李世民在一堆拼圖碎片中尋找着,道:“沒有,天竺使者說大象走不到大唐的。”

李承幹思量着,道:“可以的吧。”

李世民笑道:“若是天竺能夠送一千頭大象從天竺出發,借道吐蕃送到大唐,一千頭的大象即便是一路上接連死去,能夠活着運送到大唐也只剩下多少?天竺使者說這是殘害生靈的事,朕也就沒有追問。”

李承幹拿起一顆幹棗放入口中嚼着。

父子間又安靜了良久,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看着拼圖嘆道:“蘇勖的事朕已知曉,彭王是個不曉事小子,朕讓他回封地了。”

“杜正倫與兒臣說過這件事。”

李世民微微點頭。

父子兩沒有隱瞞,像是在交換情報。

禮部尚書李百藥腳步匆匆而來,他稟報道:“陛下,太子殿下,吐蕃使者來了。”

“來做什麼?”

聽陛下發問,李百藥看向太子,眼下太子殿下背對着自己,正在釣魚,他回道:“松贊干布讓人送來了一千斤金銀,願聽天可汗號令,還請陛下放歸祿東贊與桑布扎。”

李世民咳了咳嗓子。

收到父皇的暗示,李承幹看着水面,輕描淡寫道:“六千斤金子,少一斤都不行。”

李百藥又看向陛下。

只見陛下放下了手中的拼圖,還未開口。

他只好回道:“臣這就去給吐蕃使者吩咐。”

等人走了,李世民開口道:“你這是拿祿東贊當人質了?”

“兒臣從未將他當作人質,祿東贊如今在四方館當值,他過得很好,好到他都快忘記了吐蕃,這亦是一段佳話。”

松贊干布一直希望他能夠回來。

“六千斤的金子是鬆州一戰的本錢,本錢還沒收回來,父皇以爲呢?”

李世民感慨道:“西域一戰帶來了這麼多財寶,青海一戰你又開口要這麼多金子,往後讓人如何看待唐軍。”

李承幹釣起一條魚,自在地坐下來喝着茶水沒有回答父皇的話語,也不打算回答。

陽光總算是破開了烏雲,照在這片大地上。

父皇坐在搖椅上,身邊放着爐子,閉着眼似乎是睡着了。

李承幹站起身,看到拼圖只是完成了一角,許多碎片放在了桌上,滿滿當當一大堆。

貞觀十二年是極爲平常的一年,這一年關中沒有餓死人,這一年關中接連地豐收。

這一年長安城人口增加至七十五萬。

臘月這天,李承幹在李績大將軍的護送下,走在長安城。

經過去年一年的修繕,長安城沒有煥然一新,但從高處看去,街道縱橫一座座四四方方的坊市內顯得格外整齊。

李承幹站在鼓樓上,多看了會兒這賞心悅目的景色。

李績護在太子身後,一言不發。

在兵馬護送下,李承幹走出春明門,就見到了坐在官道邊啃着一張餅的杜正倫。

李承幹揣着手問道:“杜侍郎這是又從什麼地方,辦完差事回來了?”

杜正倫嚼着餅,道:“臣聽聞太子殿下將事辦完了。”

“多虧杜侍郎指點。”

“殿下說笑了,臣就先回去了。”

生怕與太子再多說一句話,杜正倫快步走回了長安城。

有了李崇義與李景恆作爲東宮在朝野外的左右手,往後辦事也能方便許多。

以往這些家事都是父皇與皇叔在安排。

現在不同了,往後的東宮會有自己的家事。

李承幹坐上出遊的車駕,看着沿途的風光,打算再去龍首原看看。

一路上可以見到關中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有一羣正在打鬧的孩子見到官兵護送着車駕而來,他們從官道上躲到了田地裡。

還有一羣孩子爭搶吃食,在路邊打得連滾帶爬。

如果平均一戶人家能夠有三個孩子,那麼再過十年關中的人口就可以再翻三倍。

李績趕着馬車道:“現在遷入關中的人口越來越多了,末將時常聽京兆府的人說好在太子殿下有遠見,在潼關建設了一個巨大的集散地,並且囤積糧食,以供給關中所需。”

“大將軍,以往的關中很缺糧食嗎?”

