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節 官場大換血

翻開表章,第一個名字就把李元興雷倒了。

李靖!

竟然是李靖,李藥師!新任中書令,他們選的是李靖。

讓李元興最想不到的一個人,讓李元興最無法理解的一個人,他們爲什麼會選李靖作爲中書令呢,要知道這個職務就是官職之中最高的了,而且李靖是武將出身呀,那麼兵部讓誰管呢,李元興滿心的疑惑。

繼續往下看,門下省。

這幫傢伙真壞,把自己的好不容易騙到秦王府的杜如晦給弄出來的,門下省主官。

尚書省,真狠呀。李元興又特意看了一下票數,幾乎是八成票當選,自己的商業部尚書高儉,被他們弄到尚書省當主官了。

然後,魏徵調任中書省侍郎,這是給李靖當副手去了。

三省另外的五外官員李元興倒沒有太多意見,沒有大世家的人,都是些出名的名士,有才幹的人。

李元興翻的也有些快了,他急於知道新任兵部尚書會是誰?

結果李元興看到這幫傢伙把吏部尚書換人了,換成了戴胄。這個人李元興知道,死後諡號‘忠’屬於辦事死板,不懂通容的類型,原先是老秦王府錄事參軍,後來入大理司,沒有進刑部,卻進了吏部,李元興有些摸不清頭腦了。

接下來,兵部,候君集!李元興有些意外,卻也有些不意外。

無論怎麼說,候君集領兵還是一個人才的。只是他執掌兵部。怕是初其鎮不住那些老將軍們,估計兵部還是李靖在暗中……

想到李靖在暗中的時候,李元興懂了,也知道這些傢伙把自己的長史魏徵給李靖當副手的原因了。世家們認定了,未來幾年一定是對外戰爭不斷的幾年,所以才選了李靖這個兵部出身的人作了中書令。

一句話,這就是代表着,大唐上的軍械不會入庫。

“啊!”李元興這一塊驚呼,按理說百官們應該有反應,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沒有反應。李二抱着一杯茶。只當沒聽到。

李元興驚呼,是因爲他看到鐵道部選了一位新尚書,是盧承慶。

這不是最雷人的,接下來纔是更雷人的呢。

崔壹葉被調回長安。任商業部郎中。正五品上。一個二十歲的正五品上。對於崔壹葉來說這是件大好事,可李元興手邊得用的人又少了一個。

這還沒完,李常調歸大唐帝國安全司。任機要參軍,從四品下。

李元興終於忍不住了:“不是說投票選三省主官,怎麼連四五品的官職也選了呢?”

“回秦王殿下的話,因爲原先這個職務上的人入選,升職,所以借這次機會,百官們商議,找了這些官員替代的人選,有些官員雖然年輕,卻是人才。”王及善不動聲色的回答着,他不心虛,因爲他是因材而用。這些人是人才。

李二卻在這個時候說道:“原本打算讓你府上崔長史出任尚書省左僕射一職,還是王尚書害怕五郎你手邊一下沒有了得用的人,暫時推後半年。還有一個調令爲兄已經準了,你府上老狼調任淮南道都督府參軍,正四品上,負責華亭之事!”

李元興把表章輕輕的放在桌上,然後合上。

“臣弟在想,我秦王府與天策上將府,到底要被調走多少人?”

“不多,一共十七人。”李二回答,這就代表着,這是李二同意的。然後李二又說道:“吏部已經在推薦新的人選了,一些待員也隨五郎挑選,人數隨意。”

李元興笑了:“臣弟懂了,皇兄是把臣弟這裡當學校了。”

“鐵道部,五郎再另選一人給爲兄聽聽?”

