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這篇文章不一般

楚王府中,李寬在家,小玉米不似往常那樣天天往外跑。

不過,這反倒是讓王府中的下人們苦不堪言。

這個小縣主,天天帶着金毛到處搗亂。

今天跑到養雞場把一幫母雞嚇得半死,明天來到暖房,把剛剛發芽的種子給糟蹋了,後天把自己才幾個月大的弟弟搞得哇哇大哭。

長安城新四害變成了楚王府一大害了。

“王爺,這小玉米是越來越調皮了,要不要讓她早點去蒙學學習呢?”

程靜雯剛剛哄好被小玉米弄哭的弟弟,有點無奈的看着李寬。

“蒙學基本上都是六七歲以後才上,小玉米現在才三歲,送進去也聽不懂那些東西啊。”

李寬自然也是知道自家閨女的魔性,覺得讓她整天這樣折騰也不是個事情。

“她每天帶着金毛到處溜達,一不注意就跑到長安城裡搗亂。這金毛兩百多斤重,等閒的護衛都不是它的對手,這要是在外面傷了人,也是個麻煩。”

李寬聽程靜雯這麼說,心中思索着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纔好。

要不要把幼兒園搞出來?

專門調教一下進入蒙學前的孩童。

雖然自己小時候這個年紀,也是到處撒野,不過後面哪怕是農村地區,也給你搞個小中大三年幼兒園出來。

這說明幼兒園應該有它存在的意義吧?

“靜雯,我看你這段時間很少出府,我也沒有空天天在家,你會不會覺得無聊呢?”

“無聊倒也不會無聊,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這麼過來的呀。”

程靜雯不知道李寬爲什麼突然把話題轉移到自己身上了。

“我有一個想法,長安城中像小玉米這樣年紀的勳貴子弟,肯定有不少。跟你一樣經常宅在家中的女子也不會少。可否設置一個特別的學堂,專門教授上蒙學前的幼兒一些東西呢?”

李寬的這個想法算不上怎麼驚天動地,所以程靜雯聽了倒也沒有特別詫異。

“可王爺你不是說蒙學的那些東西,小玉米這個年紀聽不懂嗎?那這給幼兒設置的學堂,都教授什麼東西呢?這三四歲的小孩,你就是教他們東西,也不見得有什麼效果呢。”

“這幼兒園的教授內容,肯定是跟蒙學不一樣的。與其說是一個學堂,這幼兒園更像是一個讓小孩集中在一起玩耍,享受集體生活,並且適當傳授一些知識的地方。”

在李寬看來,幼兒園本來就是一個傳授教學知識的地方,更多的是讓小孩從小養成一些習慣。

當然,習慣這東西,其實意義也很大。

所謂三歲看到老,這個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基本上說明了小時候的性格特徵對人一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

“你這麼說,倒是可以試一試。”

程靜雯覺得帶着一幫小孩子玩耍,似乎也挺有意思的樣子。

“我讓許敬宗去安排一下,到時候就在王府旁邊修建一座幼兒園,你可以把雪雁她們也一起來到幼兒園當教諭。

……

觀獅山書院,李寬拿着一本薄薄的“書”看了起來。

自從《大唐日報》面世之後,報紙這個東西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了。

許敬宗醞釀了好久的特別報紙也總算是要出來了。

“王爺,這是根據各個學院的教諭和學員的投稿,多番篩選之後整理出來的報紙,你看可以嗎?”

許敬宗想要搞一個不一樣的“報紙”,所以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到了現在纔算是基本完成。

“這東西的思路是非常好的,不過叫做報紙不大合適,本王倒是覺得不如叫做雜誌吧。”

李寬快速的翻閱着手中的紙張,倒是有幾分興趣。

很顯然,許敬宗準備推出來的東西,其實就是一本刊登論文的雜誌。

只不過是這個年頭還沒有論文的說法,大家的文章在形式上也是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來形容。

“雜誌?我們這雜誌計劃是一個月或者半個月出一版,跟報紙倒是確實不一樣。並且我準備把它裝訂成冊,像是一本本書籍一樣的進行售賣。王爺,那我們的這雜誌叫什麼名字好呢?”

“《科學》!”

李寬想都沒有想,直接就把這個名字給拿了過來。

諸子百家,現在儒學一家獨大,自己搞出一個新的科學出來跟它打擂臺,吸睛效果絕對是槓槓的。

再說了,李寬也希望觀獅山書院的這本《科學》雜誌,能夠成爲大唐乃至全球最權威、最有名的學術期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科學?”

雖然每個字許敬宗都是認識的,但是科學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卻是沒有明白。

“在本王眼中,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系統,是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本王之前一直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科學,就是要將我們過往的實踐知識整理成一套理論,對我們周圍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公式化的描述。”

雖然自己沒有聽懂,但是許敬宗卻是覺得不明覺厲。

“王爺,那這《科學》雜誌,屬下就讓印刷作坊開始印製了?”

懂不懂不重要,李寬既然已經說了這個東西的名字叫做《科學》,那就這樣吧。

許敬宗可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跟李寬糾結。

“嗯?一種新式的計時機構?”

