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節 蒸汽工業的第一次閃光

大唐報、長安報。兩份報紙上同時登出一份告示。

涇河新碼頭正式起用,碼頭四周的倉庫、客棧、酒樓、食鋪、還有雜貨鋪正式發售。不以價高者得,而以物優者得。

大唐禮部正式邀請各國使節前去觀禮。

在報紙出現的第二天清晨,天還沒有亮,圍觀的百姓已經有數萬人,各使節團更是一個不差的來到了涇河岸邊。

李元興坐在一間還沒有開張的酒樓二樓,用望遠鏡看到遠處的碼頭。

“殿下,萬無一失!”崔敦禮出現在李元興身旁。

“不能有失,李常那邊準備好了嗎?”李元興放下望遠鏡問道。

崔敦禮點了點頭:“殿下安心,一切都準備好了。昨夜又檢查了數次,絕對不會有半點問題。只是那高句麗人一定會上鉤嗎?”

“這次不上鉤,就多搞一些事情,直到他上鉤爲止!”

崔敦禮無奈點了點頭,他也希望可以一次成功,否則勞人勞心勞心勞財的,總歸是一個麻煩事。在崔敦禮眼中,打仗那有不死人。可秦王卻在幹打仗還不讓死人的事情,很勞人勞心呀。

不過,事情還是要繼續幹的。

僅僅是一個涇河的新碼頭開始使用,身爲秦王是不會親自出場的。

崔敦禮也不會去,而是叫了秦王府一個小吏出現講幾句話。

天淺淺的亮了,使節們都帶着來到了這個碼頭,讓他們意外的是,這個碼頭竟然離水面高到數丈,最高的一個卸貨碼頭,竟然有十丈高。寬度也有五丈多。

李二悄然的走進了李元興所在的房間之中。

“五郎,又準備顯擺什麼了?”李二笑着問道。

“臣弟三大利器,還就不信高句麗人不動心。”李元興笑着將望遠鏡遞給了李二。然後又說道:“第一大利器,千料大船。實載爲一千三百八十一料,這船實際還沒有完工,真正完工還需要差不多一個月時間。” ωωω◆ TTκan◆ c○

一料,在大唐就是十個立方尺的體積。

按現代的體積計算,差不多三料就是一個立方米。一料的載重大約爲零點三五噸左右,可以理解爲,三料一噸的計算方式。

李元興這條船,也就是載重四百噸。

這在現代就是江河級的小貨船了,而放在大唐,這是一條大船。

船上無帆,只有一個巨大的煙囪,正有白色的氣體從煙囪之中噴出來,沒有拉船的船工,也沒有任何繩纜,那船卻從遠處飛速馳來。

“皇兄,這船之中全是空的,船倉什麼都全部都沒有,上面的遠望塔,還有船控室全部都沒有。不過臣弟等不急了,要讓他們看一看這船。純蒸汽機爲動力的船,每個時辰五十里不成問題。滿載的話……”

李元興說話,李二半個字也沒有聽進去。

因爲他正被那破浪而來的巨船而吸引。

李元興這個不是平底船,而是尖底船,是爲海運作準備的,尖底船破浪時的姿態,將水分開兩邊,加上大唐人根本想像不到的高速,水花四濺,卻讓人爲之瘋狂。

船長十丈,寬兩丈,比起原本前隋時河遠的船隻,當真不可同日而語。

咚咚咚……

連續的三聲炮響,三隻巨大的鐵球被射出,河裡濺起了十丈高的水柱。

所有人的視線都轉移到了那巨響傳出的位置,那裡立着三尊大炮,李元興的高壓蒸汽炮。讓人吃驚的一幕,不是四個人吃力的擡着一個巨大的鐵球正在裝填,而是操炮人竟然有六個是高句麗人,而旁邊工作人當中,也有十幾個穿着高句麗服裝的人。

那蒸汽機尖銳的哨聲在響着。

“放!”指揮的軍士一聲令下,三尊炮之中,有兩尊都是由穿着高句麗服裝的人控制。

連續三次,一共九炮之後,那軍士再次下令:“收炮!”

