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禪讓

二月二,龍擡頭。

過了二月二之後,春耕的活動就徹底的展開了。

今年的農作物種子,不管是土豆、玉米、地瓜,還是辣椒、花生、番茄,一樣都不缺。

整個大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東西,如今都在努力。

畢竟,農業是一切的根本。

就連李寬也是親自帶着程靜雯和武媚娘下地幹了半天的活,體驗了一下爲何會有隻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這句話的含義。

之後,他就開始馬不停蹄的不斷的視察各個作坊和工地。

這個做法跟以往的帝王都是不大一樣。

哪怕是李世民很重視民生,但是他幾乎沒有去作坊城的各個作坊視察過。

哪像是李寬,不僅親自帶着一堆大臣去到各個作坊視察,每到一處還要發表各種各樣的發言。

所以整個春天,長安城的勳貴百官也好,商家百姓也好,都會不斷地在《大唐日報》上面看到類似下面這樣的文章。

《太子殿下視察米其林輪胎作坊,作出重要講話》

《太子殿下視察水均製作所,作出重要講話》

《太子殿下視察勞牛發動機作坊,親切的鼓勵作坊的匠人們要勇於創新,開拓進取》

……

許多匠人非常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在上升。

朝中百官也都是聰明人。

當朝太子這麼重視的事情,他們不管是真的重視也好,還是做一做樣子,肯定都要表示自己的積極性。

一時之間,作坊城的各個作坊都在忙於接待各路官員。

今天是戶部的侍郎來視察,明天是萬年縣縣衙過來詢問有什麼需要幫助的。

後天則是觀獅山書院的教諭們過來參觀訪問。

好在商人們最擅長的就是迎來送往,雖然剛開始的時候給他們帶來了一些困擾,但是跟獲得的好處比起來。

那簡直就是什麼都不算。

“水均,到了現在爲止,我才覺得開設作坊這個事情,算是真正的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啊。”

點都德里頭,洪益心情很是不錯的水均喝着小酒。

最近一年,他們兩家的作坊都發展的非常快速。

財富對於他們來說,重要性已經不是那麼的高了。

更多的時候,他們關注的是自己社會地位的提高。

而這段時間長安城風向的變化,算是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社會地位的變化。

“嗯,多虧了太子殿下啊,要不然哪裡有我們的今天?

要是沒有太子殿下,估計我還在蜜桃村種桃樹,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呢。”

水均這些人對於李寬的忠誠度,絕對是非常高的。

一方面,他們是觀獅山書院的學員,算是門生子弟了。

另外一方面,他們又都跟大唐集團關係密切。

再加上商人普遍都受到了李寬的好處,自然沒有理由去反對李寬了。

“聽說陛下已經到了揚州,很快就要回到長安城了。

現在許多地方都在傳太子殿下什麼時候登基呢。”

水均這些人,自然是希望李寬早點登基爲帝。

這樣子他們懸在上面的心,才能真正的落地。

“聽說陛下的船隊剛剛到達廣州的時候,陛下就已經對廣州城的官員們透露了今年要禪讓帝位給太子殿下的意思。

再加上之前長安城裡頭的各種傳言,想來應該是很快了。”

說到這裡,洪益的心情也有點激動。

他們等這一天等的很久了。

“那實在是太好了,越快越好啊。”

……

“長孫兄,長孫司空就跟在陛下身邊,他肯定最清楚陛下的意思了。

你說外面傳的那些事情,是真的嗎?”

長孫府中,鄭海親自登門拜訪。

很顯然,作爲滎陽鄭氏在長安城裡頭的代表人物,他也是非常關注李寬登基的事情。

在他看來,沒有聽說李世民身體有什麼特別不舒服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理解,沒有哪個帝王會主動的禪讓的。

“我也是前幾天剛剛收到阿耶飛鴿傳書的信件才確定這個事情的。

所謂的空穴不來風,這個事情傳的這麼開,應該就是陛下有意爲之的。

要不然這種事情,誰敢這樣子討論呢?

這不是逼宮嗎?

太子殿下也沒有必要這樣子做啊。”

長孫衝的這話,像是一盆冷水潑在鄭海頭上。

本來他還有點幻想,覺得是不是李寬在背後搞事。

自己正好可以考慮聯合一幫人,是不是也玩一出“清君側”呢。

現在看來,這一條路是完全行不通了啊。

難道自家以後真的要老老實實的聽朝廷的指示做事嗎?

“那……那你以後打算怎麼辦?”

鄭海這話,蘊含了很多意思。

長孫黨跟太子黨不對付,這壓根就不是什麼秘密。

長安城裡頭,就連馬車伕都知道。

這種情況下,長孫家肯定是對李寬登基有着非常大的擔憂的。

“能怎麼辦,胳膊擰不過大腿啊。

我阿耶跟在陛下身邊都沒有能夠說服陛下,還勸說我不要輕舉妄動。

現在我是什麼也做不了。”

長孫衝很是不甘心。

但是他是真的什麼也不敢做。

這個時候要是做錯了什麼事情,那個代價絕對是非常大的。

“我……我知道了!”

