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道教崛起

原本對於佛學會李世民其實很有興趣的,但是他卻並沒有當場答應,因爲就在玄奘提出佛學會的概念之後,就立刻有大量坐不住的佛門信徒出身,或者乾脆就是佛門在朝中的利益代言人的官員幾乎是以死相逼的反對,讓得李世民即便知道他們的打算,奈何逼迫的人數太多,李世民也不得不妥協退讓,將這個提議臨時擱置……

然後第二天……

玄奘就死在了李世民給他安排的居所之中……

沒有人知道是誰幹的,但是所有人都有一個懷疑對象,也是最有可能對玄奘動手的人——佛教,畢竟佛學會可是在削弱佛教的勢力,而且看皇帝陛下也很是意動的樣子,佛教安插在朝廷中的人拼了命才阻擋了李世民一時片刻,如果不趁機下手,說不定明天的朝議,佛學會可能就真的要成立了,到時候他們佛門到底是應該遵從佛學會的條例呢,還是該反抗佛學會呢?

遵從肯定是不可能的,畢竟這樣會削弱佛門的力量,但要是違抗的話同樣不行啊——畢竟佛門留給世人的形象就是與世無爭,如果這時候與朝廷對抗,佛門不但觸犯了法律,他們本身的形象可就要損失殆盡了啊。

那麼爲了阻止佛學會的出現,就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殺掉提出這個建議的人,也就是玄奘。

雖然玄奘因爲取經事件導致玄奘的威望很高,貿然殺了他的話會引起衆怒,但是爲了佛門的強盛,也只能出此下策了——佛門都要被你的提議打壓的衰弱下去了,誰還管你是不是佛門聖僧呢?

何況,這世上可是有替死鬼這種東西的存在的——就在玄奘被殺的第二天,一個名爲慈悲堂的民間佛門組織宣佈對此事負責……

然後事情到此爲止,除了朝廷出兵滅掉了慈悲堂的高層以示懲戒,也算是給了沸騰的民間一共交代之外,這件事至此蓋棺定論,再也沒有人提起過……

李貞對此倒是覺得很可惜,當時如果李世民能堅持一下就太好了。不過李貞也能理解,雖然反對的官員中沒有太多高位的,但是數量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既然能走上朝堂,那麼至少得是五品以上(《唐會要》引《儀制令》:“諸在京文武官員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京文武含九品及以上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朔望日朝),其他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上朝,除了休息日),這已經是朝堂的中流砥柱了,他們每一個拿出來都很弱小,但是一旦他們的意見全部一致的話,就算是李世民以及那些大佬們都不得不妥協。

但是此事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這些官員們的舉動讓李世民看到了佛門在大唐朝野的力量——一想到自己佛門在自己的江山中摻入了這麼多的沙子,再算上儒家世家以及其他勢力的代言人……那一段時間李世民就憂愁的幾乎夜不能寐。

扯的有點遠了,言歸正傳,薛仁貴開始信奉道教,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至少短時間內來說,道教強大起來是可以遏制佛門的勢力的,而且還有一點,將來的李貞註定是要征服世界的,這也就意味着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民族和土地會被納入大唐的江山之中。

而一旦如此,那就不能不顧慮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民族的信仰問題,各個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信仰,那些小宗教也就罷了,問題是未來的基督教和***教,這兩個教派能傳承千年卻沒有衰弱,那這就意味着他們的洗腦能力是相當厲害的,至少忽悠百姓們的手段是很牛逼,既然他們能在中亞和歐洲發展的那麼厲害,那麼到了大唐肯定也會有更好的市場(這一點在歷史上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偏偏大唐是一個尊崇信仰自由的時代——實際上整個中國大部分時期,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都對信仰不怎麼在乎的,對於外來的神仙也都不怎麼抗拒,見神就拜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不管你靈不靈,先拜拜總是好的,萬一靈了呢?

因此除了某些極端邪惡的教派之外,大部分外來的教派都可以在大唐混的很好(景教、襖教、明教、猶太教、***教等等都曾經在大唐混的很不錯),也是在這個時候,一些宗教在華夏紮下了根,並且發揚光大(比如***教以及明教)。

所以李貞必須在這些宗教傳入大唐之前,先將大唐的本土宗教扶持起來,對外來宗教形成全面壓制才行,否則真讓這些教派融入大唐,混入大唐的上層,只怕未來百年之後大唐就要成了他們的天下了。

