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的衰落,從公元565年,東羅馬帝國的千古雙雄查士丁尼大帝和貝利撒留元帥,同年撒手人寰就已經有了預兆。
被皇帝和元帥用“胡蘿蔔加大棒”羈縻的波斯人,在兩人死後,開始大規模入侵,公元611年,波斯軍隊又一次浸入拜占庭,奪取敘利亞首府安條克。
公元614年包圍耶路撒冷,以移動木塔和攻城錘爲武器,攻破聖城,六萬居民被屠殺,這個繁榮的基督教聖城遭到伍佰年以來最慘重的打擊,數萬戰俘被送到波斯首都泰錫封,基督徒的最高聖物真十字架,被作爲戰利品奪走,這被全體基督徒視爲最大的恥辱。
真十字架是耶穌受難時的刑具,由君士坦丁的母親發現,其地位相當於華夏王朝的九鼎,是基督教中央王朝的象徵。
失去真十字架後果十分嚴重,巴爾幹和斯拉夫各小國相繼叛離。一個小部落阿爾瓦人,一改往日的忠順,在兩大帝國的夾縫中投機,此後十年,給帝國帶來很大麻煩。
幸運的是,此時的拜占庭元老院,及時選出了新的皇帝一一雄才大略的伊拉克略大帝。
伊拉克略大帝是北非總督之子,他意志堅強,稟賦過人。面對咄咄逼人的波斯軍隊,伊拉克略鎮定自若,他任命兩個兒子留守君士坦丁堡,自己親赴小亞細亞,徵召勇猛善戰的士兵進行系統的軍事訓練,同時在士兵中反覆宣講對波斯戰爭的神聖性,解放聖城的必要性。
公元619年,波斯軍隊攻佔拜占庭帝國的糧倉和錢庫埃及,君士坦丁堡陷入糧錢兩缺的境地,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公元621年,伊拉克略大帝與北部的勁敵阿爾瓦人休戰,隨後率軍親赴戰場,次年夏天,伊拉克略大帝向波斯軍隊發起反擊,迫使波斯人後撤。而後他回師肅清安那多利亞地區的敵人,接着,伊拉克略大帝率軍攻入波斯境內,在馬庫之戰中擊潰敵人,收復小亞細亞。
接下來的戰爭在波斯境內展開,623年的冬天,伊拉克略大帝沿高加索山脈南麓進軍,直搗波斯軍大本營,差點活捉波斯國王。
此後三年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波斯一度攻入君士坦丁堡城下,但被擊退,同時伊拉克略大帝繼續在波斯境內攻城略地,並痛擊阿爾瓦人,使得這個蠻族部落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627年,戰爭進入決戰階段,伊拉克略大帝沿底格里斯河南下,在古城尼尼微附近,與波斯皇帝率領的主力決戰,取得勝利,波斯皇帝陣亡,伊拉克略大帝兵臨波斯首都泰西封城下,波斯新皇帝被迫求和,同意歸還“真十字架”。
公元630年,伊拉克略大帝在聖城耶路撒冷舉行隆重的迎接真十字架慶典,歷史百年的戰爭以拜占庭的勝利告終。
然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慶典僅僅幾個月後,一羣沙漠子民,就在宗教的狂熱支配下,在穆罕默德的旗幟下,開始了另一場“聖戰”,這場聖戰一直無休止延續了下去。
拜占庭帝國與薩珊王朝之間,冗長又逐漸加劇的戰爭,使得雙方都非常疲憊,在突然崛起的阿拉伯人面前,他們都顯得十分脆弱。
當戰爭結束之時,他們都已經沒有機會調整恢復了,就在幾年之內,雙方都遭到了阿拉伯人的猛攻,拜占庭人將阿拉伯人的進攻比喻爲“人海嘯”,正是拜占庭與薩珊波斯這無休止,又毫無必要的戰爭衝突,給伊斯蘭的迅速擴張給了良好的機會。
當先知穆罕默德通過征服,並用伊斯蘭教義將阿拉伯人團結在了一起之後,在他的領導下,發生了穆斯林與拜占庭帝國的第一次衝突。