李寬一邊跟許敬宗說話,一邊瀏覽着《科學》雜誌首期文章的內容。

雖然裡面大部分的東西都沒有什麼新意,是對過去書院講解的一些內容的總結。

但是,雜誌最後面的一篇文章,卻是讓李寬提起了興趣。

怎麼計算時間,這可是一個古老的話題。

華夏是世界上最先懂得計時的國家。大約商朝後期,就出現了把一晝夜分爲100等分的百刻計時制,而且歷朝歷代沿用不衰,一直到清末才廢止。

而不管是日晷還是漏壺,都曾經一度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計時工具。

不過,在李寬的眼中,這些東西的準確度和便利性,一直都跟自己想要的有差距。

他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搞一個手錶什麼的出來,但是想到裡面那麼多精密的齒輪等零件,製作起來估計沒有那麼難,所以就放棄了。

不過,如今看到這篇文章,他倒是覺得自己可能鑽進了死衚衕。

手錶這種東西,大唐現在固然是搞不出來的,但是並不意味着搞不出一個笨重一點的鐘啊。

“這個朗清是什麼情況?”

李寬快速的瀏覽了一下文章,居然有幾分真材實料。

甚至在文章裡面,他都已經將這個所謂的新式計時機構的原理給整出來了,還有一個模型圖。

“王爺,您是說些寫那‘一種新式計時機構’的朗清吧?這個人我認識,是格物書院的學員,是印刷作坊一名匠人的兒子,在書院已經學習了三年了,對各種機械的製作很有天賦,大唐皇家錢莊衝制銀幣的機械,就是他參與改進的。”

這一次選中的文章,每一篇許敬宗都看過。

雖然有些內容不一定很懂,但是作者的情況他都有去了解一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許敬宗這樣的人,領導用起來還是非常順手的。

李寬現在就有這種感覺。

基本上跟觀獅山書院有關的事情,問許敬宗基本上都可以得到答案。

“你把他叫過來,本王見一見。”

一年四季的白天黑夜時間都是不同的,沒有一個準確的計時機構,其實很不方便。

李寬準備看看這個朗清到底研究這玩意到什麼程度了,如果可以,那就儘快把鐘錶搞出來。

反正也沒有想着一步到位,先搞個大點的種出來,應該也很有市場的。

“學生見過楚王殿下!”

很快的,就有人帶着朗清來到了李寬面前。

這是一個看上去略顯木訥的青年,皮膚黝黑,個子不高,不過眼睛卻是很有精神。

“來,坐下說吧。”

李寬露出一個讓人放鬆的微笑。

成功的上位者,在面向底層人員的時候,往往都會顯得非常和藹。

反倒是面對直接下屬的時候,有可能會提出嚴厲的批評或者指摘。

李寬對這一套已經玩的很熟練了。

“楚王殿下,我……我站着就行。”

對於朗清來說,站着的壓力可能比坐着還要小。

李寬倒也沒有勉強他。

“這個新式的計時機構,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究的?”

“我家附近的一座道觀裡頭建設有日晷,從小到大我經常去這個道觀裡頭玩耍,對於這個能夠指示時間的日晷很感興趣。但是,這日晷因爲是利用太陽的影子來計時的,一旦碰到陰天或者雨天的時候,就沒有什麼用處了。所以我一直都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夠製作一個能夠自動計時的東西出來。因爲我阿耶本身是一個木匠,所以我也比較擅長木工,曾經試着製作過一些東西,但是一直沒有成功。”

說到自己研究的東西,木訥的朗清一點也看不出木訥的樣子。

“直到有一次楚王殿下來到書院給大家說明那齒輪、軸承和螺栓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可不可以利用這些東西來製作一種新式的計時機構呢?”

李寬聽到這裡倒是多看了朗清一眼。

當初自己去到書院說齒輪這些基礎的工業零件的時候,並不是衝着鐘錶去的,結果沒想到現在居然收到了意外之喜。

“你這個思路非常的好,這計時機構要準確的記錄時間,肯定是需要有零件不斷的旋轉或者移動,還需要一些傳動機構。只要涉及到旋轉和傳動,軸承和齒輪基本上就是難以避免的。”

李寬雖然不懂手錶具體是怎麼製作出來的,但是機械錶這種東西的大體結構和原理,還是知道一些的。

要不是在系統中沒有看到有鐘錶可以兌換,他倒是想直接搞一個樣品給到朗清,讓他直接仿製就可以。

如今只好跟朗清一起探討,把這還在紙面上的新式計時機構給落實到實物上。

“沒錯,楚王殿下,學生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在那以後,我專門去軸承研究院參與了軸承的研製與生產,還一起設計了幾種齒輪。然後我便考慮怎麼利用這些東西來實現計時的功能。”

