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脫貧致富的思路

一寸光陰一寸金!

李寬只有一年的時間,所以李世民的聖旨一下來,他就直接出發了。

“王爺,按照你的吩咐,這次帶去的五百護衛都是游水技能比較高超的,不過剛剛統計的情況來看,還是有四成的人暈船。”

薛禮有點不好意思的來到李寬面前。

這次李寬去登州,直接走的是水路,速度更快,也能提前讓護衛們適應一下船隻。

畢竟,李寬可是做好了準備要讓他們出海的。

“沒事,暈船這事,暈着暈着就不暈了,現在還只是在河道上行走,要是到了海上,那風浪就更加不一般了。”

“王爺,這次出發的太過匆忙,好多東西都沒有準備妥當呢。”

晴兒適應性倒是挺強,雖然船上時不時的晃動一下,但是一點也沒有影響她給李寬倒上一杯菊花茶。

“我們去登州又不是去遊玩的,你帶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幹什麼?”

剛開始說要去登州的時候,晴兒立馬便讓人收拾了幾大箱子的衣服,各種吃食用品,甚至連李寬經常用的躺椅也要人帶着,搞得李寬一陣無語。

最終,船上裝的最多的反而是臨時招募的各類工匠及他們的行禮。

登州靠海,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法,李寬想了兩條路來帶領登州脫貧致富。

“王爺,這是屬下最近幾天整理的大唐食鹽分佈情況和歷年的價格變化,還有你專門提到的海鹽。”

褚遂良頂着個黑眼圈,從懷裡拿出一個小本子,跟李寬彙報着情況。

這次既然準備去登州大幹一場,李寬自然是把褚遂良、王玄策、王玄武、薛禮、席君買、林然、王富貴、晴兒、戴全等人都帶在了身邊,就留着來福在長安城統領楚王府事務。

反正長安城的各項業務都進入了正軌,又是天子腳下,短時間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至於涼州那邊,有馬周看着,李寬也很放心。

“咦,大唐產鹽的地方還不少啊。”

李寬結果褚遂良遞過來的本子,快速的瀏覽了一遍。

華夏幾千年封建歷史當中,鹽鐵茶是特別重要的三個東西,也和中央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息息相關。

但是,在唐初,茶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鹽鐵在貞觀初年也沒有納入朝廷專營的範疇,而登州靠海,李寬自然要從鹽方面動動手腳。

“是的,蒲州安邑、解縣有池五;鹽州五原有烏池、白池、瓦池、細項池;靈州有溫泉池、兩井池、長尾池、五泉池等鹽池,青、楚、海、滄、棣、杭、蘇等州也都有鹽出產,所以大唐的鹽雖然還是比較貴,老百姓也勉強還能用得起,只不過基本上是粗鹽就是了,吃起來比較苦。”

褚遂良覺得自己現在都算是個鹽業專家了,說起來自然是頭頭是道。

“海鹽產量這麼低嗎?”李寬發現大唐的那些鹽池,大部分都是礦鹽,海鹽幾乎沒啥影響力。

“王爺,海鹽的成本太高了,除了海邊一些州縣的老百姓在煮鹽自用,關中地區幾乎都是用的井鹽。”

“海鹽成本高?”李寬愣了一下,海鹽不是應該成本最低的嗎?

“是啊,最關鍵的是煮海鹽的都是貧苦老百姓,沒什麼組織;而各處的鹽礦,卻是世家大族的各個勢力在裡面盤根錯節,哪怕是那些苦哈哈們煮的鹽更便宜,也是賣不到關中來的。”

褚遂良說了一個很關鍵的信息,李寬聽了眉頭一皺,“朝廷不是沒有搞食鹽專賣嗎?怎麼海鹽就賣不到關中呢?煮鹽的成本固然是要高一些,但是和長安城食鹽二三十文一斤的售價比起來,還是有利可圖的吧?”

“王爺您是準備在登州大規模的煮鹽?”

褚遂良突然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

“沒有,本王不打算煮鹽!”

“呼!”褚遂良長出了一口氣,“那就好,王爺,這鹽不同於蜂窩煤、鏡子或者羊毛,不能隨便碰。”

“怎麼就不能隨便隨便碰了?”

李寬有點不解的看着褚遂良。

“王爺,鹽這東西,上千年來就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全國各地的鹽礦都是開採了很多年的,背後的利益實在是太複雜了。

屬下就這麼說吧,如果我們楚王府敢在長安城大規模售鹽,那麼朝中立馬就會有各種各樣針對王爺的彈劾,並且各路生意也會莫名其妙的遇到非常多的障礙。

五姓七氏,哪怕是屬於皇族的隴右李氏,也有人蔘與其中,就連陛下也不敢輕舉妄動。”

聽了褚遂良的話,李寬陷入了沉默。

作爲一個穩賺不賠,利潤還高,關鍵還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東西,食鹽背後利益複雜,李寬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是沒想到褚遂良說的比自己要嚴重多了。

“莫不成這就是陛下一直沒有實行食鹽專賣店的原因?”