就在希拉剋略與薩珊王朝達成波斯的撤軍協議之後幾個月,拜占庭軍隊就面對了穆斯林大軍。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之後阿布?伯克爾通過征戰,無可爭議地控制了整個阿拉伯半島,成爲第一任哈里發,鞏固了整個半島的穆斯林勢力。
關於這兩個大國之間,戰爭的起因,穆斯林在關於穆罕默德的傳記中寫道:先知獲得的一份情報表明拜占庭軍隊,正關注阿拉伯北部地區,並斷言有意欲入侵阿拉伯的意圖。穆罕默德決定帶領一支軍隊北上先發制人。
當然這不過就是一個藉口罷了,當時拜占庭帝國剛剛結束和薩珊波斯之間的戰爭,根本就沒有能力,去進攻阿拉伯帝國。
總之,公元634年,穆斯林開始了對這兩個國家的全面入侵,佔領了兩國大片的土地。
知道公元638年,阿拉伯人徹底征服了敘利亞地區,哈里發的軍隊在黎凡特地區與拜占庭帝國皇家部隊和當地僱傭軍組成的軍隊交戰。
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希拉剋略,因身體不適無法再親自率兵反抗,而是派出了自己的弟弟,然而在一場戰役裡,哈里發的軍隊取得完勝。在哈立德的指揮下,穆斯林們最終佔領了大馬士革。拜占庭帝國趕忙徵調了所有可以調用的軍隊給一些將軍,以期趕走穆斯林。
結果在公元636年的一場著名戰役中,穆斯林把拜占庭軍隊引誘至人形戰場,導致拜占庭的一場毀滅性失敗。
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希拉剋略在離開安條克回君士坦丁堡的餞別會上表達了自己的失望。他感嘆道:“哦,敘利亞,願和平降臨於你!對敵人來說,這是多麼好的一片土地!”
公元637年4月,時任耶路撒冷牧首投降,阿拉伯人終於在長時間的圍城後拿下了耶路撒冷。公元637年夏天,穆斯林佔領了加沙。同時,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官員購買了一份昂貴的停火協議,換來了埃及三年、美索不達米亞一年的相對和平。
公元637年末,安條克城被攻破。至此,穆斯林佔領了幾乎整個北敘利亞地區。公元638到639年,停火協議有效期滿,阿拉伯人蹂躪了美索不達米亞和亞美尼亞地區,在佔領了亞實基倫等城後,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征服。
在完成了對西亞的征服之後,新任的阿拉伯帝國哈里發歐麥爾開始了對埃及的征服,然而因爲杜睿的出現,歷史出現了巨大的偏差。
阿拉伯帝國的埃及遠征軍總指揮官奧斯曼最終折戟沉沙,大軍消耗殆盡,連奧斯曼本人和他的外甥阿里都戰死沙場。
但是初戰失利並沒有打消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慾望,在穆阿維葉上臺之後,他派遣了阿姆魯?本?阿斯率領4000士兵從巴勒斯坦進入埃及。
阿姆魯一上來包圍並攻下了埃及的巴比倫城,之後進攻亞歷山大城。拜占庭人對潰敗的如此之快感到震驚,由此又引發內部分裂,最終放棄了亞歷山大。
亞歷山大城的陷落結束了拜占庭帝國在埃及的統治,也擴大了穆斯林在北非的攻勢。阿姆魯緊接着征服了昔蘭尼加地區。
此後阿卜杜拉?伊本?賽耳德率領阿拉伯軍隊入侵阿非利加,很快便征服了的黎波里塔尼亞。史貝特拉城被攻下後,阿拉伯人距離迦太基只剩240公里了。時任阿非利加總督格雷戈裡叛亂,獨自稱帝。但稱帝后很快就遭到阿拉伯人的入侵,自己也在史貝特拉被殺。此後,格雷戈裡的繼任者在承諾每年進貢大量金錢後休戰,阿卜杜拉滿載戰利品回到埃及。
