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莫要內耗
這兩年讓舅爺煩心的人越來越多了,李承幹心有憂慮,再過兩年是不是舅爺看到活人就會煩。
高士廉從懷中拿出一迭白色的粗布,笑道:“老朽聽說了,今年葡萄豐收了,這就來恭賀太子殿下。”
坐在舅爺面前,李承幹好奇道:“很少見舅爺送孫兒東西。”
高士廉笑道:“你打開看看吧。”
鋪開眼前的白布,上面所寫的是一個個楷書字體。
高士廉笑道:“要說識人謀事,老朽擅長,可這書法實不是老朽所長,不如送你了。”
看到眼前外孫的疑惑神情,高士廉又道:“老朽平生沒送過人什麼東西,這副字帖你收下吧。”
“謝舅爺。”
高士廉又站起身道:“溫彥博還是一個守舊的老臣,太子門下有這位老先生不是什麼壞事,老先生德高望重,可他的話也不能全聽。”
李承幹收好眼前的字帖,道:“聽聞歐陽老先生已經不再寫字帖了,舅爺是從何而來的。”
高士廉呵呵一笑,沒有答話。
李承幹又狐疑道:“打牌贏來的?”
聞言,高士廉一聲嘆息,神色多有幾分愧色,本想持着幾分高深,“唉……”
現在歐陽詢的真跡字帖流傳在外面的並不多,況且自從封筆之後他老人家的字帖更值錢了。
“正如舅爺所言,溫彥博老先生的話不能夠全聽。”
高士廉道:“聽聞太子殿下還答應了他東征?”
與舅爺一起走到中書省門外,李承幹回道:“答應了。”
“何時東征?”
“沒有與他老人家保證過。”李承幹望着晴朗的天空,“舅爺,這種承諾事關社稷,不能被一時意氣左右,早晚都要拿下的,不急於一時。”
眼看舅爺邁步走下了中書省的臺階,李承幹揣着手站在原地道:“這就走了?”
高士廉揮了揮袖子示意不用送了,而後快步走到遠處,站在那裡正有高林等着。
李承幹負手而立,目送舅爺。
從見到高林這個老人家以來,他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好像一直都是這樣,這三年以來也不見他更老。
就像是舅爺說過的,都已經到了這個年紀了還能老到什麼地步。
或許這也是舅爺常常看到一些人就煩,而高林不同,他總是能夠將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有時去舅爺家拜訪,都不知道此人就在院中,或者就在身後。
這種人如果要行刺,一定是個高手吧。
難怪,這麼多年過去了,舅爺的身邊就留下了這麼一個老人家照顧着。
李承幹拿着手中的字帖走向東宮,等舅爺的年紀再大一些了,遇到活人就會煩。
東宮,李承幹執筆書寫着,楷體字很漂亮,方方正正乾淨利落的字體,最是賞心悅目。
李麗質帶着三個妹妹回來了,她好奇道:“皇兄是在練字嗎?”
“嗯。”
“這是歐陽詢老先生的真跡?”
“是呀,想着練一練。”李承幹低頭看着自己的毛筆字,索然一嘆,“還是寫得這麼差。”
李麗質忍着不笑出聲,練字是皇兄的頭等難事,在東宮傳聞中,太子最不擅長的就是寫字了。
李承幹擱下手中的筆,乾脆也不練了,道:“寧兒,將字帖收起來,這恐怕是歐陽詢留存在世,字數最多的一份字帖了。”
李麗質看着字跡,又感受着這卷粗布的質感,低聲道:“記得父皇手中也有這份字帖,與皇兄手中的這一卷應該是同時寫就的,記得是很多年前了,那時候歐陽詢老先生正值壯年,也是書法大成之時。”
這歐陽詢究竟在舅爺手中輸得有多慘,聽着麗質講述,就能想到這副字帖的價值有多大。
東陽走上前看了一眼,道:“皇兄,近來有傳聞,說是皇兄與父皇不和。”
李承幹轉身看向東宮的窗外,道:“聽父皇說起過,簡單說了幾句。”
“父皇也知曉了?”