許多原本站在後面的人飛快的跑上前去,將那炮推到一架馬車後面,然後用布子蓋起。

“五郎對高句麗的心,真是夠狠呀!”李二感慨的說了一句。

李元興卻給自己倒上了一杯茶:“狠嗎,這纔開始,接下來纔是真正的趣事。”

李二將望遠鏡移了一個方向,找到了高句麗使節所在的位置,他清楚看到高句麗使節那驚訝的神情,還是那淵蓋蘇文咬緊牙關,握緊拳頭的反應。

淵蓋蘇文心中第一反應是,炮用於攻城,那麼高句麗現在的城牆和紙一樣,那建安城破之後,有逃回來的人就報告過,只聽到城門巨響,然後城就破了。非常有可能就是這種利器,大唐的新式兵器。

雖然這時作爲禮炮使用,可那卻是實實在在的武器,殺人的武器呀。

沒有人去觀注淵蓋蘇文,所有人的視線又回到了巨船上。

那巨船在慢慢的減速,卻是沒有進入最大的那個碼頭,而是進了第三號碼頭。

這個不用解釋,這代表着那最大的十丈高的碼頭是給更大的船用的,這船隻是小船罷了。

“裝船開始,糧,四千石!”碼頭上有人高喊着。

一輛在鐵軌上的,由小型蒸汽車頭拉着的,連續的十五個車廂的小火車緩緩的開到了碼頭邊上,可這個時候,卻見不到半個碼頭上的苦力。有的只是五個穿着工裝制服的人,其中一個拿着鐵皮製成的喊話器。

高處,那足有五丈高的巨大橫樑這時動了,移到了第一節車廂前,一根長長的繩纜下來,最下面分成了四根。

“一號繩繫好……

“二號……

當四個人全部表示弄好之後,那個拿着鐵皮喇叭的衝着上方高喊:“貨裝好,起!”

一節車廂,上面堆着足有二百個麻袋,一個麻袋就是六十斤,兩個麻袋就是一石。這是爲了讓苦力力搬運方便,靠體力背一個麻袋還在爬上船,這是需要很強的體力的。

可這一根繩纜,卻輕鬆的吊起了一百石的重量。

四千石,僅僅半個時辰就全部裝在船上,那巨船緩緩而動,退出了碼頭,然後一轉頭再次全速的離開了。

“四千石,這船不錯!”李二稱讚了一句。

李元興笑着指了指窗外,示意李二繼續看。

秦王府的小吏這時站了出來:“碼頭店鋪之事,各人在碼頭管理處登記。這船,爲金大匠一型貨船,配有兩臺二百六十匹馬力蒸汽機。船隻淨載重一千三百八十一料,雙動力,就是雙保險,萬一那一個處出故障,另一個慢慢跑,至少還能靠岸有個修理的機會!”

那小吏還沒有介紹完,有個商人就高喊着:“上官您不用那麼細,這船我等可以買嗎?”

“說這些,就是告訴你們。這船可以訂,最快的兩個月就能到手,再大些的,四千料大船怕是要等一年!”

四千料,可當真是嚇人一跳呀。

“多少錢!”有人就問了。

“四千六百貫,如需要加裝其他的東西,另算錢。這四千六百貫就是個船。有人想改成拉人的,自己改也行,讓耀州工坊改,會有人給你們算細價的。”那小吏說完,用力的敲敲了身旁的桌子:“安靜,都安靜。想買船的,去天策上將府左巷的耀州商館那裡問詢!”