至此,穆斯林已完全佔領拜占庭帝國剩餘的北非領土,還佔領了大量馬格里布地區,此後,穆斯林發展了海上力量=,在柏柏爾將軍塔裡克?伊本?齊亞德的帶領下,跨過直布羅陀海峽入侵已被西哥特人佔據的伊比利亞半島,佔領並摧毀了迦太基要塞。阿非利加的失去意味着拜占庭帝國在西地中海的控制權遭到了急速擴張的阿拉伯海軍的巨大挑戰。
默哀偉業在鞏固了從鹹海到埃及廣大領土,設置了埃及總督後,開始襲擊安納托利亞,爲防止埃及遭到拜占庭軍隊來自昔蘭尼加的側翼進攻,一支有四萬人阿拉伯軍隊在北非發動戰役,在擊敗三萬人的拜占庭部隊後拿下了巴爾卡。
然而,倭馬亞王朝進攻仍舊沒有結束,他們依然把徹底征服拜占庭帝國,作爲它的終極目標。伊斯蘭教義使得他們認爲拜占庭人都是異教徒,應該被扔進“戰爭之屋”。正如伊斯蘭學者休?肯尼迪所說:“穆斯林更願意進攻,而不喜歡總會被衝突打斷的和平。真正的和平只可能是敵人接受伊斯蘭教,或者成爲他們的附屬國。”
在陸地進攻的同時,穆斯林的海上力量也極大地挑戰了拜占庭海軍,他們襲擊了拜占庭帝國的多個島嶼和海岸港口與城市。
拜占庭海軍在呂基亞的菲尼凱附近海域大敗給人數佔劣勢的穆斯林。自此,“羅馬湖”便開始逐步淪入阿拉伯人手中。
在這期間,地中海東部的貿易也因此中斷,使得東西方的交流被阻隔,以往從意大利乘船到亞歷山大港是件司空見慣的事。然而在伊斯蘭教擴張初期,這兩個地方是多麼遙遠,以至於連對方最基本的信息都不瞭解。
穆斯林強大的艦隊闖入了馬爾馬拉海後,於庫斯重建了一個基地,在那兒他們隨心所欲地襲擊拜占庭帝國的海岸。
在完成了對君士坦丁堡的戰略包圍之後,穆阿維葉從陸地派了支部隊入侵君士坦丁堡,開始了阿拉伯人對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次圍城。
擔任拜占庭帝國皇帝的君士坦丁四世,使用了從大唐購買的一種,被稱爲“流動之火”的毀滅性武器,在馬爾馬拉海擊退了穆阿維葉的進攻,解除了包圍,撤退的穆斯林艦隊因爲風暴損失了很多,又在海上遭到突襲,失去不少士兵。
先知穆罕默德的最後一位朋友艾鬱普也在這次圍城戰中陣亡,拜占庭帝國的這場勝利也使得阿拉伯人短時間內再也沒有力量入侵歐洲。
與此同時,在東方戰場,阿拉伯帝國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東方行省總督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在西域和中亞的兩次失敗,讓阿拉伯帝國徹底失去了中亞,也讓他們的軍事力量進一步萎縮。
到查士丁尼二世上位之後,他與阿拉伯人達成了一項停火協議,共同擁有亞美尼亞、東伊比利亞與塞浦路斯,兩國之間也實現了短暫的和平。
然而和平畢竟是短暫的,逐漸恢復了元氣的阿拉伯帝國在奇裡乞亞的一場戰役大勝之後,穆斯林重新佔領了整個亞美尼亞。
加之查士丁尼二世被廢,拜占庭帝國內部都出現了連續的混亂與叛亂,期間出現了一些既缺乏支持又缺乏合法性的皇帝。這時倭馬亞王朝乘機鞏固了其在亞美尼亞和奇裡乞亞的統治,並開始籌劃針對君士坦丁堡的再一次進攻。
拜占庭帝國將軍利奧最終在柏柏爾人的支持下奪取了皇位,此時大量穆斯林軍隊在負有聲望的葉齊德和將軍馬斯拉馬?本?阿卜杜勒帶領下向拜占庭帝國首都前進。這一軍隊有12萬人和1800艘船隻。這是一支龐大的軍隊,遠多於拜占庭帝國。
君士坦丁堡被穆斯林從陸上與海上包圍,穆斯林們在城周圍建造了大量的圍牆對壘,意圖孤立君士坦丁堡。但在他們打算從海上封鎖時,卻被流動之火擊退。由於阿拉伯艦船距離城牆較遠,君士坦丁堡的補給線還算較爲順暢。由於不得不將包圍延續到冬季,圍城的阿拉伯軍隊因爲寒冷和缺乏供給而遭受了令人震驚的傷亡。