李承幹一手放在窗臺上,低聲道:“東陽,麗質,這些事都是我們的家事,不要因外人的言語,而讓家人之間產生猜忌,哪怕是謠言傳遍了長安。”
李麗質思量片刻,回道:“居心叵測之輩,想讓我們一家產生嫌隙。”
李承幹滿意點頭。
忙於自證只會陷入對方的自證陷阱,讓原本團結的一家人只會越陷越深。
而個人也會因這種事陷入無止盡的內耗。
自我內耗到了一定階段,會很容易失去控制,人要保持清醒的理智,從而不被利用。
對這種事最好是一笑而過,絕對不要踏入對方的陷阱。
李承幹深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笑着道:“寧兒姐。”
寧兒躬身道:“奴婢在。”
“派人去魏王府走一趟,就說明日一早孤有事找青雀。”
“喏。”
翌日,早晨。
李泰便來到了東宮,他遠遠就看到了皇兄正在活動着四肢,“皇兄。”
李承幹拍了拍這個弟弟的後背,道:“伱該減肥了。”
“皇兄說得是,可……”
他話還沒說完,李承幹邁開雙腿跑了起來,道:“跑步。”
李泰跟在皇兄身邊跑動着,疑惑着。
兄弟兩人繞着東宮跑了兩圈,李泰便有些體力不支,呼吸也費勁了起來。
直到第三圈,李泰扶着牆感覺到頭暈目眩,喉口覺得一酸就吐了。
李承幹給他拍着後背道:“還吐得出來嗎?”
來東宮前並沒有吃東西,李泰面色漲紅,肚子裡泛着酸水很是難受。
兄弟在東宮的牆邊坐下來,李承乾道:“母后說讓你多多鍛鍊。”
李泰擦了擦嘴道:“謝皇兄。”
李承幹一手搭着他的肩膀,笑道:“最近是有什麼心事嗎?”
李泰低下頭,晃了晃頭。
“你是有心事,卻不想說吧。”
聞言,李泰的呼吸也平順了許多,他擦了擦汗水,回道:“皇兄,老師時常教導要窮則獨善其身。”
李承乾道:“舒坦一些了嗎?”
李泰深吸一口氣,感受着體力,點頭道:“好多了。”
見他的體型,想要站起身,有些困難。
李承幹伸手。
李泰有些猶豫,隨後避開目光,伸手拉住皇兄的手掌。
巨大的力量一拉,李泰堪堪站穩。
“在東宮用飯吧,用了飯就去見父皇,母后。”
“好。” 東宮已準備好了早飯,李麗質遞上碗筷道:“皇兄用飯。”
“謝麗質。”
李泰比李麗質大了一歲。
三人坐在東宮門前吃着飯,不多時東陽與清河,臨川,汝南也睡醒了。
“青雀啊,父皇母后在太液池避暑,你很少去走動,母后想着讓你去走走,我們這個家,這麼多兄弟姐妹不能疏遠了。”
“皇兄所言極是。”
看着皇兄與幾個妹妹的笑容,李泰吃着碗中的骨頭粥,一口接着一口喝着。
李麗質問道:“小福啊,這個是豬骨頭粥嗎?”
小福搖頭,“回公主殿下,這是羊骨頭熬成的粥,現在羊便宜,涇陽養的豬如今也吃不到,涇陽說是不賣豬肉了,再賣就要殺小豬了。”
東陽吸溜着骨髓,道:“羊肉也挺好。”
小福輕快地收拾廚房,他將一些碗筷放在廚房前,等陽光能夠完全照到東宮的時候,就可以給碗筷消毒。
她不知道消毒是什麼意思,只知道碗筷被嗮過之後暖乎乎的。
用罷早飯,兄弟姐妹一大家子離開東宮。
太液池邊,李世民還在看着當初送來的卷宗,兒女來了,他也只是擡頭看了一眼,而後目光繼續落在書卷上。
本想着麗質的作業算是糊弄過去了,該看還是要看的。
李麗質見到父皇正在看書,她臉上帶着笑容道:“父皇今天看了什麼?”
李世民又拿起另一卷道:“現在朕可以看懂一些了。”
李麗質滿意笑着。
見小兕子快步跑來,李麗質又抱起她,詢問道:“明達,今天還去練吐納嗎?”
小兕子點頭道:“嗯,道長說妹妹可以自己練的。”
“是嗎?明達真厲害呀。”
小兕子咧嘴笑着,隨後她穿着道袍盤腿坐在太液池湖邊,面朝東方的朝陽,閉眼打坐,一次次有規律地呼吸着。
“皇兄,你說明達的先天不足是什麼病症?”