李二是一句反問,也是在告訴李元興,不是爲兄想挖你的人,實在有些部門無人可用。鐵道部你讓誰去管,大唐這麼多官員,你挑完了,找出最好的三個綁在一起,也不如半盧承慶,畢竟盧承慶是在耀州待過一年半的人。

再說崔壹葉,那是你李元興親自教出的人,大唐商業部沒有高儉,你再沒有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幹些實事,商業部怕是會出亂子。就到這種情況,商業部尚書之職都沒有選出來,李二想不出誰合適,重臣們也推薦不出一位能夠勝任的。

不但沒有尚書,商業部原本兩個侍郎就聽傳聲筒,根本就沒有用。

李元興輕輕的嘆了一口氣。

李二又說道:“五郎,這不是正式的文書,三省官員是定下的,其餘的是爲兄的意思,讓他們寫上,給你看看。你要是反對的話,爲兄再選人。”

“讓王珪給本王作秦王府司馬,崔敦禮調任天策上將府長史。調裴法師任近衛軍統領,陸毛鋒赴洛陽接替老狼之職,耀州府……。”李元興還真有些猶豫了,自己手下打仗的人多,但幹文官的人不夠用呀。

“老臣推薦一人!”

“王老你講?”

“岑文本!此爲至孝、今年三十一歲。在平定蕭洗之時力勸過河間郡王李將軍整軍,對百姓秋毫無犯。此人相當有智計,雖不懂工業,但卻可將政務管理的井然有序。”王及善顯然是有所準備。

挖了李元興的人,也要推薦一個優秀的人才的。

崔君肅也起身說道:“殿下,臣下也推薦人。高氏高季輔,今年三十歲。現爲監察御史,爲人忠直,一年時間彈劾殿下表章累計爲二百三十三份,彈劾公主王公奢侈享樂表章八百多份,可以說在坐的,沒有他沒彈劾過的人,連聖上都有他的勸諫表章,以及彈劾明月公主此導奢侈品消費之風!”

李二輕輕的一拍額頭。

心說,你們兩個笨蛋呀。李元興肯定都要了。

果然,李元興笑了:“崔敦禮給你們了,韋挺任秦王府府長史,你們推薦的兩個人都要了。本王順便再點一人,何常家裡有一個門客,叫馬周的,本王要了!”

門客!這是什麼級別,就是依附在官員家裡,隨從一樣的級別。

成了,你秦王要誰。那怕是奴隸。只要你看中了,就算在幾千裡外也會給你找來的。

“殿下,天策上將府長史人選?”王及善原本打算讓吏部尚書來問,可這舊任的吏部尚書外放爲官了。新任的還沒有接印。只要自己來問了。

“溫彥博!”李元興一字一句的說道。

沒意見。只要你秦王府要人,大唐的官員不會任何人說一個不字。

“房公是不是閒了呀?”李元興笑問道。

王及善心說壞事,房玄齡空出來。這是李二想設立一位太輔,這與古三公與宋以後的三公有所不同,這個職務其實就是大唐皇帝的秘書處處長,負責協調三省與皇權的平衡,相當於李靖與房玄齡一文一武,差不多左右二相的意思。

李二倒是大方,當下就開口問道:“五郎有何打算?”

“臣弟需要一個總管天策上將府與秦王府的人,官名無所謂,怎麼也要給一個從二品。叫少保,還是什麼的都無所謂。”

“房公最多在你那裡任職一年!”

“貞觀三年元月初一爲止,有一件大事需要房公去辦,所以這人皇兄得給我!”

李二沒什麼意見,當下就答應了下來。

“最後,臣弟要在皇家學院挑選優秀學子八人至十二人。”李元興又提意見了。

“隨你!”李二心說,你能挑八百人也行,你秦王府還沒有不幹事的人,只要不累死,活着從秦王府出來的全都是人才。

吃虧了!王及善與崔君肅對視一眼,他們真心不願意把房玄齡給放走。

按現在的政權佈局,李靖就象是一輛狂奔的戰車,魏黑子就是最優秀的後勤部隊,而且還能在關鍵的時候,給李靖這輛戰車加點力。

這個時候就顯得房玄齡的重要了,房玄齡就是這輛戰車的剎車,還能有方向盤助力的作用。失去了房玄齡,那麼就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才行,看來他們還需要消耗巨大的腦力,以及與各世家協調關係了。

誰想,李元興突然開口說道:“本王給你們推薦一個人。”

“殿下請講!”