第二年春,新任阿里發葉齊德一世派來援軍,援軍有從海路來自阿非利加和埃及的,有從陸路來自小亞細亞的。但阿拉伯的新艦船上的海員大多是基督徒,他們便開始大規模叛亂。走陸路的軍隊也在比提尼亞遭到了埋伏。飢餓與疾病在阿拉伯軍營中肆虐,使得他們不得不放棄圍城,阿拉伯人在撤退途中又遇到了風暴與聖托裡尼的火山噴發,損失慘重。
隨着包圍君士坦丁堡的失敗,穆斯林對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波征服結束了。雙方沿着東安納托利亞衆多山脈的邊境線也趨於穩定。然而軍事衝突仍在繼續,卻日漸儀式化,阿拉伯人完全佔領拜占庭帝國的意圖的前景也不明。
這期間,兩國外交官的走動變得頻繁與常規化,也有些互惠的外交成果。爲應對伊斯蘭教的威脅,利奧三世開始了毀壞聖像運動。
利奧三世發起的運動,雖然贏得了一些貴族的支持,卻使得拜占庭帝國在整個歐洲淪於了衆矢之的。
葉齊德一世抓住機會,再一次開始了對拜占庭帝國的征服,然而就在他即將要成功的時候,大唐帝國再一次加入了戰場。
大唐帝國突然加入戰場,讓阿拉伯帝國自創建以來,第一次面臨巨大的危機,哈里發葉齊德一世也不得開始重新審視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之間的關係。
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是世仇,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他們都希望成爲這個世界的主宰,當兩強碰撞之後,戰爭自然無可避免的爆發了。
但是在面臨着滅國之災的緊要關頭,對方對方是仇深似海的敵人,這個時候也不得不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今後的出路了。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總是變幻莫測,不過有句話卻是被人們所普遍信奉,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錯了嗎?沒錯,觀世界歷史大部分的戰爭,衝突,結盟都驗證了這句話。
雖然這句話聽上去會讓人感到很不舒服,難道國與國之間只剩下利益了嗎?
誠然,國家是無情的,可是構成國家的人卻是有情的,在由有情感的人構成的國與國之間,談論之間的關係只用利益二字解釋之,那就太膚淺,也太片面了。
人的情感是種很奇妙的東西,有時候一件事情對你有利,可是你就是不願意去做,至於原因嗎?那就是千奇百怪,因人而異了,也許一個簡簡單單的感覺就使你做出了這個決定,因爲有討厭的感覺,所以我不要,有時候就這麼簡單,但是一旦上升到國家層面,要決定國家的走向,一個人的情感是沒用的。
就好像現在一樣,對於拜占庭這個國家,大多數穆斯林都很討厭,這個討厭有些已經深入骨髓,有時候和拜占庭聯合可以獲得好處,可是穆斯林就是不願意,老子討厭你,就是這麼簡單。
在怎麼對待競爭對手時,大家的想法幾乎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成者爲王,敗者爲寇。
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是世界性的大國,都想着成爲這個世界的霸主,要是非讓他們搞出個什麼和平崛起、和諧世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爲他們彼此之間根本就不存在信任。
就比如說,葉齊德一世對利奧三世說:咱們都別整軍備武了,讓將士們卸甲歸田,以後咱們哥倆好,和平共處。
人家利奧三世能相信嗎?真當人家都是傻子啊?
