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的政變不過是在這亂世之中的一場小風波而已,除了有心人之外,各大梟雄霸主們並沒有察覺到吐谷渾已經變了天。誰也不知道的是,擁有四郡之地爲根基,北遷的文人爲地基,徹底成了氣候。
乞活軍在短暫的時間內成長成了一支讓北地梟雄忌憚的勢力,無論是北地的誰想要一統天下就必須面對勢力大增的乞活。而乞活也是李承訓佈下的一道暗棋,一招在關鍵時刻可以給李世民致命一擊的必殺技。
歷史軌跡總有驚人的重合性,李承訓不敢保證這個隋末經過自己的加入,最後的結果是否會逆轉。但是李承訓不得不提前謀劃,來到這個世界上,通過解除,他發現歷史上李世民對於自己的兄弟大哥抹黑太多了。
李淵也沒有歷史上的那般懦弱,親身經歷過了之後,李承訓才知道每一個稱宗做祖的人都不是簡單人。他們是這個世界上的運氣王,老天爺的私生子。如果將這些人放在現代,什麼都不做,憑藉讓天都害怕的運氣輕而易舉的就會成爲世界首富。
李淵乃是大唐帝國的打基礎者,怎麼可能是昏聵之輩。要不然的就算李世民如何如何的牛逼,李唐也絕對不會有統一天下的機會。說到底當時主宰大唐的是李淵而不是李世民,李淵的話就是聖旨,就是國策。
所以說當時大唐能一統李淵居功至偉,可遠遠不是後世史書描寫的那樣無能。要知道數得天下最易者不過李淵趙匡胤,而古今殺降之甚者,莫甚於唐高祖李淵,而項羽、白起弗與焉。薛仁杲降則殺之,王仁本降則殺之,蕭銑降則又殺之,其他蓋不勝數也。或謂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嘗殺頡利也。獨當時何無一言救止,豈其力不能得之。文靜之死,而無及於數子耶!”
李淵是中國封建制時期功業卓著的有爲帝王,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譭譽參半的帝王之一。
他是大唐開國創業的軍事統帥。深謀多算、善於決斷、既富遠見、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應該說很多功績被李世民的光輝給掩蓋了,是一個被低估的帝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高祖是中國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
李淵的聲譽之所以蒙受損失,第一是因爲事實上他的統治時期很短,而且是夾在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突出的人物的統治期的中間:他前面的統治者是千古二帝隋煬帝。他後面的則是被後世史家視爲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爲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績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蓋了。
實際上,唐高祖舉兵反隋時儘管已年過五十,上了年紀,他仍然不失爲一個有雄心壯志而又生氣勃勃的和幹練的領袖人物。他具有不凡的抱負,而且毫無疑問,恰恰是他策劃了太原起事,並勝利地引導唐軍進抵隋都。他對李密和東突厥人的外交攻勢使得唐軍能奪取大興城,並且使得唐軍能組織和加強在陝西的力量而無虞敵軍的阻礙。
後來。李淵的大赦、封官許願和大加賞賜的政策,再加上在戰場上的勝利,有助於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並且促成了全國的重新統一。也正是唐高祖李淵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從任何現實標準來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爲大唐統一天下已經打下了堅實的行政、經濟和軍事基礎。
總而言之,李淵絕對不是易於之輩,其人狠辣,果決是任何帝王都無法相比的。無論是英明神武的始皇還是殺人如麻的朱元璋,都望而項背。
而且李建成也遠遠不簡單。更加不是後世電視劇所表現出來的那樣無能。首先李建成是李淵反隋活動的協謀者和組織者,史稱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密運雄圖。”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密謀反隋非常謹慎。
而且範圍也不會很大。做爲助手和參謀,最可靠並有成效的莫過於其子。當時李建成已二十五歲,值至大業十二年留在河東前,長期跟隨李淵,深受李淵的影響,既有青年人剛健有爲的個性。又有深沉、寬容的品性,史稱他“任性直率,寬仁容衆”,這一點同李淵是一致的,可以成爲李淵的得力助手,李建成對當時的形勢和李淵的處境是瞭解的。
這以太原起兵後李建成與李淵的對話可以證明,李建成說:“兒等早蒙弘訓,稟教義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墜。”因此,讓李建成組織活動李淵是放心的,況且當時李世民年僅十六歲,政治上還不夠成熟,李淵不會拋開李建成而獨同李世民密謀,對於謀劃,結納人士等,李淵又怎能不讓李建成參與呢?
