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宮裡一團祥和。
雖有擔心的成分困擾着王浪軍一家人的心緒,但是還算淡然,並不強烈。
相較於皇宮裡的氛圍就顯得緊張,壓抑了。
新皇宮頂層金鑾殿上,長孫無垢抱着李承乾的屍體坐在龍椅上,俯瞰跪在大殿上的羣臣,沙啞着嗓子說道:“太子遇刺,你們這些臣子在幹些什麼?”
這話明顯是在掩蓋李承乾是狄溥分身的事實。
可謂是賢內助,長孫無垢正在爲李二掩蓋醜聞,以免天下動盪,反受狄溥挑撥訛言,後果不堪設想。
總之這是平息內部隱患的決策。
哪怕長孫無垢痛失愛子,心裡在泣血,也要忍着向天下公佈事實,號令天下人追殺狄溥的衝動,來穩固大唐江山。
特別是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能出亂子。
這都長孫無垢的決定,王浪軍壓根沒有干涉參與。
相對來說,這一筆血債。
血債可不僅僅是李承乾的死,還有無數枉死的人,那都是一筆筆血債。
面對這個局面,程咬金亦是懵懵懂懂,痛心疾首的說道:“回皇后娘娘,敵人的計劃太過精密,導致太子殿下受難,臣有罪!”
“別說那些沒用的,本宮要聽結果,兇手抓到了沒有?”
長孫無垢憤怒的呵斥,母儀威勢盡顯。
衆臣不寒而慄,嚇壞了。
其實,衆臣都在心裡打鼓,害怕的要死要活的。
爲啥呢?
事實很明顯。
一直以來,衆臣或多或少都在向利益伸手。
說白了都在算計王浪軍的產業。
只爲爭奪一份利益壯大家族,奠定家族強盛的根基。
這可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而是爭奪王浪軍的一份科技技術,作爲家族傳承香火的資本。
說白了就是長久大計。
那麼,衆臣這種爭利的方式,是否中了敵人的奸計,事實上顯而易見,都中計了。
乃至有人直接與敵人勾搭成奸,大肆謀利斂財。
原本這種事大家都在做,很容易矇混過關。
畢竟法不責衆,哪怕東窗事發,李二也不會把滿朝文武全都處置了。
頂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局面。
因此,衆臣人人爭先謀利,都被敵人算計了。
可是如今導致太子的死亡,失態就鬧大了。
會死人的!
最少也要死幾個人讓李二的皇家泄憤。
這不關替死鬼的事。
而是太子死了,必須有人陪葬,殉葬。
更別說衆臣在太子遇刺的事情上失職,犯下保護不力,玩勿職守的罪過了。
總之要死人了。
誰不怕?
滿朝文武每一個人不怕死的,全都噤若寒蟬,冒冷汗。
魏徵一邊擡袖拭汗,一邊說道:“啓奏皇后娘娘,朝廷將士正在全力追查兇手。
想必會有結果…”
“混賬,什麼叫想必會有結果?
魏徵,你竟敢搪塞本宮,忘了你臣子身份,該當何罪?”
長孫無垢氣得不輕,怒不可愈。
難怪李二經常被魏徵氣個半死,說話太氣人了。
分明是在打掩護,推卸責任。
預先埋下抓不到刺客的伏筆,留後路。
這還是忠臣該有的風範嗎?
長孫無垢感覺滿朝文武沒一個可以信任的大臣了。
比起王浪軍的坦誠相待,這些個大臣的嘴臉與心機顯得如此不堪。
宛如天地之別,沒有可比性?
長孫無垢頓覺心涼了半截,大唐養着這幫臣子,還有什麼未來?
又談何強盛大唐,和諧天下?
難怪王浪軍的新政推行的如此艱難?
原來最大的阻力全在朝堂之上!
這一刻,長孫無垢悟了,冥冥中爲王浪軍報不屈,爲大唐子民含憤,爲這些個臣子的言行舉止感動不齒。
魏徵感觸到長孫無垢要拿人開刀的意味,硬着頭皮說道:“回皇后娘娘,微臣不敢!
只是微臣知曉敵人之所以能夠進入皇宮刺殺太子殿下,又在長安城內外鼓動民衆造反,必是處心積慮的謀劃。
嚴格來說,是一場挑撥離間之計!”
“哦,說下去,本宮很想知道爲什麼?
爲什麼滿朝文武全被敵人挑唆過去,針對朝廷,針對王浪軍的無量宮下手。
別否認,本宮眼不瞎,耳不聾,可是知曉不少事。
如今,太子爲此付出性命,你們還敢不給本宮一個解釋,讓太子走的安心嗎!”
長孫無垢聽出魏徵話中有話。
當然,倆公主回到皇宮的日子裡,沒少給長孫無垢灌輸王浪軍的洞世觀念。
更何況長孫無垢經歷了李二發動的玄武門之變,自是知曉那些個跟隨李二打下半壁江山的文臣武將,迫使李二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之變。
說到底:利益最大化!
畢竟那些跟隨李二打下半壁江山的文臣武將,打生打死的活下來了,圖什麼?
圖的不就是榮華富貴與權勢嗎?
關鍵是他們都是李二身邊的人,心腹,一旦讓前太子得勢登基爲皇帝,還把他們給開了,殺了啊?
平心而論,面對這種局面怎麼辦?
似乎沒有選擇,不是嗎?
爲了利益最大化,他們慫恿李二發動玄武門之變。
正如眼下的局勢一個樣。
人人爭利謀權,侵佔王浪軍的產業,正中敵人的奸計。
這就是癥結所在。
長孫無垢自然想得到,可是唯有此刻才知道禍患有多大。
同樣對王浪軍向天下人推行的新政,民主政策,感到珍貴,偉大。
大唐江山不是李二與文武大臣的天下,而是民衆的天下。
無論是權,還是利益,都該還給民衆!
民爲主,君爲輕,臣子次之,天下才能和諧向榮!
早知如此,何至今日之禍?
誰的錯?
長孫無垢在心裡吶喊,爲李承乾的死報不屈,痛心不已。
魏徵無言以對,總不能向長孫無垢推送幾個替死鬼消災吧?
杜如晦感觸到魏徵瞟來的眼神不對勁,咬了咬牙說道:“皇后娘娘,此事幹系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
“呃,按照你的意思是太子白死了,死在你們這些蛀蟲手上,是也不是?
或者說你再度準備給李二上演一次逼宮,迫使李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追究你們的罪過了是不是?”
長孫無垢怒而呵斥。
原本長孫無垢只是在爲李二打前站,平息長安城內外的隱患。
盡最大努力追殺奸細,清除內患。
同時殺幾個與敵人勾結的臣子,殺雞儆猴,警示天下不軌之徒。
並收取文成武將爭奪的利益。
靜平干戈,爲推行新政打基礎,受惠於民。
這是最佳的中和辦法。
要不然等到李二回來之後,指不定會與王浪軍激化矛盾,再度被敵人挑唆利用就不好了。
而李二沒有在第一時間回朝,不正是在給長孫無垢善後的機會嗎?
畢竟李二也不好拿文武開動。
無論是舊情功績上不易動手,還是面對天下人的非議與歷史污點,李二都該回避一二。
當然,李二此舉也在等王浪軍出手,等待狄韻與敵人的決戰結果,再行定計。
其中的道道很多,全在自我衡量了。
長孫無垢夾在其中爲難,只想和諧天下,剷除內部隱患,讓那些死去的冤魂得以安寧!
唯有這樣,她才能安心!
只是衆臣人人自危,不安分了!
貌似皇后要大開殺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