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溪當然不知道離自己那麼遙遠的長安城在發生什麼,她現在只能關心邊家村發生了什麼,白鬍子村正慷慨激昂道,“突厥人已經屠戮了白水村,全村男女老幼,無一倖免,虧着有個獵戶早起上山查看自己設下的陷阱,才逃過一劫,他又熟悉山路,熬到天黑,才循着小路逃到咱捫村。據這獵戶講,突厥長途奔襲,要在白水村休整幾天,再進內地劫掠。”
村民頓時亂了起來,孩子哭,大人鬧的,倉皇一片,紛紛準備立刻逃離這裡。常小溪從大家的議論裡,倒是聽明白了個大概情況。
大青山是個天然屏障,大青山南邊都是唐朝的子民,大青山北側,則是突厥的牧場,兩朝的邊界,就是延綿不斷的大青山。經過漫長的冬季,儲備用盡,初春時節,卻又水草未發,牛羊無食,正是瘦弱掉膘乃至大量死亡的時候。如果恰逢突厥部落內部動盪,儲備不足,那麼部落的老弱婦孺就很難熬過春季,沒有了女人和孩子,這個部落也就沒有了明天。因此,這個時候,往往會有突厥人鋌而走險,度過大青山,前往大唐內地劫掠。
唐軍當然不會毫無防備,沿大青山設了兩個折衝府,分別位於大青山西路和東路,就是防備突厥衝關。但是據那白水村逃出來的獵戶說,此次匈奴直接翻越大青山中麓,倒是避開了唐軍左右兩個折衝府了。
因爲大青山左右路都有折衝軍府守衛,大青山中麓難以翻越,是道天然屏障,加上大青山下風調雨順,大青山上出產又多,是個寶山,倒比別處容易討生活。因此儘管毗鄰匈奴,在大青山山下,還是有一些村落,村民世代居住在此。
常小溪穿越而來的這個村,叫做邊家村,正是依山而居,位於大青山中麓地段。而白水村比邊家村更靠北一點,就在半山腰,兩村相距不過三四十里路,也不知突厥人如何騎馬翻越的大青山,若是此刻縱馬而下,只怕盞茶時分就能奔到邊家村。也難怪村民鼓譟,自家性命危在旦夕,誰還能耐得住呆在這裡。
村正又道,“我已經派了人急報折衝軍府,只是即使折衝府出兵,這一來去,也需要一天,但是突厥人下山,只需片刻。突厥人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大家趕緊各自歸家,收拾收拾逃命去吧!只是投親靠友,沿途記得示警!”
常小溪震驚當場,沒防住趙李氏拉起她就走,嘴裡還咕叨着敗家兒媳婦,自從常小溪嫁進趙家就沒有好事云云。
廖仲旗正與兩位好友商議着是快些回折衝府報信,還是留在邊家村阻敵。都沒留意到常小溪這邊的動靜。
廖仲旗與兩個朋友計議得當,忙分頭出發。他們幾人均在大青山東邊的大青山東折衝府服役,適逢休沐,相約來廖仲旗家遊玩,沒想到碰到突厥越山劫掠,這幾人都是血氣方剛,只是人數實在太少,留在邊家村無異於螳臂擋車,這才商定由費玉清回營報信,李青城去南雲縣,聯繫南雲縣守軍,做好第一道防線。廖仲旗母親尚在邊家村,就由他來斷後,儘量帶領村民下山逃難。南雲縣是距離邊家村最近的縣城,那裡有守軍,也是所有村民逃難的目的地。
費玉清本是斥候出身,計議停當後,他立即縱馬疾馳,奔大青山東折衝府而去,軍情如火,不敢耽擱。李青城也快馬加鞭,出發了,南雲縣離邊家村四十多里路,趕過去,還要與駐軍設置路障,佈置兵力,再疏散居民。
只有廖仲旗,與村正說明情況後,領着村正派給他的十名青壯,一時在村裡催促大家,一時又立馬在村邊張望。
常小溪被趙李氏拉扯着很快回到家裡,那母女兩人忙開箱櫃收拾細軟。只有常小溪,環顧了一下自己的蝸居,看看實在沒什麼可以收拾的,從兩雙舊鞋子裡挑了一雙不漏腳趾頭的,又將另外一雙剪成兩雙鞋墊墊在裡面,這才穿在腳上。又將舊衣服翻檢一下,挑幾件還能看的包了一個小包袱。
很快趙富花粗噶的聲音響起,催着常小溪來幫忙,常小溪不想在這種時候節外生枝,只得過去幫那母女兩人收拾東西。
逃命要緊,縱有再多不捨,畢竟性命要緊,有速度快的村民已經收拾停當出村了,趙家沒什麼值錢的東西,趙李氏把院中幾隻雞腳扎住,抓在手裡,一馬當前走在前頭,趙富花背了細軟,常小溪拎着半袋玉米麪,又揹着鋪蓋捲兒,小小的身子跟在後頭,想走快也不可能。
常小溪被沉重的鋪蓋壓得頭暈眼花,趙李氏在前邊一疊聲的催促,“死蹄子,攪家精,還磨蹭個不停,你誠心要害死我們嗎?”
趙富花挽着包袱也罵道,“你裝這嬌滴滴的樣子給誰看?在外面招蜂引蝶倒是精神的很啊!等我哥回家,定要他好好教訓你!”
常小溪掙扎着走在這兩個人身後,被人高馬大的趙李氏遮擋的嚴實。廖仲旗在村口早就等的不耐煩,他往趙李氏身後瞄了好幾次,纔看到常小溪。當下縱馬過去,伸手接過常小溪背上的鋪蓋,沉聲道:“怎麼拖了這樣久?村裡就剩下你們幾個了。快走吧!”說着讓村丁開路走在前面,令趙李氏母女與常小溪緊隨其後,自己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