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吐谷渾寇邊

貞觀六年正月初八,新年的第一個正式朝會,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參加,作爲正四品下的特衛中郎將李業詡也參加了此次朝會,一些歸附的胡將也在朝堂上站着。

朝會剛開始,尚書省左右僕射房玄齡和李靖聯表上疏,奏請在軍中試行募兵制及向各內附部落徵集一定數目的兵員等。

疏中說道,今天下連續幾年豐足,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然邊患未除,國內時有反叛,邊關百姓時常遭受擄掠禍害,府兵戰力不強,邊軍戰備力量薄弱,國家的安全受到威脅,百姓安定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須加強軍隊的建設,逐步試行募兵制,以常備軍替代目前亦農亦兵的府兵。新募集的士兵用新式方法加以訓練,使之成爲抗擊外敵入侵、鎮壓境內反叛、威服周邊四夷的精銳武裝力量。

疏中也詳細說明了募兵制的具體實施方法:募兵令可先在京畿道或者周邊幾道內試行,待一定時間後再在其他各道內推行。按一定人口比例徵集兵員,各被徵士兵入伍後,本人免交賦稅,並由朝廷發給薪餉,家中賦稅可減免徵收,也不再攤派瑤役。每名士兵服役期三年,三年兵役期滿後,可選擇退役或者自願延長服役期,但不得超過一定年限。若服役間立下軍功,不但朝廷有賞賜,此軍人所在的當地州縣,也有獎賞,軍功卓著者,可以授以中下級軍官,並以軍功累積升遷等…

疏中還有應徵入伍士兵傷殘、死亡的撫卹等說明。

同時也向各內附部落徵兵,各部落每年有最低的兵源要求,被徵的士兵到軍中後,與其他各族士兵混編,待遇沒有異同,軍功的獎賞同等於漢族士兵,服役期滿後,同樣可以選擇退役和繼續服役,有軍功者退役後,可以選擇在關內安家立戶,並允許娶漢家女結婚。

同時要求各內附的部落每年進貢朝廷一定數量的牛羊、馬匹,朝廷回贈以同等價值的茶葉、絲綢、瓷器等高檔物品。

這個提案李靖是和房玄齡、候君集等一衆朝中重臣商議,再和李世民詳細交換意見後,由李靖和房玄齡提出的,其中也自有李業詡的主意。

此提案一提出,馬上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反對之聲不絕。許多朝臣跳出來,指責疏中的提議不顧當前國情,一味擴軍,乃失民心之舉。向各內附部落徵兵更是有失堂堂華夏之禮儀,恃強凌弱,失信於天下。

反對此項最激烈的還是魏徵,以天下百姓未安,當以偃武修文,修養生息,及徵兵胡兵、胡漢通婚有違禮制爲由,在朝堂上陳述此舉的禍害之處,並梗着脖子與候君集一通激辯。

朝中的一些其他重臣,如長孫無忌、王珪、戴胄、唐儉等人,李世民雖然曾和他們細談,但均未表態。

反對的都是朝中的一些文臣,武將自是都舉雙手支持,那些歸附的胡將,對從他們部落徵兵,卻沒有什麼反對之聲。

最後,除了魏徵,試行募兵制的事倒不太有人提起了,因爲特衛軍中在年前都已經開始試行了,朝堂上的爭論都集中到要不要向內附的部落徵兵的事宜上。

正在朝堂上爭論不可開交的時候,李世民微微地向站在邊上的兩個胡將挑挑眉。

右武候大將軍阿史那思摩、左領軍將軍執失思力出列,用挺流利的漢語大聲地說,突厥各部即已歸唐,所轄之地成爲朝廷治下的州縣,族人成爲大唐的子民,其所部人馬和大唐所有臣民一樣,均應參加軍隊的募兵,他們的族人也以參加大唐的軍隊爲榮。

粗獷的聲音蓋過了爭吵聲,鬧哄哄的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

這些歸附的胡將是在李世民和李靖半威脅半利誘下,妥協的。

李業詡第一次見到了這兩位在歷史上留下赫赫英名的突厥將領,也對李世民和李靖的這手安排佩服之極。

在邊上一直未表態的長孫無忌、王珪和戴胄等也在這個時候表示支持試行募兵制及向內附部落徵兵,文臣中的這幾位大員一表態,朝堂上反對的聲音一下子少了很多。

一直看着熱鬧的皇帝李世民這纔開口說話,意思是說募兵制只是試行,如果成效不錯,又不損傷國體,那才全面推行,如果天下百姓都不支持,那自然也無法施行。而向各內附部落徵兵,既然部落頭人都不反對,且同爲大唐子民,那有何不可?