“這個屬下不敢妄自揣測!”褚遂良嘴上是這麼說,不過那表情很明顯就是在說,應該就是這樣的。

“哼!利益複雜?爲了讓大唐家家戶戶都有低廉的食鹽吃,爲了讓登州百姓脫貧致富,再複雜的關係本王都不怕!”

“啊?王爺,你不是說不煮鹽嗎?”

褚遂良聽了李寬的話,嚇了一跳。

以一己之力對抗各大世家,這是以卵擊石,沒有勝算的事情啊。

“本王是不煮鹽,但是可以曬鹽啊!”李寬微笑着看着褚遂良。

褚遂良:……

“王爺,曬鹽這事,屬下也是聽說過,但是據說花費的時間特別漫長,製作出來的食鹽質量也非常的差,這種鹽除了窮苦百姓,沒人買的。”

王玄策在一旁輕聲說道,說實在的,他出身寒門,自然是看那些世家不順眼的,但是李寬要動世家桌上的食鹽這塊蛋糕,他也是不大支持的。

太難啦……

“你們放心,本王自有主張!”

“王爺,煮鹽也好,曬鹽也好。屬下覺得當務之急是要解決登州百姓的吃飯問題,這兩年河南道河北道靠近山東這片地區,糧食收成都不理想,聽說很多百姓都是飢一頓飽一頓的。”

王富貴覺得當務之急是先解決吃飯問題,作爲曾經遊走四方的商人,他太清楚老百姓吃不飽飯的後果了。

第898章 抓小偷引出的困惑第1419章 楚王府的人也沒閒着第1224章 總有看不清形勢的人第1343章 文學家變化學家第208章 偷工減料?第184章 沒錢是不行的(第五更,求好評)第820章 大唐股市的種子第373章 一本書引起的反響第400章 這傢伙……送的是什麼衣服?第130章 空手而回第26章 李寬眼中的國與國第558章 是騾子是馬?第1322章 新的航線第53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388章 亂伸手,立馬斬掉(萬字大更來了)第1082章 沒有黃牛,也有長長的隊伍第599章 軍糧改革第798章 李世民不見了?第799章 回不去第1470章 隔牆有耳第904章 誘惑不夠大啊第1444章 佈局第266章 宿命嗎第824章 船隊出發第72章 不可置信第977章 沒人看好第504章 樹立一個典型(求月票)第747章 可以下船了第833章 王富貴這是要搞事了啊第477章 窮苦士子的春天來了第283章 武照的新領悟(求推薦票)第359章 莫非這些稻穀有什麼不一般?第372章 長安城的勳貴百姓完全沒有一點抵抗力(三合一大章,繼續求訂閱)第845章 一句話的威力第884章 笑死人?不是在開玩笑?第1058章 對付吐蕃國的新招數第1470章 隔牆有耳第1406章 風起第152章 難波津見聞錄第1051章 便宜的原因是什麼?第309章 不一樣的解釋第86章 誰說涼州荒涼?第350章 總有刁民在搞事第682章 楚王府的佈局第388章 亂伸手,立馬斬掉(萬字大更來了)第1391章 房玄齡的顧慮第738章 起事第1000章 長孫衝:太過分了!第1466章 有些事情需要做一些決斷了第118章 完全沒想到第1371章 支持海盜?第760章 救援李寬?第529章 不一樣的學術交流會第1108章 大家都來抓飛蝦第773章 新羅人的好算盤落空了第843章 需要一個熱點新聞第432章 鱷魚法則,原來如此殘酷第887章 玄奘的選擇第438章 一查糧倉就着火第1章 真是他寫的?第835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第1417章 李諺的感受第379章 大唐也有黃牛黨?第858章 李寬:我這是離開了多久?第963章 這個疙瘩,今天開竅了啊?第768章 援軍第457章 仁心堂的意外之喜第637章 恍如隔世第1438章 李治的煩惱第290章 格物大廈第840章 終究是邁出了這一步第1261章 李世民的反思第1481章 真的要走到這一步嗎第1526章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第1408章 暴怒的李治第299章 不長教訓的倭人第619章 不一樣的體驗第1304章 不一樣的治病方法第497章 寒冬臘月裡的訓練第671章 許敬宗的動作很快第1266章 專業的廣告策劃第1290章 投資方向第986章 貪婪是本性第1358章 實業和金融的互相促進第1104章 高興地太早了第307章 怎麼說話不算話呢(五更,求月票)第614章 又是變廢爲寶第365章 房遺愛想出名,怎麼辦?(求訂閱)第767章 勝利會師第95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98章 楚王養豬第1237章 怎麼就脫銷了?第800章 水災第1493章 盧宣的選擇第1016章 就是欺負你第1093章 到底是誰幹的?第1173章 態度的轉變第1302章 不一樣的禮物第575章 棉花與養蜂人第1143章 鬱悶的想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