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紹暗示的意思,無疑就是說,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會隨之大幅上升!
雖然不一定也是千倍萬倍,但無疑也是很多了。
看柴紹這傲然的神情,沒準就比長安的百姓還要優渥富庶呢。
這麼一想,駱賓王就不禁露出懵逼之色。
我靠,這。
這特麼的也太誇張了吧。這可是瓊州島,距離大唐的國都可是有幾千裡遠呢。
這麼遙遠的邊陲之地,變得比大唐的國都還要富庶?
這怎麼想也是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了,駱賓王是年輕人,不是身體僵化腦子也跟着僵化的老骨頭,還是明白時移世易的情況也都是存在的,不管怎麼說,大唐搞了這許多年的開海事業。
耗費這麼大精力,而且的確攢下了這許多家底,這樣都不能讓濱海地區的百姓富裕一些那也太奇葩了,純純的桀紂之國了屬於是。
駱賓王還是不太明白,雖然海邊的城池可以富裕起來不假,但可以富裕到與長安等同,甚至超過的地步?
這種考慮,在駱賓王心中,雖然只是一種思考,但這卻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思考。
其底色,當然是擔憂。這天下的經濟重心如果都聚集到濱海地區,這政經分離之後,豈不是要天下大亂?……畢竟掌握戰鬥力的人生活在經濟困苦之中,而掌握經濟命脈的人卻是基本不通武略,這不內亂就見鬼了好吧。
這麼一想,駱賓王自然就覺得。
即便不說李盛是不是兼併之家這點,顯然也應該好好研究研究,琢磨琢磨纔對。
於是看向李盛,“聖侯,這是真的麼?晚輩總覺得。”
雖然駱賓王作爲一個較有江湖閱歷的儒生,並不會真的將“學無先後達者爲師”這種話當成金科玉律,畢竟現實生活中老江湖或許沒有李二那等雄才大略,沒有那種父怙天下之德,但見的確實夠多——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太好對付,這卻是肯定無疑的。
當年周瑜就是因爲未能處理江東的一幫士族老頭子,並且對這羣士族老頭子在孫權那裡的影響力估計不足,最後才落了個死的不明不白的下場,毫無牌面可言。
但是不管怎麼說,天下各路“老前輩”再厲害,他們或許江湖經驗,鬥爭閱歷都比一般年輕人厲害,但在李盛面前嘛,自稱一聲晚輩還是妥妥的。
不過自稱晚輩並不代表駱賓王就會自我消滅自己的好奇心,不管怎麼說,這是大事。
自己既然是大唐禁軍的中堅,這件事既然又是大事,那麼自己就不可能不思索明白啊。
當然,他這麼一問,太過言簡意賅,柴紹沒有皺起眉頭,卻是臉色愣住了起來,一時間沒有聽懂駱賓王的疑問,氣氛就顯得有些尷尬。
不過李盛卻是絲毫沒有,既沒有呆滯,也沒有皺眉,喝酒吃菜,毫無波動。好似是既沒有聽不懂對方說話,也沒有任何被困惑住的跡象。
屬實是老僧坐禪,香客……不明覺厲就完事了。
反正,駱賓王是暗暗心驚,突然之間就覺得自己對李盛這位前輩的厲害程度又估計不足了,而柴紹就更是滿臉訝然——在眼角餘光發現了李盛的這種奇特氣質後。
當然了,柴紹並不是不認識李盛 ,不瞭解李盛,這樣的反應說來也沒有什麼不得了的“奇怪”,但……畢竟是這種“長輩答晚輩問”的場合,自己這個老傢伙都被問懵了,李盛卻是氣度如常,這感覺。
屬實尷尬,太尷尬了!
不過沒辦法,柴紹也只能暗暗哀嘆,這天底下就是有李盛這樣的後生,自己又有什麼辦法呢。
雖然心情各不相同,不過相同的是這個時候不但駱賓王想到了這個點,這一問出來,在李盛擺譜裝逼的這個當口,柴紹也漸漸的,想到了此處是有些不妥的。
既然不妥,還給大唐安排上,這會不會有什麼問題之類的。
畢竟想想還是挺不安全的,而且如果考慮到這並不是朝廷,或者皇帝李二本人有什麼不安全,而是整個天下之內的,那種結構性的不安全,這事顯然看上去還挺嚴重的。
不過這個時候,李盛就說了,“瓊州這地方位於邊陲,自古荒涼,百姓貧弊。如今朝廷開了海,日後難道就不繼續開海了?”
“如神州南疆,雖也濱海,但畢竟多山,不易經營,而這瓊州島就不同了,這地方不但就頂在海路上,這地方本身還有大量的耕地。這可是最南方的耕地,這陽光,這水源,不必我多說了吧?”
雖然李盛說了“不必我多說了吧”這種話,但說完的一刻,臉上流露出的得意神情分明就是在說,你們誰要是不同意這一點,本座分分鐘跟你們說到天荒地老去。
不過李盛說的這部分,駱賓王和柴紹心裡也漸漸猜到了——
反正,只要開海的事業繼續,海貿繼續作爲大唐的對外擴張的一環而存在,那麼沿海地區就勢必會一直變得越來越富裕,這個趨勢是不可能輕易停止的。
而兩人心裡都猜到了,李盛的解釋自然就不能讓他們猝然之間就安了心,而是很快就想到了更疑難的部分,或者說其實他們方纔就想到了,只不過既然是李盛看好這瓊州島,那說不定除了民間的海貿和朝廷的開海兩方面事業影響之下,會有什麼別的動力讓這瓊州島變得比過去更富裕呢?
畢竟是李盛這兩個字擺在這裡,啥事都不好說了。
但李盛這麼一說,駱賓王和柴紹一聽還真是朝廷開海疆之圖,和海商們以貿易取富貴之謀,愣了一下之後,也就立刻想到了負面作用。
柴紹皺眉沉思,不過駱賓王畢竟是年輕一輩,性子更直,就直接說出了心中疑問。
“可是聖侯。”
“長安畢竟是在北境,如今富貴若是都集中到了航海線路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