因此道教的崛起勢在必行,而一個宗教的崛起,從上往下推行總是比較容易的(基督教是被羅馬皇室看重因此纔開始發揚的,***教更是直接就是哈里發是真主的使者,佛教傳入中國也是漢明帝主動迎進來,然後經過歷朝歷代皇室支持才因此壯大的),所以說薛仁貴信奉道教,其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苗頭,一旦朝野上下形成了這種風氣,那麼未來就算是再多的教派進入大唐,李貞也可以保證唐人的文化和價值觀不會被西方宗教所侵蝕,更能保證朝堂不會被外來宗教所掌控。

當然,道教的崛起也是有限制的,李貞不可能給自己培養出來一個不受控制的怪胎,宗教這種東西和王權天生就是相對立的,道教可以崛起,但是必須在朝廷的可控範圍之內,一旦道教有失控的趨勢,朝廷雖然不會立刻翻臉不認人,但是也會通過扶持另外的教派來打壓道教的——一如現在這樣通過扶持道教來打壓佛教一般。

不過目前來說,這些都太早了,相比於佛教來說,道教還是有點太弱勢了,雖然底蘊深厚,但是想要快速崛起,卻還需要朝廷的支持。

而薛仁貴就相當於開了一個好頭,再加上李貞本身的支持以及李世民對佛教的擔憂,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道教應該就可以對佛教形成絕對壓制態勢了。

第五十四章 李貞的‘報復’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長安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子們立一次功勞不容易(第二十七更)第四十二章 炮擊第一百一十五章 漢甲和開甲刀第六十六章 極品玻璃種帝王綠翡翠第一百零六章 水雷和地雷第二十二章 請開始你的表演第七章 初露崢嶸第四十章 《臨陣殺術》第三十八章 大炮第八十七章 獻俘大典(8)之意氣風發第二百零二章 我可沒說要幫你們啊(第七更)第三百五十五章 敵襲~(二合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土地問題(3)(第三更)第十三章 雷霆之怒——貪腐問題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貞的努力第二十六章 清洗開始+巨頭匯聚(四千字)第十八章 世家論第二百零九章 年輕怎麼了(第十四更)第八十一章 標題君相親去了(三合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賺錢的路子第九十七章 諸皇子獻禮第一百六十五章 爲了美食而戰第二十章 幕後黑手現(第一更,求支持)第一百三十章 標題名字很重要嗎?第二十三章 縱海號下水第五十七章 飯桶崛起第一百九十一章 各自算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傷亡慘重第二十四章 亡國公主阿雅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恥至極第兩百八十三章 高達州總督+薩倫船長第一百一十四章 煩死了第四百零三章 道教的優勢第一百零一章 邢王李晃,壽陽公主李昭第一百零七章 後悔的白衣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今天天氣好晴朗,處處好風光第一百三十七章 離開與事變第十七章 水泥(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外籍軍團(3)第一百四十三章 叢林中的危險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軍分離第一百九十四章 背叛第一百三十二章第四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百一十六章 本王相信你(第二十一更)第四十四章 八大罪狀第十三章 往死裡打第四百零四章 佛教出招第二百二十三章 究竟是個什麼罪?(第二十八更)第二十一章 堵不如疏,滅佛莫如限佛(1)第十三章 往死裡打第兩百三十四章 終見李世民第八十章 提前察覺+敵人出手了(四千字)第四百零五章 瘋狂崇拜第四百零四章 佛教出招第一百一十九章 衝突將起第一百零一章 李貞的橄欖枝第三十六章 林法的志氣第兩百一十二章 暫時解散第十九章 海鮮過敏第三百六十章 絕境第一百四十六章 刺殺天*皇,引發混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突厥漢化第十一章 王玄策的雄起(4)第六十六章 極品玻璃種帝王綠翡翠第八十七章 定國五策(2)第十三章 另開一片戰場第兩百零三章 宇文化龍的請求第兩百三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五十九章 巴豆再立功第一百六十六章 懷疑第一百零二章 自首第兩百八十七章 轉機第一百九十八章 問題多多(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給你一個理由第三章 調侃第三百二十五章 道教崛起第九十章 原因第一百二十三章 暗戰第九十五章 李世民的剋星第二十九章 馬車的革命(1)第七十五章 雜事一大堆(2)第九十三章 李世民大壽第四百零三章 道教的優勢第九十三章 抓獲、證據確鑿第一百七十五章 我最討厭有人在我面前裝逼了(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驗明身份——這一章四千字第一百五十七章 死有餘辜第一百零八章 朝議第四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第一百一十一章 漢文明的影響力第十五章 成立廉政公署(三千字)第一百三十九章 興旺的奴隸貿易和競技場第八十四章 常勝營第七十五章 宴會驚變第十二章 王玄策的雄起(5)第二百七十九章 巴法瓦爾曼的野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罷免唐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