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人,本統領奉旨傳皇上口諭:朕要他們給出實證,證明兇犯,無論是誰殺無赦!”
禁衛統領抵達殿外傳旨。
文武官員頓時跪地接旨,聽懵了,皇上幾個意思?
顯然皇上爲高士廉遇刺一事震怒了。
可是天知道刺殺高大夫的兇犯是誰呀?
既然不知道刺客是誰,還怎麼證明刺客的身份,從而向皇上交旨?
這不是無中生有嗎?
實質上是皇上變相的強制措施,寓意深遠。
皇上一心查出刺殺高大夫的兇手,殺之泄恨,震懾人心的同時維護尊嚴。
當然,這其中包含了諸多情感牽絆,殺兇犯鞏固君臣之誼,夫妻之情,穩定朝局人心等等情因。
不過皇上似乎還想利用高大夫遇刺一案做文章,針對某個人……
這一刻,文武官員不禁彼此對視,交換各自悟到皇上口諭的弦外之音,遂先後進入御書房。
在禮畢之後,魏徵率先說道:“皇上明鑑,微臣以爲刺殺高大夫之人必定出自暗勢力中人。
不過依據勘察現場的仵作證詞來看,缺乏黑衣人挑起的宮鬥事件遺留下的邪氣,以及毒性特徵。
但這並不能不排除刺客與黑衣人的暗勢力無關。
因此,微臣與諸位大臣商討案情,覺着刺殺高大夫的刺客來無蹤去無影,隱似盜取玉璽之人的身法。
因爲兇犯在高大夫出門之際展開刺殺,沒有給護衛反應的時間,所以到目前爲止,唯有盜取玉璽之人具備着這種快如閃電般的刺殺能力。
還望皇上明斷?”
“微臣附議,刺殺高大夫的人就是姜婉婷,或是肖天,牽扯到王浪軍圖謀不軌,望皇上明斷!”
文武官員相繼附議。
雖然他們應和魏徵的說法,交旨交差,但是人人把魏徵恨得牙癢癢的,這老貨老奸巨猾,無恥的搞連坐啊?
這一招陰險至極。
要知道中傷王浪軍這位先天高手,純屬作死。
那傢伙睚眥必報,誰敢惹他啊!
可是魏徵這老貨把滿朝文武拖下水,當着皇上的面信口開河,誰敢唱反調啊。
一旦唱反調就違背了皇上的心意,那是找不痛快,作死的節奏。
畢竟人人都知道皇上不惜一切代價的拉攏王浪軍,唯有順勢輔助,不敢忤逆。
於是,滿朝文武一致附議魏徵的推論,向皇上交旨。
李世民表面盛怒,暗自罵道:魏徵狗陰狠,果斷,這幫大臣也是牆頭草,沒有一個比得了王浪軍的才能,只可惜……
心有所思,他撇開奏摺,撐起身來怒道:“各位愛卿是在逼宮嗎?”
一句話,寓意深遠。
爲啥?
這不是明擺着的事嗎?
要知道王浪軍已達先天境界,他可不敢再惹怒王浪軍,以免給他的朝廷帶來致命的打擊。
而滿朝文武指認王浪軍派人刺殺高大夫,聯名告御狀,也就把他推到王浪軍的對立面,死磕。
那不是雞蛋碰石頭嗎?
不自量力的作死。
這是滿朝文武逼他作死,就是逼宮。
而在這種情況下,他唯有把一切責任推給滿朝文武,方可達成所願。
當然,滿朝文武一致指認王浪軍指使姜婉婷與肖天刺殺高大夫,也是惹怒王浪軍的根源,後果難以預料。
但王浪軍並不是窮兇極惡之徒,相反重情重義。
這就應了那句話:法不責衆,空穴來風必有因。
王浪軍總不能一怒之下把滿朝文武都殺了,惹的天下人戳脊骨,罵王浪軍殘暴無情,是謀逆者云云,變成千夫所指,牽連親朋好友不得安生。
說白了,這是他的帝王權術。
他唱白臉做好人,滿朝文武唱紅臉……
皇上真無恥,睜着眼睛說瞎話,不帶臉紅的……魏徵敢想不敢言,麪皮抽抽着說道:“微臣不敢!
但微臣以爲這種推論有些唐突,可是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相反一旦確有其事,危害太大了。
這不僅僅是危機到各位同僚的安全,還危機到整個李唐江山的安定,乃至危機到皇上的安危。
因此,微臣建議捉拿姜婉婷與肖天審理此案,以防萬一。
相反,他們二人也有義務幫助朝廷緝拿兇犯,免除天下人的非議,杜絕暗勢力中人以此挑撥離間,導致我們與王浪軍火併,後果不堪設想。
微臣以爲此法勢在必行,望皇上恩准!”
“臣等附議魏相的提議,防範於未然,也是一箭雙鵰之計,望皇上恩准!”
文武官員再次附議,聲浪滾滾。
不過人人見識了魏徵的無恥,簡直是一張利嘴,正反由他紅口白牙瞎咧咧。
但不得不說,魏徵的提議堪稱完美,不但可以完成皇上的心願,而且拿捏住王浪軍的把柄,讓王浪軍去對付兇犯,一勞永逸,坐等大豐收。
這種妙計簡直絕了。
即便是李世民也聽得雙目放光,溢於言表的說道:“哦,朕被你們說服了,找不理由反駁。
不過朕不希望諸位愛卿爲了李唐江山的未來,觸怒王浪軍受到損傷,無論失去誰都是大唐的損失啊!
因此,朕覺着此法過於冒險,就此作罷……”
“皇上明鑑,臣等已說服王泰前往狄家莊通知王浪軍,朝廷對高大夫遇刺一案的決策。
想必他們父子已經碰頭了。
在他們父子商議之後,有了心理上的緩衝,臣等作爲第二梯隊接觸王浪軍,一定要把兇犯繩之以法。
這件事幹繫到李唐江山的興衰,刻不容緩。
因此,臣等擅自做主,還望皇上贖罪!”
魏徵帶頭請旨,言詞鑿鑿,視死如歸。
儼然是一副挑大樑,替皇上承受王浪軍的怒火,大義凜然的赴死態勢。
再加上滿朝文武一致通過,衆志成城,頗有震撼性。
這一刻,李世民感動的有點小內疚,覺着利用滿朝文武針對王浪軍做的對,但頗有顧此失彼的意味。
若是爲了籠絡王浪軍而寒了滿朝文武的心,是否得不償失啊?
不過他又想到掌控王浪軍開創盛世基業的憧憬,也就釋然了。
自古忠孝難兩全。
唯有至高惑人心。
我心向日月,今古傳佳話。
朕倒要看看王浪軍這次往哪逃?李世民想着想着有點飄了。
…………
如此同時,王浪軍攜韻兒接近狄家橋,遇到不該遇到的人,父子交鋒正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