李世民又不是無所不能的穿越者!在當時,帶走胡人血統李氏宗族習武之風盛行,培養了李建成的政治軍事才能,對於關係身家安危的大事,他也不會無動於衷的。因此,李建成是李淵反隋活動的知情者、協謀者,是可信的。
從歷史上看李淵密謀反隋,在太原起兵前,有兩個基地:一個是太原,由他和李世民共同組織;一個是河東,由李建成獨立進行活動。這樣安排,李淵是有深刻用意的:一方面,太原是他的根基地,起兵要在這裡進行,而李世民政治經驗不成熟,要加以培養,正如王夫之所說:“人謂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有以折英雄之躁妄,綏民志於來蘇”,“高祖堅忍自持,姑且聽之而以靜鎮之也”。
另一方面,河東是軍事重鎮,是通往關中的要地,大業十一年李淵曾在此討捕農民軍,有一定的政治基礎,史稱:“河東以來,兵馬仍令帝徵發”。而且李淵許多親屬在關中,河東處於太原和長安之間,如果在河東進行組織活動,既可以接納關中豪傑,有利於奪取關中,又可以響應 太原互相呼應。
由於李建成“性寬簡”,“頗仁厚”,性格穩重,讓他獨立進行活動,李淵是放心的,所以大業十二年時,李淵讓李建成以照顧家屬爲名“在河東潛結英俊”。同時,又讓當地很有名望的人物任王襄協助他,以掩蓋李建成的活動。
李建成傾財賑施,廣泛接交,招攬了許多人才,爲起兵準備了力量,表現了較出色的組織才能。史稱“太子及王,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償雲倦。”由於李建成以禮相待,傾身相交,“故得士庶之歡心,無不至者。”尤其是河東人士爭相加入起兵行列,史載“河東水濱居人,競進舟楫,不謀而至,前後數百人。”
正因爲李建成的出色活動,太原起兵前,李淵一面叮囑李世民“爾昆季須會盟津之師”;一面“遣密使往蒲州,催追皇太子等。”當李建成趕赴太原參加起兵時,李淵異常高興,據史載“太子與齊王至自河東,帝歡甚。馬上讓他擔負統領軍隊的重任。
總之,從大業九年李淵密謀反隋到大業十三年太原起兵,李建成一直是協謀者和組織者之一,是李淵的得力助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則是李建成是建唐軍事戰爭的指揮者,唐朝天下是馬上得之,李建成從太原起兵,至唐朝建立,爲領兵主將,任左軍統帥,他指揮的幾次戰役,表現了較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奪取西河之戰。西河臨近太原,是進軍關中的第一關口,由隋將高德儒率兵拒守。
由於李淵缺乏穩固的根據地,四面是敵,再加上士兵缺乏訓練,軍事上不佔優勢,此次戰役是起兵後一次大戰,對士氣影響很大;李淵把此戰提到關係唐業成敗的地步,他說:“士馬尚少,要資經略,事之成敗,當以此行卜之。若克西河,帝業成矣。”
爲此,把重任交給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並說:“西河繞山之路,當吾通行,不得留之。”足見李淵對李建成才能的信任,他還勉勵說:“先以此郡,觀爾所爲。人具爾瞻,咸宜勉力。”爲了迅速攻取西河,李建成進行認真準備,周密部署:一是制訂軍法,整肅軍紀,提高軍隊戰鬥力,史載“建成等慮其不攻,以軍法爲言。”
李建成向李淵表示:“如或有違,請先軍法。”做到軍紀嚴明,“三軍聞者,人皆自肅,兵向西河。”二是進行嚴密的戰役部署,李建成兵臨西河,親自察看地形,做好攻擊準備,史稱“風塵警急,身即前行,”“建成、世民不甲,親往喻之,”三是與士兵同甘共苦,激發了士兵的勇氣。
史載李建成“一同義士,等其甘苦,齊其休息,”使將士受到鼓舞,軍心大振,“於是將士見而感悅,人百其勇。”由於準備充分,措施得力,將士奮勇爭先,“衆皆爭上。”一舉攻克西河,前後僅用九天,初師告捷。李淵非常高興:“以此用兵,天下橫行可也。”李建成因功被封爲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
智取霍邑之戰。霍邑北臨汾水,東靠霍太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險要關口,扼守此地的宋老生兩萬精兵十分強悍,“自許堪當勁敵”,同守衛河東的屈突通遙相呼應,構成犄角之勢,以阻李淵。當時唐軍四面強敵環繞:北有驃悍的突厥,虎視太原;東有強大的李密瓦崗軍欲取長安;西有薛舉的西涼兵垂涎關中。
李淵擔心霍邑守將宋老生堅守不戰。李建成認爲宋老生雖然之前可以平定盜賊,其人出身寒微,有勇無謀,可以引誘他出戰。故此一戰而勝之,使李唐有了一絲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