“楊師道,這個人有才能,而且這個人最適合,也是你們最想要的。”

楊師道,前隋宗室子弟,是楊廣的侄子。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李元興推薦的才能。

王及善與崔君肅都是眼前一亮的感覺。

楊師道好呀,這個人是絕對的中立派,他來作這個秘書長,絕對是最適合的。

“好了,接下來論到本王講話了。”李元興指揮着叫人架起幕布。

最先顯示的一處正在興建的碼頭,李元興指着幕布說道:“這一條,叫廣通渠。它的來歷不需要本王說明了吧,前隋文帝修這條渠,作用極大。武德初年,大唐長安城消耗不算大,所以這條渠用處也不大。”

說到這裡,李元興示意戶部講解:“貞觀二年前半年,長安消耗了多少糧食?”

“某以爲,應該先從武德九年講起。”崔君肅提出了要求,李元興點頭同意之後,崔君肅抱着一推資料上了臺。

“武德九年,長安的人口數常住爲四十五萬三千人,可以說是除了強漢之外,人數最多的都城。外來客商佔了十三萬五千人,這是絲綢之路帶來的,也是各州縣商品流通所需要。武德九年,長安消耗的糧食爲,三百多萬石!”

崔君肅開場白之後,竟然把自己的資料擺開放在條桌上。

ps:第二更。

第446節 守礦區的將軍第817節 一隻玻璃杯第405節 瘋狂的中年女人第723節 窮人不交稅第82節 壓力下的瘋狂第77節 商之爭第853節 光明與黑暗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468節 私錢竟然成了國事第80節 樑師都第688節 棒子的泡菜危機第646節 回鄉的奴隸第514節 高句麗貴族(三)第52節 秦王大計第755節 惡趣味的大唐皇帝第554節 樂民園的白天(二)第665號親王級野人求月票第326節 千古一帝的傲然第131節 巔峰之戰第396節 百善孝爲先第284節 歷史讓後人評說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664號朝堂上的暗鬥第849節 戍軍(下)第699節 嶺南致富論第32節 爲了那些大唐的莊戶第736節 留下一個傳說(一)第31節 出賣的只是身體第798節 身份的進階第217節 大婚到計時第543節 古方神藥第84節 突厥準備出兵第378節 病危的老將第350節 遼東大爭第868節 李嵐姍的請求第44節 火星與地球的激烈碰撞第200節 本王只關心結果第107節 李元興的坑(一)第549節 樂民園開園前兩日第790節 唐軍英武第520節 一切盡在掌握中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259節 孤第647節 高句麗歷史上最成功的反賊第207節 分糧第763節 邊戍(上)第904節 軍隊集體旅遊第468節 私錢竟然成了國事第326節 千古一帝的傲然第299節 耀州紀第733節 誘敵深入第743節 獻禮第375節 瓷第455節 人口問題第668節 慾望第261節 秦王親民第504節 一大批使節團到訪第554節 樂民園的白天(二)第499節 遼東行倒計時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328節 什麼叫統籌安排第526節 秦王的筆之刃(一)第263節 大婚第855節 北美無封地第387節 榮歸第730節 秦王府新人請計劃(三)第683節 掌控者!第105節 火計(三)第281節 杜如晦的病情第820節 天英閣監國(中)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811節 倭人勞工第184節 秦王的邀請第809節 鐵路要多少錢第483節 金融改革(三)第184節 秦王的邀請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425節 嘗試着讓心交融第387節 榮歸第12節 長孫氏的喜悅第350節 遼東大爭第198節 秋之意第706節 遺囑(上)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25節 唐皇登基大典第853節 光明與黑暗第386節 好女不嫁兵第651節 長安城出大事了第895節 這個世界沒有高大全第892節 醫仙臨世(二)第181節 瘋狂的彈劾第547節 百姓情第138節 大唐的軍工三產第842節 倭島侵入第274節 先結婚後戀愛第717節 和和氣氣第182節 六十四本表章第131節 巔峰之戰第880節 英王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