人家可是從來就沒有相信過你是怎麼說的,只相信你是怎麼做的。
在國與國之間,真正的友誼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爲國家利益至上,所以任何的手段就沒有什麼正義與不正義、正當與否之說,絕對沒有什麼謙謙君子之風,更沒有什麼紳士風度之雅,那不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是國家之間的博弈,那是關係到民族與國家的興衰、存亡的生死大事,沒什麼客氣可講的。
所以人們總是見到某個超級大國那些什麼什麼的表演後,總是在家裡拍桌子、摔杯子的大罵人傢什麼極端的無恥、流氓等等,而人家卻在自己家裡,開party慶祝他們的每一次得手後的機智與勇氣,其自豪之氣溢於言表。因爲他們從來就沒有認爲他們這樣處理國與國之間的方式是不可以的。
國家利益至上、只要目的正當,可以不擇手段。
國家就應當把處理這兩種關係分得清楚一些,成者爲王,敗者爲寇,這是不是真理暫且不論,但這確實是自古以來顛撲不破的事實。
一個人敗了再來影響不大,一個國家要是敗了會導致許多的人間慘劇,要重新振興是那麼的艱難,得付出多少代價。
只要在這個世界上有國家與民族的存在,就有相互之間的博弈與爭鬥,不管其表現的形式如何,是表面的還是看不見的,總是存在。因爲這個世界在一定的時間段內,世界上物質的總量總是有限的,要想擁有更多的物質,相互之間總是有競爭與博弈。
和平是有條件的,不是你說你要和平,人家就會給你的,你搞我,打你沒商量,你怎麼着,要大打特打是吧,那就來吧,看看到時候還有誰在這個地球上活着。
怎麼着,不打了?要扯皮?那就扯唄,誰沒長嘴啊。
至於後世天朝提出的那個論調一一和平崛起,這是典型的儒家式的理念。這不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新解嗎?這種思想害死人啊。儒家的理念基本上是講怎麼梳理國內的人與人之間的事件的。要是用在國與國之間,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所以才說和平是有條件的,就比如現在,當兩個世代成仇的國家,突然之間發現利益共同點的時候,再大的仇怨也能被放下。
大唐要滅了阿拉伯帝國,穆斯林們自然不想,不單單是穆斯林,就連拜占庭人也要好好思量一下。
一旦坐視阿拉伯帝國被滅掉的話,他們和大唐就完全接壤了,接壤之後呢?
誰能保證大唐在鯨吞了阿拉伯帝國之後,就會滿足,就會消停下來,他們對領土的慾望就徹底消失了。
如果大唐帝國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呢?
他們接下來會怎麼做?