李承幹揣着手道:“不清楚呀,太醫署的人也說要兕子病發了才能知道。”
隨後,兄妹看向一旁的東陽。
東陽打量着小兕子的背影觀察着,她斟酌了一番,也沒說話。
李麗質又問道:“李道長真的可以治好小兕子嗎?”
李承幹想到了道門的特殊,“李淳風道長身懷一些絕技確實不假,軍中的將領見過他有時展現出來的身手,本想是孤能夠學一些,窺見一些門道,可他始終不願意教授。”
李麗質猜測着,“難道說李道長與袁道長的一身本領一定要孩童時期開始鍛鍊纔能有成效?”
別苑內,李泰行禮道:“母后。”
長孫皇后煮着一碗魚粥,道:“青雀,今天承幹帶着你跑步了?”
李泰站在一旁,道:“原來是母后吩咐的。”
“母后從未這般吩咐過承幹。”她舀出一碗魚粥,道:“吃吧。”
雖說在東宮已經吃過了,李泰還是拿過碗吃着魚粥。
“你們兄弟幾個呀,母后現在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長孫皇后拉着兒子的手耐心道:“你如今時常在文學館,一坐就是一整天,這些事母后都知道。”
李泰低着頭,看着母后的雙手幫着整理衣襟。
長孫皇后微笑道:“你自然不能耽誤文學館的編撰,往後也多來父皇母后這裡走走。”
李泰站在原地,微微點頭。
看着兒子,長孫皇后又道:“不論是承幹還是恪兒,你們三個年長的皇兄中,你還是最聰穎的一個。”
李泰感覺自己的鼻子有點酸,還是點着頭。
“好了,母后很少親手做飯食,味道如何?”
李泰點頭道:“很好。”
長孫皇后命人將粥端了出去,給高陽與小兕子,還有稚奴與慎兒吃。
太液池邊,李承幹帶着弟弟妹妹正在做着月餅。
李泰從別苑中走出來,就被李治與李慎拉着一起去搗餡料。
月餅是紅豆餡的。
高陽看着正在揉麪的皇兄道:“妹妹想吃羊肉大蔥餡的。”
李承幹揉麪的動作,很明顯地停頓了片刻。
李麗質道:“好呀,你自己包羊肉大蔥餡的,你自己吃。”
在餡料方面,弟弟妹妹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李治尤爲前衛地想到將煮熟的鴨蛋放入月餅中。
小福與寧兒將東宮的爐子也帶來了。
李泰看着一家人忙活在一起,他的臉上也帶着笑容。
“皇兄,稚奴的鴨子至今都沒有下蛋。”
“是嗎?”
“嗯。”東陽小聲道:“沿着太液池岸邊找了一圈,都沒有發現鴨蛋,妹妹好久沒有吃烤鴨了。”
李承乾道:“現在還太小,再養肥一些會更好吃。”
東陽回頭看了看還在折騰着餡料的稚奴,神色凝重點頭道:“皇兄說的是,養肥了再殺。”
今天的李泰放下了文學館的一切工作,跟着皇兄與弟弟妹妹在一起,大家還能玩着擊鼓傳花的遊戲。
這是殿下們最愛玩的遊戲。
黃昏時分,一個個月餅就已出爐了。
高陽吃了一口羊肉大蔥餡的月餅,委屈道:“不好吃。”
李麗質道:“你自己做得月餅,一定要自己吃完。”
高陽委屈得就要哭出來,還是忍着將月餅吃下了肚。
或許多年之後,兄弟姐妹們再次聚在一起,還能夠想起第一次做月餅時這些笑聲。
李承干與父皇沿着太液池走着,父子倆一邊走一邊吃着月餅,低聲說着。
陛下與太子的這一次談話進行了很久,也不知父子之間說了什麼。
貞觀九年的下旬,一道道旨意從皇宮中傳了出來,關中各縣各鄉設置鄉長,恢復各縣縣令一職,各縣增設縣尉,縣丞主簿。
由京兆府與吏部評定。
一道道旨意不斷送入了京兆府。
其實也可以想到,今年關中葡萄又一次豐收,自太子掌朝中用度,支持開源節流的方略以來。
開源的事一直都是京兆府在辦,有這種功績在,給予更大的權力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