馬蹄聲依舊,走得並不快,李績解釋道:“以前會缺糧食,那時候關中的人少,很多田地都沒有人耕種,現在人多了,耕種的人也就多了,不缺糧食了。”

身後又有快馬追了上來,來人稟明瞭身份,來人正是京兆府的通判狄知遜,他將馬兒趕到車駕一側,稟報道:“殿下,孫神醫送來的書信。”

李承幹接過書信,問道:“狄通判?”

“臣在。”

“聽聞刑部尚書劉德威很賞識伱。”

狄知遜在馬背上抱拳道:“近來確實與劉尚書有走動。”

“今日孤看到了奏章,劉德威舉薦京兆府通判狄知遜入刑部,京兆府通判狄知遜爲官期間奔走各縣爲人公允正直,正是刑部所需之才。”

聽到馬車內傳來的話語,狄知遜有些不明所以。

“怎麼?你不知道?”

“臣確實不知劉兄竟然這般舉薦臣。”

“舉薦的奏章已送到了吏部,來年開朝會再議。”

“今天程家又有一頭牛摔死了。”

車駕內又很安靜,似乎殿下不喜聽到這個消息。

狄知遜又道:“臣還在查明緣由。”

“不着急查。”

“臣告退。”狄知遜放慢了馬兒的速度,看着太子的車駕遠去。

刑部尚書劉德威爲何會舉薦自己?

狄知遜很困惑,拉起繮繩沿着原路回去。

搖搖晃晃的車駕內,行進在安靜的官道上,甚至可以聽到馬車的輪子壓破地面凍土上的冰層的聲音。

李承幹打開這卷書信,入眼的是孫神醫關於建設醫館的論述。

孫神醫終究是沒有接受將醫學分科的建議,從一開始與他說的骨科,牙科。

到現在,孫神醫只是將醫學分爲了內科與外科,僅此兩科而已。

李承幹看完書信放在一旁,心中思量着,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馬車忽然停下,李績道:“殿下,龍首原到了。”

李承幹走下馬車,地面的泥土在這個冬季都已凍結實了,走上龍首原的高坡。

冬季看不到萬木反春,百里河開的景象,也見不到役馬成羣,羊羣遍地。

冬天的關中與中原其他地方一樣,都是一樣的蕭條。

李承幹迎風站着,其實先前李績大將軍的說法,還是以前的陳舊之見,因關中的耕地是有限的。

可分配的土地也是有限的,現在的人口恢復尚好,田地都有了人耕種,看似不缺糧食了。

遷入關中的人口越來越多,這是表象的實力。

關中的作坊發展與生產力增長,會是將來最重要的實力之一。

田地總歸是有限的,依靠小農經濟的黃河兩岸太依賴糧食,市稅正在連年增長的當下,可以見得這五年以來,關中的生產力是在提高的。

不論是紙張,還是葡萄釀,或者是肥皂在很長一段時間,這是關中生產力與經濟增量的極爲重要的三大支柱產業。

但往後呢,生產製造不能就此停止,還要尋求新的增長量。

西域有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那裡的棉花種到摘都摘不完,棉花與紡織便是關中下一個支柱產業。

距離這個光景不遠了,就待唐軍掃平天山。

當然了,類似的產業建設還可以謀劃,未來五年,關中又會有一場大變局。

既然田畝與糧食是有限的,李唐王朝的基本盤發展就要在保證耕地的同時,側重經濟與貿易發展。

再過五年,再過十年……大概又是另外的面貌。

他們都不知道,這個關中要如何地翻天覆地。

李承乾笑着問道:“今年李震該回來了吧?”