橫亙在大唐前進道路之上的就只剩下了拜占庭,那麼接下來會怎麼樣,就不言而喻了。
在想清楚了這一點之後,利奧三世面對着葉齊德一世派來的使者,也不禁沉默了,他想要滅了阿拉伯帝國,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穆斯林異教徒全都去死,但問題是,阿拉伯帝國不能亡在大唐帝國的手裡。
一旦阿拉伯帝國被大唐給滅了的話,大唐帝國的實力將會更強,到時候,拜占庭帝國將要面對的可是來自大唐帝國的壓力了。
而且葉齊德一世提出來的條件也確實誘人,一般敘利亞的領土,好傢伙,那可是他朝思暮想的。
最爲重要的是,因爲埃及,拜占庭帝國和大唐帝國之間也出現了矛盾,利奧三世覺得大唐佔據埃及,拒不交還給拜占庭帝國,是完全沒有道理了。
他可不會去想,在爭奪埃及的戰鬥當中,拜占庭帝國根本就沒出任何力氣,他只是單純的覺得,拜占庭帝國對大唐帝國非常重要,大唐滿足他對埃及的慾望是理所當然的。
如今的情況是,大唐不想滿足他對埃及的慾望,而世代仇敵阿拉伯帝國卻願意和他一起分享敘利亞,利奧三世在心裡也走上了一個岔路口。
幫着阿拉伯帝國阻擋大唐在埃及方面的軍隊,可以換取大半個敘利亞作爲報仇,但是其中的危險性也是很明顯的。
一旦大唐最終取得勝利,拜占庭帝國的背信棄義,立刻就會爲他們找來複仇的怒火,到時候拜占庭帝國如何抵擋,他們是不是對手,這可都是問題。
當然,利奧三世也能有另外的一種選擇,那就是派人和唐軍取得聯繫,和唐軍結盟,從西方對阿拉伯帝國發動攻擊。
這個選擇的危險係數要小,而且回報高,利潤大,只要能成功,說不定真的能恢復拜占庭在西亞的統治地位。
但是之後呢?
利奧三世不得不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大唐帝國會不會真的願意,讓拜占庭帝國取代阿拉伯帝國,成爲西亞的主宰?
利奧三世覺得這個可能性非常低。
就像埃及一樣,唐人不會願意讓出已經被拿在手裡的既得利益,或許短時間內雙方能夠實現和平,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兩個大國之間必然還要爆發矛盾,而矛盾點依然是疆土。
利奧三世的表情陰晴不定,好半天都沒能作出一個決斷,奉命出使的阿拉伯使者,在心裡盤算了一番,道:“皇帝陛下!您應該能夠看清時勢,如今的局面就是唐國強大,而拜占庭和阿拉伯弱小,您覺得唐人皇帝願意和您一起分享這個美好的世界嗎?肯定是不可能的,我聽說,在您之前的拜占庭皇帝在交給唐國皇帝的國書當中,都不能自稱皇帝,而要改稱國王,這就不言而喻了,在唐人的眼中,即便是強大,有着非常悠久歷史的拜占庭也一樣是蠻夷,如果阿拉伯帝國真的註定要滅亡的話,我想唐人的兵鋒緊接着就會落到您與您國家的身上,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事情,而且最爲重要的是,唐人侵略成性,他們已經佔據了埃及,如果再搶奪了西亞的話,整個拜占庭帝國都將處於唐人的包圍之下,到時候,不知道您還有沒有能力與之抗衡呢?”
不得不說,這個使者的話,直接戳中了利奧三世的心,他猶豫了,他不得不猶豫了,使者所說的話,正是他所擔心的。
經過不斷的戰爭,拜占庭帝國已經無可爭議的衰落了,不要說與大唐帝國爭奪世界的主導權,就是阿拉伯帝國也能穩穩的壓着他們,讓他們不得施展。
“如果我答應了葉齊德的請求,你們能回報給我什麼?半個敘利亞是遠遠不夠的。”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利奧三世的心裡實際上已經有了決斷,他現在是在爲拜占庭爭取更大的利益。
阿拉伯使者道:“當然,對於您的幫助,尊貴的哈里發會回贈以更大的代價,如果能夠殺退唐人的話,哈里發願意將埃及行省交還給您。”
埃及行省!
敘利亞雖然富饒,但是對拜占庭來說埃及無疑更加重要,當初埃及可是整個拜占庭帝國的糧倉,正是因爲埃及失陷與阿拉伯人之手,拜占庭帝國纔會衰落的這麼快。
“你說的是真的!?”