四千六百貫!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巨資了。一條普通的木船,大約就是二百石左右,差不多也是人工費用二百貫,木料幾十貫,算下來也有三百貫了。而且速度慢,拉的貨少,跑一次掙的也少。

四千六百貫,折現代的貨幣,就是上千萬元了。

可在大唐之前,楊廣下揚州的船遠不如這一條巨大,更不要說高速了。當年的造價爲三萬八千貫,而且不算是內部的裝修。

船大一倍,可不是增加一倍的木材,一倍的人工那麼簡單的算法。

四千六百貫,在商人們聽來,這根本就是秦王府的賠錢買賣,這麼大的船,放在揚州最好的船廠,光是人工就需要三千多個工。甚至更多,那蒸汽機你想買,也沒有地方買去,那東西價值多少,在百姓心中是一個迷。

“我蘇坑漕運會,訂十條。再訂四千料大船一條,別說是一年,就是三五年也等下了。”

四千料大船是神話,誰想過,誰聽過。

“那漕運會,原本是蘇杭的漕幫。倒是改了一個好聽名字,如果一直規矩聽話,朕就不計較他們之前的那些亂事。倒是五郎,你賠錢賣船,這河運發展起來之後,長安會更興盛的。”李二不緊不慢的說着。

“你當臣弟傻,賠錢。臣弟願賠錢,那丫頭也不願意,原本臣弟想賣個三千五百貫就足夠了。可那丫頭說四千六百貫都是便宜的,因爲咱們那表叔的破船,造價就有三千七萬貫,所以四千六百貫太便宜!”

“造價到底有多少?”

李二聽到關鍵了,這船肯定不貴。

“這船有三大不足,一是蒸汽機體積太大,在船上自然是佔了些空間的。兩臺蒸汽機,連同水箱,還有煤庫,就佔了二百多料的空間。就這樣,從長安到杭州,要是保持速度慢慢走的話,煤夠用,否則路上需要加一次煤。”

“五郎盡說些廢話,這船造價是多少?”

“不貴!”李元興臉上的笑容讓李二有一種想打人的衝動。

第194節 秦王莊的奇蹟(三)第596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下)第426節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719節 獨木橋第699節 嶺南致富論第469節 受命於天第123節 韋挺怒斥第623節 出雲城第845節 三種武器第702節 翡翠出世第243節 世家分利第765節 櫃爺點將第651節 長安城出大事了第163節 學歷玷污者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37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二)第518節 報紙的威力(三)第388節 這只是開始第16節 現代閒人的麻煩第769節 春耕與戰爭第3節 秦嶺小莊第217節 大婚到計時第748節 用技術玩陰謀第805節 大唐第一屆夏季運動會。第609節 死神之吻第713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三)第539節 耀州奴工服第791節 租地百年第846節 再巡邊第839節 人性的底線第421節 能把十二金釵嫁了不第468節 私錢竟然成了國事第78節 書印出來了第238節 涼州定第762節 西北勞軍第102節 程魔頭空城計第375節 瓷第890節 斷碎的傳承(三)第219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下)第71節 天策上將第594節 櫃爺也不是全能的第256節 玄奘的反擊第524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三)第463節 一條人命第756節 喜事要來第638節 天火天兵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899節 李嵐姍的一天第97節 心狠手辣第191節 文明(二)第613節 戰,戰,戰!上第652節 海珍第806節 秦王開店第212節 各種痛快第486節 本王還有霜糖第125節 葉秋霜的夢第242節 聘禮第129節 不死小強趙言德第551節 樂園民開園之日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342節 又被罰俸第191節 文明(二)第876節 不列巔第155節 半島三國第245節 精兵強將第766節 臘月二十八第273節 秦王參謀院第95節 楊政道出兵第231節 茶之說第16節 現代閒人的麻煩第301節 詩畫遊園第572節 現代的新年夜第611節 七世家的產業結構第445節 高句麗求使第768節 百姓與戰爭第899節 李嵐姍的一天第271節 秦王睡書房第578節 國母的寬容第269節 秦王妃的第一次內部會議第831節 神兵天降(五)第719節 獨木橋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165節 大唐明月第731節 最後的華麗第722節 大唐第一次農業擴大會議第484節 金融改革背後的大陰謀第4節 又穿越了?第889節 斷碎的傳承(二)第391節 似是而非的寶藏第77節 商之爭第893節 醫仙臨世(三)第849節 戍軍(下)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898節 李信之墓第733節 誘敵深入第747節 李元興的反思第405節 瘋狂的中年女人第653節 公開的體測第468節 私錢竟然成了國事