許敬宗在一旁看着李寬和朗清興高采烈的交流着所謂的新式計時機構,也是感到意外。

他原本並沒有特別重視這篇文章,所以雖然覺得有點意思,但也是放在了《科學》雜誌的最後面。

如今看來,這首期的雜誌,似乎這最後的文章纔是最吸引李寬注意的呀。

“這樣,本王有一個設想,一天有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有八刻鐘,這顯得太粗糙了。我們可以把這十二個時辰分成二十四個小時,白天十二個小時,晚上十二個小時。每個小時再分成六十分鐘,每分鐘六十秒。這樣一刻鐘就相當於十五分鐘,這計時機構的精度,一下就有了跨越式的提高。”

李寬一邊說,一邊在旁邊找了張紙和筆,將鐘錶最常見的錶盤給畫了出來。

與此同時,他也將鐘錶的工作原理跟朗清進行了交流。

雖然李寬說的有點凌亂,但是朗清卻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把握住問題的重點。

看來他對這鐘表,應該是真的有很深入的研究。

李寬心中不由得生起了一絲期待。

“楚王殿下,我覺得您這個設定完全可行,之前我的思路一直還有點模糊,現在聽您這麼一說,我覺得一下子就清晰了。我有信心在這個月就把樣品給製作出來。”

朗清抑制住心中的激動,主動跟李寬作出了承諾。

“嗯,發條這個東西,你可以找鍊鐵作坊那邊的匠人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最新式的鋼板是否可以滿足你的要求。之前四輪馬車製作的時候,他們在彈簧的研製過程中,應該還是積累了很多這方面的經驗。”

這年頭,搞出電池有點困難。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鐘表,肯定都得有東西提供動力才行。

所以李寬剛纔跟朗清交流的時候,直接提出了使用發條和擺鐘作爲鐘錶的動力來源。

這也是一些老式擺鐘的工作原理。

第1604章 不相信也是沒有用的第739章 唐軍來了第1516章 火柴第1361章 不一樣的攻城略地第1469章 影響深遠的洛陽夜談第1217章 小小拉鍊,一點也不簡單第179章 禮尚往來第1330章 忙碌的新羅使臣第1328章 國子監的春天第1546章 電和磁(萬字大章)第1517章 抽菸第824章 船隊出發第1352章 迎來一個井噴期?第574章 觀獅山天文臺第277章 龍井香茶第116章 程咬金催更第948章 哈梅迪的智慧(求月票)第205章 小正太是算學天才第362章 無以爲報,唯有……第377章 嚇到了一幫人第1118章 機會就在你面前第1118章 機會就在你面前第1509章 不管他們賣多少錢,我們都比他們便宜兩成第619章 不一樣的體驗第79章 西北貿易第368章 老大和老二打架,結果……第1552章 展會雲集(今天的一萬四送上了,求月票)第712章 媚娘,效果一般啊第273章 真的瘋了第730章 水陸並進第64章 高處不勝寒第444章 這幫人,人人都是奧斯卡影帝第1457章 意外的昏厥第914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以加更迎接新年)第813章 一代皇后長孫氏第1539章 放權第311章 這個事情可以有第1223章 重騎兵的威力第526章 妖言惑衆的楊本滿彈劾李寬妖言惑衆第921章 兵不血刃的滅國之法第554章 這根骨頭沒有那麼好啃第78章 沒有想象的那麼差第442章 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第1312章 悲劇的海魚第604章 喜笑顏開的勳貴們第296章 這個地方,怎麼看都不像是銀山啊?第1257章 成了投資指引了?第1114章 新的商機第468章 一個新的產業誕生了第985章 瘋狂的股票第842章 一併發配第537章 熱鬧的渭水碼頭第269章 什麼叫霸榜第1126章 又搞一個新機構(繼續求月票)第1440章 各自的心思第1356章 一根螺栓引起的血案第102章 切磋武技第1422章 意外的發現第1277章 都是烏合之衆第1324章 全面唐化第774章 不一樣的分號第354章 這個姓氏很少見,莫非是他?第1515章 劉大娘滷肉鋪子第1218章 羨慕嫉妒第764章 有心算無心第628章 再翻兩番?第29章 打了左臉送上右臉第1377章 不同人的看法第837章 狄仁傑的手段第1128章 大唐的高考第33章 哪裡都有攀比第1025章 保健丸貨幣化?第643章 牙好,胃口就好第1591章 西湖美景第412章 帝王之家,哪有一個不心黑的?第1444章 佈局第407章 武郎君,你今天辛苦了第1156章 玩金融,你們也配?第898章 抓小偷引出的困惑第217章 居然真的完工了第148章 新式海船第745章 學院派的首戰第782章 滿堂紅牙行第1604章 不相信也是沒有用的第1588章 鍾石化的想法第224章 菘菜第1154章 新羅人的打算第504章 樹立一個典型(求月票)第1420章 狠人許敬宗第1249章 財富的本質是什麼?第1147章 何去何從第768章 援軍第574章 觀獅山天文臺第171章 程處默有請第1366章 大戰前夕第1364章 即將到來的東西方對決第1144章 讓人恍惚的數據第1532章 看看他有什麼好建議?第1014章 簡單粗暴第1381章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