最後反對的人都沒了言語,連魏徵也只是忿忿的在一旁憋着氣,沒話說了,李世民宣佈此兩項提議交與政事堂由幾位宰相再審議,審議通過後即下發詔令,開始執行。

―――――――――――――――――――

上元節過後,李世民正式發佈詔命,重新設立軍器監,歸屬於兵部,以兵部尚書候君集兼領軍器監大匠,特衛中郎將李業詡領軍器監少匠職,下設軍器研究署、弩坊署、甲坊署等,李業詡兼領軍器研究署令,已經恢復原名陳天寧的流雲小道任軍器監丞,正七品上。

原先廢置的軍器監,歸屬於工部,由一名正四品上的軍器監大匠領,而新設置的軍器監則歸屬於兵部,由兵部尚書兼領,原先正六品上的少匠也變成了正四品下,級別提高了不少。

軍器監設立後,馬上從工部及工部將作監抽調一大批人員,開始運作起來。

長安城東,特衛軍營不遠處,有幾處新修建的房舍,一些房子用堅固的大塊石頭和石柱建造,這些房舍外面有高大圍牆圍着,佔地很廣,戒備森嚴。這是軍器監的秘密研製基地,進行新型武器的研製、試驗、改良和生產,唐軍主要裝備的唐刀、弓弩等,及李業詡所設計的一些武器,都在這裡進行改良、研製並試產。

軍器監裡還有一處更秘密的房舍,除了少數人外都不可以進內,這裡是沒有對外公佈的軍器監火器署,進行火藥及火器的研究製作。

流雲小道,不,現在應該叫陳天寧,也從一名整天無所事事的小道士變成了大唐一名七品官員,雖從品級上看還是不入流的小官,但在軍器監裡卻是一名重要人物,主要負責火藥及火器的研究。十六歲的陳天寧天資聰慧,喜愛鑽研,火藥的配方也已經試製了好多種,如今正在試製一種新式的火器。

――――――――――――――

上一年,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上表請求行封禪,被李世民拒絕。

上元節過後,衆多文武百官也以天下大安,四夷臣服爲由,上表奏請李世民封禪泰山。

朝會上,面對衆臣的封禪請求,李世民則說:“你們都認爲登泰山封禪是帝王的盛舉,朕不以爲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給富足,雖不封禪,又有什麼關係?昔秦始皇行封禪禮,而漢文帝不封禪,後代豈能認爲文帝的賢德不如秦始皇!且事天掃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後纔算展示其誠心敬意呢!”

歷史上行泰山封禪的皇帝不多,而能伴隨皇帝封禪的大臣也少,封禪之君臣皆能銘刻於泰山之頂,讓後人景仰,如此名聲誘惑下,還是有很多朝臣們請求行封禪。每次朝會上都有人提議,被自己的臣子一通歌功頌德的讚美,到後來李世民也有些動心了。

歷史上但凡有成就的帝王,都想到泰山封禪,詔告天下。李世民即位後,文治武功皆表現不錯,這兩年天下還是比較安定,對外的幾次用兵都是大勝而歸,大唐國力提升的很快,天下已經初現繁盛景象,李世民心裡其實早就有這個心思了,只是怕太耗費財力而已。

還是魏徵跳了出來反對,“陛下雖然有理由去封禪,然承隋亡大亂之後,戶口未恢復,倉廩尚虛,而陛下的車駕東去泰山,千乘萬騎,其供頓勞費,必然難以承擔。且陛下封禪,則萬國鹹集,遠夷君長,皆當扈從,如今自伊、洛以東至海、岱,人煙稀少,滿莽極目,這乃引戎狄進入大唐腹地,展示我方的虛弱。況且賞賜供給無數,未厭遠人之望;給復連年,也不能補償老百姓的勞苦。崇虛名而實受實害,陛下怎麼能採用呢!”