鄭海很是失望。

不過他也算是真的明白長孫家的意思了。

都這個時候了,李寬已經掌控了大唐的大部分局面。

最關鍵的是長安城中的軍力,已經基本上被他掌握了。

再加上警察部的配合,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誰能夠阻礙這個事情。

說是衆望所謂,也沒有什麼錯了。

……

四月十五,天氣晴,微風。

渭水碼頭,李寬帶着一大幫朝臣在那裡等候。

今天是李世民回京的日子,距離他離開長安城,已經一年多了。

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發生了許多大事。

“知節,我這身子骨這兩年是越來越不中用了。

以後大唐皇家軍事學院的事情,就要靠你了。”

秦瓊和程咬金他們自然也是跟着在人羣之中迎接李世民。

不過大家倒也不是一聲不吭的站在那裡,私下裡竊竊私語的人不在少數。

“叔寶,看你這話說的,你這身體好着呢,再幹個幾年沒有任何問題。

你放心,太子殿下是個能容人的人,你不需要有那麼多的顧忌。”

程咬金多聰明的人啊。

他自然是知道秦瓊說着話的意思是什麼。

無非就是意識到了大唐皇家軍事學院的影響力非同尋常,不想掌握這部分權利。

但是把它交給程咬金就不同了。

這可是太子妃的親爹,李寬的鐵桿支持者。

“我不是說笑的,我是真的覺得身體跟不上了。

之前朝廷不是在討論不同年齡的退休的事情嗎?

眼下也馬上要正式實行這個方案了。

正好藉着這個機會,我也把位置讓出來。

年輕一代之中,還有很多傑出人物,我們也要給他們滕一騰位置了。”

跟秦瓊有着類似心思的人,其實有不少。

畢竟太子黨從當初的楚王黨開始發展,歷經二十來年,早就羽翼豐滿。

不管是朝中什麼位置,他們都能找到相應的人去替代。

這個時候,自然有一部分人需要退下來。

之前李寬搞出來的哪個年齡限制,也是有一部分這個意思在裡頭。

“到時候再說吧,陛下的船隻已經快要靠近碼頭了,我們先迎接了陛下再說。”

……

李世民的心情很不錯。

出去浪蕩了一年,他的眼界更加不一樣了。

再說了,有些事情其實就是一個念想,一旦想通了,就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了。

所以在渭水碼頭,他直接就當着一幫人的面表示明天的朝會要正式商議禪讓皇位的事情。

雖然很多人心裡面都已經有準備了。

不過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還是有點驚訝。

禪讓儀式顯然不是今天就能搞定的,也不是明天開一個朝會就算結束了。

禮部需要安排一系列的流程。

比如李寬要來個三推三讓,表示自己的謙遜。

還有到時候登基儀式什麼的,折騰下來至少也是下個月的事情了。

好在事情到了這個程度,基本上就算是板上釘釘了。

誰也不可能再蹦躂出什麼新鮮玩意出來。

“寬兒,這一次在大海上飄了半年多,算是對你搞出來的地球儀上的很多地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這個世界,果然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很多啊。

除了我們大唐之外,還有許多國家存在。”

回到了頤和園之後,李世民自然要找個時間跟李寬單獨聊一聊。

御書房裡頭,除了蘭和和李忠在旁邊伺候,其他的宮女太監是一個都沒有。

“是的,每個地方的情況都很不一樣,這個世界還有不少地方都需要安排人去探索。

不說其他的,單單是美洲和澳洲,我們也算是發現很多年了。

但是這些地方還有大片的土地是我們的人從來沒有去過的。

在這些土地上面,肯定還會有各種各樣的作物、礦藏。

我們大唐的發展空間,遠遠不是中原大地這麼一點區域。

將來可以進一步的安排百姓前往這些新大陸,讓我們大唐成爲一個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李寬不是第一次跟李世民談到日不落帝國這個詞語。

之前的時候,李世民還沒有什麼感覺。

現在就不一樣了。

一旦大唐的領土遍佈東西南北半球,那日不落帝國還真不是瞎吹的。

“說得好!朕對這個日不落帝國非常感興趣。

這一次太史局選定了六月十六這個日子作爲新皇登基的日子。

到時候朕在乘坐海船去美洲大陸看一看。

聽說雉奴在那裡,日子過的也還算不錯。

這一趟出行,很多事情朕也是想通了。

當初也幸虧你提議讓高明去澳洲,讓李祐去南洋,後面也給了雉奴一個美洲的選擇。

要不然現在朕估計就要後悔了。”

上了年紀,想法慢慢的也在變化。

在海上沒有事情的時候,李世民也是忍不住回顧了一下自己的一生。

要說什麼遺憾都沒有,肯定是假的。

好在幾個兒子都還健在,並且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大家的日子過的都不錯。

宗室子弟很多都被分封了海外領地。

最開始的時候雖然很多人都有意見,覺得自己的苦日子要來了。

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雖然不能說是去海外享福了,但是跟苦日子還是沒有太大關係的。

“父皇言重了!