李績道:“就算是末將想要將他繼續留在河西走廊,陛下也會將他召回來封賞。”

魏昶快步走來,他身着粗布衣裳,下巴長着大鬍子,他將一封書信遞交給護衛在這裡的士卒,又留下了兩句話,就快步離開了。

“太子殿下,涇陽縣不良人魏昶,有事呈報。”

李承幹接過紙張,將幾次對摺的紙張打開,風吹得紙張一角反覆捲起。

看着紙張上的內容,說的是關中商賈近來的變動,那個叫裴明禮的人帶着家眷又去了河西走廊。

江南兩道的商賈也都完成了交易,他們用茶葉與絲綢換取了肥皂與葡萄釀,已離開了關中。

看着紙張上的一行行字,李承幹對李績道:“大將軍,魏昶封個不良帥吧。”

李績沒有遲疑,果斷道:“喏。”

“怎答應得這麼爽快?”

“回殿下,在軍中記錄中,魏昶手中的不良人已有四百餘人,如此人物又對大唐忠心,可以任不良帥。”

望着眼前的八百里秦川,放眼看去,就能見到遠處的長安城,高聳的城牆看不到城內的情況。

倒是可以從這裡直入太液池,從玄武門回宮。

從車駕上拿了一張胡凳,李承乾乾脆坐了下來。

有士卒來報,“殿下,祿東贊聽聞太子出行,正巧祿東贊也在此地,前來求見。”

“讓他過來吧。”

“喏。”

從今年的秋天到現在,祿東贊消瘦了不少。

李承幹再次見到對方,問道:“松贊干布只比孤年長一歲,他卻放不下你這位大相,期盼着你回去。”

祿東贊穿着唐人的衣衫,他依舊行着吐蕃人的禮儀,道:“唐人的開價太過分,贊普不會答應的。”

“那又如何?”

聽殿下說出這般輕鬆的話語,祿東贊正色道:“贊普也拿不出這麼多金子。”

李承幹擺了擺衣袖,一手放在膝蓋上,看着行禮站在下方的祿東贊,朗聲道:“松贊干布是個能人,年近二十歲就一統吐蕃,孤以爲他應該繼續治理吐蕃,而不是一味委屈地求全,想要唐人放過你,人應該自強,不是嗎?”

“換作孤,孤就會放棄你,而後繼續治理吐蕃,招納賢才,反正你在長安過得這麼好,哪怕你死了,難道吐蕃人就不活了嗎?”

“人啊,應該往前看,大相兄覺得呢?”

祿東贊低聲道:“太子殿下是說贊普不值得外臣效忠是嗎?”

李承幹微微擡首,道:“你現在連效忠都做不到了,再者說孤不需要你的效忠,這天下向父皇效忠的人太多了,鐵勒的契苾何力,突厥的阿史那杜爾,回鶻人,西域人,你們吐蕃人也可以向大唐效忠的。”

見祿東贊不給回話,李承幹站起身走到他身側,看向站在不遠處姿勢謙卑的桑布扎,低聲道:“人都是有自我意識的人,當吐蕃臣民也願意效忠大唐的時候,你再好好想想孤的話也不遲。”

祿東贊朗聲道:“謝太子殿下指點。”

“冬天的關中也不錯,你好好看看吧,待將來再想想今日的這番話。”

李承幹往龍首原的南面走去,一衆護送的兵馬跟在太子身邊。

留下祿東贊站在原地,一番話時不時從思緒中而過,鐵勒人,西域人,回鶻人……都在效忠天可汗,吐蕃臣民何去何從。

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323章 新爺孫第62章 對錯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323章 新爺孫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第6章 小女徐慧第68章 孤有進步嗎?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314章 臘月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115章 各縣彈劾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21章 負重鍛鍊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7章 他要卷死孤213.第213章 旱情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163章 杖責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79章 效益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96章 以前的事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70.第270章 新家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71.第371章 虎牢關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167章 夏收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368.第368章 新設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154章 陳年舊事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167章 夏收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8章 彪悍的早朝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19.第219章 調令第127章 遊園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