還沒等使者說話,皮納爾突然站了出來,急道:“皇帝陛下!您不能答應這些穆斯林異教徒,他們這是要將偉大的拜占庭帝國拖入深淵。”
此前皮納爾奉命出使唐營,卻沒有取得成功,已經肅清了埃及的薛仁貴似乎對向西進攻,幫着拜占庭人牽制阿拉伯人並不十分感興趣,僅僅答應派出一小部分軍隊佯攻。
利奧三世對這樣的結果顯然十分不滿意,但是當皮納爾回來之後,卻也沒有再爲難他,雖然並不願意加以重用,卻也在國中給他留了一個位子。
此刻見皮納爾跳出來反對,利奧三世的眉頭立刻就皺了起來,道:“皮納爾公爵,現在我正與我們的客人商量大事,打斷別人說話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爲,你身爲貴族,覺得這樣做妥當嗎?”
皮納爾可顧不得這些,急得大喊道:“皇帝陛下,這個穆斯林異教徒,絕對不是什麼朋友,他就是一條毒蛇,如果您聽信他的話,整個拜占庭帝國將會遭受難以估量的滅頂之災!”
利奧三世正要出言呵斥,阿戈斯蒂諾卻站了出來,道:“皇帝陛下,您應該聽聽皮納爾公爵的意見,他對唐國十分了解,也許會有獨到的建議也說不定!”
利奧三世忍下一口氣,道:“好吧!皮納爾公爵,你可以說了,但是我並不希望聽到那些總是爲唐人唱讚歌的論調。”
皮納爾心下一沉,但還是說道:“皇帝陛下!拜占庭早已經不是當初的拜占庭帝國了,隨着這麼說讓人心痛,但是事實情況就是如此,拜占庭帝國已經衰落了,如果我們要生存下去,並最終實現復興的話,就必須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外援,幫助我們,大唐帝國顯然是最爲合適的。”
利奧三世冷哼了一聲,道:“皮納爾公爵,你最好現在就進入正題,我並不想聽到這種喪士氣的陳詞濫調!”
利奧三世的話讓皮納爾一陣氣悶,曾幾何時,他可是拜占庭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貴,但是現在他卻要不得不接受這個曾經他十分看不上的人無休止的調侃。
有的時候,皮納爾真的很想一走了之,但是他放心不下他的祖國,只能默默的忍耐:“皇帝陛下!若果我們答應這些穆斯林異教徒的請求,勢必將惹惱唐人,這次唐人的主帥我很瞭解他,那是個心機深沉,睚眥必報的毒蛇,最爲可怕的是,他是一個戰無不勝的統帥,當初易布拉西?默罕默德的百萬大軍都被他殺得全軍覆滅,我不認爲這一次葉齊德一世會有機會取得勝利,一旦我們幫了這些異教徒,就等於背叛了朋友,到時候唐軍一怒之下,殺過來的話,我們該怎麼辦?拜占庭帝國現在有取得勝利的希望嗎?”
“你住口!”利奧三世終於還是惱了,他是個自視甚高的人,豈能容忍他的臣子在他面前長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皮納爾!你現在最好住口,我已經厭煩了你的腔調,有的時候,我真懷疑,你究竟是我的臣子,還是向唐國皇帝效忠的,唐人竊取我拜占庭的埃及,若是他們真的當我們是盟友的話,爲何不歸還!”
利奧三世雖然氣惱,但是卻也知道皮納爾說得有些道理,可關鍵的問題是,就算是三國維持現狀,也不是拜占庭帝國可以接受的。
大唐帝國已經佔據了埃及行省,可以在地中海之內暢通無阻,而地中海卻恰恰是拜占庭帝國的命脈,自家的後花園豈能容忍別人染指。
“皮納爾!我覺得你已經不適合留在拜占庭了,離開吧!我可以原諒你的無禮,念在你曾爲帝國立下過功勞的份上,你走吧!去你想去的地方,而我要和那些願意爲帝國而戰的真正勇士一起並肩作戰,重現君士坦丁大帝之時,拜占庭帝國的榮耀!”