我大唐能夠有今日的局面,都是父皇的功勞。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父皇不愧是千古一帝呢。”

這個時候,自然是什麼好話都不要吝嗇。

本身說的也是實話,更加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寬兒,這治理一個國家,需要注意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

雖然過去這些年你的表現讓大家非常放心。

但是在關係到各種改革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一下各方的反響。

前朝的隋煬帝,其實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

朕小時候對他還是頗爲佩服的。

他制定的那些策略,推進的各項事情,本質上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甚至可以說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下的事情。

可是他搞的太急了,生生的富裕的大隋搞的破離支碎,最終落得了亡國的下場。

不過,從廢道改省的這個事情上,你能選擇先在西域實施,一步一步的推廣到整個大唐。

也可以看出來你做事還是非常穩妥的。”

李世民自然也是希望大唐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所以對於李寬,他也是什麼話都進行了交代。

父子兩人在頤和園談了一下午,到深夜時分,李寬纔出了宮。

接下來,自然就是按部就班的走流程了。

李世民先還是在朝會上透露了禪讓的這個意思,然後李寬表示了拒絕。

一來二去的,最終勉爲其難的接受了。

然後禮部就開始安排後續禪讓的具體事宜。

……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十六日。

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在頤和園裡頭,正在舉辦一場規模盛大的儀式。

作爲大唐帝國第三任帝王,李寬今天正式的登基爲帝了。

這種場合,長安城有頭有臉的勳貴官員,自然是全部都出席了。

整個儀式沒有什麼意外,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

不過,讓許多人感到意外的還是,李寬登基之後並沒有重新更改年號。

而是專門發佈了第一份聖旨,表示今後都將使用貞觀作爲年號。

整個大唐,今後不管是哪一代的皇帝,都使用貞觀作爲年號。

雖然這只是一個不算特別大的動作,不過卻是讓李世民非常的滿意。

原本的帝黨,自然是毫無障礙的就成爲了新的帝黨。

整個朝廷之中,李寬可謂是大權在握。

大唐從此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

(全書完!)

第459章 大唐紀念碑第1533章 什麼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第708章 讓人擔心第625章 不良人的改革第1505章 乳白色黃金第1127章 玉米的發現第1459章 憋屈的長孫衝第1114章 新的商機第798章 李世民不見了?第32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1443章 薛仁貴的新職位第73章 八百里加急第911章 大唐皇家錢莊的危機第326章 一路向南第489章 造紙作坊吃肉的日子來了第943章 商機第1602章 西州困局?第626章 表忠心是很重要的第1027章 崩盤第461章 有李寬的地方,就有大事第964章 李世民籠絡人心的特殊手法第1290章 投資方向第1530章 扔一把火第714章 先搬走再說第802章 什麼財都有人發啊第675章 錢來的太容易了第15章 手術成功第1514章 從小處着手(再來個大章)第231章 行軍難第1407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189章 楊本滿的超前建議第351章 發展的這麼好,那就給你拉點仇恨吧第946章 一爭高下第498章 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們第1166章 怎麼噁心李寬一把?第1550章 阿牛特殊鋼作坊技術展覽會(繼續大章)第747章 可以下船了第1191章 新資金入場第515章 這個誤會有點大啊第629章 產業化的意義第1007章 小玉米:阿孃,我中毒了!第1618章 阿帕奇見聞錄第1479章 風雨欲來的感覺第248章 足不出戶的生活第260章 這數據是瞎寫的吧第1541章 永遠的經典(再來個大章)第279章 沒理由不賣第1548章 科研熱點(有點習慣萬字大章了)第487章 走了大運的楊七娃第315章 好人卡(求訂閱)第882章 愛好有點獨特啊第1373章 忌憚第709章 看不懂的局面第19章 主動入甕第961章 混亂的天竺第94章 父子對話第1328章 國子監的春天第1338章 政策變動風險第1453章 奇效第640章 確定沒有算錯?第1433章 損失慘重第671章 許敬宗的動作很快第1192章 奇怪的疾病第1341章 要慢牛第1032章 牛啊第410章 顧縣令,出大事了!第315章 好人卡(求訂閱)第890章 商人多水手多女人少第508章 明德門上的新東西第448章 我阿耶是李寬第1487章 就是一個笑話啊第1185章 經略西洋第206章 漢城見聞錄第669章 世家的應對方法第1355章 聰明人不少第461章 有李寬的地方,就有大事第171章 程處默有請第438章 一查糧倉就着火第1433章 損失慘重第1415章 鬧哄哄第748章 淵蓋蘇文有點慌第1349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32章 鏡子第1027章 崩盤第1505章 乳白色黃金第224章 菘菜第938章 分道揚鑣第594章 意外的爆炸第1104章 高興地太早了第974章 爲他鼓掌(爲月票加更!)第1193章 狄仁傑攤上大事了第674章 溫水煮青蛙第959章 能夠做大商人的,臉皮都夠厚啊(求月票)第564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14章 跨時代的手術第602章 造不如買第391章 這麼裝魚,一會全得死光吧?第470章 澳洲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它?第245章 薛仁貴三箭定勝局第438章 一查糧倉就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