魏徵的話發人省醒,許多支持封禪的人聽了也沉默了。

但支持的人比反對的人多的多,李靖和房玄齡則沒有在這件事上表態,他們覺得李世民如果想去顯擺,也不能太拂了皇帝的面子,爭論許久,封禪的事還是沒有結論,

李業詡是聽了這些,對魏徵這個人總算有了大致的瞭解。此人生性耿直,忠貞事主,心裡裝着天下百姓,有不平事即會上言,但思想上還是比較僵化保守,沒有長遠的目光,也沒有太多利於國民的提議上奏,凡事以禮德爲由,有違禮儀的事兒,或者他認爲不對的事,都會進諫直言。

歷史上的魏徵,朝政上也是沒有太多的成就,他認爲治理國家的根本在於德、禮、誠、信,皆爲儒家的傳統思想,並沒有突破性的想法,而前幾年提出的偃武修文之策,雖然被李世民稱道,卻也一直沒被採用,留存歷史上的英名,也只是一位敢於直言的諫臣。

若唐初真的如魏徵提議般偃武修文,那也不會有盛世大唐的廣大疆域。

而此後幾件突發事情,轉移了衆人的視線,封禪事情的爭論也就不了了之。

過了正月,連綿不斷的雨一直下着,黃河數處決堤,河南、河北道數州被淹,大批房屋、田地被沖毀,數十萬百姓遭災,死傷無數。

朝廷火速派出撫慰使,下去救災,封堵決口,安置災民。各州府官吏也盡職所能,全力抗洪搶險,朝廷動用了數萬民工及府兵封堵潰敗的河堤。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才終於將決口封堵住。也幸好連續幾年的好收成,各糧倉中存糧頗多,災民都能領到朝廷分發的口糧,纔不至於因災荒而使大量災民流離失所,四處逃荒。

黃河的洪災告一段落,李世民和朝臣們才舒了一口氣,正在積極佈置善後事情時,西北傳來緊急軍情。

貞觀六年三月十一日,西北的吐谷渾進犯蘭州。

蘭州、鄯州一線受到攻擊!

蘭州六百里加急軍報送到長安,李世民大驚,火速召集幾位重要的朝臣商議軍事,特衛中郎將李業詡也被傳召入宮…

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54章 上元節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6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132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下)第186章 新羅王是個絕色美人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233章 有些曖昧第221章 大軍抵平壤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92章 酒後亂性第7章 鄭氏兄妹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54章 上元節第51章 欲谷設跑了第132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下)第67章 出征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45章 吐谷渾復國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77章 訪客衆多第159章 吐蕃稱臣第85章 長樂公主第46章 取高昌城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76章 千刀血第115章 無奈接受第39章 伏俟城外第28章 軍事屯田第27章 大漢民族主義者—李業詡第2章 即將開始第132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下)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63章 不能回家了(上)第158章 不收入房中第48章 新的佈署第239章 雞林州大都督府第84章 給皇后治病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39章 壽辰(下)第60章 其樂融融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23章 初次進宮第197章 金勝曼相求的事第157章 水師的戰力第119章 大唐軍事學院祭酒第46章 好馬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50章 吐谷渾殘部的叛亂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116章 如何戰?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191章 很嫩的新羅女王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13章 不一樣的訓練(下)第173章 復職第15章 抵達鄯州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181章 百濟王扶余義慈被俘第252章 李世民親迎出長安第109章 夜探回紇人的驛館第104章 閻氏兄弟第143章 意外的封賞第95章 刻石記功第120章 帶曼蘇到我帳中來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24章 游泳訓練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第27章 共餐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78章 爲何如此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226章 李世民親自指揮攻擊平壤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150章 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第235章 偷看皇帝的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