皮納爾聞言,整個人都愣住了,他難以想象,他爲了祖國前途進言,居然被人當成了一個叛國者對待。
他之所以不建議拜占庭得罪大唐,完全是因爲他去過大唐,對大唐的實力,他實在是太瞭解了,在以往,他也覺得拜占庭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爲強大的國家,雖然一時受制於阿拉伯帝國,但那不過是拜占庭打了個盹罷了。
但是在見識到了大唐之後,他才明白,什麼叫做真正的強大,和大唐相比,拜占庭帝國簡直就是個窮矮搓的吊絲,實在是不值一提。
最讓他震驚的就是大唐軍隊的實力,單單是唐軍在埃及所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就足以讓他感到自卑了。
拜占庭帝國去挑戰大唐帝國,他覺得毫無勝算,就算是和阿拉伯人聯合起來,也很難予以匹敵,更何況他們這次要面對的是杜睿率領的大唐勇士。
在皮納爾的眼中,杜睿就是一個智者,一個充滿了無窮魅力的統帥,他有能力讓任何人爲他獻出生命,和杜睿在一起的時候,皮納爾居然都會感覺到難言的自卑,這是發自內心的。
現在利奧三世狂妄的要去挑戰杜睿,皮納爾除了感到震驚之外,就是滿心的絕望。
“皇帝陛下!您所作出的錯誤決定將會是拜占庭陷入到一場災難之中!上帝啊!整個歐羅巴都將會因爲您的愚蠢,落入無盡的黑暗!”
利奧三世見皮納爾居然還敢出言不遜,當即就惱了,道:“皮納爾公爵,我覺得現在你最適合去的地方就是水牢,也許在哪裡,可以讓你的頭腦好好清醒一下,等到我歸來之日,我會讓人將勝利的消息告訴你,到那個時候你將會知道,誰纔是真正的愚蠢!”
殿外的士兵蜂擁而入,將皮納爾綁縛了起來,皮納爾沒有掙扎,眼神之中帶着悲哀的看着利奧三世,和拜占庭的貴族們,好半天才道:“我會看到的,我會看到拜占庭覆滅的那一天,君士坦丁堡將會陷入到一片火海之中,所有的房屋,教堂將會在頃刻間崩塌,而您,我的國王,您也將會因爲您的愚蠢,復出生命的代價!”
“拉出去!拉出去!”利奧三世氣的面色漲紅,揮舞着胳膊,讓衛兵將皮納爾帶了出去。
阿拉伯的使者一直都在一旁冷眼看着,見皮納爾被壓了下去,面帶無奈的說道:“皇帝陛下,我真是感到遺憾,爲什麼哈里發表達的善意,會被人這樣誤解,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您是睿智的,您的睿智將會讓拜占庭走向強大,而未來,拜占庭和阿拉伯之間也會因爲您的睿智,而得到真正的和平!”
話雖然說的好聽,但是利奧三世可不是個天真的人,不會天真的以爲葉齊德一世真的成爲了一個和平衛士,他之所以選擇和阿拉伯人站在一起,事實上完全是爲了自保。
而且他甚至都不想和唐軍爆發直接的衝突,他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他希望阿拉伯人取得勝利,但是並不希望阿拉伯人贏得太輕鬆。
“我已經做出了承諾,現在輪到你們了,將我應得的土地讓出來,我保證,不會有一個唐人通過我的國土,而你們則可以集中精力,去對付那些遠道而來的唐軍!”
利奧三世作出的決定究竟是對還是錯,眼下無法評判,至少人們不應該去指責他,不過未來究竟如何,皮納爾的預言究竟能不能實現,就要看日後事情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